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投资管理论文怎么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投资管理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企业投资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投资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投资管理论文篇一:刍议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运作模式
内容摘要:现代企业要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并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把“用户满意,企业赢利”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点,也就是把市场需要的产品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来,从建立理性决策思路的角度出发,突破传统的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产品生产等单纯职能管理界限,把供求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加以整合,实行集成管理,确保投资项目获得成功。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运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运作模式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功能进行简要剖析。
关键词:知识平台 集成管理 运作模式 项目投资 功能
投资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者涉足投资就是投入资源以获取利润的行为。投入的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获取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非经济利益。投资按投资主体可以分为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个人投资;按投资对象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和项目投资;按投资目的可以分为获取经济利益的投资和非经济利益的投资;按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对于创造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筹资的目的是投资,投资决定了筹资的规模和时间,也决定了购置固定资产的类别。因此,投资往往也决定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特点和方式,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本文仅仅针对现代企业在市场需求日益多变、产品寿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运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运作模式,在确保投资项目具有发展力、决策力、盈利力、创新力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探析。
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概念
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是指在以信息、科技、智慧为代表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科技开发、市场分析,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与知识有关的管理内容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实现在整体优化下的局部最优,并最终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经营效果,从而取得良好的项目投资效益。也就是说,以知识为核心的集成运作,既可以完善企业经营流程,提高效率,又具有鲜明的目标诱导,能实现经营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优化项目投资。
例如,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是知识管理运作最为成功的企业。微软公司所拥有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而是当今知识经济资源——知识、智慧资本。微软公司以卓越不凡的技能、发明创造力、完成任务能力等智慧要素为基础,集成运作各种知识资源,并以程序软件为载体推向市场,从而不断诱导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使企业迅速成为信息产业界的龙头企业。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是一种效率和效果并重的管理模式,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管理对象的重点也由传统的人、财、物等资源转变为以信息、技术、策略为主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的知识含量、激发知识效力已成为集成管理的核心。
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运作模式
(一)运作要素
由于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观念变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知识力的竞争。知识力的构成因素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创新智慧和创新精神,即包括了由知识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的整体要素的有机整合和融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组成知识力的整体要素也都处在不断地深化和变革之中,不断产生新值和新质。也就是说,知识力是一个具有未来视角的动态值和动态质的概念,被称为新知识力或高知识力。我国企业的企业家和经营者确立新知识力的竞争观,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构成知识力的要素内涵,更好地掌握以知识为核心的集成管理运作方法,并以特有的时代意识和思想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集成场中的知识、创新智慧、创新精神等三大要素,构造独具创新力的竞争优势及核心能力优势。
(二)运作模式
作为一种包容了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内容的管理平台,知识平台无疑具有更为宽广的管理运作空间,管理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尤其是以知识为核心的集成场,通过将知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三大要素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更是将知识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使得各项管理资源达到效用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在此基础上管理集成力度也达到最大。
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运作模式中,知识是实现由知识向实际创新能力转化的前提条件,离开这个条件,能力转化也就无从谈起;创新思维是实现由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要条件,离开这个条件,生产力转化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和有效性;创新精神则是实现由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的充分条件,离开这个条件,能力转化也就失去了主动开拓的动力源泉。这三大要素是现代企业从事基于知识平台集成管理的基本要素。一方面,它们不可或缺地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由这三大支柱要素形成的企业创新活力是一个不断循环继起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一个不能中断的、连续强化和深化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强化和优化各项要素,才能保证企业充满创新活力,从而提高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能力。
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中的集成管理功能
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作用方式是推拉并举,综合效力最强。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不仅具有先进而强大的技术实力,而且与市场方面的结合也非常紧密,从而可以诱导市场需求的产生以及推出创新的市场,使各种知识要素如技术、策略、智力、信息等给企业投资带来巨大的利润收益。
(一)有助于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结合,提高企业投资项目的发展力
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要素当中,管理要素比传统的管理模式广泛得多,从人、财、物到技术、信息、人才、品牌等资源要素,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有形资源要素和无形资源要素。企业无形资源在集成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甚至决定着企业项目投资的成败。就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对无形资源的发掘利用还远远不够。企业在项目投资中单纯依靠对有形资源的投入,以此来获得成功,却忽视了企业品牌的提升,忽视了对顾客忠诚度的培育,忽视了对市场反馈机制的完善。结果,这些无形资源的惰性就会对整个企业集成管理产生抵制,甚至加以破坏,给企业以致命的打击。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源,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在创建品牌的同时,企业就要把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结合,提升产品质量,维系顾客忠诚度,完善企业对市场、对顾客的及时反馈机制。因此,企业在项目投资管理中,通过对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方法的科学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结合,增强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有助于人脑与电脑的结合,提高企业项目投资的科学决策力
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中,人脑和电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成为一个人机交融的智能系统,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在这一系统中,人脑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智慧,电脑则是指辅助人们更好地发挥创造力的软、硬件系统。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动态多变,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水平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取得竞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而要提高企业在新的环境形势中的项目投资决策能力,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决策主体的创造性智慧;另一方面,则应该灵活运用各种高科技成果和手段,以提高决策主体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集成管理从汇集优势的角度出发,强调优势的协调匹配,从而推进了人脑和电脑的有机交融,使二者各自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效果。当今,不少企业已经把电脑技术应用到决策过程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人脑的智慧和电脑的强大功能实现了更深层次的结合,决策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确保了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前瞻性。
(三)有助于点、线、面优势资源的结合,提高投资项目的盈利力
集成管理的本质就是要求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通过整合资源使得各种优势资源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协调发展,各种优势资源产生裂变,从而聚合成强度更大的优势综合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各部门协调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重复建设严重等等,备受公众关注。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现代企业在项目投资管理中必须把自身“点资源”、“线资源”、“面资源”充分整合,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化点为线,集线成面的有效聚合,从而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盈利力。
(四)有助于管理手段和管理哲理的结合,提高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创新力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复杂难测,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项目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必须大力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提高技术竞争力,而且还应该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以提高对项目投资管理的创新能力。集成管理作为一种与高科技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新方法,它的管理理念和基点正是从当前市场环境的特点出发,符合高科技时代市场竞争的要求。
在集成思想指导下,管理思想和管理哲理实现了巧妙的结合,从而为企业的项目投资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集成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要求企业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手段,遵循优势互补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之中,以取得聚变放大的效应。由此可见,集成管理有效地克服了各种具体管理运作手段和管理观念的脱节现象,使其实现内在统一,从而促进了企业对项目投资管理的创新能力,并增强了管理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宝山,张利痒.管理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宝山,刘志伟.集成管理—21世纪的企业制胜之道[J].企业管理,1997
3.罗志如.当代西方经济学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齐振宏.管理变革之道—核心竞争力导向的企业变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企业投资管理论文篇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文章从电网企业投资环境入手,分析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管理的具体措施。
根据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可知,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手段,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电网经营企业具有资金密集型、高投入的特点,固定资产在电网企业总资产中可占到80%以上的比重,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对于电网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创造企业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经营、筹资、投资等三项决策中最重要的一项决策。筹资的目的是投资,投资决定了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投资决定了购置的资产类别,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前景,以至于提出投资方案和评价方案的工作需要整个企业的经理人员共同努力。投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
投资按其对象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两种。生产性资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也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及存货等,这些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条件,企业利用这些资产可以增加价值,为投资者创造财富。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面临的形势
2002年后半年以来,由于国内GDP的高速增长,电力需求增长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整
整4年的时间里,全国的平均电力增长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高于GDP增长速度。200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4.4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5100万千瓦;2005年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2005年全国发电量24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
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导致电网负荷和网架结构凸现薄弱,无法满足电力增长的需要。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十一五”期间电源和电网结构调整十分重视。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家计划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在北通道,继续加大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向京津冀电网送电规模,促进西北黄河上游水电与宁夏火电联合以及陕北火电向华北和山东电网的送电。在中通道,要重点建设三峡水电站,同时开工建设金沙江和四川水电流域大型水电站向华东和华中送电工程。而在南通道,要在国家已经批准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开工一批电力项目,保证西电东送目标按期完成。此外,“十一五”期间,还将继续加强和完善区域主干电网架和各省网架建设。
在这种形势下,电网企业纷纷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省级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普遍达到四十亿元以上,投入的重点在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上,目的是保证电网坚强,提高电网输配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其实早在1998年,电力企业就开始斥巨资进行城市电网改造,1999年,又开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在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有国家资本金的介入,政府部门和媒体高度关注,暴露了很多网改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建设管理水平提出质疑,并上升到仇视垄断企业的高度。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1998年至今,基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大规模资金投入,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在短时间内成倍增长,有的甚至增长四到五倍,在建设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夸大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
作为一个企业,投资的出发点是获利,在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首先应当是衡量此项目是否盈利,是否能为企业产生经营效益,而电网企业在近几年的投资中,往往过分夸大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如1999年以来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某些低压改造项目投入几十万元,而用户的年用电量不过几十度,折合人民币不足30元,投入和产出差距如此巨大,而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中只注入20%的资本金,其余为银行贷款,电力企业在电网改造后还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任务,而电价同时又受到国家管制,导致电力企业在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以付出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作为代价。
(二)在建设投资前期管理中,注重电网规划,忽视投资回收分析
前几年,由于电力需求紧张,电力企业备受关注。为了企业自身发展,加之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电网规划工作非常重视,经常与政府部门共同举办城市和农村电网规划研讨会,电网规划的重点立足于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是根据政府对经济的统一规划进行安排,少有考虑投资回收的内容。
正象一份电网企业的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讲的,报告第一部分为所在地经济概况,第二部分为电网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为建设规模及方案,第五部分为投资估算,第六部分是效益分析。在整个报告中,效益分析所占的篇幅和比重不到二十分之一,而且只有售电量增加、电费收入增加等有限数据,没有任何对投资回收的分析。即使完工后的工程分析,也仅限于工程造价的分析,鲜有投资回收期的内容。
可以看出,电网企业在进行建设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企业的角度去考虑效益的问题,而是更多注重社会职能。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网企业的性质已经不容质疑,而且除少量技术改造工程外,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几乎都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一方面无视效益分析,盲目投资,一方面承担还本付息的任务,无形中增加了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暴露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不到位。
(三)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脱节
电力企业一直采用自上而下垂直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压等级较高的工程项目,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如220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就由省一级电力公司核算,110KV工程由分公司负责核算,10KV等低压工程一般由支公司负责核算,但是由于工程项目所产生的征地费、青苗赔偿费、前期费等支出必须由当地电力公司进行操作,导致一个工程项目由多个会计主体在核算,造成的后果是工程核算不完整,资料和信息不对称,竣工决算编制滞后。
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设计批复、可研批复过程中难免出现沟通问题,导致设计变更增加。几乎有80%的工程项目都有设计变更,变更引起概算不准确,投资计划不足,造成工程超预算列支。对于在企业内部实施预算管理的电网企业来说,资金无法核销,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
(四)工程物资管理不规范,浪费严重
省级电力公司出于集约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节约采购成本的需要,对于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和大宗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但是由于采购委托有独立法人的物资公司,而合同签订却需各分支机构与供货商直接签订,而且由于物资的使用者不掌握主动权,导致售后服务跟不上,加之中间申报采购环节过多,周期过长,浪费严重。
(五)重立项,轻管理,投资建设后续问题多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立项,重施工,轻管理的现象,对由于用电负荷增加的需求非常重视,对工程施工进度也抓得很紧,但是在工程管理上却存在很多问题。自上而下普遍认为工程现场完工就是工程项目的结束,不注重收集资料,不注重工程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和施工结算,后果是工程完工多年,决算仍没有编制,资产没有结转,折旧无法足额计提,导致账面资产不真实,影响企业管理的质量。
三、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建议
(一)将电网建设规划与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紧密结合,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投资效益分析和电网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长期投资规划。即在进行电网前期规划时,除了考虑市场、负荷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等因素外,更要考虑市场是否优良,未来用户的电价结构如何,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方向,并根据上述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测算,结合未来用户的生产经营周期、产品性质、市场情况对投资资金的回收期进行详尽测算,保证投入的资金能够收回,规避投资风险。
(二)重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投资回收内容。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回收期、会计收益等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要增加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进行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程序:一是提出投资方案,固定资产投资的方案通常来自生产部门。二是估计和测算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三是计算投资方案的价值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四是价值指标与可接受标准比较。五是对已接受的方案进行再评估,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找出预测的偏差,通过发现问题修正财务控制,为决策提供支持。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也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和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以及现值指数,即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作为评价方案的指标,并计算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另一种评价方法是不考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首先计算回收期,即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之后计算会计收益率,即年平均收益额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确定方案的优先次序。
(三)规范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管理,科学梳理管理流程。针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设计变更过多,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脱节的现象,应科学梳理工作流程,建立设计变更、概预算变更的考核制度,优化设计方案,细化设计批复,分清责任。对于上级单位核算的工程,要规范与下级的资金拨付,资料的传递,信息的沟通。加强对物资采购和回收环节的监督,优化采购流程,减少资金风险,最大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结果的追踪分析,考核是否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取得了预期的收益,并定期对投资项目的实施、效益做出评价,并作为考核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的依据。重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结转资产资料和实物的移交工作,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做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人员结构,增加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或对投资前期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科学合理地对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和评价,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企业投资管理论文篇三:试论中小型企业投资管理问题
一、前言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中小型企业在各类企业中脱颖而出、迅猛发展,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力量。到2014年为止,我国约有43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3%,占GDP的55.6%,占工业新增产值的74.7%,占就业岗位的75%以上。随着经济发展,投资管理对个人、对企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更为重要。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各家发展程度不同、规模大小不一、决策执行质量良莠不齐,从而导致许多中小型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为投资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所以笔者在下文对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一般投资管理问题进行一些详细的分析。
二、中小企业投资的特点
中小企业投资特点包括:1、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息息相关、紧密联系;2、中小企业在进行一项经济投资时追求“短、频、快”成果的居多;3、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风险大;4、中小企业在市场环境下信息不对称。
三、浅谈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投资管理问题及相关策略
对于中小企业在我国的投资特点,就会产生相应的有关于投资管理的问题。下面笔者将浅谈影响中小企业投资管理的因素、造成的问题、以及一些对应的策略及方法。
1、自身局限导致融资选择面窄
2015年上半年而言,在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趋势下,粗略的将中小企业则分为两类:第一类,企业规模小或者家庭企业,本身业务发展有局限性,可能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跟随市场发展一些应时产业。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就会出现经营难以维持所导致的停业注销等一系列问题,这类企业本文暂且不深究;第二类,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对象,这些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实力相对较强,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流程相对发展成熟的企业,面临经济不景气时,受到的冲击较大,但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无法停止生产,就面临着依靠融资维持营运的状况。
这些融资问题则需要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改善。比如,在条件允许下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条件适当放宽。其次,在此基础上合理简化审批,开发出适合于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信贷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满足这类中小企业合理的营运投资的资金需求。再者,也是整个大环境需要培养的――良好的信用环境。一方面是完善中小企业制度,使其内部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对于行业内的小范围环境发展则提供一个良好优质的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行业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则是深化银行改革,这也是中小企业信贷困难的关键问题。商业银行青睐于把信贷给国有企业,这是因为就算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也会有国家政府帮忙进行填补,它就代表着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金额大、坏账风险小、保证业绩、利息收益稳定等优势。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若为中小企业贷款,首先在考察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时就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中小企业数量多、发展程度不一,真正拥有多少的偿债能力是商业银行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就是“短、频、快”,这个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增大业务量而且利息回报少,风险大。
所以国家需要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在保证信用的同时,增加其违约成本,最大程度地避免其“跑路”行为的发生,使商业银行能够信贷给中小企业。与此同时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环境,能够更好的进行下一步投资管理。
2、相关的投资管理专业水平偏低
中小企业在基本解决融资问题之后,进行投资时就会遇到因为企业自身专业水平不够,也没有运用科学正确的决策方法去进行投资。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客观因素:金融市场或者相关政策的影响,受到与本行业有关的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扶持或缩减等。这些外在因素都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引起企业投资收益的波动起伏。例如:银行利率上升则会引起企业投资报酬率下降,从而在投资的时候会因为购买力的下降造成企业投资到期或者中途出售的情况;在通货膨胀时,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得等价购买力减少,所以企业同样要考虑因通货膨胀导致的对投资的影响。
中小企业内部主要考虑短期利益,这些企业一般都缺乏对长期收益的考虑。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层可能只有单个领导或少数几个领导来进行决策。所以极可能出现企业对投资项目没有进行严格预估,也没有科学技术经济论证。也会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的管理层混乱,引起投资风险。
笔者认为应该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导向,结合激励约束原则进行投资管理。明确相关责任人,并授予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达到激励作用。但另一方面企业在投资项目时必要要有严格的监管制度,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同时运用财务控制手段对风险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实行约束管理。在确定好了激励约束原则下,重点放在中小企业成本效益上。企业内部各种制度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具体来说包括了相关的制度设计成本、执行成本以及企业进行投资的机会成本。通过管理控制这些过程来达到最终目的――投资管理是可行的,投资项目是成功的。
3、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在做投资管理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信息收集问题,对于一个新项目的启动需要了解:它的市场占有率如何,投资回报率如何,运转周期是多久,资金量需要多少,是否可以贷款等等一系列需要去做调查研究的问题。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甚至很严重的获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般谈到信息不对称总是会想到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不对称”,但这不仅仅是体现在融资方面,还有占领市场先机的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对投资管理决策都有着重大影响。比如,在项目所需资金量的问题上,企业了解到的信息与市场存在严重偏差,折算现金流也会跟着一起出错。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投资就会出现项目进行到一半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而这些对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则是致命性的打击。还有由于信息了解不全面导致的投资回报率估算错误,在项目后期则会出现营运亏损状况。
因为中小企业本身的局限性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是客观的,难以避免的。只是说,在企业进行投资计划时,不要出现“拍脑袋”就签项目的行为,切切实实的做好市场调查才是确定正确方向的关键。此外,保证纵向管理顺畅进行,执行层与决策层积极、主动沟通,使企业各层掌握的信息一致。
结束语
良好的投资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对于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投资管理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笔者在本文只是针对一般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投资管理为目标,对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猜你感兴趣:
1.项目投资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项目投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