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格式模板>

财务管理论文pdf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高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是制定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运行机制,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财务管理论文篇一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解析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高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自身发展目标和管理要求所确定的校内各级管理层和教职员工的责任承担、权利享有、利益分享,保证校内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保证校内各项规章制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的根本制度,是制定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运行机制,全面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办学规律,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纲领性文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和组织保障。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确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必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展校园规模,在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只有靠自己解决经费紧缺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无论是获取新的资源还是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其核心就是一个财务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除了国家教育经费拨款外,还有学费、住宿费、培训费、科研咨询费、技术服务费、科技成果转让费,以及单位、校友、华人等的捐资助学收入等等,使高校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为解决高校办学资金不足,增强办学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校经济利益更加多元化,经济关系趋于复杂化、财务管理日益精细化,高校必须建立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体现高校自主办学、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以规范财经工作,理顺财务关系,依法治校,依法理财,加强财务管理。

  二、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市场化的趋势下高校作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是适应高等教育产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资金社会化,经济利益多样化,财务工作层次化的必然选择。

  (一)“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

  1.统一领导。“统一领导”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面对多重利益主体的诉求,高校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财务,集中财力,步调一致,才能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调度资金,发挥整体优势,提高资金效益,才能为高校稳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财力保障。

  (1)统一财经方针政策。在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高校只有统一本校总体性的全局性的财经方针政策,才能集中财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高校办学实力。该项大政方针政策必须由财务部门负责,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校长办公会和党政联席会审批后统一印发,统一组织实施。必须避免或杜绝校内各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而制定并实施与学校财经方针政策相违背的部门规定或办法,防止出现各自为政,损害学校整体利益的情况。

  (2)统一财务规章制度。为全面贯彻学校制定的大政方针,更好地保证学校制定的财经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高校必须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建立健全一套符合高校实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系统的高校财务规章制度体系,在财经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保证学校大政方针得到充分体现的制度保障,保证财经法纪规章制度得以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3)统一资源优化配置。高校资源一方面严重不足难以完全满足高校日趋社会化、市场化的教学、科研需要;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配置不优化,资产闲置浪费严重等问题。面对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经济活动多样化,经济关系复杂化的趋势,面对高校资金供求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高校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原则,统一资源管理,统一资源调配,统筹安排资源用途,加大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压缩消费性需求,降低教学科研成本和资源消耗,重点解决重复购置浪费多,使用随意效益差,管理混乱易流失等问题,实现校内有限资源无限使用。

  (4)统一预算决算管理。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收支计划制度化、整体化、权威化的本质体现,是高校“一个建制,一盘棋,一个标准,一个调”制度保障和政策落实,是高校对每一年度涉及的校内所有经济活动经过充分科学合理论证后确定的内容完整、项目具体的财务收支安排。财务预算是学校资源优化配置的设想体现,财务决算则是资源优化配置设想的结果证明,高校应对本校预算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强化预算控制和检查,深入预算执行分析,突出财务决算作用,充分发挥校内审计对预算的监督考评作用,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统一财务核算体系。从经济活动的最终实质上看,资金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本质体现是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财务核算体系方面必须做到“八个统一”,即:财务机构统一、财务人员统一、审核标准统一、账务处理统一、会计控制统一、档案管理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考评激励统一,才能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提升会计业务水平,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真正为学校“理好财,管好家”。

  2.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是高校在严格遵循相关国家法规的前提下,把教学科研活动所涉及的所有经济事务集中到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把学校所有资金集中到学校财务部门统筹安排,统一调度,以集中资金优势,净化经济环境,预防贪污腐败,弥补教学经费严重不足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1)集中管理财权。财权就是学校财产物资管理、使用、分配的权利,特别是教育资金或教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和分配的权利尤为重要。为了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必须集中管理财权。除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校属经济实体可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自行管理和使用外,其他校内各部门的资金无论来源如何都必须交学校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防止学校财权分散,财源流失,资源浪费。

  (2)集中执行规章制度。要保证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保证财经 工作“以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全面体现全校“一盘棋,一个标准,一个调”的财务 管理宗旨,就必须按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绝不能允许出现校内部门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的混乱无序局面。这样才能维护学校“统一领导”的权威性,维护学校正常的财经秩序,保证学校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 发展。

  (3)集中管理 会计事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高校进行宏观 经济调控和重大经济决策的关键,是全面反映高校顺利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最终结果的经济效益体现,是衡量高校资源配置是否优化,预算管理是否有效,财务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经济效益是否更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必须集中管理会计事务,把所有经济和会计资料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集中管理,集中核算,统一财务收支,统一资金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校雄厚的资源实力,切实为学校“理好财,管好家”,当好参谋,做好助手,促进高校建康可持续发展。

  (4)集中管理会计人员。高校会计人员既是国家及学校财经法纪最忠实的执行者和守护者,也是 教育资金安全最有力的保障后盾,高校必须对本校会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集中业务培训,统一 职称职务评聘,集中考核奖惩,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政策统一,行动统一,财权集中,管理集中,有利于高校统筹安排,全面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管理效益;缺点是统得太多,管得太死,校内各部门缺乏必要的自主权,责、权、利相脱节,难以充分调动校内各部门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无法处理好聚权与分权的关系,不利于高校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分级管理,即高校“校院(处、所、系、部)二级财务管理”,是在全面保证高校“五个统一”的前提下,按照事权与财权及责任相结合原则,实行“重心下移、责权下放”,适当下放资金自主权、管理权、支配权,把高校事业 计划和与之相适应的收支预算下达校内各二级部门,校内二级部门在下达的预算经费范围内享有自主管理和自主支配权,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1.分级管理的原则。高校进行分级财务管理并不等于完全放开财权事权,让校属部门各自为政。校属各部门在具体实施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无条件服从学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的原则;

  第二,坚持严格遵循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的原则;

  第三,坚持全面贯彻“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保证”权责相当的原则;

  第四,坚持有利于“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统而不死,分而不乱”的原则。

  2.分级管理的要求。高校实行分级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校属各部门的积极性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校属各部门必须在学校统一的财务管理框架下享有预算下达的经费自主管理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第二,校属各部门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方针,在年度经费预算额度内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有效使用每一笔预算资金;

  第三,校属各部门不得违规收费,不得私立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所有收入必须统一由学校集中收取,全额纳入学校预算管理。

  3.分级管理的形式。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主要形式且并存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完全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社会经济实体,如校办印刷厂、教材站、驾训站、校属民办二级学院等。高校对它的管理原则是任其发展,利润上缴。

  第二种是完全独立核算,但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的经济实体,如校属后勤产业集团,校属工会等。高校对它的管理原则是有偿服务,经费补助。

  第三种是无法独立核算,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各职能部门、教学院系。高校对它的管理原则是预算管理,项目控制。

  三、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 应用

  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分级管理”的框架下,当前我国所有高校,即便是规模较小的高校都采用了权责更为明确,管理更为活跃,机制更为灵活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项目控制,绩效考评”的更能适应社会经济 环境,适应市场需要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同上,下面不再赘述。

  1.集中核算。按统一要求、集中调配的原则,高校所有资金收付都必须由其财务部门集中管理,校属各部门均不得自立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更不得自行收费,私管资金。这样既能从资金进口控制和集中学校所有可支配资金,又能从资金出口加大控制和管理,提升学校资金实力和办学能力,彻底改变“重核算轻管理”的片面做法,着重加强学校资金运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控制资金应用方向,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资金效益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在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2.项目控制。目前我国高校实行了以预算编制为基础,绩效评价为手段,结果应用为导向,覆盖全校所有资金和业务活动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项目控制。在每年编制预算时,坚持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勤俭节约,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将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并层层落实分解,对人员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做细做精预算安排;对项目经费采取部门内部评审、专家评审等多种形式,对项目的必要性、绩效性进行充分的论证,优化支出结构,细化支出项目,突出项目目标管理。高校在通盘考虑学校整体资金来源和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在科学合理确定高校全年度收支总额的基础上,针对每项资金来源,每项资金使用都设置了具体的项目名称,安排了具体的资金数额,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先确定项目名称再下达项目资金,然后统一监管和逐一核算,坚决杜绝超用、挪用、拉用和无预算项目开支资金的情况,真正做到了资金“预算到位,管理到位,控制到位,核算到位,使用到位”。

  3.绩效考评。为实现“权利到位,责任到位,效益到位”的目标,高校按管理层次,应建立学校和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效益考核评价奖惩机制。设置专门的部门对校属各部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开展经济活动的绩效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及时找出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偏差、漏洞及存在的其他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堵塞违规用款行为,严肃财经纪律。通过“源头控制,过程监管,绩效评价,有奖有罚”等具体措施来保证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校属各部门的业绩,高校财务管理“统得有序,控得到位,管得有效,奖得有用”,保证高校内部责、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财务管理论文

237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