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管理论文(2)
干部管理论文篇二
党员干部管理探讨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阐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党的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关系。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破解干部人事工作难题、完善体制机制的必然选择;是组织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员;干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09-01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目标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于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建设。组织部门承担着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之责,必须坚持改革,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在思想上,形成改革的共识,增强自信自觉,共识的程度与改革的进度、力度和深度成正比。共识度越高,改革的进度越快、力度越大效果越佳。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保证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各行业在这场改革大潮中担负着重大使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是保证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迫切需要。基层干部应该努力培养以下三种素质:
一、必须有过硬的理论素质
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只有提高理论素质,才能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掌握和运用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而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各项生产经营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面前,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更需要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进而有创造性地解决和回答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要努力在基层干部中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使基层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学习与运用、学习与探索、学习与行动、学习与创新的始终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首先,要把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最根本的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化为我们的思维方法,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同时,我们要善于在理论的指导下,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认识。其次,要把理论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要坚持把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分解成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水平。三是要把理论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升华自己的人生追求,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经常剖析自己的思想,严格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筑牢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过硬的素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必须有较高的管理素质
管理素质是形势发展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出众的管理素质,才能带领职工群众实现事业的成功和发展。第一是要提高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技能是领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知识更新异常迅速,能否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学习和掌握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已经成为基层领导必备的素质要求。因此,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时代大局的高度来学习知识、研究现实、解决问题。要勤求新知,博采众长,注意扩大知识面。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越是担子重、责任大,越是要学习新知识;越是公务繁忙,越是要抽出时间学习理论和业务,全力投身到改革发展中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第二是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基层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组织和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任。从全局来说,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是一个局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个合格的基层领导必须具备全局意识,把本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从全局出发,把握大局,驾驭局势,牢牢把握诸多复杂条件和重大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法观察研究各项具体事物,观察分析各种矛盾,认识其特点和规律,把握其发展方向,以取得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三、要具有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的素质
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基层领导干部应当敢想、敢说、敢干,努力使自己分析形势有新视野、研究情况有新见解、部署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善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智慧的发挥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善于创新,就是积极借鉴、利用前人积累的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干部要带头。要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实践锻炼的具体目标。对干部实践锻炼,不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阅历、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实践锻炼,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干部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牢固树立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的观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而宜,有目的地抓好干部的实践锻炼。要广泛开辟干部实践锻炼的渠道。对长时间在副职岗位工作,没有担任单位主要领导阅历的干部,要授权他们负责抓好单位的重要单项或中心工作,或负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锻炼提高他们驾驭全局、果断决策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要通过下调任职、下派挂职、下派驻点,以及离岗参与完成重大专题或综合性调研活动等途径,让他们丰富阅历,了解基层实情,夯实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对在工作条件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或单位工作的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基础较差,工作难度较大的地方或岗位接受锻炼,使他们在集中群众智慧、带领群众战胜困难、创造工作实绩的同时,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他们同群众的感情。要开阔视野,从长计议,对政治上靠得住、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年富力强的干部,根据不同情况选送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境外、国外的相关单位或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接受现代领导意识和领导方法的培训,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锻炼,逐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只有从干部队伍中,消除那些不纯分子,把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一心为民者,大胆提拔起来,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总之,通过实践发现干部,考察干部,锻炼培养干部,应该是我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看了“干部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干部管理论文(2)
上一篇:改善现场管理论文
下一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