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银行管理>

手机银行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手机银行又称“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手机银行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把用户通过手机连接到银行,完成各种移动的金融服务。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手机银行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手机银行的论文篇1

  浅谈我国手机银行业务风险和防范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已经成为了银行向客户提供信息和金融交易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方式。但是,手机银行是一种虚拟的工作环境,容易产生很多风险,比传统意义上的实体银行风险来的迅猛。因此,本文将围绕我国手机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展开讨论,以期能够做好手机银行业务中的风险防范工作,为这种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业务创新模式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手机银行;业务风险;防范;安全保障

  随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传统的银行业务向电子银行业务转轨。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银行业将围绕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展开更多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活动。其中,手机银行业务就是一种虚拟环境下的新兴电子银行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务新的发展趋势和利润增长点。但是,由于手机银行毕竟处于一种虚拟环境下,面临着更多的业务风险。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来防范各种手机银行业务风险,为银行业的成功转型提供安全保障。

  一、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手机银行又被称作为移动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借助于网络通信平台将客户的手机连接至银行,向客户提供信息和金融交易服务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应该来说,手机银行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是当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当前,手机银行主要采用的是SMS接入方式。手机银行业务最早在捷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在欧洲、美国以及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形成了一种三足鼎力的局面。

  但是,毕竟欧洲是手机银行业务的发源地,其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手机银行体系,已经凭借自身的便捷性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付手段,也成为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真正开展仅仅是上世纪90年代末,直到最近,手机银行业务的扩展和潜在发展远没有达到目标,但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和广阔的市场资源为手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显然,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进入到一个规模化发展的快速时期。

  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手机银行是商业银行与移动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交易的,加之传输过程基本是开放的,手机银行容易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从而容易产生一定的风险,而其防御风险的能力又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银行体系的运行安全。事实上,手机银行具有高速度、虚拟化和即时性特点,但是,其潜在的风险却是比传统银行高的多。我国手机银行业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技术方面的风险。

  手机银行由于使用的是窄带的无线链路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因而,其稳定性和速度都无法保障。此外,手机银行的业务开展也需要通讯网络平台作为支撑,很容易受到黑客等的不法攻击,给客户造成损失,也给银行带来信誉和经济上的损失。还有不同的技术提供商,多种技术规则和技术标准并存的局面,使得手机银行的运行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手机银行业务的技术风险包含了:技术选择风险,信息的泄露、丢失和被篡改,拒绝服务攻击,病毒攻击等。

  (2)信誉方面的风险。

  所谓信誉风险,就是由于银行的负面舆论影响而引发的银行客户或资金严重流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引发的负面效应是较为严重的,其持续性有可能很长,将严重损害银行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的能力,一旦客户丧失了信心,将引发更为严重的信誉危机。这是由于手机银行的服务并没有真正做到安全、准确和及时,加之与之合作的第三方服务质量也不能完全保证,有可能造成银行手机业务的信誉风险。

  (3)法律方面的风险。

  由于手机银行平台属于一个新兴事物,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与之配套,这就造成了潜在风险的危害性较大。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较晚,很多消费者对于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尚未知晓,也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来指引方向,这些都给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法律障碍。此外,手机银行在客户信息披露和隐私权保护方面也面临着法律风险。

  三、我国手机银行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1)技术风险的防范措施。

  由于手机银行的运行环境是较为特殊的,因此,银行必须选择特定的技术支撑方案。然而,技术方案并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或漏洞,我们必须在手机银行实际运行过程中,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方案来确保手机银行的正常运行。具体来说,当前,银行可用于手机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技术风险防范方案有系统和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身份鉴别、灾难恢复性、操作不可否认性等。这些技术风险防范措施将用来防止数据不完整的现象发生。

  此外,手机银行系统还应该配备防火墙、侵入窃密检测系统、监视控制系统和快速恢复机制等安全措施,来禁止未经授权的软件和硬件被篡改。手机银行还可以使用端对端应用层加密技术,以应对当前手机银行安全技术较为简单的缺点,减少手机银行用户受黑客攻击的可能。手机银行还可以让系统需要重复身份鉴定来进行加密编码,并实行灾难恢复和系统灾难恢复,保证系统的可恢复性和高系统可靠性,还要进行操作过程只有用户私人可以使用的技术安全保证,从而为手机银行提供数据保密性、系统和数据完整性、身份鉴别、灾难恢复性、操作不可否认性等技术安全手段。

  (2)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手机银行来说,其信誉风险的负面效应也是难以估量的,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引发银行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必须重视对于手机银行中的信誉风险防范。一般来说,手机银行业务的信誉风险防范主要在于防范操作风险和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金融欺诈的行为。操作风险一般来自于银行内部,针对这种风险,银行应该尽快完善手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操作规范和严格的内部制约机制,做到人权分离,责任自负。针对金融欺诈的风险,银行应该把原先只是针对个人服务的零售业务监控重点进行适时的调整,也要加强对于手机银行的重点客户监控,以防范可疑资金进行操作,从而为手机银行的信誉风险提供可靠的防范措施,让银行监控能够发挥更为全面的作用。

  (3)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鉴于我国手机银行的业务开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也较为落后,因此,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定的法律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手机银行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造成的。手机银行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手机银行服务开放式、虚拟经营的特殊性等特点。因此,银行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利用现行法律、法规来切实做好对于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应该来说,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国可以用于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还有一些技术管理条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但是,这些都还不够完善,我们要根据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不断的修订或增加这些法律法规,从而为手机银行潜在的法律风险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总之,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虽然说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完善,但是,这也给了商业银行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手机银行潜在的客户群体是非常巨大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采取技术、信誉和法律等几个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来积极应对手机银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使得这样一个新兴的金融服务工具和平台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为客户提供便捷灵活服务的功能,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扩大和现代化进程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季爱东.银行新中间业务与法律问题[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缪尔宁.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金融信息科技主导期刊.2007(7)

  [3]于京辉.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9)

  手机银行的论文篇2

  浅析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 要 随着经济金融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渐成熟,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过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手机银行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手机银行是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银行业务有机结合的金融服务方式。自2000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先后推出手机银行服务,该业务就凭借其方便、高效的优势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并在其余各家银行中推广开来。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1.手机银行发展迅猛

  手机银行业务利用通讯技术,以其特有优势,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根据iResearch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手机用户数量急速增长。特别是在2011年底,手机用户数量比去年同期更是提高了96.9%个百分点。同时手机银行处理资金规模也快速增大,截止2012年11月,手机银行处理金额已达8000亿,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265.3%。此时,各家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继国有银行之后纷纷推出手机银行业务,扩展业务范围。根据易观数据,截止2012年,已有83%的银行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全面开展手机银行业务。

  2.手机银行业务范围广泛,使用形式多样化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与银行间竞争的加剧,手机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得到相应的扩展。以工行为例,目前其手机银行涉及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个人贷款、缴费业务、外汇业务、贵金属交易、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等多种业务。同时,手机银行的使用形式也是多元的。根据iResearch2012的调查数据,在wap、app、短信手机银行3种主要的使用形式中,用户使用过app的比例最高,达到64.6%。

  3.国有银行在手机银行业务占据绝对优势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其他银行业务相同,比起其余中小银行仍占据绝对优势。根据2012年的调查数据,在所有手机用户中,使用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客户最多,建行次之,分别达25.4%,21.8%。

  4.多产业交叉

  不管是与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网上银行相比较,手机银行都具有特殊的商业模式―由电信运营商、银行和手机生产商三者结合。它以移动电话为基础,电信网络为媒介,经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办理银行相关业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程度高

  各大银行均将手机银行看做是继网上银行之后的另一块金砖,但由于竞争秩序的混乱导致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同质化程度特别高,大致都分为3个板块:查询缴费业务、购物业务、理财业务。

  2.客户群体不均衡

  由于手机银行的使用对用户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使得很少有低文化水平的人选择这种业务。因此,拥有较好教育背景的人群是目前主要的手机银行客户。调查显示,手机银行客户主要是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群体,他们占到所有用户数量的67%。

  3.便捷程度不高

  手机银行的推出,降低了银行的营业成本,但实践调查表明,仍有许多用户反映,手机银行还存在许多系统上的缺陷,导致其便捷程度并不太高。像登录时间过久,操作界面复杂,响应速度缓慢这都阻碍了手机银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跨部门监管的问题

  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同,由于手机银行有多产业相互交叉的特征,因此监管也是跨部门的,这增加了对手机银行管理的难度,如电信运营商与银行利润分配的问题以及安全防范责任的问题都成为跨部门监管的重难点。

  5.安全机制的问题

  由于安全防范手段的单一,同时智能手机不断推陈出新导致系统的不稳定性,使得手机银行的安全成为许多客户担心的问题。调查数据表明,41.4%的用户表示安全程度是他们是否选择手机银行的首要因素。

  四、加强手机银行发展的相关建议

  1.拓宽手机银行业务范围

  在目前手机银行市场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形下,各大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引进人才、资金和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业务,从而改善目前银行容易丢失客户的局面。

  2.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由于用户群体的不均衡性,商业银行应针对手机银行这一业务,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保证适当利润的前提下,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业务类型,使手机银行的针对性更强,从而增加其客户群广度。

  3.完善手机银行系统,重视客户体验

  目前,仍有客户反映手机银行系统有许多漏洞,针对这一情况,银行方面应该组织技术人员寻找技术漏洞,完善银行系统。同时可以在各个网点开展用户体验活动,让用户更加了解手机银行操作流程,增加手机银行普及度。

  4.完善利润分配机制,确认责任范围

  由于手机银行主要是由银行和电信运营商两大系统支持,在利润分配问题上,两者仍有争端。因此,这两大行业应当完善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责任范围,从而提高手机银行产业的标准化程度。

  5.完善手机银行安全机制

  安全问题是手机银行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阶段虽然有一些针对银行业的法律,但手机银行这一特定领域,目前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配套措施,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系数。同时,银行也应该针对钓鱼网站、账号密码被木马盗取等相关问题,积极完善其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手机银行:商业银行渠道建设的新动力.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2(3):43-45.

  [2]胡现玲.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11 (001):61-62.

  [3]庾力,陈继明.王�.中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西部金融.2012(4):13-23.

  [4]汤运筹.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浙江金融. 2011.11:019.

猜你喜欢:

3347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