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育创新论文
中学化学教育创新论文
创新教育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教学中,都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更是新世纪以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的使命,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同样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教育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化学教育创新论文范文一:中学化学创新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本文探讨了影响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概括总结出:铸造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型人才;创造性思维;学生;主体性
由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的阶段,对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尽相同。其中,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中学阶段教育的关键。然而,现实教学实践却告诉我们,长期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制约着教育创新。
一、影响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
1.铸造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制约着创新教育的发展。正确认识和估量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教师尊重和重视学生的创新性,并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其创造潜力的认识基础。教育对象的多变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劳动。但是,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教师,常常是按照某种常规或程式周而复始地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带有明显的创造性特征,因而工作平平、无所建树。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才能需要教师的创新型教学来培养。
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影响着创新教育的发展,对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策略、方法、评价手段等知之甚少。师道尊严的观念,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也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平日里不在意学生富有创意的设想、举动,尤其那些文化课成绩平平的学生,教师的一声呵斥、一个冷眼甚至于视若无睹的疏忽,都有可能浇灭其幼稚心灵闪烁的创新火花。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基础
实施创新教育,要求学校从传统的封闭性教育模式向现代化开放的教育模式转变,摒弃僵化保守的管理手段,积极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搞笑、激烈上进这样一种有利于开创性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学生入学之初,无不对学校充满了无限的神往,将学校比作知识的殿堂、成才的摇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就会有不少学生对我们的学校产生某种畏惧感,认为生活枯燥乏味,很多未做完的“五彩梦”化为泡影。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学生对学校、教育都不再感兴趣,还谈什么创新教育。创设高品位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严格的校风、谨严的教风、宽松的学风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3.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首先实现教育转型,即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模式教育转向多样化教育,从沉闷僵化的教育转向生动活泼的教育,实现上述三个“转向”,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往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侧重于对成绩的认定,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摒弃这种旧的评价模式,建立一种全新的评价模式,考试制度的改革包括课堂设置、课程标准等方面均需重构,其中,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关键。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1.合理运用环境的意识,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大外部动力。个人的精神和道德建构欲望与目的的模型,都随着社会构成的每一次变化而变化。因此,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历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而教学目标就是把历史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教师要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在21世纪能否实现伟大的复兴,其关键是民族的创新能力,而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强弱,要取决于作为创新主体的青年人的创新能力,要教育学生树立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应让学生认识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不仅是比谁的知识掌握得多,更需要比谁的创新意识有紧迫感。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具体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讲授“化肥”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类粮食的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方法要增产粮食,就要增加化肥的产量,而化肥产量的增加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就会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从而又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因此要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只靠增长化肥的产量不行,而应另找出路,这就需要人类的创新,而现有的生物技术和转基因工程应该是一条新的途径。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解决水污染、空气污染和新材料等社会问题。通过这些讨论使学生形成创新的内驱动力。
2.创造有利于教师创新的环境
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首先要解放教师。解放教师并不是指教师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指学校应把教师从繁重的无效劳动中,从封闭的教室里解放出来,帮助他们走上一条高效高质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之路。
学校应给教师“松绑”,即不下达升学指标,不按学生名次评价学生,不搞课外补课。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一桶水”还是“半桶水”,还是“污水”,是“新水”还是“旧水”,是“活水”还是“死水”,看一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3.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新可以形成新概念和新事物。因此,要造就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德国的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要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的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教学生学,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也是按教师课前设计好答案,并要求学生的回答也应与其相同,否则可能会被认为是错误的。这种课堂氛围很不民主,其实质是不让学生发表意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寻找不同答案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改革这种不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地去想象,去思考;要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以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特别是质疑的自由;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实验,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想中做,在做中想;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即使不切合实际,教师也应该肯定学生敢讲自己观点的勇气。如果不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氛围,学生一般是不会或不敢提出与课堂主题关系不大的问题,其思维也不易发散,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可以认为,没有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4.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不同的教育观点和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获取知识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势必会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知识要比学生多,教师的教学是把自己所掌握的指导毫不保留地交给学校。“教师教,学生学”是知识传递的最快方式,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效果甚微,由于学生不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得不到获得知识的情感体验,因而压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启发式和讨论式,就是在教学中允许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供知识的产生背景和相关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启发,从多个角度学习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一循环往复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却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5.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中学化学知识中重知识轻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仍是主要矛盾。近几年来,考试中客观性试题分量逐渐增大,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更不注意学生的自由发挥。例如,多数化学习题偏重于单相思考求得唯一答案,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解题方法模式化,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狭窄,在条件变化时缺乏应变能力;不注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学生的知识孤立呆板,不能融会贯通,而且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做习题来巩固的,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而语言是思维的武器,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靠它来对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的,动手实践则能直接刺激思维的发展。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所谓发散式求异是一种从多方面推测、假设和构想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先导。求异创新的愿望越强烈,独立思索的热情也就越高涨。在学习中,表现出不满足于一般的间接传统的观念演说式的实验,现成的理论模式及陈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喜欢独辟蹊径,提出新见解、新思想,谋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题多解”是常用的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例如,物质鉴别方案的设计:鉴别Na2CO3,HCL,BaCl2三种溶液时,可用加试剂多步鉴别法,一种试剂一种鉴别法,也可不用加试剂,被鉴别物质相互鉴别法,它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方法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求异的习惯,使求异思维得到训练。
当然,实施创新教育不是简单轻松的话题,也不是随着人人的意愿一蹴而就,它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与教育界联动。“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只要努力去做,就定会把一个崭新的教育呈现给21世纪。
参考文献:
[1]肖蔚.开放型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Z2)
中学化学教育创新论文范文二:中学化学创新教育的初探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各科教学都要贯穿创新人才的培养,都要开展创新教育。为此,我对化学创新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并努力探求解决途径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1、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即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二、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创造活动中往往具有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思维的“发散”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教学要创设开放式的创新环境。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从化学自身特点来看,化学实验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理性的化学充满乐趣,这是许多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但是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感知兴趣上,老师特别要注意在保护这种兴趣的同时,把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引入分析现象本质,结合启迪思维,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在开放式的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课程和兴趣,在实验室找到所需的器材,制作、拼装和研究一些课题,如学生在研究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的实验中发现,刚开始生成的溶液变为黄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发生了改变,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的颜色也并非红褐色,学生大为不解,老师在这种时候启发学生一步步的分析原因,分析与课本上的现象不同的根本原因,最终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2、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的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一种激情情境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设情境的途径可以是提问、展示事实、播放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演示一个趣味实验来创设情景(边讲边操作):在烧杯中放入适量蔗糖,加入少量水润湿,倒入一种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搅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用大屏幕示文字表述:①看: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为什么);②摸:烧杯壁发热;③闻:有刺激略带酸味的气体(什么气体)。(问)这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是什么呢?
利用学生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并积极思考的有利时机,教师及时展示教学目标,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有利于学生将已经激发起的学习热情、定向思维与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从而保证教与学双方在情感上和目标上的一致。
三、培养创新技能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领“创新”成功的滋味。
四、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中学生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重理轻文态度的人很多,事实上,据国内外研究,人文科学有着培养人的创造力、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的作用,而如果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往往会形成模式化的思维定势,难有创新。另外,消极和错误的人文精神也会阻碍、压抑创新活动,略举几例:牛顿晚年相信上帝而无所作为;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荣誉和成就面前失去了冷静和谦逊,最终发展成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人等。所以要摒弃“枪打出头鸟”的儒家中庸之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保守意识,听天由命的宿命论,“顺者昌,逆者亡”的权威心理,与世无争的无为思想等。
美能激发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我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化学中美育主要有化学物质美(如五颜六色的化学物质)、化学结构美(如金刚石、石墨、硫酸铜晶体)、化学变化美(如指示剂变色,沉淀生成等)、化学实验美(如各种精美化学仪器等)、化学用语美(具有简洁准确特点)等。
综上所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改进实验以增强可视效果、简化操作或消除环境污染等,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修改、完善,不但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创新教育学说,使之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并创造条件,扬已之长,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验,找出其能力培养的生长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出不懈的探索。
中学化学教育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2.化学教学综述论文
7.有关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