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公民必备素质能力的教育。换言之,它不是以培养几个画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潜能,真正地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国民美术教育,是培养公民必备素质能力的教育。换言之,它不是以培养几个画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潜能,真正地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想得越多越好,最大限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美术评价;兴趣;创新;教育理念
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新课程的改革、美术课与其他课的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了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美术评价体系相对滞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容易走入误区。接下来我会从自己多年的学习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于儿童美术作品不能用“对不对”作为评价的标准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充满奇思妙想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和现实生活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和科学错误,比如“太阳和月亮手拉手”“小朋友在天空像鸟一样自由飞翔”等等。对于学生这样的作品,有些家长回去看过后,就说:“这是什么啊?你看你画的画,一点不符合生活实际啊,哪有人长出了动物的脑袋?山为什么是紫色的?”这一些成年人认为非常科学的论断,结果往往就限制了学生头脑中自由想象的空间,思维模式日益僵化。如果作为教师自作聪明地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和变形、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二、不能以喜不喜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作为参照,要学生都向自己看齐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有对于美的事物的见解和主张,不能简单地成为老师的复制品。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评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充分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等级不要分得太清楚,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发展。
三、美术教育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对美术技能、技法的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用传统的“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的好坏”来决定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促进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本着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和综合能力为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法和手段,这样评价过程才不会出轨,它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教师要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中小学生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中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学生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学生爱好。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学生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2.催生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学生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学生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学生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孩子们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激发想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学生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三)、激励施教,提高学生美术教学的成效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学生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2.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学生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孩子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
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美术教学论教学要贯彻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美术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获得人生发展的动力。美术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完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习活动的方法、技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美术作为中小学校的一门教学学科,是中小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校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它协同其他学科和其他教育方式,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培养受教育者成为未来的高素质的国民和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培养称职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让美术教学论教学成为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课程中画龙点睛之笔,高师美术教师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施卫红.当代小书画家.解放――美术学期评价初探,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北京:光明月报出版社,1987
[4][日]长坂光彦.幼儿造型指导.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5]王冰.美术与幼儿美术教育.济南出版社,199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