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毕业论文格式(2)
北邮毕业论文格式
北邮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论文范文
语文课堂设计概谈
【摘 要】语文课堂设计形式涉及导入设计、朗读设计、赏析设计、课堂作业设计等各个方面,源于语言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空间的穷极不竭而呈现出异彩纷繁的设计形式。本文分类枚举各种设计形式,并就其类型提出了设计技巧。
【关键词】课堂设计 形式 技巧
语文,是一种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的对语言文学有着审美享受的学科。其深度与广度及其特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给教师教学上带来的是一个巨大的艺术空间,给学生带来一种审美上的现实存在。在其课堂教学中,因其穷极不竭的层面而呈现出异彩纷繁的设计形式。本文笔者就其课堂设计形式略谈一二。
一、导入设计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伊始之际,若能设计得当,能有一石数鸟之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这艺术性首先体现在导语的艺术性上。精心设计的导入林林总总,花样繁多,现就三种略说一二。
1.激趣型
有人说,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或“前奏”,戏剧的“序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的高昂兴趣。任何一门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这浓厚的兴趣,有了这对课堂知识的高涨求知欲,势必会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也必定会把学生的内部动机的源动力推得更强更大,产生的良好效果更持久。
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温故”,引发学生“知新”的欲望;通过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的冲动;通过启发性提问,激起进一步思考的愿望。如:在导入《失街亭》时,可复习杜甫的《蜀相》留下疑团:为何“泪满襟”?亦可辅之以杜甫《八阵图》,引起知“遗恨”的欲望。在导入《兰亭集序》时,可以用书法上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帖被唐太宗带入坟墓的故事入手,营造学生欲知的气氛,引起参与学习的冲动。在导入《归去来兮辞》之时,以“五斗米”的典故入手,启发提问:为何要归去?是归在何处去?又是如何归的呢?激起学生去思考的愿望。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而课前导入的设计,正是冲着这种倾向和动力来的。只要能达到点燃其求知欲,方法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铺垫型
导入激趣,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深入扎实,这是受到一般教师普遍重视的,这也是从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上去实施的,但对文本,或理解作者的情感,或理解作者的意图,或理解文本的文旨等等,则又可以从另外的途径设计。有些文章,由于流露的情感深沉,又有水到渠成地推到爆发程度。这层层的积累与沉淀,就需要有导入的铺垫作呼应,使学生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不至于感到唐突。如:在导入《失街亭》时,亦可以杨升庵之词《临江仙》谱就的歌曲入手,既能营造气氛,又能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楔子。在导入《道士塔》时,亦可以舞蹈《千手观音》入手,为下文之“恨”作情感与文旨上的铺垫。
3.入旨型
导入中激趣、铺垫,既有交叉又有之别,一个从学生主体入手,一个从文本内涵入手,可学习文本的最终目标是对文旨的领会与理解,是对人之心灵精神上的陶洗或感化。那么在导入之时,亦可紧扣文旨。用文旨之要与之道引起文本的重点之所在,使学生能扣住文旨充分理解文本。如:在导入《漫话清高》之时,亦可用一个小故事入手,说乾隆当年游江南之时见到河道中往来穿梭的船只,问大学士纪晓岚,江上的船有几只,纪学士说有两只:一曰名,一曰利。把此文的文旨“名利”的界说凸现出来,与文之写作意图,即在商品大潮之中要有点清高之旨相统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诚然,导入之法博大精深,艺术性极强。以上三种亦有相互交叉互补之处,不能能有很明显的界线,不过使用何种方式,如何设计,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所得。
二、朗读设计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诸多信息的心理过程,是直接从文本中学到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读之中,由于学生眼口耳直接参与,从不同的感官里去吸收信息,受到文本的浸染与熏陶更丰富多彩。课堂里的朗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有助于拉动课堂氛围,有助于增强对知识的巩固。朗读的方式亦因文因人而导,设计亦有不同。
1.多媒体读
科技的先进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教学上的便利。媒体的使用,能有效地发挥其声音的审美效果,不仅口至声到,而且画面亦充其间,使人如临其境,对文本有更好的体悟与理解,不失为一种上好的朗读方式。如:在《我愿意是激流》课堂中,用多媒体播放这诗意明艳充满虔诚的句子,甜美的声音攫住了心绪,亮丽的相关的画图映亮了眼帘,就会使学生在这优美的音响视觉效果中全身心投入到诗意里去,加深对意境的把握。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音响与画面应相互补充,意趣一致,不能音在此而画在彼,使音与画风马牛不相及,让人如坠云里一头雾水。
2.教师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凭着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教师若在课堂上根据相应的情感示范朗读,将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与熏陶。不仅以身感染学生,还可以自身的情感去表达对文本的领会。也许很多教师都觉得让学生读读就行,自己不去“下水”,怕自己出丑。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多余,教师即便做不到腔圆字润,一字一句全乎标准,但只要以情贯注,亦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味。如在《陈情表》或《祭十二郎文》等情浓之文的课堂朗读中,教师凭着自己对文中至爱亲情的体验,用自己的真情朗读,必能催开学生的情怀,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3.学生示范
如果说教师的朗读让学生觉得有些遥远,那么让同学之间朗读就显得如此的亲近了。学生只要用心去读,定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如在《兰亭集序》课堂朗读中,不同的学生读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一句,就有不同的句读,不同的句读就有不同的理解,根据文中的注释的提示,比较得之孰优孰劣。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喜欢请朗读能力较为好的同学来示范,以为有“板”可样。可笔者觉得,只要能用情用心去读,哪怕字调走失,亦能产生应有的积极效果。朗读,别拒绝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敢用真情去感悟,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展现他们多姿多彩的不同意味。不管何种设计,都要以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为旨,更好地把握体味文意为上。
三、赏析设计
不管是何种语文课堂,能在其中让学生得到精神陶治情感充实审美愉悦,就不失为好课堂。在这其间,这种赏析设计应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文体内容作出相应的设计。从文体的表达方式来看,一般有叙事类、抒情类与说理类三种,现从这三种略窥其方略。
1.叙事类,重在事与人之赏析
叙事类文本,都有相关的人与事,有其情节故事,人物形象。在赏析中,可以紧扣两个方面:①抓住情节,理顺人物如何在情节中丰富与丰满。情节是矛盾冲突的表现,在矛盾中人物得以展现其特征而让人感到充实。如《失街亭》,故事情节的矛盾凸显人物性格,在“失”的过程中,从立状、扎营、交锋、鏖战、退守几个情节中,丰富了马谡及孔明的形象,马谡的张狂与刚愎自用,孔明的深谋与严律自责便在其中更完美了。②品味语言,定格出人物个性特征。叙事是为了表现人物之性格,对人物的刻划方法是直接凸显其特征的有力手段。写人,往往有其言行与神情的描绘,或状其形,或摹其态,或露其神。形与神之中,使人物更趋丰满。如在《失街亭》中,对马谡之“三笑”之“笑”至“大笑”的神情及言行的描绘,其人之轻狂矜伐遗露无余;对孔明的“三哭”之“挥泪”“流涕”至“大哭不已”的描绘,其人之严法自律明白了了。
2.抒情类,重景(事)与情的赏析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抒情服务。鉴于此,就应设计景与情之关系的剖析,是景中含情亦是景情交融,弄懂彼此关系,正确把握情的内涵。如在《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细致描绘,就是人物内心情感的状态变化所得到的契机,景促进了情,让读者理解地坛作为人生之师对作者的造化之功。景与情如此,里面的事亦如此。
3.说理类,重在事、情、理三者的有机赏析
正像抒情类文章文本一样,说理类文本的理是在景或事的上面粘附着的,是一种内在的旨趣,既要依托于景与事,又要超越景与事。此类文常有议论性的句子,那么抓住这个点由此去溯源相关的景或事,从中得出理之依附与理之所在出处。如在《过秦论》中,叙秦史的四个段落与议论的第五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史与议是如何相结合的,即秦之崛起、发展、一统、灭亡,这攻与守的差别在哪,在这事件之中就暗含了文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诚然,语文课堂对文本的解读,主要是要让学生获得素养,其设计方略与文本的重点要求应当相得益彰,在审美愉悦中感受文本诗性的光芒。
四、课堂作业设计
学是为了不学,学习的目的是能力的养成。作业是验正能力的有效方式。为此,理应设计妥当。从能力养成层面上来看,可以有以下类型:
1.巩固类
这类作业以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文旨理解为目标,让学生加深已有的知识,牢固地掌握与灵活运用。如,当学习了毛泽东《沁园春・雪》后,可让学生抄写默写。在学习《兰亭集序》后,除抄写练书法外还由此去断句。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能巩固。只要是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而养成运用能力,都是好的设计方略。
2.拓展类
有了基础,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走得更远,了解更多理解更深,设计一些由文本引发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不时为一种补充与吸纳。如,在《〈呐喊〉自序》学习后,布置学生去完成“走近鲁迅”之类习作任务,可查资料,可讨论互助,以期对大师的更多了解。
3.提升类
基础牢了,面识多了,接下来要让学生的眼光和心胸更高远。这类设计,主要以提升思想与情感为主。如,在《祝福》学习后,可让学生去完成思考:谁杀害了祥林嫂?让学生对整个社会的性质以及不同人的思想造成的伤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巴尔扎克的葬礼》学习后,可让学生界说人之生死意义,以便更好地树立自我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语文课堂中的设计方略,环节不同,形式各异。课堂设计艺术性极高,应结合文本、学情尽量作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
看了“北邮毕业论文格式”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