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毕业论文格式
wps毕业论文格式
WPS实现办公软件最常用的文字、表格、演示等多种功能,很多人也用它来写论文,它的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wps毕业论文格式,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wps毕业论文格式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
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关于WPS的论文范文
WPS表格中函数的基础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一些WPS表格中求和、求平均分,排名次等函数的使用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拓展新的知识面,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
关键词:WPS表格;函数;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28-001
WPS表格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WPS表格在学校的成绩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很普遍,但由于WPS表格的功能较多,同一任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不过其效率差异却很大。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是利用WPS表格统计分析各班学生成绩,而本人一直从事教育教学,经常接触这项工作。现在我们就WPS表格函数的应用具体做个介绍,将个人的一些体会进行总结,以便大家能快速地完成对学生各项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和管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一、统计各班学生的总分、班级名次
在WPS中新建工作表,命名为“总表”,用来登记各班学生成绩,这是考试后必做的基本工作,是最需要细心的基础工作,也是各班学生的原始成绩,不能出错。成绩登记好后,就可以利用函数SUM和函数RANK进行统计和排序。
统计总分:
SUM:返回某一单元格区域中数字、逻辑值及数字的文本表达式之和。
SUM(numberl,number2,…)
将光标放在F2单元格,选中SUM函数,将区域设置为C2:E2,可拖动鼠标选取,也可手动输入。只需要计算出一个同学的总分成绩,然后将鼠标放在F2单元格处,当光标变成实心十字架时,按下鼠标左键拖拉光标到F11,即可产生十个同学的总分。
统计名次:
RANK:返回结果是区域内指定字段的值的排名,即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相对于其他数值的排名。
RANK(number,ref,onter)
建议各位老师在做排名的时候,最好先给“总分”做个排序,选中要排序的字段“总分”,直接点击工具栏中的升序或降序按钮。接下来,我们用RANK函数,它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number是指你所要计算的名次放在哪个单元格;第二个部分ref是指要进行比较的总分的区域;第三个部分Order若为零或者省略,那默认排序为升序;若是不为零的数,那默认排序为降序。就学校学生成绩排名而言,我们常常是先将“总分”降序排列,也就是从高分到低分显示,然后用RANK函数排名次,我一般将order设定为0,这样就可以从第一名到第十名的排列,而且“总分”相同,“名次”也会相同,让查看的老师、同学们一目了然。
统计这个部分只要求做到认真、细心的输入原始成绩,计算出“总分”、“班级名次”。对于各个学校的要求有所不同,还有的学校要求计算出“学校名次”。方法同计算班级名次,只是区域要选中整个学校学生。
二、分析各班学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均分、合格数和优秀数
分析这个的部分我一般都把它们放在另一个工作表中,命名为“分析表一”。如果就单在一个工作表中来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可直接选中函数,设定要比较的范围即可。而我为了让老师们看得更方便、更清晰,所以新建了一个工作表,只需稍加改动。
统计最高分、最低分:
MAX:返回给定参数表中的最大数值。
MAX(number1,number2,…)
MIN:返回给定参数表中的最小值。
MIN(number1,number2,…)
函数MAX、MIN的使用方法相同,只是返回结果分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在选定函数后选择好要比较的数据的区域即可,以上是在同一个工作表中直接使用MAX函数的方法。
下面我们通过个实例来解释如何在另一个工作表得到相应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如:初一(1)班的语文成绩就是在“总表”中C3:C64单元格,用MAX函数可直接得到初一(1)语文的最高分。“C:C”称为“绝对引用”,就是不改变对特定单元格的引用,任何公式加它,都只能选3―64行的数据。用这个绝对引用的好处就在于我想求最低分的时候只要使用“填充柄”工具自动自制公式,将MAX替换为MIN就可以了。如果想计算初一(1)数学科目的最大值,就直接复制公式,替换区域内列的名称即可(c换成D)。这样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不会在选取区域时出现差误,实现了成绩管理中的自动化。
统计平均分:
AVERAGE:返回参数平均值。
AVERAGE(Number1,Number2……)
使用方法同MAX函数,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统计合格数、优秀数:
COUNTI~对指定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计数的一个函数。
非真空单元格个数:=COUNTIF(数据区,“条件”)
这个函数集合了两个函数(计数函数COUNT和条件函数IF)的功能,是我在成绩分析表里用到函数最多的一个,因为它可以计算出在某个分数段优秀、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各有多少人。例如计算初一(1)语文合格的学生有50人,条件为“>=90”,要计算优秀数就将条件设为“>=128”,条件是随着学科的总分而变化的。如果学校领导想更清晰的知道全校某个班某个学科各分数段的具体人数,这个就有点复杂了,这要用到求和、计数和条件函数的功能,故写公式仅供大家参考:=SUM(COUNTIF(总表!C:C,“>=”&{128,135})*{1,-1}),求出来的是初一(1)语文成绩在128―135之间的学生人数,但强调一点,这个公式计算的人数是不包括135分的。在计算时切记一定要分清临界的分数段的人数,千万不能重复计算,否则算出来的人数全部都是错的。有个方法可以检验一下是否正确,只要在算好以后用SUM函数求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将其与各班人数相比较,相等就是算对了,反之则错。
本文根据个人经验介绍了学校学生成绩统计分析中WPS的应用,本着力求使用简便和结果高效率的原则,介绍统计分析中比较实用的一些实现方法。当然,在使用过程中,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要求,灵活运用这些函数,也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那就会产生自己不同的体会,故此文只作为一种经验交流。
看了“wps毕业论文格式”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