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论文(2)
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论文篇二
《学前教育的教育性与公益性探析》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中,笔者以学前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当下时代为视角,就学前教育的教育性和公益性问题进行了一定探析,希冀为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育性 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 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31-01
在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如何发展教育成为了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于此,有人想到了进一步拓展学前教育。在国家政府、教育部、财政部及各级政府的统筹之下,近些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教育不当、教育不均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各地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归根究底,学前教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诱因便是学前教育的教育性和公益性被广大相关从业者认识和重视。
1 学前教育的教育性
2000多年之前,儒家学派代表“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一教育原则,而这也是最早的素质教育理论。1983年“素质教育”这一课题再次被部分教育工作者提及。从此,素质教育也成为了我国一切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学前教育教育性的根本就是:全面提升一个幼儿的素质。
1.1 素质教育是儿童成长的支撑
从量的成长方面分析:一个呱呱坠地的儿童随着时光的退役,他的骨骼和肌肉不断成长,在语言表达方面,从只会啼哭,到咿呀学语,再到口若悬河……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老师会给儿童讲解各类故事,当然,这其中也蕴含着诸如:“善小而为可以成大圣,恶小而为以成大奸”的人生道理。从质的方面分析,随着儿童身体的茁壮成长,他们的心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认知,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素质就好比蕴藏在儿童身体中的种子一般,它会随着儿童的成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见,一个人是否有美好的前程,作为人类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素质教育保证儿童的可塑性
所谓儿童的可塑性,就是引导儿童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摒弃不良的品性和生活习惯等。普遍现象告诉我们:即便是同一种生活条件之下,儿童的素质品质并非是一层不变的,即:在谆谆善诱之后,不良的素质会更正;而在不利的引导之下,良好的素质也有变坏的可能。因此,学前教育就好比雕塑家雕塑一件作品一般,只有德、智、体三块“石膏”一同并用,才能引导儿童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起航。
1.3 学前素质教育无终点
我们知道,学前教育又被人称作为“启蒙教育”,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引导儿童走进“学海”这一扇大门之中。俗话又说“活到老,学到老”。基于如上所述种种,我们可以得出一样一个结论:幼儿素质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事业。
现行的“幼儿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由此可见,幼儿保育教育,不是让儿童成为儿童健将,而是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兴趣;智力开发,并非是让他们成为小文学家或是数学家,而是开拓他们的智力;音乐、舞蹈、美术和剪纸课程,并非是让他们成为艺术家,而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总之,“起步”、“萌芽”、“兴趣开发”等关键字,才是当下我国学前教育保证教育性的根本。
2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教育委员会”就发布一个名为《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的研究报告,报告明确指出:“从19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步入20世纪以来,学前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和社会公共事业”。然而,我国的学前教育公益性却渐行渐远(或者说从未实现)。
2011年岁末,北京市社会科学调查院发布了《北京法治发展报告(2011)》,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常住人口中的3岁儿童将从2009年的12.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7.6万人。届时,三年内适龄入园儿童将达到54万人左右。扣除现有的8132个教学班,按照每班30人测算,届时缺口为9800余个教学班,远远不能满足高峰期的入园需求。”就全国总体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供不应求现象不仅发生在北京,而是全国多数城市和地区的普遍问题。而也正是这一巨大的缺口,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出现了诸如:抬高入园价格(主要出现在教学质量较好的学前教育机构)、靠关系入园(主要出现在公立幼儿园)等现象,可见,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在无意中忽略了“公益性”和“平等就学”等教育方针。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ter)曾提出:“资源、需求条件、产业表现力、战略和政府及机会构成一项事业在某一地域是否可行的‘钻石体系’”。而借此理论分析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性问题滞后的原因,不难看出:政府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譬如:早在2010年,有专家指出:“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应不低于7%。”,但在当年年末,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却只字未提学前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除了经费问题,儿童无园可就的另一个诱因便是民间幼儿办学优惠政策的缺乏。故此,要保证学前幼儿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国家和各级政府完善政策法规,以及加大民间投资力度是为一条捷径。
3 结语
以上,就学前教育的教育性和公益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性是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公益性是保证我国学前教育广泛实施的关键,在当下这一时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这两个特性,值得每一个从业者和社会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刘占兰.学前教育必须保证公益性和教育性[J].教育研究,2009(5):31-36.
[2] 朱宗顺.学前教育素质性刍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7-40.
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