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论文范本
商业银行论文范本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改革加快了步伐,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商业银行论文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商业银行论文范本篇1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1.“净值型”产品
目前大部分理财产品都为“预期收益型”,产品说明书中即列明了预期收益率。尽管说明书中必须载明“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警示标语,但从实践来看,较少有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能按预期最高收益率兑付收益,而本金损失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一旦出现就可能演化成银行巨大的声誉危机。
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将与存款同质化,市场吸引力将会下降。而“净值型”产品更符合资产管理的本质要求和监管部门的对于理财业务“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四项基本要求。“净值型”产品能够强化银行和投资人双方“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认识,能够通过投资于标准化资产实现公允估值,并能够以银行的资产管理行为而非利差作为收费的基础,因而“净值型”产品虽然目前在市场上占比较低,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标准化融资渠道
非标资产的全名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标准化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均是在一种相对明确、规范与公平的机制保护下进行的投融资过程,非标产品则是绕过银行或债券审批管理部门,通过某个非标准化的载体(如信托计划等),从而将投融资双方衔接起来。目前标准化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当前理财产品的必然发展趋势。
3.“资产池”运作
资金池模式的运作方式是银行建立一个“资产池”,银行采购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债券、信贷资产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同时银行对应地建立一个“资金池”,把客户募集的资金放入该池中对接采购来的资产。“资金池”的运作模式就是银行将多款理财产品所募集到的资金归集到同一个“资金池”中集合运作,并将“资金池”中的资金投入到多个投资对象所组成的“资产包”中。因此,在这种运作模式之下,投资者根本无法了解到自己所投入的资金究竟对应了哪一项投资资产。而目前绝大多数银行都不对资产池中各品种投资比例进行披露,资金池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已经成为这一模式的最大隐患。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改善对策
1.细分目标群体,通过差异化服务模式,尽量满足顾客多层次需求
基于现代金融背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细分客户理念引入银行内部,对客户管理系统予以健全与完善,充分利用银行本身所具有的客户资源,细分客户,以此将贴切、合理的理财服务提供给各文化背景、消费心理及社会阶层的客户。比如,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收入的客户,应该在客户风险承受范围前提下,将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提供给客户,对于具有较低风险承受能力、收入相对比较稳定的客户,应该为其介绍保本型或者收益固定的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对较低,也有可能亏损本金,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最好是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利用部分投资资金进行投资,分散风险。
2.加强创建与整合营销渠道,创先与变革银行营销方式
不断强化我国银行直接营销(比如:物理网点)与间接营销(比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等)的整理与构建,对向顾客转移金融产品极为有利,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理财产品并不仅仅是单纯、简单推销,是努力创建可以与竞争对手抗衡与竞争的自主品牌,营销观念的转变,必须转变银行产品推销至将银行有效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的层面,应该将优势顾客当作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投资者在购买挂钩类理财产品前,应该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
3.制定有效产品创新策略,提高品牌效应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对服务予以不断改进,对产品予以不断创新,以此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以创新的方式引导市场需求,而且还要保证银行内部观念更新速度快于市场,商业银行所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多于顾客需求。银行应该对市场形成敏锐洞察力,而且还要对国内、国际金融发展形成精准的预测能力,对市场变化趋势与客户潜在需求进行分析,将适销对路服务或者产品创造出来。加理财产品销售可以扩大我分行销售费收入和管理费收入,随着房地产市场变化、第三方合作终止、服务收费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面临严峻的挑战,有必要找寻中收业务转型的替代性产品。理财产品要作为重点产品,成为拉动中收增长的火车头,打造成为中收新的增长点。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国内市场不断进驻外资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环境逐渐复杂化,所以我国各商业银行内部所采取的市场竞争战略积极发展理财业务也逐渐成为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本研究先分析与总结现阶段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国际金融环境与氛围下,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市场竞争策略,并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战略举措进行分析与探讨。
商业银行论文范本篇2
浅析农商银行发展的稳与进
我国首批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于2001年12月在江苏张家巷、江阴等地建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农村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性质的银行,它属于一级法人的经济组织,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法人、自然人等出资而改制组建的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2001年12月,在张家港成立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自身地位也在银行业中不断提升。自创立以来,农村商业银行凭借其灵活的机制、科学决策及区域性优势,在农村金融中占得一席之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多重因素影响而遏制了发展,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求得稳定发展,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正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业务集中、资金单一
农村商业银行单一的区域经营模式和经营范围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地域限制不利于分散风险,其资金大多集中在该城市有发展性的行业和项目中,导致资金的过度集中,从而埋下风险隐患。再者,农村商业银行的能力无法达到资金的跨区域流动,因而也无法进行企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活动,致使客户流失。此外,其业务创新、开发能力不足,缺乏理财业务,仍通过存贷款利息差获得盈利。与其他银行相比,存在产品层次低、雷同率高、低附加值等缺陷。
2.内控管理不足
内控管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偏差。大部分员工对内控机制的认识仅停留在各种制度规范上,却忽略了内控机制与业务运作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2)执行力不足。制度建立往往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或缺乏检查、评价体系。(3)权力制约失衡。越权行事、滥用职权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农村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加之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信用担保及其垄断地位,在增加市场竞争的同时,使农村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另外,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业务集中,且没有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应对风险的能力差。
3.政策与商业本质之间的矛盾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后的产物,其成立之初便承担着支持“三农”的重任,地方政府更注重它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而商业银行本质是一个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企业主体。农民的金融需求金额小、比较分散,缺乏担保抵押,且农民的收入受自然影响而缺乏稳定性,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且成本高收益低。目标差异与实际需求不符,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无法很好的满足实际需求。
三、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1.积极创新、拓展业务
必须增加个人金融业务,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改善资本充足率状况,增加利润。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电子金融产品是必然发展趋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功能有待提高。要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研发更多符合时代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此外,加强与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的合作,比如展开业务渠道合作,共用计算机网络和销售网点;与其他银行共享客户信用信息;业务代理,如资金结算、证券、资金托管等。保险业务的拓展,建立代理保险业务,加强贷款抵押物的保险力度,有效的增加收入来源。
2.加强内控管理、完善风险控制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对于每一个业务和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资金、财务、人事进行集中管理。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农村商业银行正面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需要从强化风险管理观念做起,在度量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定价覆盖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的配置量大手段,对三大风险分工管理的同时又综合统一。统筹“六性原则”,统筹考虑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性、效益的稳定性、发展的持续性、资金的充足性、担保的安全性、信用的可靠性。注重小企业的现金流、实有资产、业主的综合水平。
3.明确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应坚持“立足城乡、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服务百姓”的市场定位。在履行政策性义务的同时,在业务发展上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民的需求。适度的参与该地区主流经济规模型工业经济,寻找适合的客户群体及市场份额,与其他银行形成分工合作、有序竞争的格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业务单一、资金过度集中、内部控制不足等问题,从而增加了风险程度,市场定位不足,使得农村商业银行无法兼顾自身利益和地方需求,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