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篇一
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困境分析
摘要: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案例教学发展相对滞后的今天,仍然在案例的选取和对案例教学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对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行政管理 案例教学 实践课程 教学模式
行政管理不仅是一门社会科学理论,也是一个广阔的实践领域。学科专业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该学科专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对实践高度依赖性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行政管理学科教学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科学运用理论,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鉴于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对行政管理学的授课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主张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法,尤其是将案例教学方法引进课堂,甚至专门开设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科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弥补传统灌输教学模式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由于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因此,结合教学实践深刻分析其问题所在,对于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第一,对课程的定位不清晰。基于案例教学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案例分析课程的重要性,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只是将其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甚至在培养方案中完全没有体现,仅靠专业授课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之余作为课堂的补充或者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培养方案的设置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授课教师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一方面,他们认为专业选修课程不似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那般受上级领导重视,备课较为随意;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师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认为专业选修课程不那么重要,可听可不听,期末考核时认真准备一篇论文即可应付了事,甚至是“皆大欢喜”;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由自己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科学分析的信心不足。事实证明,一次成熟的案例分析课程,无论是备课、授课还是听课,都较之传统的理论授课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付出更多的努力,从中收获的幸福感也较之任何一次传统教学来得更真切。
第二,对新的教学关系概念模糊。在行政管理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只需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和控制好课堂的讨论方向,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中的一些代表性的看法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使一些观点得到升华,以总结或完善案例的教学分析。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常常出现由于学生和教师对新的教学关系认识不清而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完不成既定教学任务的现象。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在介绍案例分析课程性质和教师与学生的新职责时,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笔者告诉学生,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转换角色,教师由“演讲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则认为,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授知识,让学生担任课程的主体角色,是教师不务正业的表现。当然,也有授课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常常在案例教学中不善于担当“引导者”的角色,甚至“情不自禁”地回归“演讲者”角色,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案例的选取困难重重
首先,既有案例数量有限。有资料显示,哈佛大学两年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生要接受800个案例的分析与训练,案例教学法培养了众多商界精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则搜集了1300多个教学案例,供学生在学习期间使用。可见,“教学案例已发展为有效地主流指导工具”1。相对而言,目前国内可以找到的公共行政案例教材并不是很多,案例数量也极其有限,这就给案例分析课程教师增加了授课的难度。众所周知,对于一次案例分析课来说,选取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国家和各个高校都应该加大对行政管理案例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出版更多更好的高质量案例教材,尤为重要的是,国家要尽快建立一个可实现资源共享的行政管理案例信息库。
其次,既有案例质量不高,来源单一。小劳伦斯·E·列恩说:“为高度专业化的主题或为一个特殊国家或地区及特殊主题寻求案例是非常困难的。”2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要求教师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等特征。而现有的教学案例很难同时满足以上特征,往往呈现出“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单一型案例多,复合型案例少”的现象。较早的案例和过多的二手资料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不真实的生疏感,难有置身其中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分析行政案例时比较容易产生心理拒绝意识;单一型案例适合用于讲授理论课程,或前置或后置于理论知识,起到引导或强化知识点的作用,而对于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独立的案例分析课程是不完全适用的。此外,现有的教学案例多数来源于报纸、刊物、书籍、特殊档案、网络、电台、电视台的节目等二手文字材料,来源相对单一,通过访问、座谈等形式调查得来的一手材料则少之又少。而当前作为案例原材料的新闻报道等常常是虚假不实的,有偿新闻、有偿报道大行其道,这就可能导致作为行政案例主要来源的新闻报道“失真”,进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用。
最后,几对突出矛盾亟待解决。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行政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应当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然而笔者经过长期教学与分析发现,现有的部分行政案例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与教学对象对课程的期望值或预期的教学效果矛盾突出,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有待于尽快解决。从案例的选取上,主要存在着如下几对矛盾:
(1)热点还是经典。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群体,对实践性较强的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的期望值很高,对即将接触的案例期望值更高,往往带着很强的好奇心翻开案例分析教材,然而现有的教材通常会让他们大失所望,因为案例教材中选取的案例往往是国内外较早发生的“经典”的案例。笔者针对教材在课前对教学对象做了一个小调查:在对91名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4%的学生表示对案例分析教材非常满意,7%的学生表示满意,11%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78%的学生则表示不满意。笔者继续对表示不满意的学生进行原因分析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有34%的学生对教材中包含基础知识太少表示不满意,有55%的学生对教材中不含案例分析方法表示不满意,而对教材中所选案例年代较早表示不满意的学生则占到87%。此次调查充分表明教学对象对热点问题分析的期望值要远远高于传统的经典案例。于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采用社会热点问题为分析对象,既能督促学生养成对社会热点问题持续关注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热点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此举一经作出,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不仅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后面是否附带问题。陈瑞莲教授说:“行政案例的编写格式由标题、说明、正文、附件及分析思考题诸要素组成。”3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说明和附件等要素不一定会出现在每一个案例中,需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况决定,而一个标准的案例最起码要包含标题、正文和分析思考题三个组成部分。分析思考题的设置,既可以保证案例的完整性,又可以增强分析的针对性。恰恰是这针对性的要求使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遭遇了尴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若干给定思考题已成为学生分析问题的“引导员”和“指示牌”,这些问题很容易将学生引向一个思考方向,而使学生自动过滤了从其他角度分析的可能;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以回答好思考题为终极目标,这与案例分析课程以锻炼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首先,传统 文化与 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既不能在教科书中找到,也难以获得人人赞同的正确答案。而案例分析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情境,训练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靠批判性思维技巧和能力来提出自己的观点。然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依赖课本、依赖教师的习惯,认为任何问题都有唯一标准答案;此外,在数千年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价值被认为是和谐、礼貌、纪律、尊敬长者、忠诚、秩序等等,在公众场合对另一人的观点提出怀疑与批判性的质疑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在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熏陶下,多数学生对案例分析课程的参与度并不高,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敢或不愿对别人的观点说“不”。
其次,小班上课的愿景与现有高校扩招政策产生冲突。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的案例分析课程,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克服惰性,积极参与 组织课堂教学,最好先从小班上课做起,十几二十人组成的教学对象成为案例教学的理想愿景。然而,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 发展,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三年分别以25%、17%、10%的速度增长,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在持续大幅扩招近十年后,200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放缓扩招步伐,2009年扩招幅度不会超过4%,2010年不超过3%。在扩招政策的背景下,在传统大班上课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如果高校不能充分重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则很难实现小班上课的愿景,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配套设施不健全。在案例教学中,教学场地的选择和教学设施的准备、布置非常重要。如前所述,目前开设案例分析课程的高校对案例教学的投资力度还远远不够,实验室、会议室建设没有纳入议事日程,多数学校在大班开课的前提下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案例教学,其效果差强人意。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场地要选择面积足够大的房间,最好是多媒体教室,其中要有书写和放置资料的位置,教师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材料、教具和其他器材;为了便于学生发言,便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学场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地科学,使教师能够不受限制地走到每个学生面前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与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很便利地离开座位走到讲台前或其他学生面前,进行面向全班同学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当然,除了场地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教学设施,主要包括电脑、投影仪、屏幕、电子教鞭、录像机、音响系统、写字板、记号笔、活动性图示和三角架等。此外,开发和使用案例教学系统 软件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和师生间的案例教学评估的可操作性也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缺乏对教师的培训。由于我国行政 管理专业建设起步较晚,行政管理案例教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仅有少数高校将案例分析课程纳入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这种现状使得能够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资源比较稀缺。现有教师在受教育阶段几乎都没有参与过案例教学,也缺少在政府部门 工作的 实践 经验,因此,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更有甚者,在部分高校,案例分析课程几乎成为一块“烫手山芋”,无人敢接。作为一名案例教师,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就没有 信誉可言。对教师培训的缺失将严重阻碍案例教学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尽快提高其案例教学的基本技能,一方面,可组织相关教师到其他高校参与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观摩活动,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可安排一些行政管理专业相关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或参与政府的一些科研课题,弥补缺失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 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
[3]许吉.新公共管理范式下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3).
[4]张宗坪、宋敏.行政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
[5]褚添有.简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08,(12).
[6]张志胜.高校行政管 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
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篇二
试论行政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课程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源自哈佛大学,最初用于法学、医学、商学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法译自英文(CaseStudyAPproach),简单地说,就是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我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郑金洲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其一是“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习者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的”。其二是“案例教学法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为本课程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案例教学法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多门学科已经将其视为一种重要并实用的新型教学方法。行政管理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在课程教学中体现的作用却日渐增强,具体表现为:
1、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实际上并没有做到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它更倾向于灌输式教育,“被手式”教育,规矩很重要,标准答案、正确答案对于思维的束缚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建。此外,我们的教师教学科研评估体制要求高校教师每年必须要发多少文章,极大的科研压力导致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虽然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都不能鼓励学生潜心研究和持续创新,而案例教学就可以。
2、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论并内化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的理论学习中,比较被动,特别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一些课程,由于课程趣味性有限,导致学生在课程中很难达到始终如一的全神贯注,从而出现较为严重的隐形逃课现象,导致听课效果较差。此外,学生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上,难度相对比较大,往往造成课上听得迷迷糊糊,课后忘得一干二净。案例教学法属于互动式教学,在互动教学过程中,使得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参与度,为了在此互动教学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去主动掌握相关理论,并且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途径,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并且学生对于该部分的学习也会相对记忆犹新。
3、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现实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案例教学所采用的都是现实中真实的案例,在现实社会中,很多行政管理案件都会遇到两难问题。例如,作为行政管理者,在遇到工作难题时,是首先对百姓负责,还是对上司负责?这往往会是个很难的抉择,面对道德两难的问题,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尽快做出决定。案例教学法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学生可以提前体验这种工作困境,及早分析并解决,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二、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课程中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使行政管理教育更加直观,更加生动。通过实例、图表、音像等教学资源,可以免传统教学法下普遍发生的枯燥说教和强力灌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与此相联系,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成功的案例教学课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行政管理理论、主动探索行政管理规律,因而通过案例教学习得的行政管理知识不易忘记,也就不易发生“左耳进,右耳出”“老师教的东西都返回给老师”之类的现象。
2、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不是天生的,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行政管理课堂的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必须是分组进行的,分组工作和分组管理事宜均由学生自行负责,且每次小组发言应轮流进行,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针对性地总结每个学生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深层直觉。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时,很多时候是很难用理论或概念性的言语将其阐释清楚,但是却能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说明,一个人的深层直觉有时是至关重要的。深层直觉并非运气所致或偶然现象,它是通过不断思考、总结、顿悟而产生的。而案例教学法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以及理论知识的总结和顿悟,无数次的让学生构建行政管理专业的深层直觉,这也对学生将来处理各项实践性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推进行政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1、重视教师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工作。首先,要保证案例的典型性。案例必须反映行政管理实践中的普遍问题,使学生能通过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必须反映行政管理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须真实。用编造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是伪科学的,且效果极差。再次,要保证案例的新鲜度。行政管理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必须适时更新案例库,符合行政管理现状。此外,各个单位应以各种方式鼓励教师设计案例的做法,并适时奖励以调动更多教师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首先,要督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死板教条,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这是有失偏颇的。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有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靠以后的工作经历。事实上,学校是培育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否则,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不健全的。其次,要提高教师使用先进教学设施的能力,以便教师在案例采集、制作、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再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使教师全面掌握控制课堂秩序、烘托讨论氛围等方面的技巧。
3、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过程,学生必须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课前,学生要做到充分的预习,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弄清材料的背景及来龙去脉,抓住案例的中心问题,并开动脑筋,仔细思考:假如自己是一个行政管理者,会如何处理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学生还要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案例讨论的过程,浓缩了管理者日常工作处理人际关系以及群体互动方面的关键因素,能使学生有所收益。学生有机会提出他们的主意和看法,有机会彻底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机会和他人交流思想,有机会学习试图说服他人。此外,还应养成及时把案例分析与讨论中的心得、体会用书面形式简要记录下来的习惯,心得记录是提高案例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
4、加大物质资源的投入。案例教学的正常实施是以一定的物质资源投入为保障的。当前,我国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重要原因就在于物质资源投入不足乃至匮乏。一般来说,案例教学需要有专门的案例研讨室。研讨室里需要可移动的座椅、黑板、幻灯机、画架、活动挂架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应配置影像设备,用于现场录播课堂讨论,使学生更好地回顾、反思自己的观点,进一步理解他人观点。教师也可以利用影像设备编辑制作电视图像案例,增加案例的可视性,使案例更形象,更有趣味性。毋庸置疑,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是以一定的财力投入为前提的。
看了“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