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谈中英教育对比论文(2)

浅谈中英教育对比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中英教育对比论文

  浅谈中英教育对比论文篇二

  《中英教育教学对比浅析》

  【摘要】我国英语教育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通常会参照英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教育教学模式,获益颇多;但同时,我们对英国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模糊甚至误解的地方。本论文从多个角度对中英教育教学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中英对比

  教育维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关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几乎每个国家也都积极的推行着各种各样教育改革,而中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欣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反思――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教育,怎样使中国的学生在世界范围内更有竞争力。《吕氏春秋》曾提到“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其短。”在与别国的比较中,总是能或多或少的得到一些领悟,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和英国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差异,从中进一步探索改善中国教育不足的有效方法。

  一、 中英教育理念的对比

  英国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虽然它仍保留着王室,大量的中世纪的教堂,和无数有着上百年悠久历史的建筑;然而,除去这些形式上的传统,人们独立、自由的思想主导着整个社会。特别是在成为欧盟成员国以来,英国人文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这一特点在教育上促使英国的许多高等学府摒弃欧洲传统大学循规蹈矩的教育思想,博众国所长,善于接受挑战和质疑,注重从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等,特别是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在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中倾向于把人在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定位为扎实的知识基础的“知识体系”。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与继承。在英国,学生毕业后带走的是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持续探究的兴趣;在中国,学生毕业后带走的沉甸甸的知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在,知识容量的扩张和更新都以无法比拟的速度进行着,有些知识当我们学到的那一刻开始可能就在被淘汰,带着这样的知识走入社会,如何会有竞争力,如何保证个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呢?与之相反,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敏捷的思维方式和无限的创造的力是永远都被社会所需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学生更需要的是大胆想象的空间,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通过对多家大型跨国公司的研究发现,好多高薪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都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人,因为他们懂得用功和专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然而这些公司的领导阶层大部分是西方人,因为他们更善于思考,想象和创新。当他们大胆的提出设想时,下面有能力的技术人员,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生产和制造……难怪总是有许多的留学生戏谑的说,国内老师教授的“牢固的基础知识”把我们都变成了“不可缺少的基础”。

  有位学者曾说过,中国教育通常是“学多悟少”,而英美国家的教育通常是“学少悟多”。“高分低能”曾经是我们毕业生的代名词,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更有人说“中国教育‘毁’人不倦”。其实这背后深藏着对教学理念转变的迫切需求,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世界发展的需求,而“激发式”“交互讨论式”的有助于构建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模式的教学是我们应该倡导的。

  二、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

  教学理念的最佳实践场所便是课堂,通常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会决定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英国的课堂节奏比较缓慢,气氛很轻松。英国的老师们力求构建愉快的学习氛围和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忙起来,并有所收获,这样既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也可以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普利茅斯的皮特・(Peter Stockton),从事以英语为第二外语学习的研究近十年,说“通常人的关注力在10分钟左右就开始呈下降趋势,因此,每隔10分钟左右要为学生安排一些话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英国剑桥地区学院的暑期培训中,英国特色的课堂令人颇有感触。老师在介绍剑桥时,直接把剑桥的地图按照地区形状剪开,让中国学生玩了把拼图游戏。虽然方法简单,但效果确实不凡,用短短的一堂课把外国人都变成了本地通。几乎每位老师,在课前都会问同样的问题“关于这个主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你们最想把什么知识带回中国?”老师会根据学生们的需要出发,设计课堂内容以及教学,这样自然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

  英国的社会实践课程安排十分值得借鉴。每天上午在教室里上课,而下午安排社会实践课程,学生会跟老师一起坐公交车“逛”剑桥。英国的三大银行,邮局,歌剧院,中世纪的教堂,酒吧,著名的三一学院,国王学院,徐志摩的“康桥”,伦敦的大本钟,伦敦眼,塔桥,白金汉宫的换岗等等,这些不在是书本上一页页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图片,它们就“活生生”的站在眼前,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亲眼目睹,亲感震撼。这样的课程安排如何能不让学生充满期待,兴趣盎然,回味无穷呢?

  英国教育真正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天赋;提倡课堂上的自由辩论,即使是对传统思想的质疑和批评。知识的教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思辨的手段。

  三、中英教学手段的对比

  网络在英国高等学校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WiFi(无线网络)几乎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甚至是在公交车,地铁站和城际火车上,学生都可以随时用Twitter, E-mail, MSN等各种软件与教授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多数高等教育学府和继续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启用网络教学软件,多于90%的英国院校使用在线学习系统让学生们得以下载讲座笔记、上交作业和进行小组讨论。

  调查显示,在线学习系统使学生可以下载近九成的学习资料,并让87%的学生可以有效安排时间自学。有64%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在网上交作业和接收老师的反馈点评。

  中国的远程网络教育虽然开展了有十多个年头,不过在实用性,传播广度,以及社会认可程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国内的不少高校虽然都实现了脱离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传统上课方式,也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网络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方面明显做的不够。特别是在网络教育的监督和评估模块,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记录学生参加网络学习的情况;设计网络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实现互相监督;对网络学习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评估并纳入学分等方式,真正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真正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并给予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在当今几乎人人手机时刻不离手的时代,网络与教学的结合明显已成为必然趋势。

  作为授课的一线教师们以及教育改革的制定者,应该适当减少社会实践脱节的,与生活无关的 “陈述性的知识”;应该多给学生留些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多给学生机会去推理、论证;多锻炼学生的思维;多给学生机会实践;同时,教师们本身更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方法,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运用各种新型的网络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的探究学习的兴趣,以适应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与世界接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岂之,中国大学校长论教育[C],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1

  [2]〔美〕托马斯・里克纳著,刘 冰,董晓航,邓海平译,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

  [3]王清风,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单中惠,当代英国基础教育政策及其影响浅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辽宁装备制造学院2013年度校本课题《云平台环境下的开放大学英语教与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云平台环境下的开放大学英语教与学模式研究(2013XB01-11)课题负责人:肖琪

浅谈中英教育对比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中英教育差异论文

2.浅谈中英教育相关论文

3.中英式教育差异论文

4.浅析高校英语人才培养论文

5.浅谈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

6.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245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