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2)
探析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篇二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不公平原因的前提下,借鉴日、韩、法、德四国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不公平的成因分析
1.历史根源
从产生初期开始,我国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就基于国家本位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所有儿童均享有受教育的普遍的、平等的权利本位的角度出发,教育更多地被作为了一个实现富国强兵的工具,一个实现国家发展的手段,见效期短而又明显的高等教育从来被视为优先发展的重点,而义务教育就只能退居其次。
并且,新中国建立以来,义务教育一直被定位为“地方事业”,义务教育的普及向来是实行“两条腿走路”,“城乡分别发展,分级管理”的政策,农村义务教育从其初始发展阶段,就被与城市义务教育区别对待,且“城市优先论”在漫长的中国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则基本上被忽视了。
2.经济原因: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条件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基础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以县为主”的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把农村基础教育的事权由乡级政府提升到“以县为主”,把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权收到县这一级,由这一级政府对本县的义务教育实行统筹管理,对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统筹安排。这种教育管理体制虽有利于县域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从实际上看,并不能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发展。
3.社会差异:城乡二元化社会模式的差异
城乡对立二元模式在户籍制度上,把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户籍制度对农村有很强的束缚力,人为地造成公民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的不公平。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经费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负担,基础教育资源按户籍分配,而且基础教育入学实行“就近原则”,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公。农村儿童只得在农村就学,接受质量较差的教育。加之社会城市化进程加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向城市,农村教育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农村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流入城市,在农村学校成长的优秀教师又流入城市。
而且,城乡二元社会导致农村教学目的错位。升学是农村青年“鲤鱼跃龙门”的重要途径,受教育者被视为脱离农村艰苦环境、求得城市生活方式的唯一出路,农村青年只有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才能摆脱农村,走向城市。
4.文化原因:城乡文化的差异
第一,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是安土重迁、农恒为农、不思变革的自然经济状态的农耕社会,农村社会具有自然性。
第二,在我国传统农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村落是其生活和活动的基本范围。加之我国地形的复杂,交通落后,农民几乎没有社会流动。因此,在这种闭塞的社会土壤中培植起来的农村文化带有很强的封闭性。
第三,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下,以创新、进取、理性、开放等主要表征的城市强势文化的侵袭,使农村文化日趋边缘化并处于弱势地位,使农村文化难免带有很强的落后性。
农村文化的自然性、封闭性、边缘性和滞后性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和教师的文化建设,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发展困境。
5.政策原因:城乡教育政策的失衡
一是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二是课程编制和课程内容奉行“城市中心主义”,导致农村学校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有意制造与拉大城乡校际差距,造成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这些市县政府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对“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过分投入,使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显得更加不合理,致使农村义务教育不公更趋恶化。
二、国外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1.日本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早在江户时代后期,日本就对西方教育开始大力介绍、初步引进。进入20世纪,日本政府开始把普及义务教育视为国家的责任。从日本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经济基础是义务教育制度产生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刺激着上层建筑的产生、发展。
第二,大量介绍西方文化、教育的思潮为日本义务教育的产生及普及奠定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日本的义务教育从一开始就以打破封建等级制度对受教育权利的限制为目标。
第三,灵活引进西方先进制度,使其充分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日本政府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先是引进法国的制度,后又引入美国的教育思想,最后才根据本国自身条件,制订了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法律法规。
第四,义务教育实行城市和农村一体化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实现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财政补助。
2.韩国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为了推广义务教育,使所有地区的儿童都能接受同样的教育,韩国于1967年颁布了旨在振兴岛屿、偏僻地区义务教育的《岛屿、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规定,国家为了振兴岛屿、偏僻地区的义务教育,要优先于其他地区采取下列各项的措施,同时优先支付所需经费。(1)学校占地、教师、卫生保健室及其他教育事业所需要的设施的配置;(2)教材、教具的配置;(3)无偿供给教科书;(4)保证学生上下学交通的必要措施;(5)教师住宅的配置;(6)合适的教员的配置。
同时法律中规定了地方自治团体要采取的以下各项措施:(1)要准备适合于岛屿、偏僻地区特殊情况的学习指导所需的资料。(2)给教员优先研修的机会,并支付研修所需的经费。此外,为了鼓励教师的积极性,还规定政府按照地区级别向在岛屿、偏僻地区学校工作的教员支付岛屿、偏僻地区津贴。
3.法国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法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是完全免费的,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即来自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在义务教育投入中承担主要责任的中央财政和省及市镇两级财政,均有各自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法国的小学一般归市镇管理,中学归省管理,大学归国家管理。但大、中、小学老师的工资全部由国家财政开支。市镇修建学校。
4.德国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1806年开始实行八年义务教育,1885年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此后,在义务教育方面不断增加投入。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由政府提供,来源为政府的公共预算拨款。教育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担,具体比例是联邦负担10%,州和地方政府负担90%。
1946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公立学校一律免收学费,并对不遵守《义务教育法》的家长和雇佣学龄儿童的企业主规定了处罚措施。
三、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具体实现途径
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一是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依据居住地来登记户口。任何个人和家庭只要在一地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正当的职业,就有资格在这里办理户口登记,取得居住证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取消户口背后附着利益的功能,使城乡人民在户口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农村儿童享有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权利。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划分,从户口性质上取消城乡居民的差别。
2.确保国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一是要确保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总量,世界很多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比例都超过了GDP的4%。早在1993年,我国就提出了国家教育投入占GDP比例达到4%,而数据显示,2002年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3.28%,为近十几年来最高,2004年则又降为2.79%。
二是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改变我国对于大、中、小学不合理的投资比例,使基础教育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三是要认清当前义务教育的发展重心给予农村义务教育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四是不断完善和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和结构,实行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性拨款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3.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真正的免费
免费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的基本保障,在世界各国的义务教育普及过程中,许多国家不仅免收学费,而且免除课本费、住宿费、补助伙食费及交通费等等。
在我国,尽管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但却又规定可以收取一定的杂费。2005年,我国初步决定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在两年内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杂费。从2006年秋天开始,西部地区农村的孩子上学时就可以享受上述政策了。
由于我国2/3以上的国土都是山区及丘陵,农村人口大多居住比较分散,再加上前几年整合教育资源,合并了许多农村办学点,因此,许多地方农民的孩子从小学时代起就不得不到离家很远的学校就读,负担很大。
因此,要真正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政府可以参考韩国普及义务教育“先农村,后城市”的经验,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出发,在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暂缓实行全面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把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入到广大农村地区。
4.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义务教育
考虑到有些贫困地区有半数的小学毕业生升不了初中,农村学校应当改变以往照搬发达地区和城市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的做法,防止单纯强调义务教育的所谓“知识性”、“系统性”的做法,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转“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贫困地区必须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注重课本教程的发展,寻找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增强义务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及对群众入学的吸引力。
5.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可以制定稳定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必要政策,对在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地区津贴和住房优惠政策,并对农村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给予一定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改革完善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类似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等级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成有信.九国普及义务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贵州都匀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探析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相关文章:
3.农村教育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