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浅谈论文
谈及农村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等老一辈的乡村教育改革家。在城乡二元对立的今天,农村教育迷失了“自我”,我们需要对农村教育及其特点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农村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教育浅谈论文篇一
《农村教育及其特点》
【摘要】谈及农村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等老一辈的乡村教育改革家。在城乡二元对立的今天,农村教育迷失了“自我”,我们需要对农村教育及其特点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在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应进行本土化的教育。对于农村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国家部署实施了燎原计划。
【关键词】农村教育 本土化 差异性
谈到农村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陶行知。陶行知不仅是乡村教育的理论家,更是乡村教育的实践家,晓庄师范就是很好的例证。陶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论述了关于农村教育的主要观点。在这篇文章中,陶批评了当时的农村教育,他说:“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主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1]
那么,中国乡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陶行知接着说:“生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闻问……所以第一教育要与农业携手……教育(要)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教育(要)与卫生机关充分联络……教育(要)与道路工程机关充分联络……总之,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2]
现代社会的农村教育到底是什么?农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有必要作一个重新的认识。
为什么会有农村教育的提法?农村教育是与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概念。长期以来,我们所提到的农村教育,是与城乡二元结构紧密联系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教育结构。尽管在国家教育政策文本或教育学教科书中,没有介绍农村教育是与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教育的表达,但实际上,无论是在观念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农村教育已然成为一种区别于城市教育的教育。当我们言说农村教育时,“实际上也是在用一种心中默许的标尺来言说一种区别于城市教育或允许落后于城市教育的教育”[3]。其次,我们所说的农村教育是一种发展比较单一的教育。所谓发展单一,主要指在农村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偏重文化课教育,忽视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虽然有的农村学校,国家也给免费配了电脑,但由于没有计算机老师,那些电脑也就成了“花瓶”。
农村教育的特点又有哪些呢?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农村教育的特性是什么?特点与特性都有事物本身所特有的意思,农村教育所特有的是什么呢?我们只有搞清楚农村教育的特点,才能施行适切于农村实际的教育。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立,使我们在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上产生了疑问。农村教育应该本土化还是城市化?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大,导致城乡在教育发展上也有很大差别。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在1995年之前的6年间,农村初中阶段的辍学率都超过5%,后来虽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3%以上,失学人数在2000年达到200万人。仅在1987—2002年间,初中阶段的辍学人数即达到3067.6万人。”[4]“从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看,城市的升学率从1985年的40%提高到了1999年的55.4%,而同期农村则从22.3%下降到18.6%,两者的倍数从1.8倍扩大到3倍,绝对差则从17.7个百分点扩大到36.8个百分点。”[5]“近两年有关高考录取率的报道表明,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报考青年的录取率已高达70%以上,而一些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省份,高考录取率则在50%以下。”[6]这些情况都表明,农村学校学生的辍学人数在增加。
鉴于此,农村教育应该进行适合于当地实际的本土化教育。在这里的本土化教育并不是要在农村学校传授专门的农业劳动技术。毫无疑问,传统的农业劳动技术不需要专门在学校里学习。在长期的农村生活中,大部分农村孩子都能够从事自身体力范围内的农业劳动,即使学生暂时没有掌握这种技术,毕业后如果在家务农也可以轻松地向长辈学会这些技术。我们所提到的本土化教育,是结合当地所特有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乡村地域文化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地域、民俗文化传统,以及乡村生活现实中原本就存在着许多合理的文化因素,有着对于乡村生活以及乡村生活秩序建构弥足珍贵的价值成分,换言之,乡村地域文化中原本就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7]。比如,当地是京剧的发源地,我们就可以在学校开设一门京剧选修课,并邀请当地的京剧名师来传授京剧艺术;当地是安塞腰鼓的发源地,我们就可以在体育课或者专门开设一门选修课来学习安塞腰鼓;当学习到植物、动物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借助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带领学生到野外或农户家进行“田野研究”。
我国东中西三地农村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使得东中西的农村教育也存在着差异性。针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资源和农民实际情况,我们应如何开展不同程度和不同重点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把农村教育主要定位于农村中的“双基”教育。农村发展本身的不平衡又使得“双基”教育在不同农村地区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在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主要指东部和沿海地区,“双基”教育的重心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对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而言,主要指西北、西南等“老、少、边、穷”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双基”教育的重心是普及小学教育与初步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了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国家教委1988年正式部署实施了燎原计划。该计划的任务是“在扫除文盲,做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智力、技术的相对优势,积极开展与当地建设密切结合的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大批新型的农村建设者。积极配合农业与科技等部门,开展以推广当地适用技术为主的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发展”。
农村教育,一个沉甸甸的字眼,一个肩负太多重负的生命。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热心的宣传者,更需要伏下身来的实干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陶行知选集》第一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29.
[2]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陶行知选集》第一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30.
[3]李宁.《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
[4]闫威,夏振坤.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03(5):46—56.
[5]闫威,夏振坤.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03(5):46—56.
[6]张乐天.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刘铁芳.《乡土的逃离与回归》,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2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农村教育浅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