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社区教育论文(2)
浅论农村社区教育论文篇二
《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初探》
摘要:农村社区教育缺失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体系,健全组织机构,整合资源,打造社区教育阵地,开发社区教育课程与活动,满足农村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探讨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相关问题,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74-02
1 社区教育内涵
社区教育最早由美国的杜威提出,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特定教育,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促进社区和谐的活动。从社区实际出发,挖掘、整合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学校、家庭、社会人人参与,形成强大的社区合力,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如今社区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 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现状
随着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改善,城乡学校教育的差别迅速缩小。但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且当下学校教育教学以考试为中心,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少年儿童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双休日、节假日,家长无暇管教,未成年人无处可去,或沉迷于电视网络,或在村内游逛,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完整的教育应该是寓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一体。因此,应当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制度,探索一条新途径,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让广大的农村少年儿童在课余时间能够健康成长。
3 构建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体系
理顺关系,健全组织机构
目前农村许多地方没有社区教育机构,即使有也限于附设在成人学校,仅是挂牌,由于制度不健全、人力物力所限,形同虚设。
建设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是推进农村社区教育良好运行的首要举措。以政府为主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支持,构建县区社区教育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民学校为主的的组织机构,设置专门社区教育工作者,全面负责社区教育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整合资源,打造社区教育阵地
农村现有的社区教育资源虽不如城市丰富,但只要深入挖掘合理整合,能够满足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地开展。具体可以开拓以下阵地。1)以村民活动中心与农家书屋为基础,打造村级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目前,每个村庄都建有村民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国家投入了很多文体设施。但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如果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村委会协调,专人负责,定会成为未成年人活动的乐园。
2)以乡村中小校为基础,筹建乡村少年宫。由于政府的投入,现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以极大改善,场地及文体设施齐全。但在双休日、寒暑假,中小学校园处于闲置状态,若业余时间开放,少年儿童虽得以发展,但教师的休息又无法保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在乡村学校开设少年宫,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开展相应活动。
3)开拓农村民办社区教育阵地。社区教育政府投入是一方面,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引导社会力量承办农村社区教育。如今社会力量办学在城市已经方兴未艾,无论是文化课辅导还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体育应有尽有。教育行政部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适当降低在农村社会力量办学门槛,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村社区教育,特别是在文体艺术方面,不但可以弥补农村学校艺体教育的不足,而且可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不拘一格,打造农村社区师资队伍
没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育便无从谈起,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更是如此。社区教师一方面要求思想道德水平高尚,同时文化知识扎实兼具文体艺术方面特长。由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更要革新理念,积极探索,力求造就一批热爱农村、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成功的做法主要有:
首先,构建专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要制定选拔教师任职条件,选拔具有专业性、技能性、责任性强的中青年骨干担任社区教师,投入社区教育岗位。健全师资培训考核制度,对现有人员岗前培训、岗位考核,督促教师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的新需求。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同时对教育活动的开展给予监督管理。
其次,选聘兼职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多方联动,选聘农村中热爱教育的党员干部、劳动模范、法律工作者、乡村医生等担任兼职教师,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发挥他们的优势,弘扬他们工作生活中真善美,讲解传授与自身业务相关知识技能。有利于少年儿童全面接触到社会,也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双赢。
最后,组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社区居民是社群教育的参与者,其中村两委成员、优秀中小学教师、在校大学生,这些人多数热心公益事业,不计报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社区教育贡献力量。
教育活动内容的开发
农村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内容,要根据本地实际开发适合农村未成年人特点的相应课程。既要尊重家长和未成年人自身的要求,又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需。但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借社区教育之名为中小学生补课”的行为。目前比较成熟的有以下做法:
1)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乡土乡情教育。目前广大中小学都在大力推广国学教育,应该肯定这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使广大青少年受到传统道德的教育,有益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但不容否认,不少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评估,挤占教学时间,冲淡了教学内容。不妨在社区教育中开设国学教育,让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优良的民族传统,培养高尚的民族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的国学村马家沟便是典范。同时可以结合家乡特点(比如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乡名人、非物质文遗产等)开展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乡土乡情教育。
2)开展文体艺术活动。开设合唱队、书画组、手工制作室等社队活动,弥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不足。除了传统音体美教育,开展剪影、舞蹈、泥塑、书法、工艺制作等活动,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开展拉丁舞、跆拳道、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游戏活动,吸引少年儿童参与健身运动,使每一个孩子至少掌握一种的体育健身活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3)开展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然而由于条件所限,学校开展有局限性,不妨将此项内容与未成年人社区教育相结合。通过引导未成年人科普阅读、科技制作、科学实验、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实协作的科学态度,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基础。围绕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组织开展“爱我家乡、美化家园”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参与公共卫生,植树种草,培养环保意识。通过组织田园体验、乡镇企业参观、帮扶孤寡老人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走向社会,感受幸福生活,感悟未来责任。
总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教育社区化也是校外教育的一种趋势。探索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模式,调动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22-24.
[2]邵红.社区青少年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创新[J].中国社区教育,2013(4).
[3]张斌,单永贵.浅谈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EP/OL].[2013-11-18].
[4]戴建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营”意识与策略[J].成人教育,2013(2):86-88.
[5]吴国庆.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0(27):249-251.
浅论农村社区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城市社区教育论文
4.农村社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