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金融学论文范文

金融学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金融学论文范文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和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表明,金融学专业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需要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1

  议农村中小金融操作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构建

  国内外银行业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因操作风险导致银行破产的风险事件,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国内大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心仍放在信用风险上,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落后,大多是发生操作风险事件后采取突击检查、查找漏洞、整改、处理有关责任人等亡羊补牢的补救方式,缺乏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对易发生操作风险的环节、岗位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规模不断增大,产品和业务品种不断增多,操作风险也进入高发阶段,因此,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势必构建操作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以促进操作风险管理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特别是加强对低频率、高风险强度的操作风险的防范,实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导致的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发生的重点领域和易发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款及柜面业务,如员工监守自盗、侵吞或挪用客户资金;员工违规出借账户或违规资金往来;伪造变造凭证影像资料;拆分交易、化整为零逃避监管和授权控制;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办理银行卡未落实“亲访亲签”;重空、印鉴卡、信息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管理不善;表间代理、欺诈等等。二是信贷业务,如信贷岗位设置未实现责任分离和制约;贷款审批的权利寻租和道德风险;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时审查不到位、放款条件未落实、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法律文件缺乏完整性和合法性;违规违法放贷;对担保缺乏有效控制;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集中度过高;催收不及时等等。三是会计业务,如会计岗位设置未实现责任分离和制约;超权限引发的风险;对账制度执行不到位。四是资金业务,资金业务岗位设置未实现前、中、后台分离;交易员越权操作、欺诈及违规操作;授信授权不合理;交易头寸管理不善;极端情况应对不当。五是中间业务,如代理资金被挤占挪用;代理销售的不当行为;银行卡发卡管理不当。

  二、构建操作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

  完善的操作风险监测机制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操作风险监测预警组织构架,确定统一的归口部门,明确各业务条线、各分支机构在风险数据收集、分析、预警及处置方面的职责。如信贷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方面的操作风险、会计结算部门负责存款及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安保部负责安全保卫方面的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部门负责系统方面的操作风险等。二是构建有效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指标定义及预警级别等方面。三是搭建有效的操作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通过与核心系统、柜面、信贷、资金等业务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整合各类风险数据,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四是完善操作风险监测预警的配套制度流程,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

  三、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构建操作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建议

  (一)指标体系的制定要切合实际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品种相对简单,因此进行操作风险指标的选择时,切忌直接复制大型商业银行的指标体系,要组织本机构各业务条线先开展风险与控制的自我评估,对存款及柜面业务、信贷业务、会计业务等重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查找关键风险点,对症下药,设置有效的风险监测指标及预警级别。

  (二)指标的监测处理流程要完整有效

  不少机构在实施风险监测预警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将大量的关键指标纳入预警系统,系统实现自动监测预警,但对系统的风险提示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后续流程则无法跟上,及时性和有效性较差。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选取指标时不是越多越好,指标要精炼有效;应明确系统提示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反馈的责任部门和流程;监测预警程序的监督检查,确保各个环节都执行到位。

  (三)做好损失数据收集和应用

  大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展风险监测预警时都会遇到一大难题:缺乏风险数据的积累,导致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预警中缺乏历史数据支撑。对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一是要制定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模板和操作风险事件信息列表模板,建立健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和报送机制,并通过加强数据收集处理的检查和考核,提升损失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实施风险监测预警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二是要加强对损失原因和损失结果的分析,可以借助风险地图等分析工具,基于风险发生频率、损失金额对操作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对流程中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改进,将风险控制在承受的范围。

  (四)完善配套机制

  不少机构在引入咨询公司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建设项目结束后,都出现“二张皮”的现象,后续运行管理效果不佳。操作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要真正有效运行,必须依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的风险文化培育。农合机构要抓好从高管到普通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强化风险文化的宣传和培训,通过风险绩效考核的传导来促进全员对从操作风险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反馈的执行力,而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一项工作。

  金融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议金融保险专业的建设

  摘要:针对目前我院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现状,结合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分析了我系该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认为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教学改革方面存在欠缺,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针对问题提出要重点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改革考试方法,建设第二课堂等方面完善新的专业体系建设。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代理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 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

猜你喜欢:

314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