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mba管理论文

mba管理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mba管理论文

  MBA 论文撰写是培养我国MBA 学生的重要环节占一定的学分,培养MBA 的必要组成部分考核,但mba论文如何写?怎么写?学习啦小编为你出招,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参考。

  mba管理论文篇一:建筑业如何应对“营改增”税负改革

  一、概述

  “营改增”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调控国民经济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国家的税收政策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此次国家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影响大,涉及面广,大到国企央企,小到个体工商户,可以说覆盖了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国家实施“营改增”税改方案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我国税收体制中存在的重复税收的弊端,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税负,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完善税制,创造更加合理、公平的竞争氛围,从而促使企业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实施“营改增”后建筑业税负增加的原因

  1、建筑施工企业的现有资产无法抵扣进项税;

  2、税改的既定税率过高;

  3、建筑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可抵扣的比例过低;

  4、建筑企业的部分成本支出难以获得进项税额抵扣;

  5、建筑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管理松散,制度不规范、落实不到位;针对上述造成税改后建筑行业税负增加的原因的深入分析,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措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增加硬件设备的投入,树立良好的现代化施工企业形象

  2)加强职工业务能力培训,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非核心业务外包,增加企业效益

  4)加强风险管理,将企业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降到最低

  5)加强企业纳税规划,减轻企业的税负

  6)制定、修改、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税负

  三、建筑企业 “营改增”实施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实施都具有两面性,“营改增”税收制度的革新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如何在国家实施的这一税改大背景下实现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与进步,是当前所有企业面临的战略性问题。下文我们来探讨建筑业“营改增”后的应对策略。

  1 增加硬件设备的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硬件设备技术手段是企业得以在经济活动中畅行的必要条件。建筑企业与其他单位相比,施工生产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所占比重更大。税改后,不管是租赁的、还是外购的机械设备等均可以以 17%的增值税税率与销项税额进行抵扣,这要比税改后建筑业既定的 11%的税率整整高了 6 个点。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家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发展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故此,建筑企业应该不失时机进行更新旧设备、购进新设备,加强企业硬件设备的构建,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也使企业能够获得足够多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从而降低企业税负。此外,新设备的更新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与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同时新设备的引进有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与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所以,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快设备的改造与技术手段的更新,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要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企业层次。针对施工企业项目多、分布广的特点,企业要有意识的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速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企业应注意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提高对子分公司和项目组的整合与联系。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与其他企业一样,建筑企业在迎接国家实施财税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对“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范围、内容以及国家的政策方针等欠缺了解、领悟不透彻,使得企业在税改后措手不及,对企业财务规划、投标报价等盲目决策,导致企业未来的发展困难重重。

  企业需要大力加强职工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网络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日臻成熟的当今时代,以往“传、帮、带”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被网络新时代发展模式所取代。因此,施工企业也必须提前谋划,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吸收新知识、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方法,切实掌握“营改增”政策实施的新进展和新动向,提前做好税负筹划,因势而变、因时而变,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趋势。

  建筑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将对员工的税收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日程。尤其需要对企业造价、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了解并掌握增值税的相关知识,明白“营改增”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建筑企业造成的影响,并能够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工作实践,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处理实际工作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3. 对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增加企业效益

  非核心业务外包指的是将企业的非核心板块的业务转交给第三方专业化公司进行运作的一种管理模式。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广泛使用使得许多知名企业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营改增”后,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转包给最有发展优势和资源充沛、经验成熟的、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专业企业,不仅实现了企业附属部门的从属业务与主要业务的分离,进项税额的有效抵扣,还提升了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这样,施工企业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力、资源等集中到核心板块业务的发展上,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4.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营改增”实施后,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如何分析并寻找应对企业风险的管理措施,是各大建筑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在日常工作管理过程中,企业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管控工作:即合作单位的选择、合同及票据的管理。

  新事物的发生总是伴随着复杂的调整变动、人事管理的变革、计算任务的加重等等,而建筑企业也不例外。税改后,因为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率和计税原理的不同,计税基础的改变,使得核算更加复杂,财务人员工作量骤增,压力加大:如有能取得专票抵扣的,有不能取得专票抵扣的,还有的只能取得部分专票抵扣的。

  这些不同的抵扣项目都需要进行仔细核算,以免出现差错。在这当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便是建筑企业的材料费与人工费。这需要我们必须全面综合考虑所抵扣的增值税额、施工材料产品以及劳务价格等因素。企业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而选择从个人老板或小规模纳税人处租赁机械设备、购买材料,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谨慎挑选合作企业,选择那些信誉良好、能够提供有效抵扣凭证的单位长期合作。

  5. 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减轻企业的税负

  其一,合理避税、转嫁税负,不仅需要在签订材料采购与设备租赁合同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还需要在企业招标、投标的过程中随时进行。

  其二,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国家针对不同企业,比如高新企业,小微企业等给予了很多的优惠的税收政策,建筑企业要切实掌握并有效利用相关税收政策,提前做好财务筹划,全力做好清收清欠工作,定期催收工程欠款,严格控制项目款项支付的程序和付款比例。

  其三,精心设计纳税方案,减少企业税负资金占用。“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为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契机。企业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获取的客观、完整而又真实的材料,优化纳税方案,为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做好财务支撑。企业不仅需要从宏观方面进行详细筹划,还要从微观方面进行具体筹划。

  mba管理论文篇二:中国MBA的战略

  一、MBA的起源和发展

  1819年,法国经济学家Tean-Beptixesay在巴黎建立了3EedeSuperieuredeCommercedeParis成为第一个开设商科课程的学院.然而工商管理学院的革新和发展却是在美国,1908年4月8日,33名企业经理进入哈佛大学.世界上第一个MBA由此诞生.两年后8名,学生通过考试,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成为全世界第一批工商管理硕士.1881年,全球第一个管理学院ThewhartonSchoolatth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建成,但仅限于招收本科生,1900年,AmosTuckSchoolofAdminstrationandFinanceatDartmouthcollege成立,Tuck也就成为美国第一个管理学研究院,也是第一个授予商科高等学位的研究院。

  随着20世纪工商业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人们的消费能力大量释放,市场发育,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机会,社会对企业管理人员需求迅速膨胀,大量人员选择商学院的MBA,由此造就了哈佛大学1947年“出类拔萃的一代”,这之后的几十年间,美国管理教育的重点便放在了MBA上,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人数达到授予硕士学位总数的20%以上,管理教育进入了空前的蓬勃发展时期。

  二、中国MBA发展状况

  如果从1988年成立专家组起步研究工商管理硕士开始算起,我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1988-1989年),主要是组织专家、学者针对我国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了解国外的MBA教育、我国的社会需求以及学校的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二)设计和论证阶段(1989-1998年),主要是在成立了研究小组,提出了在我国设置和试办MBA学位的论证报告,以及参考性培养方案,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体系与内容、培养方式、学位授予标准等重要环节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论证,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开展试点工作;

  (三)组织实施阶段(1991-1994年),国务院学位办成立了协作小组,分两批批准了26所高校进行MBA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包括制定参考性培养方案、管理工作规程,招生培养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有了第一批中国式的MBA结业生;

  (四)提高质量、稳步发展阶段(1994年至1998年),成立了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及其下属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师资培训、考试改革形容等工作,新增加了30所MBA试点院校,进一步壮大了MBA的培养力量;

  (五)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经贸委联合组织开设“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MBA学位为起点,我国的MBA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丰富了MBA的办学模式,更有利于直接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管理骨干。

  三、中国MBA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与学员在教学内定、课程设置上存在分歧,主要体现在:

  (1)从实际教学内容上看,由于每个授课教师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同,可能不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授.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不讲,而大纲上没有的内容可能会在教学中予以补充。

  (2)MBA学员的本科专业背景很复杂,有些学员本科专业是经济管理类的,有些是语言文学类的,有些是理工农医类的,这样就造成了一个MBA学员参差不齐的专业基础,从而给教学内容上的安排带来诸多不便。

  四、对中国MBA未来的几点思考

  1.走应用型道路.MBA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师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去讲授,学生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去把握,只要这个思想统一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方法的应用为主,学生以方法的把握为主,两相呼应,利教也利学,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给教学带来的矛盾和困难.

  2.走专业化道路.MBA的招生和教育目前走的是大杂烩之路,采取的是综合性的招生模式,学员本科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这不仅给教学带来困难,而且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象是在上大课。

270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