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论文格式模板 >

初中科学发展小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科学发展既是客观实践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党指导思想不断发展的需要。小编整理了初中科学发展小论文格式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科学发展小论文格式范文篇一

  刍论科学发展观

  一、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发展观,一般地涉及到三个方面,即对发展的认识、定位与评价。第一方面即如何认识发展,是发展观得以确立的基础与前提。这涉及到如何定义与理解发展,“所谓认识发展,就是弄清发展的原因、动力、方向、后果等问题,形成对于发展问题的一些根本性的观念,作为我们研究的总指导原则。”[1]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即认为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自由个性。”[2]即“自由人的联合体。”这并非如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发展就是向西方看齐的现代化,它缺少一种自主的宏观理论作指导,流于形式上的西方中心论,这种仅仅依赖政治系统进行的研究,忽略了其中人的解放与自由,这是把发展仅仅视为社会的单一的物质发展,而将人的发展祛除于外。

  第二方面,涉及到如何定位发展,即对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作出正确而客观的描述,即对目前发展所处阶段的认识。其目的在于解决在发展中所揭示出来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从而对于发展的进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状况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十五大以来,全党和各族人 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这一时期的发展可以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中,即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总之,这一阶段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十六大”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可见,这一时期的发展观集中于小康社会的理念构想上。也就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达到共同富裕。与发展最为紧密相关的因素即生产力因素。这一阶段的发展是不是完全尽如人意,或者说是否不需要进一步发展了呢?科学发展观就是回应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指导思想。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展现状的定位意义重大。我们党客观而中肯地将其定位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巩固和提高现有的小康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思想无疑为发展的延续与深化、发展的调整与统筹、发展的维护与保障作了坚实的前提准备与理论预设。

  第三方面可以说与前两个方面紧密相连,涉及到如何评价发展。就是解决对发展中的各种事物的具体衡量标准、具体观察角度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问题。既然社会发展现状如此,下一步往哪个方向发展,如何评价、认知与规制它呢,我们如何正确而科学地看待发展呢,这就涉及到了发展观的核心部分即如何评价发展,如何为发展确立指标与方向。一句话,评价发展就是讲怎样看待发展才科学,应该怎样发展。以上论述中可以发现,这是有关发展是什么,发展有什么,发展要怎样的有关发展观三个层次的逻辑递进,这是现实上相关的不容回避的有关发展观的关键构建。有关衡量人类社会的发展通常有以下三个标准,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性质,一是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社会控制形式的提高。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性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等论断,就是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性质作为社会发展观的衡量标准,以此判断社会发展的进步与否。社会生产力作为主要的发展指标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发展必须是综合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而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子也必须是多方面的。拉美国家也曾经辉煌过,也曾经以经济建设这一单一指标为指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单一目的为目的,结果造成了畸形发展、断裂式发展。为了充分地发挥社会生产力作为一种外在的、形式的与阶段性的衡量指标的积极作用,必须认识到真正的衡量发展的指标应该是外在与内在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过程与阶段的统一。“十六大”不容置疑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得三大差别得到逐步扭转,从而顺利地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机会等事情,让人民真正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以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标准是与“十六大”提出的要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蓝图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新时期发展观既是以往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又是相伴“和谐社会”理念而提出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即要构建一个民主、法制、诚信、友爱与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这一理念是我们党关于我们基本价值、理想的一个定位。这一和谐社会理论的基石就是以人为本,即权为民所谋,利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由于看待发展的视角与衡量发展的标准的变化,为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而采取的社会管理形式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从古至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社会控制形式正在经历着由非人道到人道的发展过程,在其中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适应新的发展观要求而进行的。大体上讲,这一进程是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向人的自由解放方向进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整个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发展不单单是经济发展,而应是“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如何适应人的自由解放这一基本理念而进行的社会控制是当前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社会控制形式作为发展观的第三个衡量标准,具有独特之处。它是社会发展在政治发展上的投射,是发展观的政治体现,也是最高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社会控制形式必须相应地予以提高,它就要求在政治建制与政治筹划中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此要做到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机制体制保障,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努力发展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社会进步中的战略地位。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即务实、为民与清廉的政绩观。这种政绩观要求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变干部权力观为群众权利观,真正建立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的权利政治,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实际工作符合群众要求。经过革命与建设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最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积极性,“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彻底的理论要想说服人,就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此理论才能掌握群众,群众才能理解理论,理论才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群众路线就是以人为本的路线,因此最能实践与推进当前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普及教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作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其核心部分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要大力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科学发展小论文格式范文

277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