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格式模板>

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副标题#

  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篇二

  设计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当今,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缺憾,设计教育没有体现出工业设计学科的特色。工业设计的学科特点是同时具有科学、技术、经济和艺术的多重属性,这些因素是一种交叉融合应用的系统关系,绝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工业设计的教学也应充分体现出这一融合特征,在课程编排和教学设计中,将对人的“审美情感”研究和制造过程的“技术原理”因素融入课程理论和设计实践当中。只有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显现出该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特征,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要求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审美情感 技术原理 融合 课程组

  纵观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设计教育,其院校数量迅速增长,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然而,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院校的工业设计教学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而绝大多数高校依旧在延续着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这种十几年前的教学培养手段是艺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简单相加,不符合现代工业设计学科对人才的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结构要求。究其原因,受我国制造产业产品开发体系不健全的影响,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和工业设计课程构建的不严谨及教学方法不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高校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课程目的不适应企业要求,说明我们的工业设计教育尚未真正满足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

  一、从现象看工业设计教学的缺憾

  现有的工业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合格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培养。要改变目前的状况,针对现有的问题,调整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大量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国内高校工业设计教学凸显的问题如下:

  (一)课程设置的同一化倾向

  由于国内工业设计教育分为“工科型”和“艺术型”两大类进行教学,“工科型”工业设计专业毕业授予工学学位,“艺术型”工业设计专业授予文学学位,造成了教学及管理上的两种体制。据调查,国内大部分工科院校在筹建工业设计专业时,都是抽调一些工科专业的教员,再引进几个美术学院绘画或艺术设计毕业生组建成工业设计教学队伍,美其名曰“技术+艺术”。课程设置上,开设一些纯粹而孤立的工科课程,如机械原理、力学、电学、材料学等,然后再开设一些诸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美术课,试图让学生自己去将审美情感与技术原理进行整合;工科院校如此,美术学院也是同出一辙,美术教学加工科课程的教学,再加上一些软件课程和命题设计实践环节。此类教学方式的课程模式同一化,没有凸显工业设计学科的教学特点,其课程各自孤立存在,缺乏系统的联系。甚至美术类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美术在工业设计学科中的重要性,而工科类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工程类课程在工业设计学科中的主导地位,双方相互对立而孤立。这样的教学设计迷惑和误导了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工业设计各门课程的认识产生脱节而孤立。

  (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深入度

  在通过对各个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问卷和走访调查中发现,简单的技术加艺术教学模式,因为各门课程各自孤立存在,缺乏系统的联系,进而产生了课程缺乏针对性和深入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单一一门课程如果没有放入学科系统中, 它只会在课程自身的狭小空间内“自娱自乐”,比如说基础课程素描,如果仅从美术学科对素描教学的要求出发,教学的重点是关注线条、体面关系、造型塑造等方面,但如果根据工业设计学科对于设计基础系统要求来规划素描课程,关注的重点就会从单一的形体塑造深入到形体推敲、形体的结构关系研究、形体创造等问题上,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工业设计学科来说更具针对性和深入度。

  课程的孤立以及缺乏针对性的引导,会使得学生“机械和呆板”,缺乏系统意识,缺乏对形态、材料以及结构设计的全面认识。

  (三)专业设计课程脱离实际,纸上谈兵

  由于中国制造业长期以“贴牌代工”为主,企业依靠生产加工维持生计,工业设计无法与之形成完整的产业开发链。设计与制造业的不对接,造成高校产、学、研体系的无法建立,设计实践无法实施,设计教育只能纸上谈兵。研究还注意到一个实际情况,国外高校的工业设计教师来自制造业或设计研究机构,有着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反观国内高校的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作经历,尤其是缺乏制造业产品开发设计的工作经历,因此无法向学生传授一个系统、完整的工业设计,缺乏实践支撑的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而缺乏实践的评价,工业设计教学也只能是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

  (四)课程设置“艺术与技术”分离,缺乏系统关系的架构

  正如前面所讲的,由于国内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形式因素和构成人员因素,造成课程孤立脱节之外,还造成艺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相互分离而缺乏系统构建。国内的工业设计教学一直在强调“艺术+技术”,但是真正在教学规划和教学形式中体现艺术加技术的少之又少。孤立的知识点和抽象的概念使学生对设计中工程问题的理解总是流于表面,很难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造成学生只会些艺术造型,对工业设计认识的偏差使得学生只能从造型上认识设计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上依然因循守旧,那么,“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课程组教学”探索审美情感与技术原理的交叉融合

  国内目前的设计教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西方上世纪中叶设计教育的影响。但是,我们只模仿了其形式,而没有认真分析设计教育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制造业和国情状况。通过对全球工业发展轨迹及工业设计发展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西方工业设计的过去和现在,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不应该重复西方的过去。尽管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工科型”和“艺术型”两类的工业设计教育,但我国从事设计的教育应该充分认清工业设计的本质,不应该在“工业设计是艺术还是工程”这个问题上“非左即右、非此即彼”。工业设计是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工程设计是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艺术则是揭示和表达人类的情感,强调精神性和自我表现,但艺术在工业设计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工业设计同时具有科学、技术、经济和艺术的多重属性,一方面,由于设计的方法论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伦理学、符号学、文化学等存在着有机的交叉联系;另一方面,工业设计致力于材料、技术、工艺、结构、生产流程、工业工程、形态、细节、色彩、人因、语意、品位、品牌战略、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因素的探索,这些因素是一种交叉融合应用的系统关系,绝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①工业设计的教学组织也应该遵循这一系统的规律,以审美情感与技术原理性质的课程融合来组织教学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如图1所显示的形式构架系统,审美情感的艺术审美、文化传承、情感修养等,和中间的具体评价指标都有交叉的联系,而技术原理类的技术、使用方式研究、制造因素等也都和中间的评价指标有着交叉联系,这种直接的和间接的联系揭示了工业设计学科的复杂属性和多重属性,也说明在工业设计的教学组织中必须呈现出这样的交叉融合性,才符合其学科特征的人才培养要求。   (一)从“传授知识”到“设计实践”的课程组教学形式

  研究工业设计的内涵,我们认识到工业设计是一个横向应用的学科,工业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往往不是知识,而是一个主题下非常系统的具体的“知识”,这个“知识”就是对问题的“解决之道”,而这种知识不是现成的,要求设计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去“整合知识”,“整合”和“索引”知识则是高等设计教育中需要培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叫做“设计能力”,这是课程组教学研究探索的问题。与传统的设计专业教学突出知识,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同的是,课程组教学模式以实际设计课题为中心,“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都是围绕设计课题来进行,强调学生在设计中对知识的交叉应用和应用过程中的“情理融合”。

  (二)从课程“独立分割”到“交叉融合”的教学形式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代,各个领域的解决之道早已从学科分离走向学科交叉融合。而对于科学和艺术也有了新的认识,科学是改造自然的工具,艺术是打动人心灵的工具,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意识、人们的心灵。艺术在反映人的心灵过程中也在反映着现实,反映着科学技术所改变的社会现实。它们是相互交融的,紧密联系的,有相同审美规律。在信息文明中,由于生活方式丧失了他律的秩序感知严肃性,人们对生活价值、意义的趋向与祈求越来越缺少一种统一性和恒定性,逐渐演变为个人行为;而社会公众的行为规律也由传统造成的习惯设入到具体情景约定的游戏规律中。因此,以往那种稳定的、单一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根基受到了动摇,一定程度也不复存在,知识和信仰呈现出了变化莫测的、摇摆不定的、多元的特性。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交叉融合,是“人类有目的的、针对未来的、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主体有目的的活动的社会全过程”——包含了观念、构想、计划、机制、管理、政策、文化、可持续性、生存方式等内容。这些体现了设计蕴含的性质:目的性、前瞻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工业设计活动涉及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及应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无法解释错综复杂的综合设计问题。因此,工业设计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跨学科、多元式思维、交叉运用学科理论的互动教学活动。

  三、工业设计教学的课程组式教学探索

  根据工程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融合的课程组教学的具体特点,将工业设计专业各门课程的分类教学变为以基础课程围绕设计主题的实践教学方式。

  “课程组”教学计划以一系列经过精心设计的实训课题为核心,以适应工业设计的学科特征,根据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组织整合,设计5到6个不同类别的设计实训课题,放置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6个学期内分别完成,每个课题组安排一个主讲教师主持本课题组的教学,其他教师协助。从形式上看,和通常的设计教学没有什么区别,但课题组中的理论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如材料工艺学在家具设计课题组中主要针对家具讲述木工工艺及其应用,在家电设计课题组中则重点讲述金属和塑料工艺。这样的安排突出理论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如表1显示。

  有机编排的知识结构支撑着课程组计划的实施,是学生在这些主题课程组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工程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融合应用的习惯,一系列的实训课题不仅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也看重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性,包括市场调查与分析、方案构思与深入、设计表现与模型制作、工程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市场定位设计等各个环节。这是一种从课程模式到实施方式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设计把人为分割开来的课程重新融合成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有机整体,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完成设计课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注:本文为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审美情感”与“技术原理”关系的架构研究》,项目编号:YB08-25)

  注释:

  ①胡鸿.设计思考——中国工业设计成长的思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②毛亚庆.教育的设计与未来教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31.

  ③柳冠中.原创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链”创新[C].美术学报,2009(1).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看了“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的人还看:

1.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本科毕业开题报告范文

4.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数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2)

副标题# 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篇二 设计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当今,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缺憾,设计教育没有体现出工业设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

  • 代写工程管理论文
    代写工程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经济建设拉动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有了快速增加,而现场工程管理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

  • 管理学论文写作技巧有哪些
    管理学论文写作技巧有哪些

    物流业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键行业,它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下面是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会计开题报告是课题确定之后,是学生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24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