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2)
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
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篇二
《中国梦教育梦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周迎春(1963.1-),女,河北省冀县人,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列学院,副教授,本科,讲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国梦“三部曲”。2020年能否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能否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21世纪后能否走上伟大复兴之路,需要面对多种长期而复杂与更加严峻的考验,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团结实干、开拓创新。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中国梦首先是教育梦,提高教育水平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立国之本;国民素质;创新能力;人才资源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深水区的挑战。教育承载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任,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关键在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一、教育梦承载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梦想
《2012中国社会蓝皮书》里表明,中国城镇化人口已经超过50%。中国正以每天消失100个村子的速度,快步进入城镇化[1]。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超过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2]。掀开了中国未来10年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城镇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智力和知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没有职业技能的训练很难在城市立足,会成为新的贫困阶层,带来社会问题。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3]。农民进城的就业问题是根本。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劳动技能落后,只能适应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要构建高效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才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4],农村教育,不仅是城镇化的需要,还是大国崛起的标志。6.7亿农民现在还是弱势群体,大多地区的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楼房。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善,在农民没有富裕起来之前,谈国家的崛起是虚妄的。“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5]。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现代化,不懂得中国的国情。
教育还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力推手。世界农业现代化第四次浪潮方兴未艾,信息革命引发农业的信息化浪潮;生态革命引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等的兴起。然而,在这次农业现代化浪潮中,拥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却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脚步。农业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二、教育梦寄托着中华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的梦想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关键[6]。党的报告则进一步强调“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新要求之一。
30年的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而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这个潜能还没有得到开发,多年来急功近利的跟随与模仿使中国人变得浮躁,忽视了内在潜能的开发,这是一个无限丰富的、尚待开发的资源和宝藏。教育的功能发挥好了,能把中国人口多的负担变成智力资源的宝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7]。现在,全民搓麻将、斗地主、玩网上偷菜的消遣是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硬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相当严重。数字电视提升了电视的品质,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大,越来越薄的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可是一百几十个频道的节目大多数贫乏无味,地方台长篇累牍地诱惑式的广告和娱乐节目,中央台到处都是“鬼子剧”,充满乏味与粗俗。如果说监管的浓厚政治色彩所导致,那靠增加裸戏情节来迎合观众口味,吸引眼球的剧情则反映出创作者的问题,把严肃题材娱乐化,民族苦难戏剧化是资源极大地浪费。当“韩国鸟叔”的骑马舞风靡世界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在流行文化方面很难做出世界认同的东西。在各大电视台的节目里,要么无聊取乐;要么交相模仿,就连“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这些受欢迎的节目原来都是泊来品。“郎咸平说”、“壹周立波秀”这样有批判性、受欢迎的节目少得可怜。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并不是仅看物质条件有多么优越,思想产品、精神产品更为重要,影响也更为深远。我们在物质上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以后,精神上的温饱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吸取营养、传承精神、感悟智慧、夯实底蕴,从而走出功利、创造长远。在成就自身的同时,成就整个社会[9]。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型产业,教育要跟上,要培养一支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因素。
现代国民应该是理性的,睿智的,善于学习的,不会盲目排外,也不会自高自大。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一个思想的空间,过滤浮躁,提高涵养。以开放的胸怀、强者的心态看世界,善于学习、善于借鉴,有大国气度的成熟理性的国民。当人们抵制日货的时候,还能了解大久保利通和明治维新,认识松下幸之助倡导的政治廉洁、稻盛和夫的经营新理念,看到今日日本的国民素质。美丽中国不仅是生态环境的美丽,更是国民美丽的心灵,整个国民素质的魅力。国民素质的缺陷,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缺陷,国民的视野开阔了,鉴赏力提高了,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有思想性、艺术性、有意境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实现中华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的梦想。
三、教育梦承载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梦想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充满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不甘于没落,以创新为核心,力图维护长久建立起来的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奋起直追,以创新为突破口,争取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实现产业升级。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创新型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8]。自主创新是美国社会的核心文化,是美国的传统。二战爆发后,美国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次数增多,美国逐渐树立其全球霸主的地位,投入科技研究的资金占全世界的40%。美国的科技贡献率达80%[9]。美国文化始终尊重和重视创新人才:美国于2009年、2011年接连发布了两份创新战略报告[10],表示将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保障经济增长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创新的核心地位;美国的各类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非常活跃,它们在推动学术自由和技术应用方面也发挥了极大作用,是美国社会创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美国科技实力居全球首位。中国的教育已经越来越陷入应试教育的死穴中,大学生为拿到学分而学习并不是为提高素质而学的现象相当严重,还停留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英国泰晤士报10月4日公布的世界大学院校排名名单,哈佛大学落居第四[11]。在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院校名单中,美国有47所院校,中国大陆的三所大学北大清华和复旦进入百强行列,北大和清华均落后于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地的一流大学[12]。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需要良好的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中国人的现代化,人力资本不断跃升,创造力不断释放,我们才能说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人口不再是发展的沉重包袱,而是发展的最大源泉;不再是发展的制约劣势,而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不再是发展的负债,而是发展的最大资产。
自主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撑。这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需要。我国自2006年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后,一直在不断深化认识。胡锦涛于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十七大报告也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形成全社会人人都能发挥创意的氛围,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社会还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现在还有7年的时间,由于教育改革迟滞且缓慢,这个目标能否在2020年实现是个难题。
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程度仍处于比较粗糙的阶段。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要依靠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中国梦,是教育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2]《2012年社会蓝皮书》_新民网[EB/OL]
[3]2013两会[EB/OL]
[4][5]温家宝[EB/OL]
[6]中新网[EB/OL]
[7]中新网[EB/OL]
[8][9][10]百度百科[EB/OL]
[11][12]全球高校学术排名[EB/OL]
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