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对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可以方便人们的查询和参考,使档案最大限度的为人们服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档案数字化管理
摘要:对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可以方便人们的查询和参考,使档案最大限度的为人们服务。本文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容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过去在很多人眼中,除了研究历史和做学问,很少有人主动走进档案局查阅档案。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档案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利用档案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推行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便捷地提供多方位的档案信息查询统计服务,提高档案的查询效率和服务质量,并可延长档案的保存寿命,充分发挥档案的历史价值。
1.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分析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目前,大多数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信息形态主要以纸质、缩微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存在,只适应于传统的管理与传播方式,即实施手工管理和以点到点的传播,即便是经过编研等初步加工,编辑印发档案资料,实现以点到面的传播,其覆盖面也还是太小,很难达到社会化程度。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难以充分实现,更难适应当代“数字化生存”的形势。档案原件数字化,对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使用和传播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内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括两大方面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档案数字化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代替原件使用,保护档案原件;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缩微胶片供永久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致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档案数字化能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不再受“孤本”的限制,一份文件可以同时提供给所有需要它的人共享;数字影像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或者广域网进行异地传输,使异地调阅利用成为可能。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让更多的人们来了解档案,利用档案;“时间”不再是限制,利用者可以随时使用自己需要的文件。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上网,这样所有利用者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数字化能充实各档案馆网站的内容。对我国大多数已上网的档案馆网站来说,普遍存在网上信息资源贫乏、简薄的通病。信息加工深度不够,指引性信息多,实质性信息少。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只有尽快将丰富的馆藏信息化和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传统档案馆走向数字档案馆的必经之路。数字档案馆无疑是21世纪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尽管当前它的具体组成结构、组织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可其“馆藏”的数字化特征是肯定的,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将是其“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容
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档案专题信息的采集与建库。
3.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提高认识,统筹规划。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它是全球、国家、区域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信息公开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档案的文化性质和社会性质逐步强化,利用的范围和对象将逐步扩大。在这个信息时代,只有当档案信息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地全面地展现出来。因此,我们要按照有关规定千方百计将呆滞在库房中的档案历史信息变成现实有用信息。其次,作好统筹规划。将大量的档案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好馆藏情况的调查,包括档案的类型、载体形态与状态、馆藏数量、档案信息利用等基本情况。根据馆藏情况制订档案数字化的科学规划,包括扫描仪等硬件的购置计划和数字化处理规划。档案数字化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硬件的购置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需要一步到位,应从实际和长远打算,保证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成型配套,使其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和扩展能力。档案数字化实施处理规划应贯彻“突出重点,分步进行”的原则,对馆藏重点和利用率高的档案先行数字化,早日满足大多数利用者的需求。加强基础工作,认真做好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必须有所选择。针对馆藏“浩瀚”的档案资源,不加选择地全部数字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应该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哪些馆藏档案原件应该数字化、哪些不需要数字化以及哪些优先数字化。在实际工作当中,采用的原则是“珍贵档案、重点档案、特色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数字化,力争做到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应该是高价值、高利用率、有序、标准、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做好数字化时扫描参数的优化设置。扫描系统扫描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对扫描数字影像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其中扫描分辨率直接关系到扫描文件的清晰度和还原效果。扫描分辨率越高得到的扫描文件就越清晰,其相应的扫描时间和存储空间就要增加;分辨率参数选得低,扫描文件的质量就要降低。我们在选择分辨率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扫描文件的可阅读性、存储空间、输出打印质量等。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全程控制。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全面的质量检查,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数字化前的档案整理检查。要进行数字化的档案原件必须完整、排序正确,对折损严重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预先修整。数字化后的数据质量、图像质量检查。扫描后的文件图像应保持档案的原貌,字迹清楚不失真,幅面摆放正确,亮度适当,既没丢失信息,又无增加信息,无错扫、漏扫,对文件图像质量有问题的应重新扫描;采集录入数据要丰富、准确。数据联接检查。通过机读目录数据库与已扫描的档案扫描图像文件进行联接,形成一一对应。开展档案数字化问题的研究,及时解决数字化进程中的疑难问题。档案数字化是档案工作中的一项新内容,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压缩及存储的关键技术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访问形式与安全控制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法律地位问题。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在抓档案原件数字化工作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展档案数字化问题的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同时澄清和统一思想认识,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总之,做好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应注重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档案数字化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与扫描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实现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能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的提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