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校思政教育论文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校思政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高校思政教育论文范文一: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
【摘 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在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为此,各大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本文主要探究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生活化问题,以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为突破口,从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教育三个层面分析了其意义,并探究了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大学生思想意识以及价值选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独立性日益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特点,这就给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思政教方式似乎不再灵验,大而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慢慢地脱离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思政教育的效果甚微。为了摆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逐渐成为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现代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值得每一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主要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实际,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将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的教育方式。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空洞的理论性教育。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大学生关注的事物,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都要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感触。
(二)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很多高校都是根据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设计教材,明显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空洞的理论性东西使得很多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甚至与自己关系不大,高度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远离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高高在上的教育必须进一步接地气才能够更快的发展。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要求避免空洞乏味的理论性学习,要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反思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增强大学生的内涵,提高大学生的修养。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主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思想境界较高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融合到一起,尽可能的满足大学生的思想追求。
二、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一)对大学生个人成长的意义
处于十字路口的大学生需要健康、积极的思想的引导,然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沦为记忆课程,很多大学生缺乏深切的感受,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印象不深。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内容的亲身感触,它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积极引导大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主动寻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乐观的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坚强的独立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都不够重视,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平时上课甚至不去,最后考试时死记硬背与考试相关的部分内容,使得本来具有立体感和生活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硬生生的变成了背诵记忆课,这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普遍状况。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开展以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为中心,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急大学生之所急,能够有效地博得大学生的认可,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从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落到实处。比如,汶川地震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以就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汶川地震的相关内容进行教育,包括人性教育、亲情教育、国家应急系统教育等等,与大学生一起为汶川祈福,在不知不觉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心中。
(三)对国内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仅对大学生和高校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国内教育的发展进步。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国内教育发展的新突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绿色环保、回归生活”的理念相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将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了生活上,这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挑战,是教育开始关注学生内心的体现。这同时意味着以分数高低衡量学生好坏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时代已然到来,这对于国内教育而言无疑是进步的。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路探究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参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为此,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注重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解、关心大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和鼓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植根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要坚持培育人、塑造人、发展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看待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同时关注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宿舍环境、朋友圈子等等,真正从具体的生活中了解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明确大学生的思想要求,并将其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以实现教育主体之间的心心相通,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接地气,实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千篇一律,脱离生活实际,所以空而大的理论性解说显得比较乏味,引不起大学生的兴趣,效果自然不够好。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要求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要在教育内容上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塑造。具体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取材于生活实际,避免直接向大学生教授大量的抽象而乏味的理论性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回归到日常生活实际中,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变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具体的可接触的真实生活,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使大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帮助学生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关于思想政治方面的点点滴滴。我们相信,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适合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三)依靠现代化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方式多样化
依靠现代化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是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丰富教学方式。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手机,很多大学生也同时拥有了计算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生活信息化和生活电子化是现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投其所好,可以利用QQ群、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交流设施进行教育,以平等交流的方式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人思想观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枯燥乏味的讲解与社会实践结合相脱节,难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现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圣地,积极创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充分发挥无形课堂的积极作用。
(四)建立高校辅导员和家长“两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模式
高校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断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从交友到交心,使学生放下心里的包袱,了解大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建立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此外,还要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基本思想动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全方位的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21世纪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对于增强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思路,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文娟.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科教导刊,2013(18).
[2]王戈.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创新[J].华章,2012(09).
[3]金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原则及实现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4]朱友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读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5]吴娇.浅谈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
有关高校思政教育论文范文二: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机制探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遭受着多元文化的冲击,面临着学科实用性边缘化、学生兴趣转移化等严峻挑战。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针对新时期出现的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问题,走改革创新道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总结了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研究思政教育创新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建设思政教育创新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机制探究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旧推行其“西化”、“分化”的图谋,用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对我国民族文化进行不断的渗透和侵略,如今还利用网络信息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网上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这一系列行径致使我国民族文化安全受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用下降,文化危机在部分学生中产生。
2、西方价值成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趁机而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集体主义是束缚自我发展的“枷锁”,只有个人的物质利益才是最实在的东西,某些道德失范现象和个人主义现象在当代高校校园中频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网络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但是网络信息中又普遍存在着色情、暴力、迷信等垃圾文化和一些组织散布的危及社会稳定的反动言论。这些不良信息数量之多,感染力和煽动性之强,使那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难辨真假,极易在无形中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趋于复杂化。
二、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文化意识被“西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遭到冲击以及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被淡化等新挑战,新问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主动走教育创新道路,才能永葆活力,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2、是改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多元文化的涌入和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消极现象。这就需要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的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从而培养出社会主义信仰坚定、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
3、是高校思政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应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机制,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政教育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充分的显现,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我们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锐利武器。
三、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机制建设的途径
1、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主体机制
首先,要切实尊重大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地位。作为教育实践的接受主体的学生,需要尊重教师的引导作用,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真正发挥主体参与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形成自觉接受教育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其次,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接受主体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必须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完善思政教学内容机制
首先,要及时吸取优秀的理论成果,对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做出新的分析和总结,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些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单纯的抽象理论说教更容易被接受主体认可,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理论说服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也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层次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群体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尊重差异,避免由于教育内容重叠而导致不同学生群体对教育内容的反感和排斥。
3、完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机制
在教学方式上应创新教学方法,变单纯灌输式教育为师生共同参与式,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保证学生对教育内容认识的正确性,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使教育内容在其意识中得以内化,实现理论教学的目的。这种主体模式下的教育过程,既体现了教师对于教育过程的实施引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要,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完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考核往往重分数,轻积累;重结果,轻过程;重师评价,轻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开放式评价;重静态评价,轻动态评价。这种评估方式难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大大减弱。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制定全面、整体和极具可行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多维的、互动的指导性评价。另一方面要变以往的封闭式评价为评价主体间互动的开放性评价。
参考文献:
[1]高曼.论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举措[J].?青年与社会,2013(02).
[2]赵婷婷.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灌输”[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3]周凌云.增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探讨[J].企业导报,2011(13).
有关高校思政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2.大学思想教育论文
5.高校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