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管理论文(2)
财政预算管理论文
财政预算管理论文篇二
浅谈国家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日益增加,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质量和科技成果的实现。本文针对国家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编制、执行、监控等重要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财政 科研经费 预算管理
近些年来,国家财政对科研经费的投入量持续增长,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科研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重要环节,存在预算编制笼统模糊,费用列支超标失真,经费监控技术落后,预算执行和科研进度脱节等诸多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直接影响科研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科研成果的实现。如何规范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监控评价机制,是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国家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预算编制笼统模糊概念不清,缺乏专业性、科学性和精准度
预算编制前期可行性调查不到位,没有详尽的市场调研;预算编制中对国家相关政策不熟悉,概念模糊,测算标准超出规定范围;部分编制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淡薄,有意识地含糊测算依据、笼统预算文字说明,以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留有调整空间。
预算具体编制人员往往是科研人员,普遍不具备财务专业背景,提出预算方案,一般凭经验估计,缺乏财务专业性。
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科研工作立项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探索创造等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决定了具体工作量和费用开支无法完全预知;同时国家科研管理规定在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科学、统一的预算定额标准,所以对科研经费进行精准的预估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科研经费列支超过标准范围,费用报销不规范,执行项目随意调整
1、科研经费列支不在支出范围内
例如:“燃料动力费用”核算的应是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可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这里强调大型、专用的设备,如汽车等公用设备日常耗油,不在核算范围内;同时指出“单独计量”,这就要求有相关设备运行消耗分摊记录,不能简单地加附一张水电发票便列支。列支超过国家标准支出范围。例如:国家规定科技专项经费中的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费项目组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给课题组中具有工资性收入的研究人员发放劳务费的情况发生。
2、科研经费票据报销不规范
例如:报销票据不及时、时间跨度过长(跨年度);发票抬头与课题承担单位不相符;材料采购无明细单,缺少正常入库出库验收手续。票据报销不合理。例如:出差日期和车票日期以及住宿日期不相符;报销的高铁、飞机票出现儿童身份证号码;与甲单位签订的测试合同,开具的是乙单位发票。存在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的现象。例如:将科研经费中不得列支的招待费虚列成会议费;将材料费以高于实际采购的金额转给供应商,套取科研经费。
3、随意调整预算执行项目
例如:购置的设备不按科研预算设备购置清单内,甚至自行购置笔记本式或平板电脑等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办公设备。未经报批随意调整预算。例如:在执行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预算的过程中,未经上报审批,擅自调增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国家明确规定不能调增的预算科目。
(三)科研经费预算监控技术落后,预算执行与科研进度脱节
目前大部分科研承担单位,甚至包括承担科研课题业务较多的高等院校,普遍缺乏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等部门共享的科研经费监控信息化平台,科研预算执行进度不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课题负责人。部分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甚至采用手工登记本等传统登记方式,辅助统计预算执行进度。繁杂的审批手续,重复巨大的工作量大;直接导致统计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动态统计预算执行进度,更不能满足科研人员条件选择查询科研相关信息的需求,科研经费不能及时有效地保障科研项目的开展。
由于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国库集中支付手续繁杂,导致财政科研资金到位迟缓,相对科研任务的进展明显落后,严重影响科研预算的执行。
科研项目负责人预算执行观念陈旧,“重立项,轻管理”。没有及时了解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状况,没有根据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及时结清有关科研费用;人为地造成会计年度底和科研项目结题前突击花钱的问题突出,预算执行与科研进度明显脱节。
二、规范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科研制度建设,注重开展科研宣贯
科研制度的建立健全不能停留在口号上,科研承担单位应该根据国家有关科研法规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科研管理办法。涵盖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预算编制执行、间接费用(含绩效支出)管理、预算经费调整、科研绩效评价等各个科研内控管理关键点。同时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应注意定量定性问题,比如:在规定科研费用报销有关条款时,可直接采用图表方式,指出具体可报销项目的标准及范围。在界定科研经费执行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时,直接举例指出容易混淆事项,逐一判别。
重视科研制度的宣贯,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科研经费业务培训、专题研讨,帮助科研工作者弥补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短板”。定期收集国家有关科研管理制度和最新政策,形成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归类放置科研信息平台,或以电子、纸质的形式发送给相关科研管理人员,在方便科研人员科研政策查询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科研人员廉洁科研、诚信科研的从业意识。
(二)理顺科研管理职责,公开科研管理流程。
建立职责分明的科研管理体系,明确科研管理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总负责,科研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财务部门负责核算、内审部门负责监督。同时强强调沟通协作的职能,尤其在预算编制以及课题结题环节,明确财务、内审部门将全程参与配合,有效解决科研预算管理中出现的专业局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制定科研管理流程图,并予以公开。在流程图中明确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以及联系方式;通过归类法,标明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流程,包括:立项、申报、报销、调整、结题等全过程。
(三)科学开展前期调研,规范编制科研预算
重视前期调研,对重大事项,如设备采购、测试委托等,可采取实地询价及预先谈判等多种形式,相对精确估算经费数目。同时,召集科研权威和财务专家,推演讨论,明确科研方向,充分预估科研项目的工作量和耗费值,以提高精确预算的科学性。
推行预算编制内部审批制,规范预算具体编制,明确目标任务,逐层分解,细化项目支出,科学、合理、详尽编制科研预算。
(四)从严科研经费审核,突出内部审计作用
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的审核。实行专款专用,不得随意调整预算科目和执行项目;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将中央反腐倡廉的精神,融入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避免超标准、超范围执行预算,杜绝截留、套取、虚列支出等违法违规的现象发生。
采取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结合”,重点突出内部审计。国家审计一般侧重于头尾的事前与事后控制;社会审计是阶段性中途介入,审计成本较高;真正能贯穿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有效监督,是内部审计。采取科研项目跟踪监督机制,对内部审计建立定量定性指标,对重大事项和重要环节,提出规范性审计要求。促使科研课题参与人员,在接受内部审计的同时提升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从主观上建立诚信科研的意识,避免贪腐行为的发生。按照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提前演习,主动发现风险防控点和管理漏洞,及时修正改进;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预算执行绩效
通过局域网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共享平台,使科研各相关部门、人员根据各自的权限,及时动态发布、查询科研相关信息,包括:科研申报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经费调整、设备入库、项目结题验收等科研管理全过程。
建立了预算执行进度监控预警体系,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科目超支严重的项目,及时预警反馈,定期通报。启动约谈机制,对预算执行不达标的相关项目责任人,要求其合理说明原因,限期整改。优化项目承担单位集中组织的政府采购、大额合同招标,合格供应商评定等重大环节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科研经费使用提供“绿色通道”。
建立惩奖机制,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考评与项目责任人年底绩效考核挂钩,对科研经费管理混乱、使用违规的项目负责人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并暂停科研项目的申报。
参考文献:
[1]冯虹.公共财政改革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信息化监督[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7)
[2]谢薇,金志丰.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动态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1(14)
看了“财政预算管理论文”的人还看了:
4.有关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