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有关工程伦理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工程伦理教育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对工科类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伦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伦理教育论文范文一:走出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

  摘要 在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依然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关键原因在于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主体还没有充分认识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就比较滞后。目前,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机遇已经来临,如何抓住机遇,走出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工程伦理学 困境 机遇 途径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通过高校实施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富有伦理精神的工程师,无疑是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台湾、香港等地的工程伦理教育正快速发展。在国内,自1999年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工程伦理学以来,至今已经十余年,可是,工程伦理教育还举步维艰,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突破。

  1 造成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

  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内工程界、教育界,还是有一部分人积极推进工程伦理教育,但曲高和寡。根本问题在于: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各个主体并没有积极参与进来。

  (1)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任务,表现在个体和社会经济组织的层次上,就是经济效益至上的观念统治了人们的行为。表面上,国家、社会、高校都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文素养,倡导素质教育。实际上,用人单位往往把工程技术能力放在首位而忽略其综合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则把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解决技术问题奉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这两个因素必然造成高校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把培养工程能力放在首位,造成人才培养的片面性。

  (2)从国内高校的学科体系设置上看,工程教育与伦理教育明显分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工类院校的人文伦理教育普遍缺失,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从事理工科教学活动的高级知识分子,观念保守,带着有色眼镜轻视人文伦理教育而采取了排斥的态度,甚至否定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结果,在最需要加强伦理教育的地方,反而最薄弱。尤其是,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类科研项目,其投入方向主要是工程技术类,巨额投入引导着从高校领导到教师,都把争取项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只能是为完成项目而完成项目,根本无暇顾及工程中包含的伦理问题了。

  (3)获得工程师资质与工程伦理教育无关,造成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性缺失。从国家对工程师的要求的角度说,没有接受工程伦理教育,并不妨碍其成为工程师,严重地制约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施。多数发达国家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经过相应的工程伦理教育,并经过严格的考核、考试才能获得工程师的资质。从外部规范工程教育,赋予工程教育以伦理价值取向,这正是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和引进的重要内容。

  从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推进工程伦理教育的主体层面上看,都没有把工程伦理教育放在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都缺乏真实意义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

  2 抓住机遇,走出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

  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各理工科高校应当抓住机遇,全面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积极克服在工程师培养方面的重大缺陷。

  2.1 牢牢把握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机遇

  一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工程伦理问题的认识程度不断深化。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巨大的经济成果的同时,已经明确意识到各类工程不仅带来了共同的福祉,同时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不容忽略的伤害性。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工程技术人员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工程技术人员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雇主利益而忽略技术标准,或者仅仅把技术标准作为工程设计、实施等一切工程行为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伦理标准的时候,其工程行为带来的更多的是社会伤害性。现实中,符合技术标准的桥梁倒塌、农药残留、毒奶粉等等惨痛事件,超大工程对生态的破坏,对资源的无度开采等等,早已敲响了那些把技术标准奉为至上的技术至上主义者的警钟。只有把伦理标准引入技术标准中,并以伦理力量推动技术标准的提升,在事前、事中、事后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程,才能真正实现工程活动的目的。

  二是教育部正在大力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理工科高校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卓越工程师决不是简单的技术至上主义,更不是狭隘的利润至上主义者,而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实现人类福祉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卓越计划内在地要求各个高校应当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时,引入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名实相符的卓越工程师。

  各个高校,尤其是已经成为卓越计划体系内的专业,应当率先实施与本专业相符合的工程伦理教育,赋予工程教育以伦理精神,高质量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2 走出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困境的基本途径

  首先,国家、社会应高度重视工程伦理教育,重新设计获取工程师资质的门槛。像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那样,各个工程专业组织都依据本专业的特点,设置专门的伦理规范,以认同、接受和切实履行专业的伦理规范为获取工程师资质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工程师资质的获得以认证为主要形式,而忽略了工程的伦理内涵。因此,重新设置工程师资质的门槛,把高校工程教育与伦理教育结合起来,对整个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根本的指导性作用。

  其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握行业伦理的前沿问题,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各行业协会是引领和指导本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本行业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因此,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的伦理道德法规和各类具体的工程行为规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使工程技术人员在具体的行为中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人类的福祉。

  第三,利用政策手段,调动各个高校推进工程伦理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是具体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因此,利用现有高校管理体制的优势,制定合理的政策,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对于实施工程伦理教育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第四,突出工程师承担的个人责任的全面性,培养负责任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把自己承担的技术责任放在首位,片面地认为工程师就是要追求技术标准,至于其行为对社会的副作用,则不是自己应考虑的事情,而归于政府和雇主的责任。在培养过程中强化个人责任的全面性,即主动承担对个人、专业、同事、雇主、客户、承包商、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全面责任。

  总之,在高校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目的是依靠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信念,克服技术、雇主、客户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把工程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能够依据工程伦理精神拒绝和反对任何非法的工程行为。中国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宣传,扎实工作,摆脱困境,推进工程伦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工程伦理教育论文范文二:工科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概述

  [摘要] 工程伦理教育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对工科类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国外工程理论教育研究已较为成熟,尤其是美国和德国;国内有关研究尚处于启蒙阶段,较多研究为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实践方法。当前国内工科类大学在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上存在:宏观上,国内工程伦理教育主要表现学科划分不恰当和缺乏系统教育体系;微观上,国内工程伦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适合国内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成果评价方法的问题。

  [关键词] 工程伦理教育;工程项目;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8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工程项目不断涌现,且逐渐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综合化和社会化等发展趋势。工程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影响的主要途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1]。工程建设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决策、运行和实施管理中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问题,如政治、法律、文化和自然生态等诸多领域。工程建设中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不同技术的结合发挥,并且由于社会群体的参与和利益、成本及风险分配问题的出现,使得工程建设中无处不在地渗透着人类价值。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师不但要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使其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判断,还需具有与工程相关的伦理准则和道知识,以确保其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自身的职业职责、正确的理解其不同服务对象的利益和解决各个责任之间的矛盾[2-3]。

  为了使工程师能够达到当代工程建设对其提出的新要求,最佳选择是从工科大学生开始进行工程伦理教育。工程伦理教育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者交叉的新学科,其目的在于树立工科大学生在以后从事工程建设中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以伦理道德标准对待工程建设活动的自我习惯,并提升相应的行为能力[4]。然而长期以来工科类大学在教育过程中普遍的重理轻文,缺乏工程理论教育,学生自我定位于应用工程,忽视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问题,至于从伦理道德角度来审视工程建设更是无从说起。因此,我国的工科大学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开展对工程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程建设中具有工程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能力。

  工程伦理教育兴起于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程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则起步较晚开始于最近二十年,发展较为落后,与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工程伦理教育建立的基础具有多元化背景,必须建立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教育基础,以消除多种文化相互冲击对工程伦理教育的不利影响。因此,美国工程伦理教育重视一般伦理素质培养,并对此制定了详尽的标准[5]。

  工程伦理学家M. Davids对其学生介绍了工程伦理教育的预期目的,并得到了美国工程伦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将其简单概括为以下四点:① 增加学生的道德灵敏性;② 提升学生的工程伦理识判能力;③ 加强学生对行业行为标准的认识;④ 锻炼学生的伦理意志力。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以工程师为主要研究对象

  向学生讲授,使之明确工程师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工程师的行业行为准则和正确认识到工程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工程伦理教育中,向学生阐述在现在项目工程中工程师的社会责任高于其对雇主忠诚责任的这种变化,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工程师对社会、工程行业和其他工程相关对象的责任,如环境生态。

  具体的教育实施方式,通常采用伦理学老师或哲学老师与工科老师组成教育小组,共同对学生进行授课;课堂方式采用类似于MBA的案例教育模式,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工程伦理在实际工程当中的应用。教育形式以老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型体验式教学和学生自学三种途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工程伦理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2. 德国工程伦理教育

  与美国移民国家不同,德国自身历史悠久社会文化以严谨著称世界,因此其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均与注重工程伦理实践教育及一般工程原则的美式教育不同。德国工程伦理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对工程技术和工程伦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更加深层次的角度上探讨工程伦理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工程伦理教育的原则。

  德国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除了兼有美国课堂教授团队及学生互动情景式教育外,还重视社会环境对工程师的工程伦理教育和推广,其通过工程技术教育和技术伦理的相互推动来促进工程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工程师协会在工程伦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也是相当重要,以其为主导推进的社会继续教育模式是德国工程伦理教育的一大显著特点。

  此外,德国工程师协会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持编写了工程技术评估的指导方针,其中包括了对技术和经济的效益、公众利益、工程安全、环境生态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内容[6],并在1991 年政府将其作为工程师职业活动规范在全国范围推广。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对于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浙江大学董晓燕以其《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开启了国内对于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先河,随后国内各高等院校诸多学者对工程伦理教育的本质、重要性和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对当代工程建设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工程伦理教育对于国内现代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尤其是国内工科大学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教育理念,同时认为随着社会成员价值观念选择多元化的转变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工程伦理教育必将不断向前发展。   许多学者对工程伦理教育适合于国内工科大学的教学模式和途径进行了研究,王进[7]借鉴国外工程伦理教育的实现模式,提出了适合国内教学的两种教育模式:一是教师独立授课、有序有层次的系统教学;二是结合学生的横向贯通、深度结合。其第一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为工程伦理教育属于新型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传统工程类学科和人文学科均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完全覆盖,因此必须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开设常规化、正规化的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其第二种教育模式的具体形式是通过将工程伦理内容融入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类公共课程,和结合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生产实践环节植入工程伦理问题。刘建军[8]以建筑类专业为例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三种教育途径:纳入始业教育教学内容当中、开设工程伦理教育选修课、在专业课基础上进行工程伦理教育。对于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施途径,刘绍春[9]还提出了另外两种途径:一是根据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工程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工程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二是学校提供条件安排学生到实际工程项目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使其获得工程伦理问题的第一感受,从而更加具体、生动地理解工程伦理教育当中的各个内容,和对其中问题进行切合实际的思考。

  还有一些学者对工程伦理教育理论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龙翔[10]根据工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伦理问题,提出当代工程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基本的伦理素质:伦理意识、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其中伦理意识是伦理动机和行为的思想基础,伦理规范是伦理判断和去向的标准,伦理决策则是解决工程实际伦理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与此相对应的其认为在工科类大学工程伦理教育当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加强其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其工程伦理规范和提升其工程伦理决策能力。段新明[11]认为国内工程伦理教育在价值标准上过于模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介此其提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谱系构成:自然伦理、商谈伦理和责任伦理,其中自然伦理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商谈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责任伦理则是指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三、国内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内有关工程伦理教育的研

  究起步较晚,虽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成存在一些问题。

  从宏观上国内工程伦理教育看主要表现学科划分不恰当和缺乏系统教育体系,国内多数院校将工程伦理教育分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削弱了与工程专业学科的联系,另外由于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教学大纲和国内自主完成的教育资料,使得在实际教育过程与工程专业学科不能恰当衔接,教学内容理论化、工程案例国外化,不能有效的解决国内工程项目中实际伦理问题。

  从微观上看国内工程伦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适合国内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成果评价方法。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教育和思想灌输为主,缺乏对于工程案例的情景式互动讨论,尽管此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工程伦理教育相关知识,但缺少了学生对工程伦理认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未来实际解决工程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迎潮.关于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10.

  [2] 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 37-39.

  [3] 黄时进,王荣发.在理工科博士生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3):32-34.

  [4] 王进.论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15.

  [5] 汤敏.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

  [6] C. Mitcham. 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the path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Philosoph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69.

  [7] 王进.论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15.

  [8] 刘建军.高职院校工程伦理教育初探——以建筑类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31-134.

  [9]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9-41.

  [10] 龙翔,盛国荣.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76-81.

有关工程伦理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教育理念的论文

2.浅析大学生商业伦理道德教育论文

3.比较教育研究论文

4.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

5.本科教育管理论文

有关工程伦理教育论文

工程伦理教育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对工科类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伦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伦理教育论文范文一:走出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 摘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
    有关公共安全教育论文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使政府在决策上、处理具体问题上出现失误;使灾害、事故频发,灾难扩大,灾情加重。下面是学习啦

  • 有关个别化教育论文
    有关个别化教育论文

    基于个别化教育模式下的培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这其中人人是教育对象、时时为教育良机、事事是教育题材、处处是教育场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

  • 有关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
    有关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

    个性化教育是主、客观条件下教育与自身个性的结合,是教育与社会及个体的统一.个性化教育具有主体性、针对性、民主性、全面性、创造性的特征,是素质

  • 有关隔代教育毕业论文
    有关隔代教育毕业论文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扬长避短,使孩子得以健康、快

140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