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论文(2)
大学管理论文
大学管理论文篇二
浅谈大学文化管理
摘要: 文化 管理是当代大学管理的现代化趋势。目前中国的大学文化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从整体上降低了中国高校 教育的质量。通过对文化管理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大学文化管理的要义、本质及现状,提出一些加强大学文化管理,提升大学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大学;文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244-02
一、文化管理的概念界定
“文化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管 理学家特伦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于1982年合著的《企业文化——公司生活的典礼和仪式》一书中,书中指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我们的读者灌输一种新的企业生活规则:文化就是力量。”[1]文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就是把管理的软性要素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具体指:(1)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它既不同于此前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也有别于西方的人本管理思想;(2)文化管理是以文化竞争力为核心竞争力的系统的 组织管理理论,它强调组织文化建设,重视发挥文化竞争力的作用;(3)文化管理是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管理中心 工作的管理模式,即文化管理思想、学说和理论在现代组织的管理 实践方式[2]。
二、文化管理是大学管理的现代化趋势
文化管理模式在大学的兴起和 发展绝非偶然。现代大学不仅是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 社会组织,而且是分工精细、协调紧凑的知识社区。大学的有效运行不能没有良好完备的制度、机制和体制做基础,但是仅有这些又远远不够。单纯依赖科学管理的结果是:大学组织结构过于刚性,院系设置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各种各样的制度规定越订越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自主性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大学把人才培养过程变成了工厂的流水线,学术自由和知识创新受到严重的阻碍。于是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意识到科学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管理在吸收科学管理合理成分的同时还要努力克服其弊端,用大学精神和文化作为学校管理的灵魂。目前中国的一些名牌大学对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文化因素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都有了日益清楚的认识。他们更加鲜明地把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文化管理作为走向世界一流行列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说过:“一流大学的本质在于其特有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及运行机制”。这实际上标志着大学文化建设成为了大学管理的中心工作。
三、现代大学文化管理的要义
(一)大学文化管理的机理
1.大学文化管理是一种客观的影响力。虽然个人的 心理、认知具有意识的主观性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他人的心理、认知以及大学的精神 环境对于个人来说,仍然是一种很大的客观制约因素。因此,大学文化管理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它的软管理特性只是表明管理对人的行为调节要受到个人的知觉、判断和价值认同等因素的缓冲,并不表明它是可有可无或是主观随意的。
2.大学文化管理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学校中高昂士气、严谨学风的形成,受到师生个体持质、学校的历史传统及其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之间、师生的价值取向之间常常也是不易协调一致的。然而,文化管理发挥作用的基础就在于师生的心理、认知基础上的价值观,它所依靠的是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园。所以,一旦学校与师生目标趋同、步调一致,它就获得了一种相对独立性,对学校师生就会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3]。
3.大学文化管理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激励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职能。由于管理对象的需求各式各样,因此就必须采取多种激励方法。一般说来,除了物质激励以外,文化管理所采取的激励方式,主要是满足师生的高层次需求,特别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发展需要和满足成就需要等。通过文化管理,能够激发师生的工作动机,增加师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激励,使师生不仅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加努力,而且愿意挖掘其内在潜能,发挥其天赋,使师生做出超常的工作和学习成就。因此,学校文化管理还具有较为持久的激励作用。
(二)以人为本是大学文化管理的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与日常学校管理实践中的物本管理相对而言的。学校文化管理要对人进行深切关注,通过学校管理活动和实践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入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学校文化管理确立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现代学校管理以崭新的时代内容,管理既是对师生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师生的尊重、培养和激励。以人为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顾人、尊重人,它不是一种溺爱式的迁就人,而是全方位的尊重人、发展人、锻炼人、提高人[4]。学校文化管理是真正实现学校“追求个人与学校共同发展”目标的最佳选择。
大学文化管理是对师生的一种尊重和发展。尊重人从狭义上理解是尊重人的人格,从广义上理解应该包括尊重人的能力、人的成绩、人的劳动、人的知识、人的个件、人的兴趣爱好、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物质和精神追求等。对师生的尊重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学校文化管理十分注重人的素质培养,注重师生的发展。发展人不仅是指物质上的发展,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发展,能力、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其中,提高师生的素质非常关键,师生的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渠道的。
(三)大学文化管理是一种强调非理性因素的管理模式
理性模式要求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一切事务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要求人适应制度。非理性模式以人为中心,认为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还有非理性的一面,主张充分尊重人格、适应人性,并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强调意志、情感、心理等非理性因素对管理的作用,主张制度适应人。管理学从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这种重心的转换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对于管理这门古老学科由封闭向开放、由局部向系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显示出管理学从理性管理向非理性管理发展的轨迹。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人的行为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那种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各要素加以简化或抽象而建立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方法的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必须加以科学的扬弃,而代之以非理件倾向的新的管理模式。
四、现代大学文化管理的现状
由于硬性的要素比较直观,且容易操作,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作用比较快和比较明显,而软要素不好把握和操作,其作用时间较长,并且往往是潜在的,短期内不容易觉察和评价。因此,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管理中就习惯于花大力气抓制度、战略、结构等,而不太重视价值观、道德规范、管理 艺术等软要素。目前,中国不少学校在管理硬要素和软要素的协调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严重滞后于学校战略、结构、制度;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大多强调文明、勤奋、严谨、创新,雷同太多,缺乏特色;学校提出的教育价值观、道德规范,没有很好地在学校战略、制度和政策中体现出来,有些仅仅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口号而已;学校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过程中对师生尊重、关心不够,缺少应有的沟通,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的方式简单生硬、缺少人情味,从而导致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紧张,教师心情不顺、队伍凝聚力下降。
大学 文化 管理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指导。由于目前各学校尚未形成大家较为认同的、有特色的、校园人共享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观念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这就可能导致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与群体价值观不一致。
五、现代大学实行文化管理的策略
1.坚持以人为中心,努力培育大学的共同价值观。大学文化管理认为,人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内,大学文化管理强调关心师生、尊重师生,千方百计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对外,大学文化管理强调学校要关心 社会,真正树立 教育为社会服务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学校管理者要关心师生的感情需要、社会需要,因为只有师生协调一致的努力,才会使学校赢得成功。
2.实行育才型领导。育才型领导实行分权管理,上级和下级共担责任、共同抑制,尊重下级的创造性和智慧。既关心 工作任务的完成,又关心下级积极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干一切工作都依靠配合默契的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成为领导者关注的焦点。文化管理就是需要这样的育才型领导。文化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具有民主作风、尊重人、爱护人、培养人,特别是重视培养共同的群体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发挥团队的作用。育才型领导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而是从大学文化入手,以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增强学校持久竞争力和凝聚力为目的。
3.把硬管理与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硬管理指的是依靠规章制度、直接的外部监督以及行政命令进行的刚性管理。而软管理则是指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柔性管理。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硬管理,而文化管理则要求刚柔并济、软硬结合。文化管理是把硬、软管理两者有效结合的最佳管理方式[5] 。大学精神、群体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度、纪律是强制性的硬要素,但它们要靠大学精神、共同价值观得到自觉的执行和遵守,大学精神、学校道德、学校风气是非强制性的软要素,但其形成的群体压力和 心理 环境对师生的推动力又是不可抗拒的硬要素,特别是这种软环境的建立和维持,一点也离不开通过执行制度、进行奖罚来强化。软环境保证硬环境。硬管理强化软管理,这就是大学文化管理的辩证法。
其实,大学文化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它不仅包括学校管理的软要素,而且包括学校管理的硬要素,是把学校管理的软要素放到中心位置的学校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统。没有这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学校就不可能得到持续 发展。我们要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增强学校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因素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改变重硬轻软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奋发向上的有机体,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涣散疲沓的无力群体。 整理
参考文献:
[1]特伦斯·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公司生活的典礼和仪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4-20.
[2]叶柳.简论大学 组织的文化管理[J].四川文 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邹广文.文化管理的理论诉求与 实践向度[J].理论视野,2007,(6).
[4]唐华生.管理创新: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4):17-20.
[5]赵德深.试论高校发展中的“软、硬”管理模式[J].文化学刊,2009,(3):41.
看了“大学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大学团队管理论文
5.大学印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