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会计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化发展,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多,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对于金融企业来说,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难以再适应市场需求,金融工具会计也就应运而生。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工具会计论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工具会计论文下载篇1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质量
[摘 要] 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这使其相应的收益计量也产生了可变性。因此,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质量,不仅对防范会计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的普及也有着同样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比较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的界定,进而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的质量展开讨论,最后就计提衍生金融工具准备金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质量;收益风险
一、引言
所谓收益质量,是指会计净利润和实际现金净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两者相关联的程度越大,即会计收益中所包含的数量越大,说明收益质量越高。收益是会计的核心概念,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通常以会计收益为基础,通过计算每股利润、权益收益率等指标,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评价。在目前的会计报告制度下,会计收益仅反映收益的数量水平,难以反映收益质量。而衍生金融工具且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连数量水平都难以反映,这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面临着不确定的收益风险。因此,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质量特征,对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有着重要意义。高质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可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二、收益与收益质量
会计学上的收益概念称为会计收益。根据传统观点,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企业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际销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这些经济业务,既包括外部交易,也包括内部交易。与外界的业务活动使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发生转移,由于它通常是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一般也是确切的。企业内部资产的使用或转移,由于是非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通常并不确切。按照传统会计观点,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价值变动不包括在内部资产转移之列。当发生交易时,旧资产的价格通常转移到新资产的价格中,这便是计量收益的交易法。交易法自然而然地会推导出在销售或交易时确定收益这一程序以及会计中成本转移惯例。
2.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早期的会计收益是根据现金收付制来计算的,而现代的会计收益则是按权责发生制划分当期收入和费用,在进行了恰当的配比以后计算出来的。不过,以现金制确定的收益更易于被使用者所接受。
3.计算会计收益的成本是以历史成本计算的。由于现行会计实务中企业的资产是按历史成本计价的,以交易法推导的已消耗成本自然就是历史成本的转移,因而,作为确定收益一项重要因素之一的成本也是历史成本。
4.会计收益的确定要遵循收益确认的原则。现行会计实务和法律对收益的意见仍然是:只有在与资产价值增加相关条件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收益。收益和增值必须能够客观计量,而且是确定或不可改变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一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来加以证实。也就是说,会计收益的确定要依据以下两项原则:收益确定的实现原则和收益确定的稳健原则。根据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企业收益应划分为营业收益和持产损益。营业收益的确定必须在商品或劳务销售等关键性事项发生以后。而持产损益是指持有资产的已实现损益,因物价变动引起的未实现损益则不予以确认。根据收益确定的稳健原则,当企业某项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方法可供选择时,应该选择最不会被高估的收益方法,它包括不应高估收入和不应低估费用两个方面。
5.会计收益有赖于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合理配比。与当期不相关的成本,应作为资产结转为以后期间的费用。
6.会计收益受谨慎原则约束。根据谨慎原则,与企业某项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既不被高估也不被贬低的收益方法。企业为操纵盈利,以追求利润均匀化,大多会采用高估收益的方法,并主观选择安排增值的期间。
更值得会计人员注意的是,在198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概念框架》(SFAC)NO.6所阐述的收益概念。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明确指出,收益也包括未实现的利得。1997年,FASB的 FASB N0.130要求呈报全面收益。1998年,IASC的IAS NO.1要求编制权益变动表,即全面收益表,包括反映企业资产的持有利得。
收益既可以指企业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收益数据,也可以指企业实际获得的收入和利得。 换言之,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信息角度看,收益主要是指会计报表上揭示的收益信息,是由企业提供并用来满足使用者需要的。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信息产品,并且这种产品会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既然收益信息这种产品是用来满足一定需要的,那么它就存在质量问题,收益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信息的质量特征是有用性,为了满足有用性,信息首先必须具备两个主要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其次还有可比性。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看,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报表使用者利用收益信息的主要目的也是评价企业的收益状况,预测企业获得收益的前景。既然收益是指经济利益的增加,那么就有收益多少之分,相应地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强弱之别,因此,也存在质量问题。收益质量就被认为是会计收益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明确指出: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现在的、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及其他用户提供信息,所提供的企业会计信息有助于他们估量有关企业期望的净现金流入的数量、时间和或然性。在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提出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会计报表信息必须与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信息应及时并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随着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别是预测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收益作为会计的核心信息,理应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净现金流入的数额、时间和或然性。根据以上分析,收益应包括真实性、现金保障性、持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基本的质量特征。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计量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衍生性金融商品,是一种特殊类别买卖的金融工具统称,这种买卖的回报率是根据一些其他金融要素的表现情况衍生出来的,比如:资产(商品、股票或债券)、利率、汇率,或者各种指数等,这些要素的表现将会决定一个衍生工具的回报率和回报时间。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客户规避风险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金融工具。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交易量大、杠杆倍数作用、价格波动剧烈等特点,因此,它既能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又可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作为一种交易合约的衍生金融工具还具有两种典型特征:
一是表外交易,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只能在表外用注释的方式予以揭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没有明确的交易实体,且其价值随利息率、证券价格、外币汇率、价格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难以在传统财务报表内予以确认和披露,导致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揭示其交易利得信息,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就无法根据财务报告正确评价企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
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即不要求全额投资,或称之为保证金信用投资,与此相伴的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风险。由于其具有高风险性、交易发生未来性、价值不确定性、交易复杂性和品种多样性等特点,信息使用者需要更相关的信息以评价企业中该项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机会和风险,判断收益的不确定程度。因此,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应在保证其可靠性的基础上,较大地提高其相关性。历史成本之所以成为最基本的计量属性,是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但是,历史成本会计不确认资产或负债初次计量之后价值的变化,因此,很难提供相关性较高的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仅仅是一种合约,从合约的签订到结算(交割),合约的价值处于不断变动中,历史成本难以追踪市场价值变动情况,因此,历史成本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用它来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是不适宜的。
为改变这一现状,运用另外一种原则来代替历史成本以计量衍生金融工具,这就是公允价值原则,即采用市场价格来追踪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公允价值,一般被理解为现行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这一定义的前提是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其经营规模,或以不利的条件从事交易。虽然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价格变化频繁,但它是围绕其公允价值波动的。
可以认为,衍生金融工具所标明的市价提供了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计量需分几个阶段。对于初始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契约开始生效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契约生效后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要视企业持有目的和意图来进行,如果企业准备将金融工具长期持有或持有至到期日,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当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工具时,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在损益得到确认时才记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交易,则将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予以递延。若企业不是为了保值而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则按其在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的变动所形成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且在报表附注中额外披露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内容、损益变化、风险等信息。
四、提高衍生金融工具收益质量的措施
为有效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质量,特别是对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工具的企业,在其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达到企业总资产的一定比率时对其进行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行为所发生的收益或损失信息要及时披露。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质量的措施主要有:
1. 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按公允价值计提准备金。计提衍生金融工具是基于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计提衍生金融工具准备金可有效提高收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收益的稳定性是指企业收益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如果企业的收益波动剧烈,则意味着企业收益风险的增加,企业经营状况转差的反映。企业收益的稳定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连续几个会计年度收益水平围绕在水平线上下波动,且波幅很小;另一种是随时间延续,收益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然,投资者乐于见到后面一种情形。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收益的持续性取决于收益项目的来源,经常性业务带来的收益具有持续性,而偶发交易和事项带来的收益不具有持续性。
2.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展期时及时披露收益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时只产生了权利和义务,标的物资产或合约交易尚未发生,此时无法得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实际收益数据。但是,一旦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展期(合约的交割日期延期),其实际损益要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如实披露;否则,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将被放大。因此,对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展期而发生的损益,要在当期会计报告中及时披露,或在企业网站上及时披露,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提供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价格预测信息。对于企业在报告日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应揭示其市场价格在未来的可能变化。
4.加强未来现金流量预测。对于报告日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应揭示其在未来可能引起现金流量波动的风险。
5.衍生金融工具收益的现金保障性。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保证金交易的特殊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收益就具有较强的现金保障性,这也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所带来的。
6.衍生金融工具收益的安全性。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金融投资工具一样,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收益的高风险性,其收益的波动范围与风险水平是对称的,企业在采用高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时获取中等甚至低水平的收益,显然不是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收益的安全性是企业所面临风险大小的表象特征,收益的安全性反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市场的不确定程度、成本性态、资本结构、管理水平的不同组合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企业未来收益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7.告知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目的。对于企业在报告日所持有的每一项衍生金融工具应说明持有目的,即出于套期保值,还是出于投资目的应分别揭示。
参考文献:
[1]汝莹,苻蓉.收益与收益质量的分层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2).
[2]周浪波.收益质量及其评价[J].财会月刊,2002,(3).
[3]苏月嫦.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发行过程的理论分析[J].金融会计,2004,(11).
[4]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3).
[5][美]唐・M・钱斯.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6]王岩.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比较[N].证券日报,2006-10-26.
[7]唐恒生.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的探析[J].经济师,2003,(10).
金融工具会计论文下载篇2
试谈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摘要: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了传统的会计计量,公允价值的优越性使其成为其计量属性的首选。在结合公允价值的优点和不足之后,分析了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总则第三条指出:“衍生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相对于传统的金融工具来说,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征:(1)衍生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不论其形式多复杂,它都可由一个或多个为标的物的基本金融工具派生出来,而其价值随着标的物价值的变动而变动。(2)契约性。衍生金融工具的契约性是指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签订的一种信用合约。(3)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要求初始净投资额很少,保值者可以用较少资金为庞大的金融资产找到避险港湾,投机者也可用它获取巨额收益,所以这种“以小搏大”的杠杆式交易机制也加剧了交易风险。(4)突发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只是在发生之初做出约定,在订立合约和资产实际交割这一期间,任何突发性因素都会引发市场行情的改变,而且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监管者无法进行有效监管,这样它的突发性就表现出来。
1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1、1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挑战
一般来说,传统会计计量都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但历史成本是反映过去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而衍生金融工具不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它是一种派生于基础金融工具的合约,它只能使交易者享受某种权力或承担某项义务,没有实际发生。也就是说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净投资很少或为零,所以签约时的历史成本并不能反映真实价值和风险情况。而且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从合约签订到交割要经历一段时间,交易面临多种风险,交易的盈亏结果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历史成本不确认资产或负债在初次计量之后价值的变化,难以追踪市场价值变动的情况,结果导致历史成本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遭受很大的影响。综上来说,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是不合适的,所以,反映风险变化的公允价值就成了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首选。
1、2 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优越性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由于公允价值是人们根据目前市场中的各种因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作的一项估计,具有预测性,它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有一个比较真实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公允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能够反映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变化的过程,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在这一点上公允价值弥补于历史成本的缺陷,是面向未来的一种计量属性。
1.3 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局限性
虽然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有很多优点。但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却受到很大的怀疑,尤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一般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就是它的公允价值;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就要寻找类似交易;如果存在类似交易,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二者都不存在,就要通过估计来获得。这有两个疑问,第一,活跃市场是否真的活跃,它所产生的价格是否真的代表了公开市场报价。其次,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会计人员所运用的估值技术精确程度有多高。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就会有很大的发挥。结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遭到质疑。
2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外部环境看,提供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不规范。公允价值关键在于它公允,要保证它的可靠性就要求有一个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开的价格。在一个交易活跃、信息披露充分、监管机制健全的市场中。不管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价值变化多频繁,它的现行市价也可以反映其公允价值,因为它的价格是围绕公允价值上下波动的。但在缺乏活跃性的市场中,公允价值就要采用估值技术来获得了,这样公允价值的主观操纵性就产生了。我国虽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但经济体制转型还在进行,活跃市场还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规范。
其次,从企业内部来说,公允价值接受程度较差,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公允价值引入我国其实也就是最近十年的时间,只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国际会计研究的深入,公允价值才逐步从提倡到写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不仅时间短,而且应用范围也被设定了苛刻的条件,只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少数几个准则中有所体现。所以,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再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需要确定活跃市场价格,否则就要采用估值技术。不管公开市场报价或类似交易的价格,还是估值技术,都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而我国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要获得准确的公允价值信息很难。
3 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第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资金融市场,创建有利于公允价值产生的活跃市场。只有在活跃市场中,各种金融产品的市价才能很好地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才能有助于企业准确地得到公开的市场报价。这需要政府大力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和培育市场价格体系,使市场更加活跃I同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行为,从而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公允价值应用环境。
第二,完善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提高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可操作性。由于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时间短,加上衍生金融工具涉及诸多领域的知识。它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结果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方面尚不完善。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指南要细化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尽可能地规定公允价值应用的细节问题,促使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主观操纵行为,而且也有利于实务操作。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在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演化创新的今天,公允价值能否得到有效的运用,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是关键的因素。会计人员不仅要加强业务培训,熟悉、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专业知识,提高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水平,从而提高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袁媛,刘文朝,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51―53
[4]罗航宇,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45-47
[5]董文军,衍生金融工具套计计量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08,(9):96
金融工具会计论文
上一篇:金融工具会计方面论文
下一篇:金融工具会计论文参考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