体育教育创新探析论文(2)
体育教育创新探析论文
体育教育创新探析论文篇二
《刍议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
摘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现就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培养着如下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49-01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体育学科来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1.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总和;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2.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应充满快乐
2.1充分运动的快乐。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废物经过呼吸和汗液加速排出,各个器官和肢体都得到活动,左右脑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2.2充分学习的快乐。人天生存在着发展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的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会出动作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2.3充分交流的快乐。学生大多喜欢与人交流,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流是受一定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方便得多了,接力、拔河、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的合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应通过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学生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使思想与思想交流,行为与行为的影响。
3.体育教学应渗透德育
德育,既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如何掌握学生心理进行教育,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真正做到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健康向上。因此,体育教学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德育的宣传窗口。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丰富多彩,从项目看上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民族体育(包括武术)、韵律活动等等;从运用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比速度的、比力量的、比灵敏的、比技巧的、比难度的等等。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优势。
4.合理设置障碍,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促使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获取知识。在教学五年级障碍跑游戏时,我在障碍物的设置上进行了尝试。我的作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游戏活动中诱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如将"障碍接力游戏"改编为"冲破封锁线"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学生将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跨过"小河"——穿越"铁丝网"——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兴致非常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自定游戏规则,这样的情境教学,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动作,增强了体质,增添了乐趣。此时,体育课诱人的魅力在"和风细雨中"激活学生兴趣的诱因,慢慢地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体育教育创新探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