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银行管理 > 银行理财论文范文

银行理财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银行理财论文范文

  中国已进入全面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竞争的时代,中国的银行理财业务在过去的10多年间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银行理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银行理财论文范文篇1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摘要:本文对理财市场上繁多的理财产品进行了归类梳理,并针对性做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给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理财产品产品类型中国商业银行

  一、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含义和类型

  2005年9月29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根据该暂行办法的定义,商业银行在个人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可以向特定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根据该定义我们认为理财产品是指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金融产品。

  根据购买理财产品币种的不同,可以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人民币型和外币型,在现有市场中投资理财产品的外币多为美元或港币这两种。

  根据产品发行后存续期限的不同也可以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现有产品的存续期多为3个月、6个月、一年、两年等。

  根据理财产品不同的发行主体对产品进行分类,可以将发行银行笼统的分为国内银行以及外资银行,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国有四大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

  根据产品的运作模式和收益特点可以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打新股产品、债券类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信托类理财产品和QDII理财产品等。下文将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对银行理财产品加以具体分析。

  二、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具体分析

  1、 打新股产品

  打新股型产品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升温,从无到有在2006年推出首支产品后,2007年几乎所有的中资银行都推出了打新股的理财产品,不少股份制银行甚至推出了十几种打新产品。这从侧面反应了中国股市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价差拉大,给投资者带来更大获利空间,同时企业新股发行密集,最终保证新股理财产品在风险有限的前提下获得较丰厚的投资回报。

  但是由于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新股收益不断下滑,这加快了银行打新产品创新的步伐。银行相继对产品进行改良,或将活期储蓄的概念嵌入打新产品中,或将信托融资贷款与打新捆绑,并在资金闲置时投入票据、国债市场。然而随着2009年我国股票市场新股认购制度的改革,商业银行所推出的打新股产品也逐渐淡出市场。

  2、 债券类理财产品

  债券类理财产品是银行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收益稳定的市场,经过一定期限后投资者可获得收益,并获得原额本金的产品,大多数债券型产品提供给投资者一个固定的收益率。

  对于投资者来说,债券类产品具有优质资产支持,可确定的较高收益,风险小,流动性强,为我国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对商业银行来说,针对的对象广,操作和管理的难度低,但资金的投资渠道有限,影响了收益率。

  3、结构性理财产品

  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交易特征融为一体的一类新型理财产品。其表现特征是该类产品的收益一部分固定,而另一部分则与其挂钩资产的业绩表现相联系。结构性的特点是收益高,风险大,结构复杂,产品种类众多。

  结构型产品按是否保证本金可以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两类;按投资标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利率挂钩型、汇率挂钩型、股票挂钩型、指数挂钩型及信用挂钩型等。我国结构型理财产品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4、 信托类理财产品

  信托类的理财产品也被称为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投资于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该类产品根据其资金运用方式,又可以分为固定收益型和浮动收益型。

  信托型理财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少量的资金既可以参与分享较高的收益,但不可以提前赎回,流动性差,且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对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变相”贷款,产品的开发成本小,基本上是资产管理的性质,只收取手续费,但需承担一定的风险且收益有限。

  5、QDII理财产品

  所谓QDll,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QDII产品的分析,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购汇,委托银行进行境外投资,到期后再将本金和收益结汇成人民币,这样没有外汇也可以参与国际市场;其次,银行对投资者资金进行境外投资,并将资金委托第三方托管,属于资产管理关系,这将大大降低投资款被挪用的风险。但是人民币QDII产品大多以人民币入市折换成美元本金进行投资,投资到期后,又得将美元本金和收益再折合成人民币返还给投资者。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一过程将使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和收益的汇兑损失,而且很多银行在设计上缺陷明显,风险暴露突出。

  三、 结论

  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理财产品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理财产品的含义和分类,接着对理财产品做分类具体分析。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关注产品的类型,流动性,投资领域,风险以及自身的需求;对于商业银行,要积极关注理财市场的需求,增强服务观念,建立完善的个人理财部门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在产品设计上,要加大创新力度,注意加强产品的自助化、复合化、个性化、品牌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辛树森主编,《个人金融业务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2] 王聪,于蓉,“关于金融委托理财业演变的理论研究”,《金融研究》2006年第2期

  [3] 沈传河,朱新峰,王学民“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开发研究”,《特区经济》2006年第7期

  [4] 宋琳,姜晓燕,“人民币理财产品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5] 胡剑平,“西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和中资银行创新策略”,《上海金融》2004年第7期

  银行理财论文范文篇2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策

  【摘要】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迅猛发展,并已成为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及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思考

  根据2005年9月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究其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即针对特定客户群体个性化的金融需求,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与交易方式的组合与创新,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的综合化。

  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更是爆发式增长。数据表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9176款,较2010年上涨幅度为71.40%;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市场环境和制度法规不健全,现在发展速度又过快、过猛,导致银行目前所开展的业务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匮乏,理财思路欠缺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大多为非金融专业人士,也不可能让他们先经过一番培训和学习再走进某家银行享受金融服务,这就需要银行理财顾问来担当起引导的责任。首先,理财顾问应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以及客户的价值取向来确定其理财策略;其次,根据该理财策略结合客户投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但是当前很多银行的一线理财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对产品的性质、风险收益及市场发展状况不甚明了,这样就极有可能背离了客户原有的理财目标,缺少针对性理财方案和理财建议。

  2、风险责任不清,信息披露不完善。

  银行在发售理财产品的时候,理财顾问向客户更多的是传达预期收益率能达到多少,但产品到期后实际实现的收益率是多少往往没有披露,不利于客户对产品的完整理解。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时,未能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3、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普遍存在产品单一、相似或雷同,产品设计缺乏新意,真正具有独创性的理财产品很少,主要表现为:一是仅就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投资产品缺乏广度和深度,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二是银行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

  4、缺少沟通,理财服务意识不强

  很多银行理财人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缺少足够的耐心倾听客户的咨询,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不强。理财顾问同客户的沟通不同于一般银行业务的咨询,当客户有意要求了解或购买有关理财产品时,理财人员通过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可发现客户投资意识、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推荐不同风险类别的理财产品。良好服务意识和有效沟通是银行拓展个人理财发展空间的关键。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1、提高专业素质,强化理财职业培训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混业经营全球化的冲击,组建一支专业的、全能的个人理财专家队伍势在必行。高素质的理财顾问并非是通过单一途径就可以造就的,而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首先,需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而且必须同证券、信托和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其次,需对理财候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

  2、规范理财产品,加大信息披露

  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那么这个风险由谁承担?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讲,银行理财业务是受托理财,是代理客户理财投资,从制度设计上投资风险应由客户承担,这源于国内外银行理财业务多年的发展实践。为此,银行在业务拓展中要树立理财产品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和投资风险识别能力;银行要合理设计产品,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销售;加强销售人员培训,避免不当销售和误导客户投资,加大产品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3、产品合理定位,加快理财业务创新

  理财产品设计、定位和创新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各商业银行的新产品开发小组、技术指导、业务职能等部门应共同参与,在充分研究并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快理财产品创新。要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做大做精“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寻找与国外银行在理财服务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跨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4、提高理财服务意识,实现有效沟通

  作为理财专业人士,应该明白服务意识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而双向交流又是最有效的沟通。有时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比做一个好的宣讲者更重要,只有当我们耐心、细致地听完客户的提问之后才会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目的,才能进一步实施“客户分层”;如果不顾客户的想法和反应而只是自己一味的独白,那就不是沟通而是一种自我宣泄。良好的服务意识,必须做到态度恰到好处,准备恰如其分,用语简单有效,这样才能实现与客户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2011-2012银行理财市场报告[R/OL].普益财富网,2012(03).

  [2]丁建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企业研究,2012(02).

  [3]王晓丹.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与发展策略初探[J].现代商业,2011(08).

猜你喜欢:

334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