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银行管理 >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参考样本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参考样本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参考样本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逐步暴露,风险形势十分严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参考样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参考样本篇1

  浅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摘要:当前银行信贷风险已构成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仅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更影响到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业稳定、确保金融安全运行的效果。因此,目前亟需研究制定规避、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措施,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从而有效地抑制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业安全、稳健地运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款 风险 治理

  0引言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其中,信贷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发放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发生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可能。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银行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信贷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

  1.1对信贷风险识别与衡量技术落后

  首先,用于衡量信贷风险的基础数据来源不足和准确性较差。基础数据质量差将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不仅无法展开高层次的信贷风险分析信贷资产组合分析,也会使简单的分析工具的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虽然目前商业银行都很注重信息科技,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较短,数据样本相对较少,并不能从中提取有普遍规律的信息,基础数据库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比较完善,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完整的客户数据系统。而且,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不重视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同时加上商业银行也存在各个管理系统中口径不一致,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各系统彼此之间的冗余也会造成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1.2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

  这表现为:信贷风险管理条块分割,信贷风险管理框架不完善,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在制度上没有把信贷风险的计量、分析规定为日常性工作。如,缺乏独立的风险报告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贷风险状况。对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管理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详尽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缺乏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1.3抵押担保缺乏有效性和实际补偿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在审批阶段常见的思维方式是片面认为有担保的就是好贷款。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发放贷款时关注抵押、担保更甚于对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的关注。原本,强调贷款的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大力提倡。但是,过于强调抵押担保关系则难免矫枉过正,导致不良后果。事实上,将抵押担保作为银行贷款充分条件的习惯思维正成为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带有一定隐蔽性的原因。

  1.4贷款期限管理不够完善

  在贷后管理中只普遍追求能够偿还贷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首先,还息是来自正常业务收入还是偶尔的投资收益,是企业经营利润还是其它借款,这些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其次,能还息不代表能按期还本,也不代表第二还款来源落实。还息可增加银行当期收益,但若不能还本,银行仍得不偿失。对贷款的期限管理不加研究,忽视了客户在贷款到期后挪用信贷资金投入高风险项目,经营状况渐趋恶化的可能。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巴塞尔《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精神与我国《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我国银行应当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及独立性原则构造起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把内控制度渗透到各个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 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

  2.2监管机构实行审慎监管

  (1)审慎监管措施的内容。是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或实行差别资本充足率管理, 根据贷款的类型、期限和货币构成提高相应的风险权重; 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及其他一些风险。(2)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手段。一是加强对问题银行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系统地检查和监督银行的报表、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 以便及时地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二是加强银行和借款人财务报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的披露规定, 强化市场纪律, 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 限制贷款过度扩张的空间。三是银行和监管当局要定期检查借款人和银行的外汇贷款总额,以便有效监督, 评估未套期保值的外汇贷款。四是加强对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交易的监管, 防止银行通过监管较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以规避监管当局采取的审慎监管措施。五是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当局的对话和交流, 以减少外资银行贷款给国内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3)审慎监管制度可以在控制信贷过快增长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我国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短期内难以改变,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速度和运行质量关系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局。审慎监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商业银行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

  2.3重构和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是不可省略的程序,全过程形成相应的风险防范理念和风险监控机制。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加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一旦出现风险苗头,立即采取相应保全措施,确保银行资产安全。(2)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策略。控制贷款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流程体系,审批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硬约束和硬控制。(3)实行“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4)改善信贷风险控制考核和激励机制。要制定和落实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信贷风险监控和反馈责任人制度,加强检查、稽核,力促贷款风险管理规范化、监控到位化、竞争高效化;优化信贷风险控制奖惩机制,做到责任明晰、奖罚分明。

  总之,只要有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一直会存在下去,但我们可以通过风险防范、管理等一系列的办法,控制风险,在经营业务时,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胜邦.以监管控信贷: 中东欧经验[J].银行家, 2006,( 11) .

  [2]肖建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智能评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6).

  [3]冯志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刍议[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11.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参考样本篇2

  浅谈商业银行贷款风险

  【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之一,它的高效和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贷款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使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断攀升,贷款质量低以及其隐含的风险严重地困扰着我国银行经营管理者,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文章是以此为为写作背景,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及其可能有的风险来进行分析并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可能存在的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款 风险

  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概述

  (一)贷款的含义

  贷款是指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核心,贷款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贷款风险是指由于贷款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在时间上表现为贷款能否按时收回,在数量上表现为贷款能否全部收回。

  (二)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类型和特点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类型。第一、无法还贷风险。一是因债务人确无法还贷,例如债务人公司盈利能力严重恶化、面临破产将使欠款最终不能偿还,而无法及时偿还贷款;二是由于债务人主管上故意不按时偿还欠款,例如债务人姜欠款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姜资产转移给他人,或将自己的资产按照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来转移出自己的财产,照成无法偿还欠款的假象。第二、抵押风险。抵押贷款风险是指在银行成为债权人,并在发放贷款而贷款到期不能按时得到归还时,有权利将自己所控制的抵押物品在市场中出售,来补偿贷款没能被及时偿还的损失。第三、质押风险。质押和抵押相类似,也是现代商业贷款担保方式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现状及其成因

  (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现状

  1.坏账率较高,资本充足率较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带坏账率较高,并成为经济和金融业顺利发展的障碍和负担。多年来,国家不仅通过财政部向各金融机构发售了特别金融债券对各存款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进行了补足,而且由财政部独资建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转移原存款金融机构曾产生的呆账坏账,以使各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率能得以降低。

  2.信用风险披露不充分,风险有加大可能。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完善了公司制制度,及时向公众进行经营信息披露,向市场公开金融机构的盈利状况,以及发生的亏损状况,以对资本市场投资者负责,并为金融机构能够持续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

  1.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自身的因素。一是没有能够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合理、系统的金融;业信用评级方法,来对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预期进行指导。二是贷款档案管理不够健全和规范,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管理。

  2.法律因素。一是法律制度不完善,钻空子,恶意逃废债务。二是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的因素。三是诉讼执行难度大。

  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自身的防范措施

  1.要加强清收工作的领导和信贷人员的素质能力。债务清收工作是银行能够持续稳定经营的基础,加强对欠款清收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有利于加快欠款清收工作,来保障银行欠款及时回收,使银行的安全性能够得以保证,在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发生前将风险降至最低。

  2.加强贷款责任制,实施贷后管理,严控新发放贷款呆坏账率。一是严控新贷款的投放行业和企业,要向发展前景良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企业投放贷款,并对符合相关规定和国家政策导向的中小企业,适当投放资金,来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刺激增长,从而也促进金融的繁荣和发展。二是要严格规范贷款的审批程序,对贷款发放的授信、贷前调查、贷款集中决策、贷款审批放贷严格分离。

  3.改进贷款风险决策和放贷担保制度。一是要保持原有分层分级决策,明析各级别放款决定权限。二是积极构建尽职调查以及风险评估机制,合理安插评审考核人员。

  4.提高企业和银行抗风险能力。一是银行应及时提醒企业对其流动性资金进行监控并给予补足,同时构建企业贷款风险的准备金制度。二是加强银行信贷基金积累,提高贷款呆账损失准备金比例。

  5.对银行放款风险应用风险分散机制。一是构建企业贷款信用保险机制,分散贷款企业的坏账风险损失,使各银行同存款保险公司订立企业贷款风险保证保险合同;二是要求借款企业必须参加财产保全,分散企业意外风险损失。

  (二)法律防范措施

  1.严格贷款程序,逐级上报,集体审批。在放款前对债权人和债务人进行有效审查;在发放贷款时,对放款合同和放款的相关条款认真研读和调查;在放款后,对贷款实施全程检查。

  2.依法行使权利监管贷款用途。银行应对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合理综合运用,例如强制执行公证、采用仲裁等手段,使商业银行既能有效监控贷款用途,也可以降低银行的诉讼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

  3.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07年末,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60%,较上年末下降0.6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04.41%,较上年末提升22.1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拨备水平充分。

  四、结论

  在目前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对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完善,而且要不断地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要加强对审批贷款的风险监控,也要适时应对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总体来说,商业银行的放款回收风险的控制,实际上就是要严格控制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完善商业银行贷款跟踪管理机制,以提高贷款质量和使用效率;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在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条件下,实现放款收益最大化原则,严格控制贷款的使用方向;通过实施严格系统的贷款风险管理,有效引导贷款资金向高收益行业和高效能企业,能够改善放款结构和有效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促进经济中各种经济资源得到高效配置,以使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幸仁.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中国城市金融, 2004.

  [2]聂庆平.中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3]李扬.中国金融业距离混业经营还有多远.金融改革,2007.

  [4]《建行银行风险分类操作准则》. 建总函(2008)风字231号, 2008.

  [5]郑泽华.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的金融改革.西南金融,2004.

  [6]程志云.等待政策救赎. 经济观察报, 2007.

  [7]马忠富.中国金融发展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8]王双正.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深层次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9]朱佶.我国合作金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学术交流, 2006.

猜你喜欢:

334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