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应试教育论文(2)
关于中国的应试教育论文
关于中国的应试教育论文篇二
《浅论应试教育的成因》
作者简介:罗杰伟,男,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开展十余年,取得的成效却甚微。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是主要的阻碍因素。本文从指导理论、社会现实、教育制度、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应试教育的成因,进而想办法改善应试现象,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应试教育;教育改革;成因
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规。基础教育一恢复就提供了大批生源,无法被高校悉数接纳,导致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当时大批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普遍地认为,这种升学压力下移,基础教育被迫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我国的高校升学率逐渐接近发达国家。高校升学的压力得到缓解,按理说,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现状应该得到改善。让人费解的是,基础教育的应试现象有增无减。高考残酷的竞争,导致基础教育应试之风盛行的说法不攻自破。
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又开始新的探讨,首先是对应试教育的界定。徐晓云认为,“所谓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夏荣具体地说:“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的目的,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的片面化、淘汰式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试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轻视甚至放弃非考科目。”应该说徐晓云的观点是比较全面深刻的。
在对应试教育有了明确的界定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特意强调“素质教育”以对抗的应试教育。时至今日,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历时十余年,课改的主要参与者温儒敏客观地说:“新课改有进展,尽管难度不小,收获不大,但方向应该肯定”。即除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引用些新概念外,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际成效是十分有限的。素质教育没有遏制住应试教育,一些新引用的观念、名词被应试教育合理利用,使应试教育装扮的更加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要解决也绝非易事。但是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一般来讲,解决问的第一步是对形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才可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下文我将从多方面对应试教育成因进行分析。
一、理论探讨
这次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本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而事实是,这次教育改革没有明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翻阅大量文献,只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具体怎么阐述的,也不见下文。也有“三个面向”的指导方向和“四有”的具体要求,这本身本不是什么教育理论,更像教育口号,更为致命的是,这口号很难去引导具体操作。面对这种困境,政府有关人员表示,基础教育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国内外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搬用,只能从实践中去摸索符合中国教育现状的理论。只要谁的理论好,我们就采用谁的理论。只可惜到现在,这种理论都没有形成。
适用的理论没有,倒不是没有新的教育理论出现。恰恰相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积极引进各种理论,开展各种试验。可是改革一遇到应试教育这只拦路虎时,很快都消声灭迹。
参与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被称为中国基础教育“活化石”的吕型伟老先生出面总结:“近年来在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形式主义和浮躁的现象相当严重,我称之为浮肿病与多动症,口号不断翻新,模式层从不穷,仔细去检查一下,除了向你展现哪一点形象工程以外,大多是文字游戏,其实一切照旧。我也曾说过,一场教育改革如果失败的话,原因大概就出自上面讲的两种病。”就是说教育界采用的理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杂、太乱。实质则是,大多在“翻新”,没有想出根治应试教育的办法。
在教育理论方面,一线教师几乎是不为所动的。大多教师依旧凭经验教学,根本没有理论意识,更不会去学理论知识。原因也很简单,这些教育理论知识都没用。教学的内容没有变,学校的要求没有变,家长的期待没有变。总之,应试教育的现状没有变,学什么理论都没有用。何况,许多农村的学校确实没有条件。
教育主管部门的没有教育理论指导,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在“翻新”理论,一线教师却按部就班地教学。基础教育改革注定是难以取得有好的成效,应试现状也不会得到改善。
二、社会洞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我国政治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但是,激烈的社会变革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些社会问题,也必将影响到教育界。
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竞争,提倡竞争,竞争也导致许多社会矛盾。我国向来缺乏竞争传统,讲究按部就班,竞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不适与焦虑。“社会的诸多矛盾,包括潜在矛盾都在发酵中,其中一部分转移到教育,受到影响的家长先是自己不安,接着又把焦虑不安转移到孩子身上”(知名教育是评家熊丙奇语)。竞争意识也会直接渗透到教育系统,就有了成绩排名,末位淘汰制等,加剧学生竞争,使得应试思想直接传递给学生。
市场经济也催生出民办学校,这对于缓解升学压力,本应该是件好事。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民办教育机构很难得到政府的平等对待,发展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民办教育机构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求得生存、谋求发展,结果被迫走向贵族化的道路。贵族学校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生只得埋头苦读。学生的努力换回较高的的分数,为家长争气,也为学校挣钱。应试教育与市场经济完美结合,使得自身有了一定的根基。
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培养的人才,还要看适不适合市场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对学校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今市场,盛行的是看文凭、看学历、看分数。不仅市场如此,就是国家的公务员招聘也明文规定要求什么文凭以上,上行下效,各种公司、企业、机构莫不能外。市场这样要求,学校不与市场接轨,还能生存下去吗?这使得应试教育与市场经济更加深层次的结合,更加牢不可破。
关于中国的应试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应试教育论文
4.关于教育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