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教学相关论文
高等教育向来是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育教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教育教学相关论文范文一:微博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微博的飞速发展,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做好微博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打造独特、影响深远的学校官方微博平台,把微博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促进高校学生、教师、学校之间的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教育。
关键词:微博;高校教育;教学
一、微博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微博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微博一经兴起,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新时代运用新型媒体平台的重要性,纷纷在新浪上开通官方微博,并由专门人员负责微博信息的更新与维护。与此同时,有些高校在官方微博的统领下建立了二级微博,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监督和交流,形成微博互动的良好局面。微博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通并借用微博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共享,以及作为学校自由交流互动的平台,把微博发展成第二课堂,教师利用微博向学生间接地传授知识。
2.目前高校微博中存在的问题
微博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它快速,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高校对微博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不够了解,无法保证微博更新的速度,也无法掌控微博所更新的内容,使微博形同虚设。还有一些学校的管理者认为微博就像学校网页一样,仅仅用于学校信息的发布,这种错误的观点不仅使微博的更新速度变慢,微博内容狭窄,还忽略了学生和教师在微博平台上的互动交流,使微博失去人气,也失去了高校利用微博进行教学实践的意义,不利于微博在学校教学实践上的长期发展,更无法达到其开展微博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
二、微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微博因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覆盖率,以及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高校官方微博的建立主要是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三者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由于微博是一个半透明的背对脸式交流平台,所以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所谈论的话题和内容都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三者之间有时会碍于身份的关系,使信息的交流受到阻碍,学生无法向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反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但是微博平台的建立,拉近了三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无缝交流。这样就会消除现实生活中身份上的限制,帮助学生摆脱很多束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教学问题的反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微博在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这个新型的教学空间中,教师即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又是学生微博的关注者。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向学生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可以组织微博成员就某一问题具体讨论,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做好讨论、反思和总结的工作。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学研VIEWONPUBLISHING中,这样就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网状学习群,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知识,或是借助U盘、手机等外部存储工具把所需掌握的教学资源转移到个人电脑上,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但是微博提供的信息发布不仅仅限于140字的文字描述,同时还提供超链接功能,即通过微博将网页分享给好友,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网页的分享将教学资源发送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网页分享的方式将教学资源互相分享,这样就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了教学的信息化。
4.促进高校日常工作的创新
传统的高校在校园信息传达的时候,采用的是上传下达式的信息传输方式,即是学校领导提出各项规定和政策,然后将信息通过教师、校园文件或是广播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作为校园政策和规定的客体,每一项活动或是政策都与他们息息相关,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能参与到学校规定和政策的制订中,促进学校、学生两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微博帮助学校建立信息双向交流渠道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信息的反馈。学校通过官方微博把将要制订的规定和政策分享给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让学生或是教师针对这一政策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或是不足,这样管理者能够更了解学生的需要,使制订的政策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三、高校开展微博教学实践的应用策略
目前微博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提高微博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率,提高高校教育的信息传播水平,是许多高校探求的问题。
1.建立微博管理的长效机制
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大对微博的管理力度,定期对微博的内容进行更新,及时对教学信息和资源进行共享,并且组织学生和教师在微博上进行话题的分析和讨论。与此同时,完善微博的评价体系,利用微博公开、自由的特点,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这样会增加微博的人气,提高微博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性。除此之外,还要在学校官方微博的统领下,建立健全二级微博的管理体制[3],加强微博的分级管理,即在学校官方微博下设立高校各院系、招生、行政等二级微博,并对二级微博的管理者制订相应的微博管理制度,以便于学校微博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高校微博信息交流和管理平台的建立。
2.做好微博内容的编辑工作
高校官方微博粉丝的主要来源是该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因此要做好微博内容的编辑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在对微博内容进行编辑的时候,要保证微博内容的话题性,即保证微博的内容是当下社会或学校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还要保证话题的权威性,高校在发布官方微博内容的时候要保证所发布的内容必须是由本校明文规定的,并且需要严格执行的。此外,还应该保证微博所编辑的内容与该校校园网站上的内容不相同,避免将高校网站所发布的信息直接粘贴到微博上。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官方微博的独特作用,注意官方微博与校园网站的不同特性,这样才能保证官方微博内容的独特性,引起更多学生的关注,充分发挥微博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3.做好微博互动机制,促进信息的交流
互动是促进信息传播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所以学校的官方微博应该保持与学校其他二级微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构造科学且便于管理的微博关系群。官方微博和二级微博之间可以围绕学生和教学活动的需求等方面展开话题讨论,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过程、问题等方面展开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微博的自由、互动机制,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全校大范围的微博交流活动,由学校创设话题,然后借助微博平台,展开大规模的交流活动,这样才能加强微博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并且培养学生互动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信息的交流。
4.培养微博管理团队
高校若想加强微博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一支专业的微博管理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微博管理人员不能只会微博内容编辑,而应该熟悉微博的特性,并且能够对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熟练掌握微博互动操作技巧。学校应该重视对微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微博管理者的专业性,同时应该加强选拔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微博管理人员选拔和培训机制,保证微博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随着微博的飞速发展,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做好微博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打造独特、影响深远的学校官方微博平台,把微博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促进高校学生、教师、学校之间的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教育。
作者:黄亮
高校教育教学相关论文范文二: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的运用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大潮的到来,移动改变生活。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教育
1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正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建设和业务发展中,由于国情、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较好的用户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凭借出色的业务和优惠的资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本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有研究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6月,日本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40%的份额,接近1/3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80%在3G终端上使用业务。除了数据接入费和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8万,占移动用户的87%。韩国也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韩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NIDA)的调查数据,2007年6月,韩国共有3.4亿互联网用户,其中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例为51.3%。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发展飞速,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从“人随网走”到“网随人走”的重大转变,互联网真正处于“无时无地不在”,移动使生活更美好。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智能终端旺销,“第三方开发”蓬勃兴起,移动应用精彩纷呈,移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微博移动应用成亮点,SoLoMo(社交+地理位置+移动)模式兴起[4]。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在形成中。移动改变生活,这些改变大部分集中于娱乐和日常生活中,在高校的应用比较少,目前仅有少数高校提出移动互联网教育应用,例如浙江大学的“智慧校园”。
2移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移动的随时随地随身优势,还具有传统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它是两者优势整合的“升级版”。移动互联网核心是使互联网应用能够真正实现“Anytime、Anywhere、Anyway”,是以“人”为中心。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2.1便携性
信息沟通和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快捷。移动互联网设备一般一天24小时在线,随身携带,远远高于PC在线时间。人们可以随时接入网络来获取资讯或进行业务应用。
2.2应用轻便
移动设备基本通话功能可以解决人们绝大部分沟通问题。除了长篇大论、休闲沟通外,其他沟通都可以语音通话解决。移动设备还提供肢体语言等生物特效的简便控制。
2.3隐私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个人专用,存储大量高度敏感的隐私资料,例如个人通讯录、照片、移动支付等。除非经自己特别允许,移动用户不允许他人获知这些隐私资料。
2.4智能感知
移动设备配置很多感知装置,可以随时定位自己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影像和声音信息,甚至有些高端设备像人一样,具有听觉、视觉、温度感应、嗅觉、触碰感等感觉。显然,移动设备具有更高的智能。
2.5个性化
个性化是指和使用者高度相关性。移动互联网的设备、通讯网络和应用都是以人为中心,与使用者高度相关。终端个性化表现为移动设备与使用者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其次,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混搭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进行直观的展示。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交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据《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10~29岁的年轻群体在总体移动用户中占比达到60%[2]。10~29岁年龄段的用户,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对智能机高性能配置和应用软件丰富性功能更为感兴趣,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体。这个年龄段中的大学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最活跃的用户群体。然而,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对教育机构的作用仅限于品牌和招生通路的工具,而远远不是教学服务通路。既然大学生具有如此高移动互联网活跃度,院校管理者应疏而导之,并以此作为契机,加快院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建设。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应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兼顾个体、部门和整体性业务。需要重点关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学校核心业务。
3.1建设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和运维系统
整合原先的硬件网络资源,规划和建设高速无线网热点,使之覆盖整个学校的各个公共场所和教学区域。高速无线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硬件基础,如果没有无线网络这个硬件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无从谈起。高速无线网络一般采用Wi-Fi技术进行搭建。Wi-Fi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对硬件网络等资源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移动互联网应用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统一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和专业运维服务团队来管理。
3.2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件基础和强有力的后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得以生根发芽和快速成长的“沃土”。这个“沃土”,按照IT流行语来说叫做“云”。建立统一公共服务支撑平台,首先要整合原来分散的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认证平台,实现单点登录。无论使用传统的信息服务,还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师生只需要一个账户,就可以访问和使用。其次,要建立统一校园卡服务器平台来实现统一识别,统一支付。再次,要建立统一的公共通讯平台,实现统一的即时通知和短信服务。最后,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统一存储和共享服务。有了上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硬件基础,就可以应用移动互联网了。
3.3移动教学
移动教学面向在校教师,提供集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于一体的综合移动应用服务,为教师营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教学环境。移动教学不仅包括“课程安排”“上课安排”“课程备注”“一周安排”等应用服务,还包含同步课堂、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辅助应用。教师准备的课件除了要考虑传统教学模式,还要考虑适合移动互联网应用特点。相对传统PC来说,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连接速度较慢,运算能力相对有限,屏幕较小,电池续航能力弱,但是具有小巧便携、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精准定位和智能感知等优势。这决定了教师的课件要短小精湛、交互性强,要适合碎片时间使用。这些课件存储在服务支持平台的“云端”,学生只要想学习,有意愿有时间学习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通过移动终端访问教学移动互联网应用,就能够通过课件学习或者视频学习,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这些课件通过专门软件工具进行制作,上传到高校统一服务支持平台的“云端”。经过时间的积累,这些课件将会成为院校的重要知识财富。这些知识财富可以给全体师生共享学习,共同进步。除了课件,还有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都具有高交互性,这些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HTML5或原生应用来实现。同步练习使得学生知道自己对课程掌握程度;同步测试使得教师知道学生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因人施教。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精准定位特点,教师可以精确知道哪些学生掌握得不好,从而发送专门的辅导信息和辅导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3.4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不同于移动教学,移动学习重于“学”,而不是“教”,其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以前我们要学习看书,必须有本物理存在的书,如果复习很多门课程,将要带很多本书。移动互联网改变学习,只需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完整的课程,而不需要带着沉重的书包。完整的课程应该包括课本、课件、作业、思考题、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这些都是教师已经开发好,并存储在院校统一支撑平台的“云端”。任何有时间有意愿的学生都可以自己主动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这也是由重教到重学、由被动灌输到主动获取的转变。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全面、系统地查阅收集大量的课程资料;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常规,开阔思路,敢于异想天开、大胆创新。
3.5移动办公
移动办公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来办公。它可以方便师生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移动办公系统,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办公和接收邮件,提高工作效率。移动办公主要面向校领导、业务处室,为各院系主要行政办公人员提供以公文事务为核心的行政事务协作。通过移动办公,无论领导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外出差途中,都可以签阅文件,审批流程。师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外,都可以查阅文件,查看通知和收发邮件,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和沟通成本。
3.6移动校园和移动社区
移动校园包括学校移动门户和师生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校内微博、掌上订餐、讲座查询、移动迎新、移动离校、移动签到、课程查询和成绩查询等,其目的是方便师生日常生活,满足对便捷的追求。在统一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各种各样方便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应用,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只需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访问高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信息和最新动态。
通过专门定制的移动互联网微博平台,创建一个现实社区和虚拟社区相结合,实现家校互动的校园社区。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大潮的到来,移动改变生活。高校作为国家重要创新阵地,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应该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加快校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建设,为师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方便、快捷的应用,提供一个融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和快乐生活于一体的教学育人环境。
高校教育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