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学校安全教育模式是保障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安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篇一
《 浅析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 》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布局的调整,校园社会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然后针对现状提出了加强安全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校园安全问题,是个“老生常谈”而又必须常谈的话题。它既关系到师生员工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也关系到高校、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古语云:防患于未然。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
1、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多数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思想单纯,安全意识淡薄。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
2、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需要。安全防范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讲,缺少安全知识的人不能称其为“全人”,安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3、是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二、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法纪观念;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2、高等学校只有在安全、稳定的校园里,教职员工才能全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学生才能安心学习深造,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栋梁。
3、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向社会展示高校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很关注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这有利于我们学校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一是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近几年还特别重视技防建设;二是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是高校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全局性作用,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高校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二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三是安全教育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形式大于内容。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安全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地开展,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效果。可供参考的方法有:
1、将涉及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雷击、出行安全、地震来临时以及外出游玩时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安全防范须知》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由辅导员组织每位同学认真阅读并签名确认,使学生熟知各类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发生案件和意外事故。
2、要经常进行专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周”、“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张贴、发放各类安全提示,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宣传,提醒师生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3、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也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为自己”,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可在每层楼的明显位置悬挂《安全疏散平面图》及防火安全常识,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防火知识,便于火灾来临时能及时地逃生自救。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等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6、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7、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彻底改变闭门办学的模式,采取各种方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是否开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振寿,吴星旭. 《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2)
[2]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 科技资讯2008(6)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篇二
《 试论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 》
论文关键词:文化教育 大学生 文化安全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带来的文化安全问题,在高等教育中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左右着一代人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吸纳,包含很多文化的向度,同时也对文化建设的实践机制与操作系统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当前,维护文化主权首先要形成本民族在文化全球化中的发展战略。文化战略就是人类的生存战略。应该说,随着交流和开放,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这是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潮流的,墨守陈规、固步自封没有前途。事实上,面对文化方面的隐患,不少国家纷纷采取有效措施,以积极态度维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一、 文化安全的内涵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根基。实现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有效结合。维护文化安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博弈能力并不是对外来文化的简单排斥,相反,一种文化只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丧失自身传统的特色,才能生生不息、根深叶茂。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2、 国家文化安全
生存和发展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主体构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自立于民族之林,必须满足两个基本的需求:一是国家生存、安全的需要: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民族生存安全是第一位的,是首要的利益。只有生存安全有保障,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是其和世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根本确定其人类学身份的根本依据。因此,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整合民族和国家一切资源的根本力量,这种力量的任何形式的丧失,都将危及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安全。
二、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效
1.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1)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还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
(2)科学文化素质 ,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
2.构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完整体系
(1)学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 。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学校应不断的完善学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增加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2)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以校园精神文明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3.完善大学生素质的机制
在大学生教育中如何完善大学生素质的地位和机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首要问题。思想道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渗透于一个人素质的各个方面,是学生学会做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所在。形成完善的机制,激励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正确的教育观念需要良好的工作机制去实现。要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使学生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身成长的主观追求,从根本上推动大学素质教育的进程。
注释:
[1]陈华.视听邓小平的文化安全战略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6):57-59
[2]将秀敏,林红霞.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解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年(4):26-28
[3]徐淑红,刘奔,李金齐.关于文化安全的几点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5(10):42-45
[4]李宏斌,康文梅.现代化:从文化认同到文化创新[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7-30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篇三
《 试论儿童安全教育 》
论文关键词:儿童安全教育;身心健康;自我保护意识
论文摘要: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要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安全教育的宗旨所在。
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安全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给教育管理者敲响了警钟。抓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有媒体报道,某校的《学校安全须知》第五条规定: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以防受骗。在开学后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课上,老师们再次向全体学生强调了这一要求。[1]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我们不可否认学校如此规定的善意,但孩子们不与陌生人说话,就有了安全屏障了吗?这种规定只考虑到设置保护孩子的防线,而没有思考这样的防线对未成年人心理的负面影响,这会造成孩子们对社会的普遍不信任、不友善,甚至敌意,不敢同别人主动交往,由此会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
一、正确理解安全教育的含义
安全教育是在尊重和保护生命的基础上,是社会为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提高其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能力使他们能应对生活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处境的教育。儿童是永远的弱势群体,他们有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与监护的权利,从小接受锻炼并增强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儿童在应对外界危险处境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教育不等于保护教育,自我封闭教育。安全教育不光是确保儿童身体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健康,这才是安全健康的宗旨所在。但是,在现今的学校安全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安全使安全教育适得其反。
二、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安全教育不等于束缚教育
在安全教育越来越引起学校社会关注的同时,有些学校为避免出事,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谨慎,他们把安全教育等同于束缚教育,制定了许多在他们看来是能最大程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规定,就是尽量让学生少动或不动。例如,取消应有的实践活动保安全:徒步行军、军训射击、春游野炊、野外探险等在安全第一的命令声中,学生们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被无情取消;手工操作课,本该让幼儿动手进行操作,拿剪刀剪剪贴贴,可现在是只贴不剪,原因是怕幼儿用剪刀“危险”;化学实验课也变成了只有教师独自一人示的示课,理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浓酸实验,浓酸有可能腐蚀学生身体;体育课上一些对抗性强的项目被一个安全可靠的运动项目代替了。[2]在这种安全教育下,学生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纵有空中翱翔的愿望无奈于牢笼的樊篱。试想如长期在这种安全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毅力品质等等都将被无情抹杀,那我们的安全教育的目的又何在?难道仅仅是为活着吗?教育的意义有何在?
三、正确地实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强烈的自保意识。儿童需要保护,但过分受保护的儿童是不利于避免危险能力的培养,反而更易造成儿童精神世界的封闭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的消磨。学校和家庭应对儿童加强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独自应付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启发和诱导他们明确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以及不安全所带来的后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例如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课间安全、体育活动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各种训练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中小学校可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如运动受伤后的模拟训练、学生打架时的模拟处理、食物中毒后的模拟处理、火灾现场逃生模拟训练,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开展健康安全教育。[3]同时可借鉴国外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国外,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实用。比如日本有一种“敬畏生命”教育,要学生把重达五六斤的沙袋绑在腹部一天,让他们体会妈妈孕育出一个生命是多么艰难,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以及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在日本还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帮助模型娃娃进行心肺复苏,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过关。
实施安全教育并不等于对儿童实行束缚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推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策略手段的变革,用更加具有“人情味儿”的管理手段,来呵护少年儿童身心安全健康的成长。学校和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实施人性化教育,尊重儿童少年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体现对“人”自身的关注;强调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功能。学校制度安排和日常管理常规,都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利,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安全教育理应成为促进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加速器,正确理解和贯彻安全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安全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5日第2版.
[2] 安全教育莫入误区[J] , 唐清,教育与职业 1999.05.
[3] 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 曾燕波,当代青年研究,2005.11.
有关学校安全教育论文推荐:
2.校园安全教育论文
3.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