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参考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当今社会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参考论文篇一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摘要:文章以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当前职业教育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以及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变化、压力增大的原因、职业学校与当地经济发展作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 地方经济

  一、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间存在矛盾

  1、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模式的矛盾。利辛县位于亳州市东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23个乡镇,面积2005平方公里,总人口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74%,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地方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样不如人意,地方经济只处于解决温饱的水平,而且城镇化水平相当低,城乡差距比较大。地方的职业教育就是在这一环境中曲折发展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也是针对性教育,职业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要求而独立存在。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首先要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是瞄准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规格,最后才看职业岗位的技术提升和技能的升级。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仍在沿用着老一套,第一是较多地偏向于"职业教育普教化"现象。一些学校仍实行传统的研究性教育模式,加大基础课的比重,削弱了职业技能的训练,或只是根据相关专业进行缩减,没有自己实用的东西,实际上就成了普通教育的"压缩饼干",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二是频繁的攀升现象。许多职业学校将学生职对口升学的比例作为自己教学质量和办学成功的标准,片面地追求对口的升入率。其实对口高考只能作为职业学校提高就业率和学生提升自己的一种方法。职业学校需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工人,是既会讲理论,又能动手搞操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2、地方经济发展对职业毕业生就业意识的影响。通过对本校2011年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中愿意在本地就业的为1%,愿意到外地就业的为11%,愿意参加对口高考的为88%。从数据可以看出地方经济发展越弱,越难留住学生,职业教育不能为当地经济服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我们的毕业生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合理评估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与择业观,合理规划职业与未来,给自己创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生路。

  二、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现状,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确定办学定位

  人才是靠经济来支持的,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地方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规划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应保持一致性、同步性。

  职业学校在确定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时,应尽量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密切关注当地经济发展和规划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来确定学校自身的办学方向,做到定位合理、准确。职业教育应关注不同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规划目标,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保证质量、受社会欢迎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三、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三个导向"为核心,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三个导向"的办学理念,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三个导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首先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也是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来说,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对职业学校来说,是培养出圆满完成学业、懂理论、会操作、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企业产品的销售过程,正是职业学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过程。毕业生能否顺利、充分就业,对树立学校社会形象、打造品牌,促进其健康稳定地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可以说以就业为导向就等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即培养出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综合素质方面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必须充分遵循市场运行的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下,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另一方面讲,职业教育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它的切入点就是学校所在地及周边的地域。因此,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必须首先研究地方经济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换句话说,探寻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就是探寻职业教育在本地发展的潜力。只有准确地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的脉络,才能掌握其发展的趋势,才能保证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地发展。

  2、要使职业教育长期、稳定地可持续发展,职业学校要深化改革。职业学校的办学应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推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新课程和新教材,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抓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采取"产--教--学--研"结合,校企联合等教学方式,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要的精品专业,增强职业学校的社会适应能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争取实现学习实训的时间为一年,达到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学校按地方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采取针对性教学,实现教学现场与生产现场同步,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地方企业,缩短了毕业生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角色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使地方企业真正了解学校,更好地考察我们的毕业生。在师资建设上,增加教师的职业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步伐,逐步扩大教师在职培训和学历提升力度,专业课程教师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学校的实习实训制度,教师每年都要到企事业单位或基层单位进行一段时期的专业实践,以此作为其升职、晋升的必要条件,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加大人才引进,改革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职业教育促地方经济的发展,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职业教育的提高。

232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