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论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教育是以应试教育而闻名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当代中国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中国教育的论文篇一:《中国教育制度漫谈》

  【摘要】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于我国教育制度的批判过于片面偏激,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决定我国现阶段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透彻的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制度,从多方面入手,从其本质问题入手,发扬其优点,改正其缺点。

  【关键字】教育制度;决定因素;客观看待;鼓励否定

  如今社会中一些人对于教育制度的批判过于片面偏激,不准确不客观。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代一定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教育制度,不同的为社会提供人才的方式。中华不同时期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着其自己的利与弊之所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制度同样有利有弊,但总体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促进社会进步的。

  《三字经》是一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奇葩,它是经典的国学启蒙读物,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以及独特的思想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当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但它也确实存在一些封建文化的糟粕和艺术瑕疵。我们不能因为《三字经》的糟粕和艺术瑕疵就否定《三字经》的意义,同样不能因为我国教育中存在问题就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制度。

  我国教育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必然的,这是由我国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政治,仅就是参与国事,指导国家,确立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任何社会成员或社会现象都以一定的方式与政治发生关系,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任何社会的教育都体现着社会的政治特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制度还不完善,还有待发展,所以与之对应的教育制度也必然是不完善的、待发展的。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基础相对落后也是无可避免的。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手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等在国人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影响着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自然也在此列。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至今,其中有的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社会。但“扬弃”是一个过程,去其槽粕取其精华也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期间,民族文化中落后的部分必然会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可耕地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处世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这个定义将教育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在评价教育时同样也要以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为前提条件才能做到客观的评价。

  我国教育制度的问题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教育制度的问题不是教育制度本身出现问题,而是教育制度随着社会发展相对于人们现在的需求所出现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是变化着的问题。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都会存在着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不是说把现在教育制度的问题解决了教育就趋于完美了。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迎来新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过程,这正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我们不可以“谈弊色变”,将教育制度中的弊端无限夸大。教育制度中的弊是必然存在的,同时又是必然会被改正的。弊端的发现改正过程,正是教育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弊端的发现存在着积极意义。不怕否定我国教育制度,也应该且必须不断地否定我国的教育制度,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积极因素。鼓励辩证的否定,但不允许绝对的否定、片面的否定、极端的否定。现在有很多人,只看到了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就偏激的全面否定我国的教育制度。这些人根本不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自己的意识去判断事物、评论事物。他们整天夸夸其谈,无限制夸大教育制度上的弊端,而完全忽视我国教育事业对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人的做法与其说是对教育进行评价不如说仅仅是在宣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最近看过几篇文章甚至在说中国教育之死、中国教育必死,我可以说这些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同时我也要说“教育之死、中国教育必死”这话本身是正确的。中国教育制度确实存在着死亡,也必然存在着死亡。恩格斯说:“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生就意味着死。”中国教育死的是落后的、消极的方面,从而产生出新的、积极的内容。这种由死孕育新生的过程,正是事物的新陈代谢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

  我们要以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国教育制度,去发现并改正他的弊端,为他的进步和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做一个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战士,而不是只说不做、只会批判不会感恩的伪愤青。祖国的美好明天,要靠我们的奋斗。

  当代中国教育的论文篇二:《谈中国教育特色》

  摘要:教育无国界,但各国又有各国的特色。中国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渐渐显露弊端,而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目的、师生关系、教育形式的改革,将使中国教育摆脱桎梏,焕发光彩,走出重围。

  关键字:应试教育 文理分科 创新 自主招生 教师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以其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而闻名,学生是教师传播知识的承受者,而非知识的创造者,这同水桶论道理相同――短板的长度决定了整个水桶的盛水量。学生“创造知识”能力的欠缺恰恰是那块短板,哪怕死记硬背也培养出了人才,使学生在许多方面彰显能力,但创新能力的欠缺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大桎梏。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应试教育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忽视社会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它用升学率来体现教育水平的高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代替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和生活需要。

  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了低分生和大多数普通学生,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没有实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学生的学习内容就是考试内容。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仅增加,而且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明显不足:一是过分地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的熟练成度,把智育局限于课本之内,从而导致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二是轻视德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漠视、道德的缺失导致的是一代人的悲剧。之前的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到马加爵事件,到最近的“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事件,血淋淋的事件只是少数代表,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是学生普遍的道德缺失,然而仅仅个别事件的发生,却已经是触目惊心。由此试想,整个中国教育体制下的所谓“听话”学生,又将会是何种的道德内心?三是对学生的负担过重,影响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过度用脑,却往往是“被学习”。过多的作业占用了游戏时间、假期时间、锻炼时间甚至休息时间,造成了许多的心理疾病。比如精神抑郁等,这些很难被普通家长所熟悉,却在隐形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四是污染学风。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好名次,采用各种手段各种形式的作弊方法,严重污染了学风。这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发展极为不利。

  中国教育的另一特点就是文理分科。文理分科有其历史性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于是就照搬苏联教学模式,用分科教育来快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文理分科对学生而言是一番艰难的抉择。一般而言,选择理科的学生多于选择文科的学生。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个人爱好、个人专长、家庭影响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等。

  文理分科同应试教育一样存在很大的争议。支持的观点认为,文理分科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尤其是在高考问题上,学生们可以把时间充分的用在必考的科目上。反对者则是多数的教育家、学者以及部分教师和家长。他们认为,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学习政治、历史和地理,很少阅读文学经典,知识面狭窄,缺乏生活常识和文学常识,不知道巴尔扎克和果戈里。而文科生不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不知道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不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文理分科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有观点说,文理分科将对中华民族的复兴造成负面影响,是“大毒瘤”。

  2011年,山东省高考取消分科制度。但是执行文理不分科需要很大的投入。首先,是学校师资的增加,教师增加,学生的学费就会随之增加。其次,要增加图书馆藏书量和理化实验原料和设备,增加教学成本。理科班学生不学习政史等知识,在知识结构上有缺失,会缺少文化底蕴。而文科班学生不学习理化生,思维则会缺少理性。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陶梅生说:“纵观如今的大学校园,只有专业知识,没有想象力创新思维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从高中起就被限制了所接受的知识面,不仅局限了专业选择,更约束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科技和文化两个车轮在前进,在高中阶段过早进行文理分科,让大部分学生的基本素质变弱。大学的通识教育要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补课”,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则多是不赞成取消文理分科的。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文理分科势必要取消,今年是山东,明年是上海,2013年是重庆。对于学业压力重的问题,专家给出的建议是降低学科难度,改革高考模式,教育部门要做出整体设计,对高中课本内容、高中毕业考试制度、高考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都做出改革和调整。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称,“教育部历来反对文理分科”,由此可以看出,取消文理分科势在必行,但文理分科的由来已久又决定了这项改革的任重道远。由此看出,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宏观把握,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

  对应试教育和文理分科的争议源于对教育目的的重新思考。即从优秀应试教育的考试机器到创新综合人才的转变,从单一知识或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向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教育模式的转变。中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世界人权宣言》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即培养“人”,而非某些“人才”。在教育中,教师和学校把学生看做一件给班级和学校带来分数和荣誉的工具,而教育学生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尊重人权和自由是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所缺乏的。

  从学校中走出来的学生应该首先是一个完整的有棱有角的、知荣辱廉耻的有个性的人,而不应该是一个个相同的“圆球”。幸而这一现象正在逐渐地好转中,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尊重。学生在充足的课余闲暇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自己,学生是一个成功的人,而不是所谓的“高材生”。当然,这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国际接轨程度有很大关系。

  教育目的转变势必带来考试制度的转变,自主招生就应运而生。自主招生是为了改变单一的依靠分数选拔人才的方式,创造适合考生个人能力的多元化的评价体制。自主招生施行五年来,有许多的学生受益。比如,蒋方舟进入清华,盛中华进入哈工大,刘雨芙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不能不说,教育界和学界的支持是推动教育走向科学化的重要力量,而就目前的形式看来,这种力量正在愈发变成一股强大的暗涌。

  当然,自主招生也是有两面性的。虽然更多的高校不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越来越多的特长班、奥数班、北大清华班出现。当然,不得不承认,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教育水平,在面试过程中如何避免权钱交易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接轨程度的提高,中国教育中一味讲求“应试”的现象正在减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相信在教学制度、招生制度的改革下,中国教育最终可以走出怪圈,杀出重围。

  当代中国教育的论文篇三:《浅析中国教育的困境》

  摘要:于丹说职业的最高层次是:你选择的行业能够成全你的生命,而且会因为你在这个行业中的出色表现再去提升这个行业,人在这种行业中会有一种大幸福感,就是生命被成全的快慰。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育困境 教育缺失 教育症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没有哪个国家会怀疑教育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也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腾飞的同时,道德沦丧,人心涣散的社会危机也在加剧,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的困境,人文精神的缺失,难脱其咎。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我对现行的教育有着更多的体会和思考。所谓“看得清”才能“行得正”,我愿意利用暑期的空闲,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反思教育,反思工作,更好地定位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一、什么是教育?我们的教育为什么?

  孔夫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康德说:“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爱因斯坦说:“首先要成为一个人,其次成为艺术家,最后才成为钢琴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由的人和创造思维,最大限度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古今中外圣贤的话无不告诉我们,教育要“以人为本”。 但是我们的教育做到“以人为本”了吗?

  一位高三教师用短信向省教育厅长反映,他所教班级,多名学生因为压力太大请假、精神衰弱,他说:“我心疼,我愤怒,我恨,我挥拳不知打向哪里,谁来救救孩子们!吃人的教育!”这位同行的字字句句揪痛着我的心,相同的经历让我们感同身受。今年高考后,一个发挥失常的学生给我打电话:“老师,我对不起你,对不起父母,我真的想死!”那一刻,撕心裂肺的哭声粉碎了我作为教师的所有骄傲,我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那么优秀的学生说想死?我们的教育到底为了什么?

  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是多少学校仍然盛行应试教育的口号和管理方式?“自习课零抬头”“课间不得喧哗”;逼迫学生反思一天中的废话,少背的单词,少做的习题 ;随处可见的板报标语:“流血流汗不流泪,为了父母恩师,我们拼了!”请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为父母活着,为老师活着,偏偏不能选择为自己活着?自习不抬头,课间不废话,时时刻刻不忘背诵做题,我们在制造什么?机器人吗?从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到今天国人的无限惆怅――为什么中国没有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全球排名倒数第一?每一个问题都尖锐深刻!是我们该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教育的时候了:为什么我们要这么累?这些累都值得吗?都必须吗?当教育手段背离教育目的,我们的教育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险!

  二、什么是学习,我们的学习缺失了什么?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但“学什么”至关重要。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三方面缺一不可。但是我们的教育在做什么呢?知识教育在极度追逐升学率的重压中被无限扩大,对做人、做事的培养却几乎缺失到没有。实际上,人类的知识浩瀚无边,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学习完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之进入社会后仍会学习。事实证明,一个人欠缺知识但会做事做人的人,依然可以成功;但一个只拥有丰富知识,却没有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能力的人,会处处碰壁,甚至成为社会的危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曾经上演了这样一期节目:行为举止夸张荒诞的男嘉宾――美国人“安田”,给自己的心动女生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中了1000万美元,你将如何花费?”心动女生淡定的说:“我不会有任何改变”。另一女生说会陪妈妈去旅行。但是“淡定”和“孝顺”的品质都没有让安田满意。他实在不能理解,一个人在拿了那么一大笔钱后,怎么可以没有任何回报社会的作为?他说他在哈佛接受的教育是“入学是为了增长知识,毕业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和人民”。这种大爱教育最终让安田坚持了自己的价值观,放弃了心动女生。我不知道中国的观众们如何感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言如今成为美国践行的教育准则,但是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我深知女嘉宾们想不到中大奖后要“回报社会”的原因。因为在她们十几年的受教育生涯中,服务社会的理念是缺失的,如果有,也是追求升学率的附带性空洞说教,绝没有深入内心,产生共鸣。试想当一个孩子从小就被进行“考高分”“读名校”“找工作”“赚钱当官”“吃好穿好玩好”的价值强化时,他长大后怎么会有服务社会、胸怀祖国和人民的品质?如此引申,我们是否联想到了更多的社会现实?令人堪忧的食品安全问题?校园暴力劫杀儿童问题?一浪高过一浪的移民潮问题?当然它们有着更为深层复杂的原因,但是功利教育下人文精神的缺失、道德品质的漠视,绝对难脱其咎!

  三、究其原因,教育的症结何在?

  教育的理念如何实践?素质教育的动力何在?笔者认为,改革教育与政绩挂钩的管理评价体制,教育才有出路!让真正的教育家来办教育,让学生来监督教育的品质,让教育部门仅仅作为一个“教育研究和方向性指引”的智囊机构,教育的困境就会柳暗花明。其次,“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亟待改革。

  1977年恢复的高考制度曾经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弊病愈发凸显,亟待改变。笔者认为,在未结合国情对高考利弊做出详尽科学的论证以及确定取消高考后的切实可行方案之前,取消高考制度显然是盲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的有效讨论应该是如何改革高考。那么如何改革?我想这应该是一个长期实践反复修正的命题,应该在高考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积极探索,如:在知识考查上“求广不求深”,在能力立意上重实践轻理论,在理念上关注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价值观引领;探索多轨道、分层次的分类考试,探索多元化、灵活性的录取方式;规范各级政府与学校办学行为,保障并促进教育公平,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保护学生个性发展……

  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暑假,这是一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暑假,我在用一个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良知,反思着教育,热爱着教育。于丹说职业的最高层次是:你选择的行业能够成全你的生命,而且会因为你在这个行业中的出色表现再去提升这个行业,人在这种行业中会有一种大幸福感,就是生命被成全的快慰。我从来不敢奢望有如此境界,但是我真的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学生,我愿意为实现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奉献一生。

  因为爱,所以痛,因为痛,所以反思。愿普天之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有快乐的教育,幸福的人生,愿普天之下所有的老师们都能感受“生命被成全的快慰”,都能拥有作为人民教师的无尚光荣和骄傲。

  参考文献:

  [1] 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 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人”是怎么不见的?》

  [2] 武汉大学张健柏,《就教育改革致温总理的一封信》

  [3] 谭川,《今天怎样做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范淑业,《说教育之症结》,2011年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


猜你喜欢:

1.浅析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与艺术化教育论文

2.浅谈提高与加强青年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3.当代中国论文

4.论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有关论文

5.当代中国“劝学篇”论文

6.从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思考未来设计的趋势论文

论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论文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教育是以应试教育而闻名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当代中国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中国教育的论文篇一:《中国教育制度漫谈》 【摘要】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于我国教育制度的批判过于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26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