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谈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篇二

  《试论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

  摘要: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趋势,福建农村出国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流动人员逐年增多,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三种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即流动人员的子女;大量出国人员或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即“留守孩”;单亲(或双亲)服刑人员的子女。我们在这暂且统称他们为特殊群体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特殊群体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为此,很有必要了解特殊群体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谈谈解决这类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工作;儿童;群体;外出务工人员;出国人员;流动人员;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趋势

  一、特殊群体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2004年11月,省妇联成立了由省妇联主席任组长,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的1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工作课题组,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留守孩”家庭教育、“服刑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等课题的调研。采用访谈、实地考察、上门走访、召开会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先后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龙岩5个市、部分县(区)及福建省女子监狱、榕城监狱和专门收容抚养无家可归的服刑人员子女的闽侯县善恩园,发放调查问卷1万多份,走访家庭100多户,与300多个儿童和400多位家长座谈。

  调查结果表明,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活艰难、中途辍学。相当部分流动家庭曾因借读赞助费太高导致孩子失学;特别是单亲或双亲服刑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经济困难不仅造成孩子中途辍学,有的甚至连生存条件都受到威胁,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二)抚养人素质不高,难以实施家教。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受到父母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和教育投入等方面的限制;“留守孩”代养人多为祖辈,据泉州、福州、沙县三地调查,78%的代养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较低,难以实施家庭教育;服刑人员大多自身素质较差,子女往往从小就受到不良影响。

  (三)情感缺失,人格发展受阻。由于流动儿童父母的社会地位低、住所不定,“留守孩”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和沟通,父母服刑的子女因父母服刑带来强烈刺激和巨大落差,这些孩子从小就失爱、失教、失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孤僻、抑郁、冷漠、嫉妒、逆反等心理或暴躁、攻击、逃学等行为,学业成绩差。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将有可能成为儿童产生反社会行为的重要原因,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大源头。

  二、特殊群体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策略

  (一)广泛宣传,为开展特殊群体儿童家教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媒体传播覆盖面广的优势,制作专题科学家教节目,广泛传播家教知识。去年以来,省妇联与福建教育电视台联合开辟了《科学家教》专题节目,以“生活篇”、“学习篇”、“心理篇”、“缺失家庭教育篇”、“环境影响篇”、“情商培养篇”等为主题,制作专题节目60多期。最近,《科学家教》节目改版为《家长》后,从每周1期增加为每周5期,把访谈形式改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说明一个道理,指明一个方向,进一步增强家教节目的针对性,受到广大家长欢迎。

  (二)立足社区,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关心特殊孩子教育问题。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是妇联工作进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展社区特殊群体儿童的家教工作,全省各级妇联积极协调,促进社区建立家教委员会,由社区牵头,学校、妇联、关工委、派出所等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关心特殊群体孩子的教育问题。

  1、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一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将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制定和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减少或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共享城市文明。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三是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2、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师生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心理咨询教师工作制度》、《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制度》、《校外义务辅导员工作职责》等有关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所在学校和校外教导员、代管人进行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四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五是创新家长学校机制,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

  3、充分发挥(村)社区功能,建立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教育是家庭、学校、村(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村(社区)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得村(社区)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在村(社区)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农村少年儿童教育服务中心,由村(社区)党支部领导,团支部、妇代会直接组织和开展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服务、家教服务工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难有人帮”;有条件的村也可利用村活动室开展一些集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有地方活动、娱乐,改变单调的生活;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托教中心等留守儿童社会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学习、教育、生活、安全、兴趣等服务,引导这些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联系,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4、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齐抓共管。文明办要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总结交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评比、表彰基层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先进典型。妇联要充分发挥联系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广泛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给予留守学生尤其是没有监护人的留守学生更具体的爱,组织留守母亲接受文化教育、健康育和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素质,更好地承担起对留守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共青团可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团(队)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先进典型,组织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增进友谊,共同成长;各级关工委要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有特殊困难和问题的留守儿童结对“一帮一”“多帮一”对子,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和关爱。文化部门要加大不良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铲除毒害未成年人精神的“有毒”文化。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济困助学服务,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通过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等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积极开展服刑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建立集寄养、看护、教育于一体的“家庭”。

  如我省于2000年创办了第一所代养无家可归的服刑人员子女的社会福利机构——善恩园。该园本着“让临时孤儿有个温暖的家”的宗旨,至今已收容70多名无家可归的孩子,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他们大多数在当地中小学就读。为开展服刑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省妇联经常组织家教专家到善恩园与孩子和代养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性格异常的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与行为矫正。在省妇联和省家教专家的督导下,善恩园的老师们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重点进行文明礼貌、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教育。经过3年多的努力,那些刚入园时心态扭曲、性格暴戾、任性、散漫、不讲卫生的孩子,逐渐从昔日的阴影中走出来,学会了善良与感激,找回了爱心与诚实,行为变得文明礼貌,逐渐成为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好孩子。如来自漳州的吴华荣,10年前父亲被判刑入狱,母亲离家出走,他在遭人嫌弃中度过了童年,来园时性格粗暴,经常欺负其他孩子,抢别人的东西。经过善恩园老师和省家教专家的教育,现在他能礼让甚至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如今,善恩园里有些孩子还被就读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今年还有一个孩子考上了省重点中学,不少服刑的父母被孩子的进步所激励,自己因表现好而被减刑。最近,我省的三明市和福州市又各建了一所善恩园,为无家可归的服刑人员子女营造温暖的家。

  总之,开展特殊群体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必须不断研究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才能使家庭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家教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家教工作,才能使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让这些特殊群体儿童感受到更多的爱与关怀。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可能还将继续扩大,特殊群体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出新贡献。让他们与其他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浅谈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2.浅谈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3.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4.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

5.浅谈家庭教育的毕业论文

浅谈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2)

浅谈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篇二 《试论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 摘要: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

    师范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毕生所思考、实践的事业。陶行知先生曾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

  • 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完成。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

  •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论文

    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幼儿的成长

  • 浅谈素质教育的相关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的相关论文

    素质教育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我们如此看重素质教育,并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顺利过渡,其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教育者

24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