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论文
金融统计论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业取得了大的发展,社会对金融统计理论及实务知识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统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统计论文篇1
浅谈当前的金融统计工作
一、当前金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金融统计的客观职能和实用价值相互脱节。
现行金融统计的职能作用偏向于计算和汇总,忽视了对金融运行的分析引导,统计指标多而杂,但有用的不多,特别对市县两级金融机构来说,统计的最实用价值只是为了掌握存贷款等数据,一本统计月报,大多数人只是看看其中两三页便大功告成。让人有理由怀疑,现行统计作为综合信息工程的职能到底发挥了多少,给人的感觉多少有点小学生加减运算的味道,金融统计对金融工作者的实用指导确实比较单薄,如何挖掘金融统计的综合实用职能是统计工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课题,统计部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2.目前的金融统计体系不能全面反映金融运行的实际状况。
现行金融统计的主要内容基本是信贷收支和现金收支两大部分,对金融风险和金融运行效率无所涉及,金融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整个金融运行状况,指标体系应该涵盖业务分析、风险分析、效率分析、制度分析等方面,才能随时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为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提供参照作用。
3.在日常统计工作中存在重报表、轻分析,重数据搜集、轻成果运用的不良倾向。
统计工作本应注重数理分析,整合孤立、零散的数据为工作服务,但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统计人员的最终成果只是形成厚厚的统计表,日复一日,简单重复,不愿从数字中去挖掘其所代表的内涵,报表一成,万事大吉,分析报告往往是老生常谈、照搬照套,造成数据和结论两张皮,统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不能发挥统计对金融运行的参照、校正、改进功能。
4.横纵向之间有各自为政和重复劳动之嫌。
实际日常工作中,一些数据统计工作经常只是在做重复劳动,如一些临时性的、紧急的调查,可能存在不同监管部门对同样的调查内容,需要统计不同时点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多数是只有从基层逐级进行统计上报,且大多只能依靠手工统计得来,如此一来,省市县三级层层重复同类劳动,显然增加了统计工作成本,统计效率和准确性自然也得大打折扣了。
5.金融统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统计工作人员应具有高素质,但许多地方对金融统计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不仅有很多统计人员不安心于枯燥的统计岗位,有的单位领导在配置人员时,也不愿把综合业务能力强、能独当一面的监管人员放在统计岗位,认为是大材小用,常常让新手、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年龄偏大的人去从事统计工作,严重影响了金融统计工作质量。
二、对金融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与意见
1.建立标准统一、分类科学、范围全面的综合金融统计体系。
为适应统计基础对象和统计环境的变化,要结合金融统计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统一金融统计指标的定义和口径,完善金融统计分类,改进数据采集方式,优化报表反映形式。
2.优化手段,提高效率。
金融统计全面担负着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的任务,其发展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因此,应该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为统计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将统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
3.加强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统计业务工作的龙头,要进一步健全统计分析工作制度,保障统计分析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要科学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不断创新统计分析模式,充分发挥统计部门定量分析的优势,把各类统计数据与政策理论结合起来,透过经济现象分析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力求在把握新特点、判断新形势、预测新趋势、提出新建议上下功夫,见成效,着力增强统计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升统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沟通协调。
应当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取得理解与支持,如人行和银监的统计工作各有所侧重,但二者之间交叉重叠的内容较多,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力争实现口径统一,并达到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金融统计的效率与效益,使金融机构的数据报送负担最小化,数据使用范围最大化。
5.加强统计业务培训。
金融统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金融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与统计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准确、及时、完整、高效地做好金融统计工作,为金融统计的改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金融统计工作的几点体会
1.用心是首要。
有人说,所谓的统计,无非就是“统计加估计”,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觉得做好金融统计工作,首先是要用心学习,及时熟练掌握《金融统计制度手册》等相关统计制度。每年的《金融统计制度手册》从内容、指标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不是新增就是删减,只有通过学习,熟悉领会了制度的内容与要求,以制度为依据,才能做到不重报、不漏报、不误报,准确报送相关统计数据。
2.细心是关键。
金融统计,本身就是一项工作量大、数据繁琐的工作,因此,作为一个金融统计工作者,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细心。做一个细心的人,关键还在于赋予自己责任感,以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去看待这项工作,因为统计报表数据的收集、处理,表与表之间数据的核对、校验,分析报告的汇总、整理,没有一颗细致的心,是难以做好的。
3.耐心是保证。
所谓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有耐心,耐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保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久了,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统计数据会觉得厌烦,特别是在统计口径不断调整、统计数据不断更改的情况下,更会觉得心烦意乱,所以,保持耐心也是统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
金融统计论文篇2
浅议金融统计实践教学创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业取得了大的发展,社会对金融统计理论及实务知识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随着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金融专业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视,开办金融学专业的大学数量快速增加,同时各高校也加强了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理论课程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金融统计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管理和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金融统计是我国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货币信贷和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金融运行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反映金融业的发展情况和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并预测金融及相关情况的变化趋势。最终为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就金融统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原则及途径作一探讨。
一、国内外金融统计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
当前的教学型本科院校中开展金融统计课程大多只注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进行的比较少,而发展成熟的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更是寥寥无几。大多金融统计实践教学还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实验和实践性的操作随意性都很大,更多的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实践考核而实践,所以,这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内容的设置明显不足。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而言,由于缺乏有序的、系统的实践设计安排,并且对于学生的管理大多都是松散式的管理模式,在校外实践的内容上也是规定不明确,导致校外实践的专业性不明确,实践效果不理想。
2、实践教学的条件有待提高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以具备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为保证的。由于各大学的办学时间、办学质量还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大多数的院校存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一是对于理论教学团队建设而言,总体的教师水平都比较薄弱。通过走访调查,在各大院校中的金融统计专业中,具有高学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少,所以金融统计实践教学开展的不太顺利。二是实验室资源有限,教学软件的研发和使用滞后,尤其是金融统计的实验软件研制滞后。
3、缺少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系统
目前,各大学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通过设置实践课程、建立实践组织、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但是却忽略了对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的监控。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主要使用的依然是理论课程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这种考核办法不能对千差万别的实践教学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二、金融统计创新实践教学的目的
1、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系统的新变化与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在过去20年里,金融系统发生巨大的变化,创新步伐的急剧加速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金融体系。由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动的金融创新最终都可以落实到金融工具的创新上。金融统计工作应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以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才能拓宽视野,为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是能否培养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关键,所以,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并且按照金融行业的用人标准来构建金融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在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满足金融行业的需求,以求适应市场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以实践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金融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把基础理论、统计方法和分析能力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相关金融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金融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统一。
三、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途径及措施
相对于理论教学体系而言,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整体。大学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是为了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也是为了使得金融统计学科自身不断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不仅要考虑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而且不能脱离实践教学活动,又因为金融统计是应用性课程, 金融统计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必须注重实践的特性,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善金融相关理论。因此本科院校应针对金融统计学科的这一特点,结合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设置科学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金融统计是融金融理论、金融数据、金融现实问题、金融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为一体的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清楚我国现行金融市场的数量特征,而且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对一些金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经常引进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大胆吸收外国优秀教材的优点,适当增加应用前景良好的统计方法,结合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并给出相应的数据,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尽可能的使用我国的真实数据作为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金融统计学应将国际统计标准规则和中国实务相结合,以分析研究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主要内容,因此,教学素材要定期更新,足够丰富,以满足学科教学需要;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采取科研型实践模式,即通过专题调研、论文写作、课堂讨论等实践教学形式,将课堂理论教学、金融业务实践、课外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对金融现实问题的了解。
2、改进 实践教学的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方式,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较好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可以和银行机构、证券机构、 保险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到这些相关部门参与实际 工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完善。校内实验室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而建的,它能为学生的专业 实习提供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就像在真实的 环境中工作一样,会遇到现实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和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学校应改善实验条件,购买先进的信息 管理技术。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师资是实践教学完成的保障。目前,大多数大学的实践教学的任务都是由原来的理论教学老师来完成的,因此,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应成为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在提高现有实践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高水平师资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改善现有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
3、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创新型 应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地公正地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既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考核理论知识,也要考核实践能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重视实践结果的评价,又要关注对实践过程的评价。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进行实践考核时,应该增加案例分析的数量、关注金融方面实际问题的探讨、 统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时,还应该考虑到知识竞赛活动的参加情况、 社会调查活动的参与度、课外科研活动的参加情况以及科研课题的参与度等都应该根据其参与度的大小、工作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学分。为使实践教学能够落到实处,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 修订和出台一系列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比如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设计、毕业 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及有关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等。总之,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以利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