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管理论文
差异化管理论文
如何更好的利用员工的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差异化管理的方法管理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差异化管理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差异化管理论文篇一
谈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
内容 摘要:组织中的个体由于先天遗传素质、后天努力、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个性,即个体差异性。处于同一组织中的个体由于其个性差异的存在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 影响 。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充分利用个体差异带来的互补增值效应,根据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特征实施“适才适岗”的选拔程序,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人职匹配调整、对组织成员进行差异化的 教育 与培训,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 发展 阶梯,从而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高效组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个体差异 差异化管理 高效组织
处于同一组织中的个体由于其个性差异的存在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个个体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所起到作用的大小甚至性质也可能有所不同,这既取决于组织的性质也取决于组织对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认识和利用。如何看待组织中的个体差异,如何减少由个体差异带来的冲突,并充分利用个体差异带来的互补增值效应,以便更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面对的 问题 。
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人事、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由于先天素质的不同,个体对相同或相似的外界刺激的反应存在差异;由于个体的成长环境、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个别的、独特的风格,即表现出个体差异性。
1879年,心 理学 家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心理学家们在 研究 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时,发现对于同一刺激,个人的反应常常不同。经过长期的试验观察后,发现这种差异与试验误差无关,而是由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个体差异的研究逐渐被性向研究取代。性向(aptitude)作为某种特定情形下行为的预先倾向性或适合性,既包括能力,也涉及个性,既包括意动,也涉及情感,而且还暗含着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有关动机的研究日益丰富和深入,进一步揭示出人类行为多样化的根源。动机 理论 表明,由于人的需要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动机,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行为,而不同的行为反过来又强化了不同的动机。如此循环往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个体之间的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 科学 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各学科研究既纵深分行又综合贯通的趋势,对个体差异的研究进一步微观化和综合化。个体的自我效能、信息加工模式、认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大量涌现,许多研究通过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从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观点解释人的个体差异的形成与发展等。
组织成员个体差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关于个体差异性对工作组织的影响,大多数评论认为个体差异性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对许多工作群体差异性的研究发现,差异性可以促成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导致凝聚力降低。组织成员个体差异性程度的不同会给群体绩效带来不同的影响。
研究一般认为组织中的个体差异性与组织高度的创造力和创新正相关,或者说差异性与基于创造力的绩效评价尺度正相关,研究者指出个体差异性的增加将导致组织群体创造力和工作绩效的提高。通过 分析 组织成员组成的差异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和原因,发现成员组成的个体差异性增加了提供给群体的认知源的差异性。具有不同观点的差异性群体的成员,能够对收集的信息提出多种解释,并集中不同观点以提供对问题的创造性的行动或解决方案,为进行创造性的决策制订提供了巨大的潜能。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差异性群体可以接近更为广阔的 社会 网络 ,使得可用新信息更容易地与决策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了对快速变化的组织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差异组织会产生更多的冲突,因解决这些增加了的冲突,可能将组织导向解决对环境的适应问题的新的和更优的解决方案,这就增强了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性组织因其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而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相对其它组织,差异性组织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组织成员组成的差异性并不总是提高组织绩效,它对群体工作效力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组织成员组成的差异性同样可能降低群体的绩效,有研究表明成员组成的差异性会增加管理团队的反复性,产生不和谐,导致低水平的意见统一性,进而破坏作为团队的管理能力,从而影响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差异性组织中的成员的行为倾向、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差异以及对其他成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的不认可会造成差异性组织中具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难于相互交流,对组织绩效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认为组织中的个体差异性还有可能会对群体凝聚力产生不利影响,普遍看法是个体差异性与凝聚力负相关,差异性组织中具有不同经验、背景、信仰和价值观的,语言不相熟悉的成员产生了交流困难,降低了组织整合性(即凝聚力),从而损害组织绩效。
利用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塑造高效组织的建议
作为管理者必须面对个体的差异性所带来的组织内部的不一致甚至是冲突,有效地解决这样的冲突是塑造一个高效组织的必然之路。同一个个体往往会因为存在于不同的组织而所起到的作用的大小甚至于性质也可能有所不同。如假设甲、乙、丙三个组织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组织,那么具有某种人格特征的人在甲组织中可能会产生积极作用,但在乙组织中却可能产生消极作用,或在丙组织中既发挥积极作用又产生消极影响。这既取决于组织的性质也取决于组织对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认识和利用。
正因为如此, 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已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使组织中每个个体都能充分自身优势和潜能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所谓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根据组织中成员的不同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和利用领导者自身的心理目标在工作中的积极的影响力,对其实施不同领导,从而为顺利实施组织的发展目标提供行为动力和智慧。也就是说,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管理,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由之路。在极其重视组织成员个体差异的今天,一个有效的组织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导致的冲突
在对待 组织内部冲突的 问题 上有一些观点是非常重要并值得倡导的。如我们过去的 管理者通常是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异议、组织内部的压力和焦虑看作是破坏组织的力量,但事实上这些因素也是组织不可缺少的活力因素。那些被人们认为很异端的人往往是具有技能和战斗精神的人,而他们可能是组织中最有价值的人。如果组织过分追求和谐与同质性,必然压制和打击组织内部的不同政见者,那么不管组织成员之间关系多么融洽,却永远无法弥补组织内部应有的多样性、创造力和新思维。
(二)实施“适才适岗”的选拔程序
Holland的 职业取向模型认为个体的个性特点、 学习 兴趣和将来的职业准备密切相关,人们也在不断寻求能够获得技能、 发展 兴趣的职业,即与自己相适合的职业。这就要求在人才招聘的最初环节把“适才适岗”作为重要标准,选择最合适的人才。对人员的选拔应该从认真 分析 空缺职位开始。对空缺职位进行分析,即将该职位所包含的任务、责任等特征用正式的文件明确下来。因为招聘、录用过程是发现将来最适合的 工作人员的过程,要求候选人不仅要和组织 文化有一定的契合,而且要适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因此还要充分考虑应聘者在个性、 心理、学习兴趣以及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适才适岗”。
即使组织的人才选拔工作做得非常好,也无法确信新员工能够完全适合具体的工作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自我调整等 社会 性学习过程,有些员工能够适应的很好,甚至有接受更多挑战的潜力,有些员工在个性上不能够适应某一工作而在另一岗位上能够表现的很优秀。因此,在工作 实践中应该进行人职匹配调整,调整的依据除了绩效标准外,还应考虑员工的个性特点是否与 环境相适应。不仅在纵向职位调整上考虑员工个性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横向职位调整上员工的个性差异也不容忽视。轮岗能够促使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位,同时丰富了员工的工作 内容 ,有利于组织培养多面手,应对由于环境变化而带来的裁员需要。
(三)对组织成员进行差异化的 教育 与培训
企业 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职工气质、性格、能力类型等的不同差异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培训,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特殊能力的培训,从而有助于又快又好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出各种能力的作用。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和培训即引导员工把个人的发展目标、岗位技能的提高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使组织和成员形成一个责、权、利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且在其中都有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主体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个人和组织共同发展。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根据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育和培训。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使个体对组织的目标任务有着明确的了解并为之努力,更能使组织中的成员对自己及他人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使个体在组织中的自我定位更加准确,成员间相处更为融洽和谐,组织更易发挥其整体优势。
针对员工更加关注个人的整体职业生涯的趋势,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员工,在其职业发展道路上给予区别的指导、设计,既能发挥员工的潜力,留住优秀的人才,又优化了组织资源的配置。可以根据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特征为员工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贡献,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而不是迫使适合 研究 设计的人员为了晋升而承担自己不适合的管理工作岗位。这一做法充分考虑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特征,使每项工作都由适合的人来承担,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由过去的管理控制变成管理引导,为员工营造一个适宜每个人发展的优越环境,帮助员工一起来通过培训学习提升价值。
(四)创建尊重个性差异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由管理理念假设、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构成的体系。管理理念假设属于深层次的文化成分,用以指导价值观导向和工作行为;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文化要素,直接 影响 员工的各种行为;而行为模式则是组织文化在员工身上的具体体现。个性差异管理上升为组织文化这一层面是在软性制度上保证其得到更广泛地认可和深刻地理解,并成为实践中指导员工行为的标准之一。
根据组织文化创建的 方法 ,结合个性心理知识的特点,在创建尊重个性差异的组织文化时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培训的项目中包含个性心理的 理论 知识,并提供相关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树立个性差异管理意识;在组织内开展关注个性心理的活动,促进组织建立积极应对差异的价值观;建立完备的员工个性心理档案;高层领导积极参与个性差异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能在行为上做出表率;让员工参与招聘,在招聘实践中理解差异, 应用 差异,建立相应的行为准则。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建尊重个性差异文化,并考虑该文化特征与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程度。
先天素质的不同以及个体的成长环境、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不同导致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性。由于组织对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认识和利用,组织成员的差异性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充分考虑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积极看到组织中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冲突,根据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特征实施“适才适岗”的选拔程序,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人职匹配调整,对组织成员进行差异化的教育与培训,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并创建尊重个性差异的组织文化,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塑造高效组织。总之,只有认识并有效地利用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才能使组织既能保持和谐与稳定,又能富有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最终建立起一个具有 现代 精神的高效型组织。
参考 文献 :
1.朱智贤.心 理学 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刘树林,唐均.成员差异性对群体绩效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J].科研管理,2005
3.李秀改,李福华.个体差异在管理领域的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2005
差异化管理论文篇二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差异化管理
[摘 要]企业的员工有着不同的 教育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差异的存在是企业竞争和 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 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如何更好的利用员工的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差异化管理的方法管理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差异化管理的概念入手,进一步研究差异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以及 应用原则。
[关键词]差异化管理 个体差异 弹性管理
一、差异化管理的概念
汉高祖刘邦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治国安邦,我不如萧何;攻城拔寨,我不如韩信。但是我能发挥他们三人的才能,所以取得了天下”。
差异化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者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强调人的核心地位,运用“求异思维”,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并合理有效地利用这种差异,实现企业边际收益最大化。
二、差异化管理的必要性
1.理论原因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价值观、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员工有着不同的需求和 工作动机,这就需要管理者“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2)根据著名的“2/8法则”,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企业80%的财富和利润,是由占企业员工总数20%的核心员工完成的。如果对员工“一视同仁”,投入相同的成本和费用,势必会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的浪费。
2.现实原因
(1)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数量增长迅速,雄心勃勃“走出去” 的管理人员本希望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却在面对不同 文化背景的员工时,遭遇了“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影响着员工的决策、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管理者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2)近年来,“80后”群体进入职场,成为职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成长 环境、思维模式的不同,他们在价值观、 社会观、工作方式上与“60后”“70后”员工有着巨大的差异。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从小备受宠爱的“80后”,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如果管理得当,他们将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他们崇尚自由、我行我素、张扬个性,如果管理不当,他们就会毫不顾忌企业的“知遇之恩”,另寻出路。对“80后”员工的管理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只有配合他们的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才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是知识和信息的快速获得和充分利用,企业绩效的源泉是知识型员工创造的绩效,而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们自主性、独立性、流动性强,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工作流程不固定,从而使得监督工作相当困难,劳动成果很难测评。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确知识型员工的 职业特点,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人力资源差异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1.构建有效的招聘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吉姆•柯林斯曾说“人不是最重要的资产,合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企业需要明确自身所需的各类型人才,充分考虑应聘者个性、 心理、兴趣、技能方面的差异,做到人与岗位的匹配,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组合在一起,克服各自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便成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2.设计差异性职业发展道路
针对不同个性的员工,合理安排工作,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从而达到“智者取其智,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于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喜欢挑战的员工,给予其有竞争性、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做到充分的授权和信任,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职业成才通道,为他们绘制一幅蓝图;对于循规蹈矩、事必躬亲、但是效率低下的员工,要适时赞美,并利用“鲶鱼效应”,通过不断的补充新鲜的血液,把思维敏捷、积极进取的人引入员工队伍,唤起他们的竞争求胜之心。
3.设计差异性薪酬标准和绩效管理
根据能力与贡献的大小设置薪酬标准。首先,使用灵活的薪酬制度。一方面要适当的拉开差距,对关键的岗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要有具有说服力的考核体系。对于可量化工作结果的工作人员,考核其结果或者产出;对于事务性或者例行性工作人员,考核其是否完成了工作任务。
4.实施差异化激励措施
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根据员工的需求差异和个性差异设立多层次的激励措施。对于先进者,要积极肯定他们的长处,强化他们的优秀行为,同时切忌一旦成为先进者,企业的规章制度都对他绕道而行,助长他们的惰性;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为其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落后者,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关心体贴,动之以情;正确疏导,晓之以理;经常指导,导之以规;对于中间层员工,要重奖重罚,改变麻木不仁的状态。
四、差异化管理的应用原则
首先要考虑制度的适用性,只有现行制度难以规范或者不再适用时,才能“舍制度”而“就真理”,切忌盲目放任不管,过度重视弹性。如果一味的“人治”,受到人际关系、价值判断、情绪高低的影响,管理者难免也会出现偏颇。同时,管理者要摒弃“对事不对人”的一贯做法,既对事,又对人,因人而异,巧施策略。
五、小结
心 理学家波诺玛说“一个没有弹性的管理者,就是一个没有效率的管理者。”个体差异是 组织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然而,“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有了差异,才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有竞争和发展的动力。企业管理者运用差异化管理的原理,将各具特点的员工合理地组织起来,是企业实现“1+1>2”效应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开仁:用对方法管对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 李长江 王诗堂:员工的个性差异及其管理策略[J].中外管理,2010 (7).
[3] 肖晓春:人性化管理与沟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看了“差异化管理论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