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教育相关的论文2000字(2)
中国梦与教育相关的论文2000字
中国梦与教育相关的论文2000字篇二
《“中国梦”与中学生理想教育》
摘要:理想离不开时代,而时代又助推理想之舟。中学生理想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的敏感、耐心和远见卓识,借助“中国梦”的时代亮色,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让中学生的理想与“中国梦”同频共振,用每个人的行动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关键词:“中国梦” 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55
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中国梦”的时代解读,考验着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也给了国人无尽启发。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师,不能不思考如何借用当下热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明确人生理想,用实际行为领会和助推“中国梦”这一现实命题。
1 基于学生视角的“中国梦”时代解读
1.1 “中国梦”是历史梦,更是现实梦
一部中国近代史,记录了曾经因华夏文明而骄傲的一个国度的沦丧,从顶峰到低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经历了从精神到肉体的双重屈辱。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中学生,任何一个有社会良知和民族荣誉感的青少年都不会轻易忽略这段历史,更能从今天的中国梦里读到历史的叹息和期盼,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历史梦,历史呼唤复兴,历史需要重振。放眼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这一国际环境既是历史的发展机遇,又是现实的严峻挑战。如何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国梦”就是根本的解决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也是现实梦,现实不容退后,现实推动发展。
1.2 中国梦是国家梦,还是青春梦
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中国梦也一直在与时俱进,渐次丰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离不开个人,个人也离不开集体。如同一滴水离开大海终将干涸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处于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爱做梦、敢做梦的年纪,如果每个青少年学生都能将自身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起来并努力实现,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中国梦就有了最富朝气的前景。从宏观到微观,国家梦与青春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逻辑联系,二者不能割裂。
1.3 中国梦是竞争梦,也是互赢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同时中国的发展壮大也必然影响世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爱好和平,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中国梦是世界和平之梦,也是世界和谐发展之梦,它的实现主要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和中国都在寻找各自的机遇,在这个寻找过程中,也在给对方提供机遇,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在崇尚竞争与合作、互利与双赢的现代社会,这样的竞争与合作获得了广泛而深刻的理解与敬重。就此而言,中国梦不但是竞争梦,也是互赢梦。
2 基于教师视角的“中国梦”理想教育
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以“中国梦”为时代亮色的理想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是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它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如何用好用足“中国梦”这一时代资源,推动思想品德课价值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必须结合“中国梦”热点,强化中学生理想教育,需要从教育内容、形式与方法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理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放大它的正能量。
2.1 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问诊“现实梦”
“中国梦”的基础是“个人梦”,人民个人梦想的拥有数量和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中国梦”的高度和深度。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内容首先就是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和分析青少年学生理想的现状。目前的中学生,对于理想问题进行过认真思考的,占据一定数量,但是总体状况并不乐观。当“中国梦”作为民族理想频繁出现在学生视野中的时候,教师可借助家访、个别谈话、课堂讨论等契机,对学生的个人理想状况进行相应的了解和梳理,从而掌握每个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水平。
现实生活中,学生对理想的看法是不确定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理想的考虑。中学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放眼全局,放眼四周,敏锐地洞察各类客观因素,预测这些客观因素对学生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变化了然于胸,并能因时而动、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澄清学生的认知误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立志明理。
中学生的理想也是变化的,这也取决于青少年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帮他们增加相关的知识,积累一些积极的素材,并加以正确引导。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调节理想教育的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理想的层次性,在内容上必须注意要贴近时代,贴近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最终使他们从思想上和心理上感到亲近,乐于接受。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观念日渐多元,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人群中的某些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如炫富、拼爹等或多或少对青少年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把握中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摸清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愿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逐渐澄清一些认识,明白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金钱的多寡、父母地位的高低,更在于健康的人格、深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主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高度责任感等,引导他们用更高的修养和智慧来平衡和实现这些人生目标,做到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2.2 寻找理想与青春的共鸣――链接“青春梦”
“中国梦”的实现要凝聚中国力量,要团结各个战线和有利因素,要整合和激发人民群众的潜在能力。同理,这也启示我们:理想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目前,理想教育存在着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难以深入学生内心、促发学生践行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育形式上,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要做到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既注重采用以往的一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又要大胆创新,综合运用现代化科技教育手段,使教育方式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富有成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班队会活动、晨会课、黑板报、广播、手抄报、网络论坛等育人阵地,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教育契机,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此规范中学生的道德信念,促使他们用正确的理想信念来指引人生。
其次,理想教育的方法要灵活。可用榜样示范法引领学生树立信念,在学生中宣扬榜样的模范行为和英勇事迹。榜样可能来自学生身边,来自同一个时代,他们的先进言行能够有力地影响学生,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学生通过教育,对于先进榜样人物的理想信念会有一个逐步趋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自发自觉地省察自己的理想。
用成功体验法坚定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学生的理想信念从确立到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随着思想品德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来确立和调节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这种刚刚确立或形成的理想信念,又不断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意志相对薄弱,遇到困难很容易退却,如果不断遭遇失败,他们会感觉理想遥不可及,也就没有追求的动力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体验因确立理想并为之奋斗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就能很快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立志和奋斗的兴趣,有力增强内驱力,强化理想需求,并积累相关经验,多次重复这样的体验之后,在将来的生活中,学生凭借这些经验,就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攻坚克难。
用说理服人法规范学生的道德信念。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教书育人的常用方法,引导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基础上明辨是非,规范言行。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开展自主研究和互动交流,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思考留下空间以及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入情感教育的成分,使科学的道理立体丰富,生动鲜活,有血有肉;使理想信念教育做到主客观互动、情理并重,达到感之于心发之于内的效果。
2.3 拓展理想与互赢的空间――给力“互赢梦”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在众多主体与关系中,竞争与合作中,最终实现的是互赢,每一个参与方都能从中获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启示我们要注意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对于教师学生来说,只有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惠泽对方,也才能真正有推动社会的动力。
理想教育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双方,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有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接受,作为理想教育的主体,不仅是要积极地接受教育,更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和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确立科学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理想人格,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和国家进步。而社会与国家的进步,又会更进一步为学生的理想实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互赢体系,这样的互赢被放大化和群体化之后,社会的发展就能快马加鞭。
作者简介:傅莉,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江苏苏州 215021
中国梦与教育相关的论文2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