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计量学论文
金融计量学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对价格和市场假设放宽的最优投资和定价问题展开 ,目前超高频数据分析正逐渐成为一个最新的进展方向。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计量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计量学论文篇1
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与 金融 危机的关系,指出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但作为 会计 界不能因此而置身于危机之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市场
2008年9月在雷曼兄弟 申请破产之后,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世界各大银行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寻找危机爆发的主因,以便更好地化解金融危机成为当务之急。
一、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
会计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反映,事实在前、反映在后这是无法颠倒的,作为反映 经济 活动的会计不可能对 企业 的经营、投资等活动具有防范于未然的能力,而最多只有亡羊补牢的本领。公允价值决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对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从2008年11月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 发表的声明中得到证实,[1]声明列举了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追逐高收益、缺乏适度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缺失;脆弱的 保险业标准、不健全的风险 管理行为;日益复杂和不透明的金融产品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度负债;决策者、机构监管者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并且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市场正在扩大的风险,未能及时实施金融革新或者未能考虑本国监管不力所产生的后果。可见导致金融危机的主因中并没有提及公允价值,这是对以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肯定。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有:
1. 公允价值计量更支持决策有用观
在现行的经济 环境下,有些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与最初确认时发生了很大改变, 如果仍采用 历史 成本计量, 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提供的信息对决策者是没有用的。会计信息最重要的特征是决策有用性,只有对决策人有用的信息才是决策者最关注的,而以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的反映企业价值的提高和有效避免掩饰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2]。例如,当某些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时,金融机构及其交易人员仍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会误导投资者。因此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能更加透明及时的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时务状况。
2. 公允价值计量更支持“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在历史成本法下 计算 利润时, 收入按公允价值计量,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计量,虽然计量单位都是货币,但计量口径却完全不同。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亏的现象。而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收入和成本费用均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经营成果是管理当局真正的经营业绩,从而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3. 公允价值计量面向未来
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对企业的预测性比较差。而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计量方式,在对一些新的交易活动或事项进行核算时,能为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与可靠性提供保障。
二、公允价值虽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但也并非无责
虽然G20并未将公允价值列为金融危机的主因,但作为会计界不能因此而置身于危机之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并非完美无缺,它所呈现的也并非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而是价格,而价格肯定会经常背离价值的。当金融危机发生后市场被扭曲,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其缺陷表现如下:
1.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加剧了资产、负债的扩张和收缩速度
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性,即在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其价格将不断上涨,此时企业的资产、利润会被高估,由此会促使其信用的过度扩张和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3]。伴随着巨大的收益,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会进一步放大,影响金融机构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而一旦经济不景气市场看空,公允价值计量便会使资产大幅缩水,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从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和减少所有者权益,为规避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管理者就会加大对资产的抛售力度,与此同时投资者的信心将会受到打击从而引起恐慌性抛售,造成其价格新一轮下跌。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剧资产、负债的扩张或收缩速度。
2. 估值风险的存在无法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要求在公平的市场中存在着熟悉情况的双方,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完全充分的竞争市场,在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为此准则规定分三个级次来进行确认即: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具体情况如图1。当存在活跃市场时以市场价格作为其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时 参考 类似项目确定其价值;当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时,则采用估价技术。估价的方法就是借助各种模型,而不同模型及所设置的变量是不相同的,从而使估值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从而产生了估值风险。有研究表明,对于风险特征相似的金融资产,根据不同的假设使用不同的模型,其公允价值及对损益的影响是不可比的,这就无法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三、 金融 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1. 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公允价值的第一层次,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判断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符合条件的市场进行明确限定,即什么样的市场是公平市场,危机前仅以交易是否活跃作为唯一判断标准,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公平市场至少还应包括每一产品都应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一项产品和服务都应是同质的,交易双方信息充分对称,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没有成本。
2. 重视特定主体的信息
当活跃的市场已不复存在时,即公允价值计量赖以存在的前提发生崩溃时,要改变基于市场的信息比基于特定主体的信息更可靠的认识,回归到一种更能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估价方法[5]。例如,在金融危机下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投资者非理性的出售金融产品,造成市场资产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偏差时,此时基于市场上的数据往往不能反映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这一情况下,利用特定主体的信息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比利用市场上数据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更加公允。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符合公平市场条件的价格,为了避免 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动机进行选择从而影响 会计 信息的可比性,此时应由外部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于每一会计期间 发表某地区公允价值的权威文件作为计量的依据。
3. 增加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在日趋复杂的 经济 社会中,公允价值试图把复杂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一个公允的值是十分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公允价值其他任何单一的计量属性都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增加公允价值计量中信息披露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处于第一层次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是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这样一种价格往往掩盖了不确定的市场状况和经济 环境(例如本次金融危机)。因此,仅仅披露公允价值的数值是不够的,还要披露该项资产的潜在风险、估价的方法与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等因素,必须说明公允价值是通过活跃市场报价确定、还是采用计价技术估算得出。
4. 成立公允价值治理委会员
在 企业 经营管理中,对于衡量其经营状况、利润分配、纳税等方面来说,盈余是最为重要的财务指标。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比较重视企业的盈余。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在财务 报告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对盈余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情,生产门、销售门、技术门,甚至是外聘家的意见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公允价值的准确与可靠,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允价值治理结构。成立公允价值治理委会员便显得尤为重要。公允价值委员会应属于企业的治理层,其主要职责是评价内部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外部估值信息的可靠性,以定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参考 文献 :
[1]谭天明,公允价值资产价格泡沫与次贷危机问题研究[J]. 中国 集体经济,2009.1.
[2]侯彬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硕士学位 论文 ,2007. [3]高丽阳,公允价值的功与过--源于次贷危机的感想[J].经济 论坛 ,2009.2.
[4]盖地、李昊,财务杠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J].管理论坛,2009.3.
[5]刘丹丹、于红雨,次贷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9.5.
金融计量学论文篇2
浅析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及完善
摘要:本文基于2008金融危机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面对金融危机中所暴露的缺陷和问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下既要坚持,又要不断加以完善。
关键词:金融危机;暴露的缺陷;问题在金融市场上,目前关于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完全符合公允、相关等要求,或通过相关会计信息恰当地披露有助于防范和降低风险,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核心环节是会计计量问题,我国被学术界认定的理想的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计量,被称为“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
一、金融危机中暴露的公允价值计量缺陷
近几年,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创新及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更加认可了公允价值在计量金融产品时的有用性,都相继颁布相关准则。美国08年的次贷危机变成一次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冲击着我们的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许多实务界认为应当终止公允价值的计量,重回历史成本的历史里。当然这次金融危机无形中扮演着罪魁祸首的角色,但我们应该从这次危机还是暴露出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缺陷,是非常值得我们对其进行反思和研究。
1、公允价值将未实现利得与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不符合财务会计本质特征
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最先在财务报表内采用该种方法确认再在后续确认是调为市价,由于这种确认方法的调整所产生的可实现但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也要予以确认,这样的话会导致已实现的收益和未实现的收益都在财务报表内作为净收益予以确认,这将会歪曲经营、投资、理财业绩的真相,不符合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都必须如实地去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的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本质特征。
2、公允价值估价存在较大主观随意性
由于在市场不活跃、流动性紧缺情况下,公允价值无法直接以市场价格反映,此时需要使用金融工具的定价模型和方法对公允价值的估价,这种严重依赖于模型假设和简化条件,会导致最终估算出来的公允价值存在一定误差,因而模型风险较大,定价存在很强的主观性。譬如在次贷危机中,FASB认为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与实际存在差距主要是公允价值计量表现出了极大的主观随意性,这将严重影响其公允,使得公允价值失去作用。
3、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空间
公允价值计量跟基础数据紧密相连,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等都是依靠公司财会人员的进行职业判断,除此之外,采用不同的模型和估计方法也会使得公允价值计量丧失其原本可比性。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非常重视,并分别相应界定了具体准则中所列举的实际情况,但是运用定性的条件来对其予以界定,例如说“显著”、“重大”等级在其中的应用,在实践中将会导致工作人员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界定,这必然无形中给企业提供了利润操纵空间。
二、新会计准则下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次贷危机的发生已然成为现实,归咎责任在现在看来并非主要的,分析成因是为了能够总结经验教训,回顾历史也是为了能够温故而知新。而本文作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模式固然存在问题,但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公允价值作为公认的一把双刃剑,要求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下既要不断坚持,又要加以完善。
1、改善现行公允价值运用的环境
从公允价值定义来看,其是定义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同样也是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具备理性特征的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所协商确定的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如何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属性的前提是要求两者必须建立完全统一、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急需一个非常完善的资本市场,并且需扩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贵金属等交易市场,从而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采用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市场。并且还必须打破行业垄断,放宽金融、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使得私营、民资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并且需打破分业经营,鼓励各行各业混业经营,使得市场竞争机制成为自由市场的主旋律。
2、对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投资可以做出能够做出更加合理的经济决策。但是,若将未实现利得与损失计入损益,这将会影响管理者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因为只有企业净利润与答理人员努力程度正相关,才能如实的反映金融主体的真实问题。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应将完全没有实现的利得与损失信息进行充分的表外披露,而不是所谓的放入表内披露。
3、非理性市场环境下估值技术的采用
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个层次,但是实务界和理论界一致公认后两个层次存在问题,两者对第一次没有争议,视其为完美。因此,在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如何进行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十分重要,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改进。但正如前文,非理性的金融危机采用现行的计量方式一定不行,采用市价来计量将使确定的价值失去可靠性,在这样情况下定价功能基本上失灵。因此,笔者可以认为运用其他估值技术在在这种非理性的市场环境下将显得更加的适用,而不能再简单地按照现行市价来确定。
三、结论
公允价值及其运用问题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一直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国内对此问题的争论颇多。
现在会计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具体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部分,不管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行越来越重视,我国目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事项必须运用计量的事项和属性的事项。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会计计量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其实际运用不可盲目顺应国际化趋势,应该切实的反映我国的现实环境。(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文琦.对会计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2]张鹏、詹慧玲、吴茜、陈汉文.雷曼兄弟破产案与公允价值论战[J].财会通讯,2009,03(27)
[3]李卫卫.新准则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