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融安全论文
有关金融安全论文
金融在发展现代经济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金融的安全程度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它与人类社会环境与经济、生活紧密相连。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金融安全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金融安全论文篇1
浅析如何提高银行业金融安全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由于资金短缺,通过正常渠道不能获得,于是就有人采取各种非法手段获取资金,导致各种金融案件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们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浅析如何提高银行业金融安全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降低 防控 银行业 金融案件
实践证明:如果金融从业人员质量不达标、内控体系不健全、岗位分工、操作流程不落实、检查监督不到位、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等等,都会给金融犯罪留下隐患,金融犯罪案件将不可避免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降低和防控银行业金融案件就成为每个金融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对案件的防控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现浅谈自己学习读本的一点体会。
一、 案件发生原因
1.作案人员首先失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腐能力差
对于金融从业人员来讲,应该是金融企业的卫士,但从《读本》中的各类案件来看,不论是诈骗类、贪污类、挪用类、个人不良行为类还是违规操作类,作案人员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首先违背和丧失职业道德、迷失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腐朽思想侵蚀,放纵自我,私欲膨胀,干些自己不该干的事,导致各类案件发生。
2.制度和法律建设滞后,给不法分子造成可逞之机
我国银行业还处在改革转轨的过程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还不健全,加之新的业务品种不断推出,调整金融市场的法律滞后,银行活动和秩序,个别地方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特别是干部任用机制、授权机制等权利过分集中,没有有效的约束,在失去约束的情况下,侵吞客户巨额资金、神秘划转国债等案件必然发生。
3.法律意识淡薄
案例中,有刚入行的员工,有“不懂法”的处长,有自我放纵、晚节不保的信贷部经理,还有许多基层行的行长等等,作案人员均处于重要岗位,但均由于放松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有的犯案人员知法犯法,钻工作的漏洞,内外勾结,贪欲横生,有的领导指使具体经办人员违法违规操作,导致各类大案要案的发生。
4.内控机制存在漏洞、操作流程未落实
银行内部发生的各类违法案件,几乎件件都是因为内控存在漏洞,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导致的。以库管员利用职务之便疯狂盗取库款为例,从2006年6月-2007年6月,库管员多次作案,但却顺利通过了多达14次的库房现金检查。这足以说明查库只是走过程,内控有漏洞,给犯罪分子留下可逞之机。
5.实施高科技智能犯罪
随着我国银行业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手段和程序已相继退出。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化资金转账系统、数据集中系统、自动柜员系统等等。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相关的金融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自己的智力和技术作案,实施智能化犯罪。如目前已出现的窃取银行ATM系统密钥,然后计算出偏移量及统一密码,大批制作假信用卡,疯狂骗取提款的案件。
二、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是防范各类案件发生的重要一环,如果员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必然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成为金钱的俘虏。因此,银行要通过思想教育和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依法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警钟长鸣,从而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遏制各类违规案件的发生。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严把进人用人关。在人员的录用上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真正把那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充实到金融队伍中来,从源头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加强对员工失范行为的监察制度,对不称职的干部要坚决撤下来;对要害岗位有不良倾向的人要坚决换下来;对涉黄、赌、毒及其他不良行为的人员要坚决清除出去。
2.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根据金融业务的拓展变化,及时完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给各岗位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员,切实加强有效的岗位制约。确保岗位授权制度、印押证三分管制度、岗位分离制度、定期岗位轮换制度、离职离岗交接制度、岗位监督制度和主管岗位交接制度;贷款“三查”、审贷分离制度;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保管制度;定期对账、查库制度;事后监督制度;审计稽核制度等能有效进行。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防止出现重发展、轻管理、重营销、轻内控的倾向,正确引导员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行为规范、操作定型。
3.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整改问题跟踪到底
监督检查部门,首先要检查各类业务的合法性、内控执行情况和操作流程的合规性。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监控录像重点对会计主管履职情况、业务授权操作、双人开装箱操作、现金查库真实性等重点环节开展非现场检查。
4.加强正面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员防控案件的信心
在案例的编写中,适当增加一些正面案例的数量,如《读本》中的假支票诈骗风险,假银行承兑汇票诈骗均属正面案例,由于银行员工时刻提高警惕,严格按内控和业务操作流程办理业务,避免了几千万元的资金损失。又如青海分行营运管理部工作人员,利用敏锐的思维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成功识破一起利用个人账户诈骗玉树赈灾款的犯罪案件。并协同公安机关将犯罪分子在海南捉拿归案。
5.进一步利用先进的手段和设备,强化对内部人员和客户的风险识别培训
对支票、邮件欺诈、身份核实及员工失范行为情况;对账户盗用、贷款、网上银行欺诈及洗黑钱的情况;及时开展案例分析教育。通过远程监控,对ATM自动柜员机存取款及查询账户的客户进行实时监控,遇到可疑情况立即进行处理,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就客户如何保护本人资料、卡、支票簿等提出建议,建议客户定期进行银企对账,切实保护自身权益。
有关金融安全论文篇2
浅议黄金储备与金融安全
摘要:黄金是一种重要的储备资产,其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提示我们,必须重视黄金储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黄金储备明显偏低。适时扩大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是发挥其金融安全保障职能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黄金储备;金融安全;路径选择
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储备是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屏障,国际储备的质量事关国家金融安全。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资产,其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提示我们,必须重视黄金储备,适时扩大其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
一、黄金储备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历史上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黄金曾是金本位制度下的本位货币。一战后,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黄金从金属本位货币地位中逐渐退出。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制,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黄金是一国重要的国际储备之一。该制度因存在先天的缺陷(即特里芬两难)最终走向解体。在1976年召开的牙买加会议上,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原则。非货币化后,黄金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曾一度下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减持黄金储备;但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近期美国经济的低迷、次级债危机、美元贬值,黄金的地位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调整黄金的持有总量以及其在本国储备结构中的比例,以期更好地发挥黄金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增加黄金储备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黄金具有稳定的内在价值,是一种仍具有一定货币职能的特殊商品,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重要的国际储备手段。黄金在化解金融危机、维护汇率稳定、承担国际支付最终手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助于防范汇率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与此相对应,中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商业银行持有外汇和民间外汇存量迅速增长。在中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商业银行持有外汇和民间外汇存量中,由于贸易国别结构和国际间往来的关系,外汇结构以美元为主。在当前美元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欧元走强、特别是在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拥有以美元为主的庞大外汇储备,其成本太高。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应适时扩大黄金储备规模,以改善国际储备结构,规避汇率风险。
2、有助于增强对黄金市场的调控能力。
黄金非货币化以来,虽然各国货币不再与黄金直接挂钩,但黄金在维护币值稳定,特别是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仍能承担最终国际支付手段,这种作用是其他国际储备和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未来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程度也会继续扩大,影响国内黄金市场稳定运作的因素逐渐复杂。这些客观上都要求中国央行增强对黄金市场的调控能力,而扩大黄金储备是保障央行对黄金市场调控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战略储备的需要
正如凯恩斯所言:“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代替它。”黄金扮演着“战略储备基金”的角色。在紧急情况(如战争、非预期的恶性通胀、全球债务危机、一国在国际上孤立无援等)下,黄金成为最可靠的流动性资源。
1、应对国际社会反对势力的压力。
黄金的战略储备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国家实行过外汇管制,甚至冻结外汇资产。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于1916年参战后冻结了敌对国在美国的5亿多美元的资产。二战中,美国向法西斯开战后也冻结了轴心国及其同盟国在美国的资产。这些措施往往对由外汇构成的储备产生很大影响,而储备中合理持有黄金时,这样的影响便会减弱。在目前情况下,我国虽然不至于发生外汇资产被冻结等极端的情况,但是,国际敌对势力的活动从未停止过,适当增加黄金储备,防患于未然乃为上策。同时,适当增持黄金储备可增加我国在国际谈判中的筹码。
2、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黄金具有流动性,是世界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可用于抵押以寻求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或直接出售以缓解债务压力。如1983~1984年拉丁美洲发生债务危机,巴西、哥斯达黎加、乌拉圭、萨尔瓦多等国家使用过出售全部或部分黄金储备的方法。另外,1991年,印度政府为了取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把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押给了国际金融机构,1994年底抵押到期,四年中,在黄金储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获得了贷款,促进了外贸的发展,外汇储备大增,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三)有利于提高一国的资信度
黄金不易损毁,也不像纸币一样易贬值。因此,一国政府持有黄金会增长公众的信心。实力强大的国家其黄金储备也多。这说明,黄金储备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因此,黄金储备仍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重视。一些国家明确认可黄金对本国货币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另外,黄金储备有利于提高清偿能力。各国官方黄金储备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黄金储备的多少与外债偿付能力有密切关系。一国储备中若有较多黄金,评级机构也会提高对其的评级水平,从而提高该国在国际上的资信度。
二、中国黄金储备问题的国际比较
目前,全球的黄金储备在总国际储备中的份额仅为10%,且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黄金储备份额减少,一方面是由于黄金非货币化后,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元储备的规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与上世纪80年代以后黄金的价格不断走低有关。虽然黄金储备占总国际储备的份额在减少,并且黄金储备的持有份额在国家、地区间的分布差异较大,但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国际金融体制的演变,黄金储备的作用和地位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一)我国黄金储备的历史和现状
1、历史上,黄金储备曾经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体。
1949年建国以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黄金基本上是由国家拥有。1984年开放黄金饰品市场以后,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黄金才开始以金饰品的形式走进平常百姓家,因此长期以来储藏黄金只是国家政府的行为。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外汇储备数量少,外汇极度短缺,国际储备主要是以黄金的形式存在,以当时价格计算,黄金占到总储备的50%以上。如1973年国家拥有黄金储备900万盎司,按当时价格计算价值约16亿美元,而当年美元外汇储备仅为0.83亿美元,黄金占总外汇储备的95%。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黄金都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体。
2、现阶段,黄金储备量及其占国际储备的比率明
显偏小。
近年来,我国外贸创汇机遇增多,再加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迅猛。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18088亿美元,而我国的黄金储备为60吨,约1929万盎司,这一数字自2003年外汇储备结构调整以来没有变化。按目前金价960美元/盎司计算,中国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的1%左右。
(二)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占比偏低
目前中国黄金储备量和其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率,都明显低于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美国黄金储备居世界之首,约810吨,占其国际储备的56%。世界黄金储备前十位基本为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且占各自国家国际储备的30%左右。IMF也拥有320吨黄金,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相比之下,中国黄金储备量及其占国际储备的比率明显偏低。
(三)应适时适度增加黄金储备占比
当前,国际恐怖事件频发,伊拉克战后重建和朝鲜核问题,加上美国次级债危机、美元疲软、越南货币危机等,使国际局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黄金投资避险作用特别受到市场重视,黄金价格不断上升。中国作为开放的发展中大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应有步骤地加快扩大黄金储备规模,使其作为有效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维护人民币币值及人们心理预期稳定的重要手段。虽然增加黄金储备具有储存成本高、易受国际黄金价格波动影响等问题,但权衡利弊,适时适度增加中国黄金储备,不仅迫切而且必要。
三、中国黄金储备管理的路径选择
鉴于黄金储备对于保障金融安全的战略意义以及我国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例偏低的现状。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合理安排黄金储备。
(一)大力发展黄金生产
1、合理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黄金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到20世纪末,黄金产量达170吨/年,是新中国成立初年产量的近30倍,这期间除国家政策鼓励和政府重视外,科学技术是起决定作用的。黄金生产由少数企业或区域性行为发展成为独立于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国民经济不可短缺的特殊专门行业,黄金产量也跃升为世界五强之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队伍和产、供、销系统。黄金工业“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了调整黄金产业布局、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规范利用境外资金管理等任务,以及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水平、提高资源保障能力、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等保障措施。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对黄金工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组织的专家论证,提出了5年生产黄金1300吨、新增黄金基础储量3000吨至3500吨的发展目标。
2、协调发展。
发展黄金工业,需要黄金工业部门、地质部门、地方政府发挥各自优势,互为补充。黄金工业部门的优势是对资源型企业的生产工艺熟悉,有一整套黄金生产管理经验,有雄厚的技术人才队伍和稳定的黄金投资渠道。地质部门的优势是掌握地质资料,掌握矿区资源状况及其发展前景。另外,还要地方政府提供水、电、路、土地等外部条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实施“藏金于民”战略计划
我国应该把增加黄金储备和开放民间黄金市场、增加民间黄金持有量联系起来,更好地使黄金官方储备和民间储备“双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发动广大民众,收集民间藏金约250吨,并将其兑换成外汇以弥补贸易缺口,黄金在化解经济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1、拓宽投资渠道,实现“藏金于民”。
“藏金于民”的关键是拓宽目前的黄金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居民参与黄金投资。基于我国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完全可以逐步扩大黄金进口,增加黄金市场实物投放量,在黄金市场上开辟多样化的实物黄金和纸黄金交易产品,刺激国内黄金需求。我国应扩大居民转换储蓄资产的选择范围,增加居民投资渠道,改善居民资产结构。
2、运用税收杠杆,推动“民间储金”。
黄金可以算是世界上所占税项负担最轻的投资项目了。相比之下,其他的不少投资品种,都存在着一些容易让投资者忽略的税收项目。例如,股票投资中交纳印花税等。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如果推出财产税、遗产税等,黄金投资税赋轻的优势就会更进一步得到体现。
(三)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
中国是黄金消费大国。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均大于国内黄金生产量。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和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人们的黄金消费能力会继续提高,金融投资避险意识也会不断增强,这些都会扩大对黄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这是黄金市场发展的原动力。但由于黄金的特殊地位,黄金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
1、扩大规模。
我国黄金市场起步晚,规模小。200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年黄金交易量突破1800吨。交易金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但与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相比,交易量不足其1%。可见,我国黄金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坚定发展信心,采取更多的黄金现货延期交割的交易模式,一定能够吸引大量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进来。黄金市场的活跃能够增加黄金的流动性,我国应扩大黄金的,交易规模,使黄金成为个人投资、储备的一种形式。
2、增加品种。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黄金不能自由买卖,黄金流通渠道不畅,阻碍了黄金金融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的黄金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7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才正式向个人开放,目前的黄金投资品种不全,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逐步增加的黄金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我国黄金市场,增加黄金投资品种,拓展黄金租赁业务,开发黄金互换、黄金期货等黄金衍生产品市场,搭建黄金自由交易平台,设立黄金做市商制度,确保民间投资黄金的畅通,从而推动“藏金于民”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实施黄金储备动态管理
黄金市场开放为黄金交易提供了平台,交易工具创新为规避金价波动风险提供了可能,电子信息化装备为黄金储备动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国家黄金储备的管理在新形势下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1、择机营运黄金资源。实现黄金储备的有效增长。
虽然增加黄金储备会增加储备成本,甚至在黄金价格持续下跌和低迷情况下还会出现储备资产的损失,但只要采购黄金的时机与价格合理,保值的总体目的是能够达到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黄金价格具有涨跌起伏,上世纪80年代初,黄金曾经达到850美元的高位,1999年,黄金价格也曾达到252.80美元的低位。从战略角度看,应当把握时机逢低吸纳黄金,实现黄金储备的正常增长。
黄金市场开放后,完全可以通过合理运营,使黄金储备流动起来,获得较大的收益。一些黄金企业为了规避金价波动的风险,纷纷向银行租借黄金,采取掉期交易或黄金贷款方式,使黄金交易获得较好收益。银行则通过出借黄金收取黄金租借利率。我国可以动用部分国库黄金在市场上出租,收取黄金租借利率,实现黄金储备的保值增值,以弥补为保管黄金储备而形成的机会成本,同时可以把得到的收益再购买黄金,实现黄金储备的有效增长。
2、把握变动规律,开展黄金储备适度性研究。
黄金市场属于国际市场,黄金市场价格不仅取决于黄金供需状况,国际经济和金融信息、汇价波动等会对黄金价格波动产生影响,其他主要商品的价格波动也和黄金价格存在联动效应。央行应当开展黄金储备适度性研究,并利用黄金市场的交易平台,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作出吸纳或抛售黄金资源的决策。合理配置国际储备结构,动态管理黄金储备,在实现黄金储备保值、增值的同时,充分发挥黄金储备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