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中国学前教育近代化始于19世纪末,下迄1949年。其整个过程与来自西方的强烈影响有极大关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 农村学前教育育人功能探讨 》

  城乡教育二元体制下,由于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农村学前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农村民众的学前教育需求和社会教育期望均得不到满足,表现为农村幼儿入学准备水平落后于城市幼儿,农村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状况不理想等。那么农村学前教育为何在农村幼儿的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到底具有何育人功能?本文将着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农村育人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

  早期的环境和教育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气质的改善、自身角色的定位及个体的社会化等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农村”这个环境却存在着许多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1.1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1.1.1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

  父母的文化素养是家庭对儿童影响中的最重要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家长的文化大多处于初小或高中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较低。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导致了教育观念落后、教养失衡等农村家庭教育问题。超半数农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或是因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而在教育上过分依赖学校,存在“只养不教”现象。农村家长因文化素质偏低而形成的片面的儿童发展意识以及错误的亲子教育观,均会对农村幼儿的认知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1.1.2农村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不足不利于幼儿的情感发展

  幼儿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化时期,情感交流需求丰富。有学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家长或因外出务农或务工,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少得可怜,或是因文化素质较低不善于与孩子交流,并没有意识到缺乏情感交流的危害性。即使有交流,内容也大多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而对于孩子的兴趣、成长疑惑及需求等,并没有意识到要了解。在亲子交流不足问题上,占农村幼儿人数30.46%的留守幼儿最具代表性。由于长期缺失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留守幼儿常年与父母空间分离,疏于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他们或独自生活,或有年长的长辈作为临时监护人代为照顾,可想而知,他们与人交流、排解疑惑的机会是极其缺乏的。常年累积的情绪、情感障碍,往往使留守幼儿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等缺陷性格。

  1.1.3农村家庭教育主体缺失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研究表明,最理想、最自然的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环境为幼儿与父母共同生活创造的。农村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也使其家庭教育类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传统的双亲抚育模式被改变。有关调查表明,现在农村只有4%~6%的家庭属于双亲抚养模式,有较高比例的儿童是单独与母亲共同生活,其中22.48%为男童,22.86%为女童;与母亲及祖父母两代人共同生活的农村儿童有21.46%;隔代抚育,即与祖父母共同生活的占最高比例,为51.11%。由此可见,在农村儿童的成长环境中父亲角色缺失严重。性别角色理论认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父亲和母亲角色对儿童的发展各有作用,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有学者对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的主动性行为和自我控制行为受父亲与幼儿互动交流的影响;在幼儿的问题行为中,幼儿的情绪控制行为、注意力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同样受父亲与幼儿的互动交流的影响,该交流行为也对幼儿的问题行为具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农村家庭父亲角色普遍缺失,对幼儿的性别角色、社会性行为等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1.2农村社会教育问题

  1.2.1农村落后的社会陋习影响幼儿的道德认知

  我国各地农村文化习俗各异,并颇具地域特点。但文化亦有两面性,其中有些习俗与现代思想道德是格格不入的,如占卜算命等封建迷信陋习,根深蒂固于农民的传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幼儿的道德认知。此外,农村的文化发展水平有限也导致其文化娱乐选择的方式单一,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方式在农村深受欢迎,甚至有许多人占用务农时间沉溺于此,终日游手好闲。赌博活动不仅使农村拜金主义思想滋长,也使得坑蒙拐骗等行为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也毒害着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农村幼儿的心灵,使他们的道德认知出现偏差。

  1.2.2农村的语言环境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实现的。在方言盛行的农村语言环境中,普通话普及率低,发音不标准、不规范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很多人在日常交流时惯用粗口,即不文明用语,使得农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较难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还会习得大量不文明用语。同时,方言环境的长时间影响,使得农村幼儿习惯了方言发音方式,并习惯用方言思维,这也就成为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障碍,进而影响到了幼儿入学后阅读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等的发展。“农村”这一成长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对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使得学前教育在农村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村学前教育的育人功能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国家相关规定开办的农村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专业机构,具有明确的办园目的和幼儿教育计划,其教育环境、条件等均优于农村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1认知方面

  2.1.1帮助农村幼儿做好入学认知准备

  研究者发现,幼儿的入学认知准备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它与他们进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并且,学前教育经历能较为显著地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状态。有研究者采用国际通用的Bracken基本概念表测查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幼儿的学前教育经历对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影响显著,其中有三年幼儿园学习经历的儿童入学准备状态最佳,在学前班就读一年的儿童入学准备状态次之,而以学前班名义就读、实际上在小学一年级混读三年的儿童,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与无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没有差异,准备状态最不理想。帮助农村幼儿做好入学认知准备,不仅可以确保农村幼儿在学前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习惯,还可以减少后续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失败的问题儿童。

  2.1.2促进农村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基于农村不良的语言环境,农村幼儿在入小学前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在幼儿园所接受的语言教育和引导。配备各种多媒体设施及幼儿游戏区角、幼儿阅读图书资料的农村幼儿园,为农村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加上幼儿教师这一农村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角色,农村幼儿园无疑是农村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优环境。此外,有关儿童语言运用的理论一致认为:在早期儿童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同时,其语言运用技能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农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不良语言习惯,需要在幼儿园这一环境中改善。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及同伴是农村幼儿的主要互动对象。幼儿教师如通过与农村幼儿日常谈话或是在语言活动中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将规范的普通话发音与句式表达方式传递给农村幼儿,并引导和帮助农村幼儿运用简单的普通话用语与之交流,改善农村幼儿的普通话听说和运用能力。通过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及日常与幼儿教师、同伴规范的普通话交流和积极有效的互动,农村幼儿的语言能力将会得到有效发展。

  2.2情感方面:帮助农村幼儿排解不良情绪,促进情感发展

  由于正常心理成长环境不良,农村幼儿极易产生认识偏差、个性心理发展异常等问题。因此,幼儿园当仁不让地成为农村幼儿情感教育的前哨阵地。据学者有关调查显示,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时,67%的农村幼儿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24.1%则选择同伴。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农村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在幼儿园,幼儿教师在幼儿情感世界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肩负着情感教育的重任。如通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或带领幼儿亲近自然,在这过程中引导幼儿交流,让农村幼儿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排解不良情绪。幼儿教师鼓励、肯定、正面诱导的言语,是改善农村幼儿自卑心理的良方,并能激起其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逐渐开始重视和认可学前教育,并且赋予农村学前教育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加快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前进步伐的必然选择。

  作者:袁晓雯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凡,梅萍.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湖北省黄冈市8所幼儿园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9(6).

  [2]周兢,柳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与学前教育质量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9).

  [3]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4]张芬.开端计划对我国低收入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5]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

  [6]陈琴.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优化策略 》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担负着幼儿教育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以适应不断提高的幼儿教育水平和幼儿教师的文化素质的需要.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必须优化课堂管理,以保证数学教师与幼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课堂氛围的和谐以及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在课堂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实例谈谈优化数学课堂管理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优化

  学前教育面对的是0~6周岁的幼儿,其表达能力、思维方式、自控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活泼不易管束,模仿能力强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幼师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任,这就要求幼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以保证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幼师生会唱会跳,而往往忽视对文化课程的重视,尤其是数学学科的课堂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学校的学习计划安排不合理,要求不严格,幼师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这样幼师生走向工作岗位,对幼儿数学课堂的管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耽误幼儿数学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优化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存在问题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不完善

  课堂管理目标是开展课堂管理的“方向盘”,决定着课堂管理的实施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所要达到的目的等.新课标规定,课堂管理的目标应当包括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长远目标是指课堂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求师生良好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合作伙伴,师生成为共同学习、成长的伙伴,彻底改变过去紧张、单调、沉闷的课堂环境,构建活跃、宽松、自由的课堂管理环境.中心目标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课堂管理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按照教师授课要求,在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在课堂管理中,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并不完善.一方面,数学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管理过程中,对于远期目标的关注较少,过分压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单方面的强调数学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完成,忽视了幼师生从事幼教工作的长远规划,缺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引导,导致未形成师生共同的长期的、宏观的、共同的愿望.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于其过程与方法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重视度不高,尤其对幼儿园需要具备怎样幼儿数学教师考虑不充分,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堂管理目标、教学任务等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课堂主体定位不准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合作者.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互动交流中领会并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但现实生活中,课堂管理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主宰着课堂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安排课堂教学的进度等,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和接受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被剥夺,只有在教师点名提问时,才会有学生“发声”,但往往也是回答课本上的知识,而不会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等的看法.这样往往导致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为准备教学任务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二是在课堂中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上表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但在学生心中大多有“怨言”,对教师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这样就会逐渐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三是在教师“高压”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独立思考能力,完全是在教师的掌控中机械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索能力无疑是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课堂氛围缺乏生机

  课堂氛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轻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提前进入“教”与“学”的状态,促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但如果处于紧张、消极、沉闷的课堂环境,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对于教学任务“草草了事”,“心不在焉”,严重阻碍教师真实教学水平的发挥;而处于压抑环境下的学生,往往也会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兴奋度不高,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共同配合产生的学习氛围,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一所幼师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但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整个教学过程秩序井然,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张而有序,但教师“讲解、提问”的过程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回应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出现较少,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好字,课堂氛围略显压抑、沉闷,缺乏生机,这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忽视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缺乏对于课堂氛围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关注较少.

  二、优化策略浅析

  1.因材施教,明确课堂目标与计划

  课堂管理目标是课堂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决定着学习内容、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等.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提高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经验,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与计划.尤其是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知识点关联着另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每名学生的课堂管理目标和课堂管理计划.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曾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取决于性格因素特别是意志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性格是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能力和注意力都有所不同,思维的灵活度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性格,根据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规划课堂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管理的成败,教师与学生是最亲密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因此,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中最纠结、最复杂的关系.只有教师正确地认识师生之间的矛盾,并巧妙地化解冲突与矛盾,建立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取得成效.每名学生都是不可代替的独特的个体,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人.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将学生当作与教师同等地位的人,而后才是需要督促、需要爱护的孩子.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

  3.强化课后反思,提高管理水平

  课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课前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课堂上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还应当关注课后学生反馈信息和教师的反思.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可以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比如编写课堂日志可以较为全面地记录教师在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将自己的“闪光点”和“失败之处”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作为自己教学成长的记录.通过对课堂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不断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管理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充分结合,培养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进而提升专业水平;另外.在对课堂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反思,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管理案例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师生对课堂管理案例的共同分析与反思,制定新的课堂管理目标和适用新的课堂管理方法.

  4.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评价机制使学生处于课堂管理的被动地位,不能满足现在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主体.一是数学教师之间的评价.数学教师之间具有相同或是相似的知识背景,熟悉、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点知识、学生的基本概况等各方面的内容,能够提出具体而切合实际的评价意见.另外,教师之间的评价还可以看作教师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二是学生的评价.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主体,也是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最直接“接触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最具有“发言权、评判权”.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也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

  5.重视实践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观念与幼师生未来的职业要求相差较远,因此,在数学课堂管理中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是“课前练教”,在课堂教授新知识前,先挑选一名学生带领同学们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教课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教室.目前师范学校都配备了仿真模拟教室,在仿真模拟教学环境下,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自己查找资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作教师的意识.三是组织见习实习.为了保证学生直观地感受幼儿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适时的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观摩幼儿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直接给幼儿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与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择业能力.总之,数学课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数学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课堂改革对于数学课堂管理提出的“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下,只有不断优化现有的课堂管理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更多的生机.

  作者:刘建国 单位: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09).

  [3]张金福,刘翠兰.新课程与课堂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4]宋秋前.课堂管理问题问诊与矫治[J].教学与管理,2002(4).

  [5]张东,李森.“课堂管理创新:内涵、方向、策略”[J].教育探索,2005(10).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篇三

  《 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现状及对策 》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到了社会话题前端,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行动计划,力求缓解入园难及入园贵的问题。课题选取贵州省云岩区为主要研究地域,研究幼儿园的分布现状,针对特种公办园———高校教办园做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分析,提取入园难入园贵的共同特性及根本原因,提出可操作性对策,以期望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服务。

  1问题的提出

  早在2012年,根据中央机关刊物《求是》直属杂志《小康》发布的“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法制晚报8月2日报道:入园难入园贵,教师素质和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城乡教育差距,是中国公众最关注的三大教育问题。诚然,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成为中国举国各地面临的共同显著教育话题,全国各省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3年行动计划,力求缓解入园难的问题。贵州省地域广、民族多,各个地区差异大,本研究主要提取各个地区的共同特性,针对贵州省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我们对贵阳市两城区做了调研,获取了总体情况,重点选取贵州省云岩区为研究对象,对园所分布、园所性质、园所收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特定公办园种———教办园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入园难入园贵的基本现象进行了的探究分析。

  2贵州省贵阳市两城区幼儿园总体调研现状

  2.1两城区幼儿园数量及保教费情况:选取贵阳市及教办园(教育部门举办)为主要被试,联合有关科学研究单位及教育行政部门(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教科所)进行研究,精心科学设计了调查问卷及访谈问卷,对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的幼儿园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办园、街道和乡镇举办的集体园、其他部门举办的部门园(统称“公办园”),以及企业、私人等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园。根据调研,目前贵州省贵阳市共有幼儿园421所,其中公办111所,其中两城区公办幼儿园共17所。省级公办幼儿园分为省级一类,二类,三类园。其中省级一类以上可评省级示范,可分为三种省级示范园。省级一类的保教费为400元/月每生,包括140元伙食费,幼儿生活费约6.4元/日每生。省级示范一类园保教费可提高100元,即500元;省级示范二类园可提高50元,即450元;省级示范三类园可提高30元,即430元。在扎佐等乡镇城区,省级一类保教费100元。私立幼儿园共311所,全园保教费呈现较大落差,最低为400元/月,最高的私立园高达2000元/月。400元收费标准的一般是一园一教一保,教育质量难以保障;而2000元/月的一般是两教一保,规范办园。

  2.2两城区幼儿园区域分布:云岩区,南明区公办幼儿园集中呈现不均衡分布。多集中在中华路及一环以内。而在花果园、大营坡等处无公办幼儿园。南明区而言,十一幼儿园,十三幼儿园等集中聚集,也导致幼儿园分布不均。在贵州师范大学附属园所在云岩区,共8所公办幼儿园,都聚集在中华路附近;在其附近,共6所幼儿园:贵阳六幼、贵阳9幼、市级机关幼儿园为公办园;栖霞小区满天星幼儿园和东方第二幼儿园两所私立幼儿园。

  2.3公助民办办园政策:所谓学前教育“民办公助”,是指政府对非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团体、组织及公民个人单独设立或合作设立的幼托园所,给予一定的资金、设备或政策支持。受民办公助的幼儿园应当具有四个必备条件,即符合“四独立”的特点: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核算、人事管理,独立的园舍,独立进行保教活动。当前民办幼儿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2.师资队伍不稳师。3.保教质量不高4.安全隐患不少5.部门监管不力[1]。政府和行政部门以购买公共产品的方式为学前教育全行业提供支持、引导发展。具体讲,就是用“民办公助”的方式来。在公助民办过程中,政府及行政部门没有按公助民办的宗旨———推动民办学前教育良性发展而实施落实。具体体现于:一是实施选园操作的不公平,会致使其他幼儿园失去应得的支持,扰乱了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二是民办公助后,以民办园的身份,依旧高价收费,却没有履行职责,让社会和民众享受其应得的普惠服务。根据调查,在贵州省三个区:云岩区、开阳及乌当区,政府已经出资500万修建了三所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最后三所幼儿园却变成了高价收费的民办幼儿园即所谓公助民办园,而未起到普惠教育的作用。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国家启动了国家幼儿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课题组通过培训实施过程中的交流和调研得知,公助民办政策在各级政府中得以落实。但对很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来说,这却如雪上加霜,不良竞争让办园变得越发艰难。

  3贵州高校附属教办园的“入园难”、“入园贵”现状分析

  3.1高校部门教办园情况介绍:就贵阳市而言,目前的高校教办园有贵州师范大学幼儿园,贵州民族大学附属幼儿园、贵州大学附属幼儿园、贵州工学院附属幼儿园等几所。中国的幼儿园性质划分,有公办、民办、私立、合作几种类型。按目前的定位高校部门教办园大多属于公办性质。贵阳市的几所高校部门办幼儿园的发展都较为不理想,状况大致如下:工学院附属幼儿园仅80个幼儿;民族大学幼儿园仅四个班级;贵州大学附属园已改制为私立园。下面选取A大学附属幼儿园发展情况做具体分析。

  3.2贵州A大学教办园基本境况介绍:该教办园创办于1955年,占地面积291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9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1146平方米,绿化面积300平方米。贵州A大学幼儿园现有教职工47人,开设8个班级,设早教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四种班级,2012年9—2013.1月在读幼儿410名。教师总数20人,保教员10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教师及员工学历分布: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7人;中专、高职7人。学前教育相关专业毕业教师数:28人。1993年6月,贵州A大学幼儿园被评为贵州省级一类幼儿园,2001年创“英汉双语教学示范园”,2003年12月,被贵州省教育工会评为“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2003_2005年连续三年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该园有组合式大型玩具、迷宫型“儿童城堡”、磨菇型“攀岩滑梯”、“勇敢者过树桩”、跳跳床、海洋球室、沙地、嬉水池等;配备525平方米的EPDM彩色地面;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沙、水、结构、智力、娱乐等玩具;采用了“晨检系统”、“门禁系统”;每班教室内配备了电脑、摄像头;有多媒体教室、幼儿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电教室、舞蹈室等5间专用活动室。[2]

  3.3社会口碑及地理环境导致成为稀缺资源:根据南京同类调查可知,普遍幼儿家长更加信任教办园。对幼儿园“硬件条件”、“师资力量”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家长对教办园“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达到90.30%、94.42%。由此可见,教办园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服务,幼儿家长比较满意。[3]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希望幼儿上教办园的占75%,上集体园的占11.03%,上部门办园的占10.11%,上民办园的占3.87%。家长希望孩子上公办园的比例高达96.13%,其中想上教办园的占75%。从贵阳市的实际情况看来,目前公办园比例不足23%,且在两城区仅17所公办幼儿园。总体情况分析看来,公办园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较少,同时,贵州师范大学地处云岩区宝山北路,交通地理位置便利,且位于贵州师范大学校园范围内,环境相对安静。费用相对较低,上类似教办园成为很多家长的首要期望。

  3.4生源及经济压力大,影响优质保教质量:根据调研可知,除了高校教办园,云岩区有三所幼儿园较为特殊,贵州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贵阳市市级机关幼儿园、省府幼儿事业部门园,皆属于差额拨款,但却收费受物价局监控。以贵州A大学教办园为例,目前在职员工47人,入编职工总数为16人,外聘员工总数为31人。招聘教师及员工的除了保险和930元的额定工资外,其余不足部分工资要有幼儿园自行发放。外加小型的园所设备,教玩具,办公耗材,卫生保健等开支,幼儿园的经济压力也不小,这些通通要由园所的保教经费支出。按省物价局的核定,该园的保教费为320元/月,伙食费140元/月。这样算来。有些入不敷出。贵州A大学附属园的生源除了全校教职工的子女,孙辈子女,还要为来校在职学习的各种进修生子女、研究生子女等解决服务,根据调研统计可知:近三年(2010-2012)入园幼儿人数中,根据生源类别划分,师大子女31%、师大孙辈11%,外单位子女58%。从每班班额看来:平均40.95人,最多55人,最少32人。2012年9月—2013年1月,在园幼儿园410人,教师20人,保教员10人,师幼比13.7。从近三年的入学统计看来,近三年报名人数呈平稳态势,可见,入学幼儿数目较多,班额大,任务重。幼儿园保教任务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效度发挥。

  3.5办园体制遏制了办学规模的积极扩大及资源的增加:高校附属幼儿园性质一般属于部门办园,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土地证,消防证,甚至有的不具备幼儿园办园证。因属于部门办园,幼儿园的经费及办学制度较为被动,自主性极差,监管职责不明,业务范围无法清晰界定。这一定程度遏制了园所各方面的积极发展。据调查可知,多数高校教办园未得以预想的积极发展和扩大,有的甚至逐渐被取缔消亡。以引进教师为例,如在新教师引进制度上,省级高校教办园统一由高校后勤集团管理。属于高校编制,教师引进等沿用高校人才引进制度,要求研究生学历等,所以门槛较高,无人能正式考取。同时,因属于部门办园,未能参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开招考引进人才活动,所以在高校教办幼儿园里,正式考取入编的教师甚少。有些高校教办园近20年未引进公招教师。以一所高教附属园为例,据统计,在20名教师总数中,正式入编的仅为5个,其余15个为招聘制教师。这导致园所师资不稳定,为幼儿园的长期、积极发展带来了影响。再以师资培养为例,由于高校附属幼儿园属于省级,单位类别较高,市级区级地方行政不能监管及服务,导致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享受、骨干教师的培养及评核等方面等失去机会及名额分配。这严重阻碍了园所师资的培养提升。

  4对策及结语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建议政府增加对学前事业的财政经费投入,扩建教育系统公办园;保持及提升已有类似高校教办园的优质资源;让公助民办等政策正确落实实施,国家投入结合民间力量,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合理建设教育资源,应该根据城市发展规模让公办幼儿园分布均衡合理;效仿深圳等城市发放幼儿园“助学券”;重视学前师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加强幼儿园管理及监督机制,坚决查处各种变相名目的乱收费及提高招生的透明度;均衡公民并举办学制度,扶持民办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对高校教办园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合理其办学体制,希望高校教办园教师能享受国家的继续教育培训机会,扩大幼儿园办学自主性而提升办学规模,增加及发展优秀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迫切希望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尽快解决这个重大教育问题,为中国的学前教育的发展迈出跨越的一步。

  作者:罗月念 张维娜 杨川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宪疆.“民办的实践与思考的实践与思考的实践与思考的实践与思考[J].早期教育,2011,3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关于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3.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4.关于学前教育相关毕业论文

5.大学生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6.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7.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159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