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位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的发展为金融学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金融学是一门高度国际化的学科。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学位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学位论文篇1
浅析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创新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土地流转的制度是实行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以来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之所以提出土地流转的变革,也是缘于农村现实状况。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原则,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放宽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让权、出租权、入股权及抵押权,农民可用土地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更可以把零散的土地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产出。这样农民即可在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享有土地增值的最大利益,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收入。然而,土地改革依然存在风险性,许多农民借助优惠政策去搞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但是,由于农民缺乏管理经营的经验以及来自金融机构的支持的而成为“破产农民”的例子层出不穷。
二、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过程中的案例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各地区也按照党中央的颁布的政策规定,探索适合自身地理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方式,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乏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案例1:万亩“梁王”破产记。从2009年起,重庆永川区农民梁自然租种了1万多亩粮田搞规模经营。为提高种粮效益,梁自然设计了完整的集约化生产方案:组建劳务合作社,解决无人种地问题;建立农机服务队,提高种粮效率;统一供种、施肥、植保,保证粮食品质……但这个看似完善的集约化设计却在现实面前碰壁,生产成本超过种粮利润,“粮王”累计亏损200多万元,最终破产。
案例2:仅以重庆为例,据重庆市农委专题调研课题组调查,全市1.7万个农业合作社融资需求近65亿元,目前获得贷款只有1.4亿元,需求满足率仅为2.15%。涉农贷款除了要支付银行贷款利息之外,一般还要额外支付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手续费等,涉农贷款实际成本高于城镇非农贷款。
案例3: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农民王福军流转了1700亩地,年产粮超过150万公斤,但是在土地流转的速度不断加快、农资价格不断攀升、种粮成本居高不下等情况下,种粮大户对资金需求量增加,普遍感到资金吃紧,许多大户种粮不得不去借高利贷。
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自身拥有很高的风险性,并且农民一般没有抵押物,决定了农村信贷项目风险高,不可预见性大,这与许多金融机构资产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需求产生矛盾。所以,许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农民。
三、以农村金融创新促进土地流转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扩大,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业生产者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就在需求不断的扩大,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面更加广泛,农村经济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适应土地流转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必须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
针对未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土地,金融机构要进行创新,提供有利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模式。金融机构可以联络市场经济活动中有意愿并且有实力投资于农业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而金融机构作为中间人来吸纳农户的土地。到每年的年末,农户作为投资者来银行领取分红。由金融机构作为保障,并且依靠有经验、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自己的土地进行经营管理,大多数农户就会把自己的土地交给金融机构进行流转。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土地流转的政策条件,创新自己的金融产品,也促进着土地流转的良性发展。
针对已经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土地,由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流转关系不稳定、中介服务滞后,金融机构可以为大户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将金融服务与土地流转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相结合,对农产品的发展进行资产评估、投资风险评估,以及提供土地保险等金融服务。农村土地不少种粮大户建议,应对农民生产贷款实施基准利率,差额部分由财政贴息,从而刺激农民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同时,从惠农、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农民种粮应当享受基准利率甚至更低利率,国家可给予银行贴息政策。
以农村金融创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显然只是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方法之一,但是可以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土地流转发展过程中相关突出的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除了强调金融创新之外,还需要政府的支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同时,从惠农、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应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吸引大量优秀的农业科技人员投身于土地流转的浪潮。
金融学位论文篇2
试探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金融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就会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已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1]金融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其产生既有金融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金融业之外的原因。应该从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入手,改进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监控水平、强化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化解。
一、金融风险及特性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主体从事货币、资金、信用交易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金融风险越多越大,与之相对应的现实损失肯定也越多越大遏制出现损失或弥补损失所付出的努力就更为艰巨,当金融风险累积到无法控制程度时损失就不可避免地出现。[2]只要存在金融交易就必然会存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是全金融系统风险的失控状态,是整体金融风险的集中释放,是金融风险经过量变过程发生的质的巨变
(二)金融风险的特性。
第一,金融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最人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一方面是源于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导致的该行业总有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的趋势,引发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另一方面是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金融资本的集中,也使其人为操纵因素与投机意味愈加浓烈,致使金融资本极易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运行。它将影响甚至极大地破坏着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第二,制度性因素成为金融风险的最大诱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在新兴国家的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国际化历程均比较短,其金融机构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利扶持较多,风险自律也弱一些,市场容量有限,国家金融监管效能较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支离破碎,透明度不够,监管效率低下。第三,政府财政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资本规模的日趋扩张,金融部门的“外部性”也越来越明显,到最后,都是由政府财政作为最后危机的解决者的,至于解决的效果如何,能否制止危机的进一步漫延,则要视各国财政实力而言。
二、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体制性因素。(1)财政无力向国有企业注资。(2)过分倚重于银行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直接融资从无到有,而且发展较快,但至今也未改变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的格局。(3)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
(二)制度性原因。(1)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与赶超型发展战略。(2)国家垄断信贷制度与银行主导型的融资制度。(3)经济主体信用道德沦丧与社会信用环境恶化。(4)银行体系缺失,规章制度不健全,信用基础脆弱。
(三)其他因素。除了体制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有:(1)企业经济效益低下。(2)金融机构防范控制金融风险的意识差。金融机构缺乏风险意识,内部管理混乱,违规经营比较普遍。(3)金融机构粗放经营,管理疏松。此外,经济结构失衡,金融法规不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缺乏法律手段的保障等
三、防范与化解
(一)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精神来进行。为使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
(二)对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我国国有银行名义上具有法人地位,实际上却无法人所必须具备的财产经营权,其经营活动也缺乏来自所有者的有效监督约束,以致出现“内部人控制”和不能回避政府干预的状况,无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途径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推进国有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即对国有银行进行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有利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居民也可以直接将结余货币的一部分用于投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对银行的高债权。
(四)弘扬适应市场经济的信用道德观念。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金融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重新培养全民的信用道德观念,优化信用环境,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
结语
金融风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化解,就会酿成金融危机。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最人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因此,我们当前首要任务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