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伴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逐渐表现出其局限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篇一

  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现实需求尚存较大差距。本文从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及界定、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三个方面对该领域所存文献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其研究的系统框架。对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构建了其对供应链质量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框架构建及初步探究,以期为研究者和管理者对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质量风险;系统框架;贝叶斯网络;随机规划

  引言

  由于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顾客需求变化的加快,以及供应链本身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供应链运作面临的质量风险因素逐渐增多,质量事故频繁发生,质量风险损失不断加大[1]。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公布的官方资料显示,CPSC在2008年因产品存在质量风险共发动召回386次。所有这些事件无不和供应链质量风险问题密切相关。一系列重大实践表明,质量风险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经济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如何对供应链质量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及管理,是企业保持健康和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进入21世纪后,供应链质量管理逐渐成为供应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作为其中重要分支的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体现出多样性、表面性和非系统性特点,与现实问题实际需求差距较大[2]。因此,加强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研究,构建其研究框架,对防范供应链质量风险、提高质量竞争力、建立并运作高效的供应链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定义、评估与管理,因此本文围绕这三个方面对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评述。

  1.1 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及界定研究

  由于供应链质量风险问题的复杂性,加之质量风险信息披露的局限性,迄今尚未形成有关供应链质量风险广泛认可的要素及定义[3]。供应链网络复杂性的增加是供应质量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供应链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也是引致供应链质量风险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如果合作伙伴滥用其他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对质量的危害是巨大的。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Christopher S.Tang(2006)则从产品、供应、需求和信息四个不同角度研究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目前比较系统的关于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界定是2004年3月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出版的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组织(IAQG)推荐的标准ARP9134《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该《指南》将供应链运营中存在的质量风险,如企业业务规划、供应链上运营安全、供应链数据库建立、供应链风险防范、管理、协作关系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质量风险进行了归纳和验证,给出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模型。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扩展。蒋家东、赵晗萍等人(2008)提出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基本定义,划分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三种形态,讨论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主要特征。雒继忠、郭占春等人(2008)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了质量管理之中,研究了质量风险管理的识别和评价、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等[4]。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由于其复杂性、动态性和信息披露局限性,导致该领域研究成果相对匮乏,更多的则来源于对供应链风险要素的提炼和扩展。另外,目前尚缺乏一个系统的确定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的方法,除了理论上的研究,未来更应结合供应链运营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更加有效地提炼出切合实际的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

  1.2 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及贝叶斯网络方法

  目前对于供应链风险定性描述较多,定量评估研究较少,或者对某些特殊的风险做了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主要使用的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方法、基于熵值的评价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上述研究大都忽略了因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而导致风险具有扩散性的这样一个事实,即风险因素不仅给所在企业带来风险,也会通过供应链网络传递给其他企业,进而增加整个网络的风险。同时,供应链风险具有典型的动态性特征,上述研究也未很好地解决何对供应链质量风险动态评估问题[5]。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贝叶斯动态网的供应链质量风险动态评估方法。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因其可以将先验信息与数据相结合进行来发现新的知识,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知识发现、决策和专家系统应用领域[6]。

  目前关于BN的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首先,BN参数学习和网络结构学习方法。完整数据情况下,参数学习使用似然估计技术,结构学习一般有两类方法:一类是基于打分函数和网络结构搜索的方法;一类是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方法[7]。结构学习是一个NP难题,尤其是在数据不完整和存在隐藏变量的情况下,经常使用近似算法如Monte-Carlo方法、EM算法及其扩展算法SEM,EM-EA。但仍存在计算复杂度高、无法找到最优解、结构缺乏因果性等问题。其次,绝大部分现有模型中的变量都是离散型变量,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在模型中加入连续变量。目前处理连续变量的主要方法是进行离散化,构建混合贝叶斯网络将是更为实用的途径。第三,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动态学习能力体现在其根据新数据对参数和结构的增量学习能力上。目前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学习较为典型的是顺序更新方法,但是仍缺少很好适用于混合网络、带有隐藏变量的增量学习算法。

  1.3 供应链应急管理及随机规划方法

  应急管理最先是由Causen等人(2001)提出来的,而供应链应急管理的研究思想则是来自于对航空公司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目前对供应链应急管理更多从库存、二次采购、柔性生产等方面提出各种战略措施,部分学者也从数量折扣契约、回购契约等形式实现战术性运作[8]。现有文献对供应链应急管理研究更多侧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为匮乏,而定量分析中主要是确定性方法,这与由于大量不确定性导致的供应链风险实际情况不符。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研究框架中提出基于随机规划的供应链应急模型构建方法。SP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供应链模型的构建,供应链的生产计划与转换问题,供应链战略和战术制定问题,以及供应链风险问题[9]。

  虽然随机规划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第一,目前随机规划更多的是考虑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实际的供应链运作需要同时考虑多目标问题。第二,目前随机规划更多地考虑的是需求不确定性问题,而供应链质量风险是由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不确定共同作用所导致,如何将多维不确定性转化为随机规划的目标或约束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第三,在处理供应链风险问题时,随机规划的稳健性性问题还需进一步明确。Mulvey等人(1995)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加入方差参数描述风险容忍程度,来解决随机规划的稳健性问题规划。但其改进略显简化,对于复杂的风险问题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方式。

  2.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系统框架构建

  2.1 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系统框架构建目的

  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系统框架的构建应该能达到以下目的:(1)能够明晰影响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体系及其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2)开发评估供应链质量风险的有效方法;(3)探索供应链质量风险应急管理的合理模型及算法。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能为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识别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的理论指导,实现对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动态评估以及有效的应急管理。同时也能为解决供应链质量风险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增强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供应链运作绩效。

  2.2 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系统框架的主要内容

  (1)提炼供应链质量风险关键要素

  结合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现有供应链质量风险文献进行收集分析,初步形成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构成体系;分析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对供应链质量绩效的影响机理,构建二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设计开发面向供应链质量风险的量表及问卷,可以考虑选取我国部分省市不同类型知名制造企业作为样本进行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及分析,对所提假设进行验证;提炼对供应链运作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的质量风险要素作为关键质量风险因素。

  (2)供应链质量风险动态评估

  以供应链关键质量风险要素及相互关系为基础,构建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贝叶斯动态评估网络。提出该网络的先验概率分布、结构学习、预测推导和模型评价的方法,同时考虑不完整数据和含有隐性变量情况下的网络结构的增量学习方法,实现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模型的动态学习和更新。针对某一特定行业(如:汽车制造业)供应链,通过对其供应链质量风险历史事件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将所构建模型运用于该行业供应链质量风险实践评估,明确质量风险来源、大小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为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提供决策支持。

  (3)供应链质量风险应急模型构建

  结合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多目标需求(如:利润最大,风险最小),将供应链关键质量风险要素转化为恰当的模型目标或约束,运用随机规划理论构建两阶段及多阶段供应链质量风险应急模型。开发求解模型最优解或满意解的算法策略,并运用仿真等方法对模型的稳健性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

  基于其研究内容,本文构建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系统框架

  3.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及研究假设初步探究

  3.1 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初步分析

  本文运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初步提炼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通过对国外有关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研究进行搜集整理,得到28篇研究成果,共提出63项因素(含重复计算)。由于每一篇研究所用的因素名称不同,但其中有些因素的内涵是一致的,为了避免提取的因素具有重复性,将所有搜集文献中的驱动因素进行精炼提纯,从供应链运作流程角度将其质量风险要素分为4大类18个构面,具体如表1所示。

  3.2 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与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在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供应链质量风险因素与绩效关系初步做出全面的研究假设,为下一步从实证的角度提炼供应链质量风险关键要素奠定基础。

  (1)供应质量风险与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供应质量是整个供应链质量的源头所在,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对下游企业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供应中断、供应商交货延迟、过度依赖个别供应商或供应商垄断以及供应商产品质量不合格都会对供应链质量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此分析,提出如下供应质量风险与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H1:供应质量风险对供应链质量绩效有显著影响;

  (2)制造质量风险与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制造企业往往处于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其质量水平对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绩效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制造质量的要素主要包括质量战略计划、质量预防措施、产品研发、信息系统、技术、设备等。与之相关的制造质量风险要素诸如制造企业质量战略计划制定过高或过低、质量预防措施不当或失效、研发失败、技术失效、设备实施失败等都会对供应链绩效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制造质量风险与供应链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H2:制造质量风险对供应链质量绩效有显著影响;

  (3)上下游链接质量风险与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供应链上下游链接主要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链接。上下游链接质量对整个供应链的平滑运行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存在与上下流链接的质量风险主要包括企业间的道德风险、物流失败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风险等,这些风险要素的存在对供应量质量绩效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分析,提出如下上下游链接质量风险与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H3:上下游链接质量风险对供应链质量绩效有显著影响;   (4)外部环境风险与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根据系统论观点,供应链所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政策环境等都会对供应链运作产生作用。比如突发的自然灾害及社会事件都会对供应链质量绩效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与供应链产品或质量标准相关的法律及产业政策的变更也会对供应链质量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此分析,提出如下外部环境风险与质量绩效研究假设:

  H4:外部环境风险对供应链质量绩效有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可构建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与质量绩效的结构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与质量绩效的关系模型

  4.结论

  供应链质量风险事件频发已引起理论和实践管理对该领域的高度重视,而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现实需求尚存较大差距。本文在对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及界定、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三个方面文献评述基础上,构建了对该领域研究的系统框架。并对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构建了其对供应链质量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未来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1)进一步通过企业访谈完善供应链质量风险因素,明确供应链质量风险各特征变量的测量指标。(2)实证辨识对供应链质量绩效及持续稳定安全有显著影响的关键质量风险因素。(3)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建立初步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提出明确的贝叶斯网络的先验概率分布、结构学习、预测推导和模型评价的方法。(4)综合考虑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多目标需求,将供应链关键质量风险要素转化为恰当的模型目标或约束,构建两阶段及多阶段供应链质量风险应急模型。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文献

  [1]Christophel”S.Tang.Perspectives i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6,103(2):45l-488.

  [2]Ila Manuj, John T.Mentze. Global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8,29(1):133-155.

  [3]Gupta,A.,Maranas,C.D.,Managing demand uncertainty in supply chain planning[J].Computer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2003,27(8-9):1219-1227.

  [4]雒继忠,郭占春,等.质量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1):9-14.

  [5]David Bogata,Marija Bogata. Measuring the supply chain risk and vulnerability in frequency spa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7,108(1-2):291-301.

  [6]Kreng,V.B.,Chang,C.H.Bayesian Network Based Multi-agent System-Application in E-Marketplace[J],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03,46(2-3):429-444.

  [7]Leonard,T.,Hsu,J.S.J.Bayesian Methods[M].China Machine Press, Beijing,2005.

  [8]Tomlin BOn the value of mitigation and contingency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s[J].Management Science,2006,52(5):639-657.

  [9]Azaron,A.,Borwn,K.N.,Tarim,S.A.,Modarres,M.,A multi-objectiv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supply chain design considering ris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116(8):129-138.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篇二

  浅议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风险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将风险管理引入供应链管理,目的是使供应链更加有效的运作。文章探讨了什么是供应链风险管理,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具体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来规避风险,以实现供应链运营的既定目标。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规避

  一、引言

  风险管理从1930年开始萌芽,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1970年风险管理在全球受到关注。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收效甚大。但是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供应链管理是集成化的思想和方法,它以顾客满意为战略导向,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效地整合利用企业内外的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物流通畅,实现对市场的高效和快速反应,达到双赢和多赢。

  一般对于供应链的研究是如何从整体上进行优化和整合,通过信息的有效共享实现供应链收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研究如何对供应链进行风险的预测和管理的相对较少。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只有在共同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冲突协调和控制机制,才能确保供应链的健康发展。一旦供应链遇到障碍,便很难实现既定的目标。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度量供应链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供应链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供应链风险,并对供应链风险的处理建立监控与反馈机制的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其目标包括损失前的管理目标和损失后的管理目标。损失前的管理目标是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损失后的管理目标则是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完整目标。

  市场竞争环境下,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所谓不确定性是指当引入时间因素后,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不可充分地、准确地加以观察、测定和预见。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需要风险管理。

  由于供应链同时连接着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用户,其基本特征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交互性,每一个运作环节都存在着潜在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整条供应链造成严重的影响。供应链风险管理就是当供应链陷入潜在风险或危机时,为摆脱风险维持供应链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与对策。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提高供应链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供应链风险的表现

  供应链风险的表现很多,任何对供应链的运作有潜在威胁的因素都可以看做其表现。从正常的供应链运作的风险出发,供应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供应链系统的信息输入输出错误。其是由人为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风险,如IT技术的缺陷、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以及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互联网规模日益扩大,供应链不再是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少数大型企业才能采用的运作模式,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可利用网络参加跨国供应链。供应链规模越大,结构越趋复杂,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会越多。

  第二,供应链成员的私利性和利益分配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节点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与不同的利益要求,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各企业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难免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不同程度影响着各个合作企业应该获利多少,其间的平衡决定着供应链的稳定与否。理想的供应链是建立在各成员的互相协调,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但由于企业优势独立的,彼此之间无隶属关系,因此实际的运作并非如此,企业在运行中会都竭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这种合作的动态博弈状态随时会被打破。供应链整体利润是以各企业利润为基础的,在整体利润一定条件下。各企业利润分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某节点企业获利水平低就会导致其要么拒绝合作,要么在合作中消极,这都不利于供应链的高效运行。例如供应链上某一垄断企业改变了生产方式,独自决定本企业的运行,使得先前的约定和合同失效,谈判机制破坏,这样就会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一旦出现该情况,整条供应链就会崩溃。

  第三,供应链成员企业文化差异方面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为了获取高利润,一般不会局限于某一区域经营,供应链中各环节在地理位置跨度上很大。供应链是动态的战略联盟,不同于单个的企业文化,但是又受到单个企业的文化影响,因此虚拟企业的文化具有滞后性。它既表现在企业经营理念和文化制度上。也表现在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等方面。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采取有差异的处理手法,最后产生不同的结果。各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观、企业目标、员工素质等各有特色,全球供应键还存在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企业文化会输出不同的结果,结果的多维性不利于供应链目标的实现,是潜在的风险之一。

  第四,信息的不对称性。在供应链中,从上游到下游节点企业数目众多,要使供应链能够担负起对最终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前提条件是供应链必须建立起一条贯穿所有节点企业的信息高速公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把与供应链运作有关的信息实时传送到信息高速公路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总集成,使节点企业在任何状态下都知晓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同时进行快速反应。但实际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将相关信息当作商业秘密加以封闭,不愿与上、下游企业共享,结果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不能顺畅流通,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流阻塞就会客观存在,信息风险也会随之产生。信息的不对称性不但会造成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而且会形成“柠檬市场”。例如,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由于上下游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上游企业往往存储比下游企业需求量大的货物,这样需求量的逐级放大就会产生“牛鞭效应”。库存量的过多是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之一,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四、规避供应链风险的措施

  第一,在关键领域预防和减轻问题的严重性。供应链战略联盟应在设计好遭受灾难时的业务操作,确保在任何适合的情况下都有可选的措施,同时提高联盟的应变、预防能力。使供应链成员在出现风险时能有效地团结组织起来。要有意识培训,使员能够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规划的制定和危机管理要做在最前面,通过沟通和高层管理来确保这些关键风险出现时不会影响整个供应链集团的运作。

  第二,建立风险意识和风险预测机制。在供应链成员内进行风险意识教育,提高警惕性。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对风险进行估算、衡量,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其中“临界值”的确定是一个难点,因为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大,会使预警系统在许多危机来临之前发出预警信号;而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小则会使预警系统发出太多的错误信号。因此必须根据各种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选择能使该指标错误信号比率最小的临界值。

  第三,增加对供应链建设的投入。减少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因信息错误等可避免的风险的存在而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加强企业文化的融合,强调供应链成员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论、文化的协同和一致,达到成员间的无缝链接与集成。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手段管理并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通过E化与高效互联网对供应链企业进行互连,实现信息共享,使供应链企业能分享各种信息。信息的透明化有利于增强节点合作企业之间的信任度,提高供应链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企业上、下游之间信息共享越充分,反馈机制越及时,处理流程越规范,供应链风险就越小,从而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工作。

  第四,通过构建与选择合适的契约规范成员之间的合作行为,解决成员间协调的动机问题,确定利益分享原则与机制,使得成员间能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发展多种供应、多地域的供应渠道,与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确理解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建立相互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了解企业的结构和文化,建立统一的运作模式,解决业务流程上的障碍。以资金为桥梁,发展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第五,设计柔性的供应链。传统的企业供应链往往是单一的供应商机制,整个供应链缺乏柔性。为确保产品供应稳定,重要产品应该由两个以上的供应商提供,不能仅依靠某一个供应商,否则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使整条供应链变成一条危机链。设计柔性的多头供应链是解决供应链瓶颈、预防供应链风险的重要措施,多头的供应商机制不仅使供应链具有足够的柔性,而且还能在供应商之间形成竞争态势,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

  第六,加强核心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由于所占有的资源不同,因此不可能处于平等的地位。实际上,供应链也是围绕核心企业形成的网链,而决不是简单地从供应商到用户的一条链。由于供应链是一个业务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核心企业的领导作用有利于在整个供应链上保持强大的压力,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性和运作效率。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应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供应链成员的信任度,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

  五、小结

  供应链作为由各独立企业组成的合作组织,在其组建和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因此,对供应链合作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研究对与指导企业在实施供应链战略合作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供应链运行的环境出发,讨论了可能对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产生威胁的因素,不仅表现在外部环境,还包括成员内的利益风险,这些风险随时都会影响供应链的运作,针对表现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增强供应链动态联盟的稳定性。

  从理论上来说,这些应对措施是可行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由于实际供应链运作的复杂性和多阶段性,在实际运用上可能落后于理论。如何驱动供应链业务,使其保持连贯性并安全运作,如何将理论最好的结合实际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欺诈、安全、隐私和风险管理领域的进一步探索等,这都有待深入的研究。

有关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推荐:

1.浅谈供应链管理论文范文

2.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

3.供应链金融论文

4.供应链管理论文

5.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论文

6.浅议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7.浅谈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

伴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逐渐表现出其局限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篇一 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53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