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金融的论文发表范文(2)

金融的论文发表范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金融的论文发表范文

  金融的论文发表范文篇2

  浅谈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影响,我国政府为了保障本国的财政资金的安全,应该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财务保障机制,从而能够使我国的相关财务体制机制尽快与国际接轨,防范金融风险。本文将从财政资金的管理的角度考虑,通过对我国财政管理的特点和财务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提出构建非常规条件下的财务保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资金 财务保障体制机制 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财务保障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家财政工作人员经常会面临过去极少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这时财政工作人员就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和相关法律以及自身的知识,经验去判断并且解决。但是如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难以解决的难题,国家财政工作人员往往会不知所措,严重影响了财务保障的安全性。所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加强财务保障的体制机制研究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建立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机制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变,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都在向纵深推进。与此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在与日俱增。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的财务保障能力的有限以及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经费收支不透明,财务保障仍存在极大的不安全性。造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私设“小金库”,“公款吃喝”,“贪污挪用”等现象大量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没有建立起政府财务报告制来反映收入以及债务情况。通过确立相关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公开“三公经费”,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各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另外一方面,现在地方政府还是“唯GDP论英雄”,在任期内的领导为求的升迁,不惜举借债务大肆进行“造成运动”,导致地方债规模的扩大。干部任职没有一种追溯机制,后任领导为了继续维护“政绩”。只能将“窟窿”捅的更大,甚至借新债还旧债。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然。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相关政策,法律进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新时期,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开展世界贸易活动。尤其做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美联储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或者“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走势影响非常大,倒逼我国进行财务保障体制机制的改革。

  从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财务保障的实践来看,财务保障要定位为政府的重要智能。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政府每年都要向国会递交政府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信息的最终体现,是会计准则制定方,财务报告编制方及财务报告审计方共同努力的焦点,更是财务报告的使用方对政府履行受托责任评价的依据。对于保障美国政府的财政资金安全至关重要。

  二、我国财务保障体制机制的特点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保障体制机制既要着眼与财政收入的形式与规模,同时也要考虑我国财政保障的特点。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我国财政保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财政政策的支撑,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财政政策。财政保障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阐释。财务保障从本质属性上来看,是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相应的特点必须结合财务官理的角度去考虑。

  (一)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全覆盖,建机制,可持续”的财政投入原则。过去的十年,我国经济取得飞速的发展。相应的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也在持续加大。以雄厚的财政的实力做为支撑,我国在过去十年在民生方面的投入也在屡创新高,人民生活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改善。中国比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更接近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美等资本主义经济实体遭受重创。我国正是依托强大的财力支撑。向世界展示了东方巨龙强大的实力,世界各国纷纷对于中国扭转时局的决心感到由衷的佩服和赞叹。

  (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与事权不相匹配

  财政每年都向各自级别人大递交本年度财政预算情况,并经人大批准下一年度预算报告。不仅如此,许多大型的工程情况要向中央一级汇报。中央批准之后,拨款要经过层层下放。由于管理不规范,下拨到地方的财政资金往往与规定的不一致。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在建设该项目过程中资金出现短缺,甚至出现“烂尾楼”等情况。所以中央要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将“跑冒滴漏”的钱堵住。

  三、建立财力保障机制难点的分析

  推进中国财政保障制度不断与时俱进,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财力保障机制。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各种矛盾对立关系,现阶段面临大量的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考验着执政党和政府的智慧和决心。

  1.财权和事权关系相协调

  我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取得几何式增长。这是在进行中央集权基础上,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的结果。在这种体制机制下取得的成绩值得历史的肯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央的集权下的经济模式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而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有限而承担的事权较大,严重阻碍地方的发展。所以,下一步就应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促进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另外一方面,中央对地方政府完善财务保障机制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中央财政将财务保障的事权完全推给了地方财政,既没有政策上的约束,也没有财力方面的支持。地方政府感到“影单影只”,在没有中央政府压力和制约的情况下,将其主要发展思路集中于能够给政府大量财政收入的房地产领域。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甚至出现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攀升。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出现不可持续,结构性失衡现象。从而加剧地方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2.干部任用考核机制的改革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GDP以每年平均两位数的速度飞速上涨,国家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民生持续得到改善。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该静下心来,冷静的看待存在的问题。各地方政府不惜牺牲环境,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造成了今年席卷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持续;地方债务规模已经到了国际警戒线,出现了破产的风险。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唯GDP论英雄”的错误思想观点广泛存在于中国官场。有研究指出,gdp增长率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市委书记升迁的可能性提高4.76%,市长升迁的可能性提高10%。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GDP仍是考核各地政府官员政绩的一个硬性标准,我国每年的全省市自治区的GDP 总体排位自然可以发现端倪。而且我国没有像西方政府官员只考虑自己任期的政绩,完全不担心“决策失误”的问题。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政绩观”的指挥棒之下,许多地方大员不顾及借债的风险,大肆进行“造成运动”。这种“造成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是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造成的“经济隐患”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出现政府财务保障的风险。所以,改革干部的任用考核机制势在必行。

  四.建立我国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的对策

  1.改革干部任用的考核机制

  在“唯GDP论英雄”政绩观错误的指挥棒“挥舞”之下,全国各级城市都在进行声势浩大的“造成运动”。“拆迁”,“据拆迁”等一幕幕似乎每天都在上演,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转移到新居,耕地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产量的增长。不仅如此,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扩大,甚至有破产的风险。中央已经认识到危害性,已于今年下半年组织审计署对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审计摸底,了解现今中国的债务规模的情况,以确保对真实的债务情况有所了解,以便于中央实行相关政策遏制地方债的扩大。尤其是今年7月18日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宣布进行破产保护,一时震惊全球,也给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为此,首先应打破“唯GDP论英雄”的错误的政绩观。地方大员的升迁不再以GDP的增值为主要考核标准。而是更加注重GDP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对为了GDP增长,不惜牺牲环境,每增长百分之一的GDP,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官员任期内出台的政策,做出的决定和规划都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如果某位领导在任期内作出错误的决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相关部门要严肃的追究其相关责任。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领导任期的长期追溯机制。由此,下一步要进一步增强司法的独立性,对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要用法律的制度性力量予以严厉惩治,也就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编制财务保障机制的制度性笼子。

  2细化公开“三公经费”的政策配套

  “三公经费”的公开在中国一直是一个人民热议的话题,而“三公经费”的公开就像“尤抱琵琶半遮面”一般,今年国家正式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审计署也与相关机构配合,摸清摸透有关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争取“不留死角”,“不讲情面”,将问题查出来,并向社会公开。严格查处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规范领导的“职务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财政资金的安全。下一步,要细化公开“三公经费”的政策配套。对于其中的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严加规范。将“三公经费”以制度化的措施严加规范。细化财务保障机制的措施。

  3.完善财政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会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难题。如果国家财政工作人员设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根不上新时代,新要求,这样国家的财政安全就没有保障。所以,有必要完善财政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定期对财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规范相应的考试制度。对于考试中没有通过的财政工作人员应准予补考。不考没有通过的,取消其录音资格。确保的培训时间不能低于36小时。只要财政工作人员准确而又扎实的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懂得如何处理最新的财务风险,才能建立起财务保障的人员培训制度。

  4.建立财务经费拨付制度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建立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财务经费拨付制度。中央向地方拨付财务经费需经过一层又一层,由于存在一些其他原因,各级政府往往接受不到应有的财政经费,造成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这样造成地方财政的压力。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其他“灰色”的途径增加了财务风险。有必要在进行财政拨付发放时增加审计的力量。对于在财政拨付发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公开,严厉查处其中“公款私用”,“挪用占用公款”的行为,确保财政拨付层层落实,层层推进,发放质量足额及时准确。确保中央下拨到地方的财务资金安全,构建财务保障的安全网。

  结语:建立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体制机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关制度,并对预案制定,执行情况,制度,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督促落实。将“跑冒滴漏”的钱堵住,将一切资本的活力迸发出来,充分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为持续改善民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34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