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论文
金融创新论文
金融创新是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创新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创新论文篇1
浅谈国际金融创新
摘要:国际金融界近年来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是国际金融创新的结果又是创新的动力,本文主要从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分类,国际金融创新的动力和影响入手,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国际金融创新。
关键词:国际金融创新 动力 影响
一、国际金融创新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
国际金融创新是在金融领域各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来讲就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宏观和微观利益的考虑在金融机构、金融制度、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技术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内容
1.金融产品创新;2.金融技术创新;3.金融机构创新;4.金融市场创新;5.金融制度创新。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动力
世界经济高速增长,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加之世界格局和形式的巨大变化,所有这一切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公众的生存方式、经济行为和供需变化,还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和条件构成了金融创新的直接动因。
(一)当今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
当今世界的经济持续增长,使得原来的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或者交易类型不再符合当今的需求,想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必须加大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金融交易类型和市场技术的方向的改进。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这些高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过程之中,为金融创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了更好的运用高新科技,必须进行金融创新,加快资金转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需求促使金融创新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各种金融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会随之改变,产生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对金融创新产生了影响,促进了金融创新。
(四)金融市场管制和监督的放松
20世纪80年代起,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宏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主体的创新,逐步放宽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金融创新掀起了一股热潮,成为推动国际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说,金融创新和管制是相互影响的制度改革,金融管理当局为稳定金融体系和防止分配不均所采取的措施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创新活动,同时它又诱发金融业更为广泛的金融创新活动。
(五)市场竞争的日益尖锐化
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金融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急剧增加,金融资本高度集中,伴随而来的竞争也是日趋尖锐,且面临的风险更大。所以为了求生存、谋发展,金融机构就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六)利益驱动
利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金融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进一步开拓市场、发展业务的经济基础。影响利润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管制以及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等,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金融企业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促进发展。
三、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
国际金融创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层出不穷的创新活动向国际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动力,成为国际金融业谋求利润的重要手段。以下从正面和负面讨论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正面影响
1.国际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运作效率的提高,扩展了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
金融创新造就了金融机构日趋同质化和业务的多元化,其服务领域大大扩宽且渗透力大大增强。当代金融创新具有密集型和广泛性的特点,是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商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消费者的生存空间。
2.国际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增强了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
金融创新创造了许多新型的金融工具,提供了多功能、多样化和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降低了持有和交易金融工具的成本,方便了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使其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3.金融创新促进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和金融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创新是以金融资产获取更高利润为目的,因而金融创新必然会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创新会使国家监管难度加大,政府会实施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了金融市场的顺利进行。
4.国际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际金融创新造就了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其退出的产品既能防范风险又能作为投机的手段,增加了投资者选择的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市场投资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
1.国际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加大了货币管理的难度
首先,大量的金融创新活动使金融资产的替代性明显加强,作为货币的货币和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其次,交易帐户和投资账户,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最后,金融创新在各方面深刻影响金融运行,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金融创新的内容,金融创新的速度以及货币流通速度。因此国际金融创新加大了货币管理的难度。
2.国际金融创新弱化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
创新结果使较大部分的信用通过资本市场流动而不是银行,因此这部分信用所受监管较弱;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规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约束,极大地限制了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效果;金融创新使表外业务迅速增长,也使中央银行财务报表的分析更复杂。
3.国际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下降
金融创新和管制的放松及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从而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金融机构破产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如何稳定金融市场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4.国际金融创新使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加大
国际金融创新在被广泛使用之时,改善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也是商业银行从中获益,但是创新活动既能防范风险和增加收益,又会增加风险和降低收益。金融创新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表外风险、清偿能力风险等。
金融创新论文篇2
浅析网络金融环境下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
摘要: 网络金融(e-finance)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本文从网络金融的概念入手,介绍网络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在网络金融模式下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从技术、营销、 管理以及人才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金融服务创新;网络金融
一、引言
网络金融(e-finance)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从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指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为基础,以因特网或者通信网络为媒介,通过内嵌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 软件平台,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从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与其运作模式相配套的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的监管等外部 环境。
网络金融模式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规则、秩序和结构,使得广大机构和个人客户在寻求金融服务时有了巨大的选择空间,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
网络金融是金融服务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金融服务,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对原有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原有的流程、运作方法、运作模式的创新。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金融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信息化与虚拟化
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也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生产和流通的都是信息:货币是财富的信息;资产的价格是资产价值的信息;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中介服务、金融咨询顾问服务等也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引进不但强化了金融业的信息特性,而且虚拟化了金融的实务运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地点虚拟化。金融机构只有虚拟化的地址即网址及其所代表的虚拟化空间。二是经营业务虚拟化。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大多是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网络服务,全部是理念中的产品和服务。三是经营过程虚拟化。网络金融业务的全过程全部采用电子数据化的运作方式,由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信用卡系统和网上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数字网络处理所有的业务。
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技术使得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的方式更加先进,系统化和自动化程度也大大提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多样、自主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从运营成本来看,虚拟化的网络金融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的同时,由于经营场所、员工等费用开支降低,因而具有显著的 经济性。
(二)一体化
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 发展。首先,在金融网络化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系统管理客户所有财务金融信息的需求,客户的银行账户、证券账户、资金资产管理和 保险管理等有融合统一管理的趋势。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信息,从而使得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大大加强,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第三,网络技术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成本,金融市场透明度和非中介化程度提高,这都使得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
三、网络金融环境下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路径
(一)技术层面
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技术手段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首要手段。技术创新加快了金融创新的进程,而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改变了银行竞争的规则、秩序和结构。
1. 网络技术。
网络化的技术和网络银行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更先进的业务处理方式,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同时以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并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用户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设施,获取金融服务比传统的形式更加便捷。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金融创新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延伸金融的服务触角,是金融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金融机构应该整合营销渠道,共享客户资源,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提高竞争实力。
2. 电子支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改进用户获取服务的方式,提高网络金融服务的效率,如加大银行服务网点的规模,丰富网上银行业务内容等等。同时,网络金融的发展也导致了支付服务市场的分工不断细化,非金融机构逐步加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给我国传统的支付服务市场带来了冲击。据易观国际2010年8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增长89%。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依附于大型的门户网站,且以与其合作银行的信用作为信用依托,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较好地突破网上交易中的信用问题,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准入门槛、 申请规则、监督管理及处罚等予以界定,意在规范行业,为支付机构正名。
商业银行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利用恶意竞争等手段对非金融机构进行排挤,应该与非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利用自身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开发出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打造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
3. 信息管理技术。
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各类信息以网络为媒介集中起来,在信息大集中的模式下,如何利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管理信息化,是商业银行在网络金融环境下应该重视的问题。信息技术应用从业务操作层向经营管理层、决策层的推进,不仅是提高我国银行业管理水平、缩短与国外商业银行差距的紧迫要求,也是现代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商业银行信息技术 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外商业银行 计算机 应用已从提高内部成本效率管理、解决前后台业务处理问题,转向面对外部市场竞争、解决增值金融服务问题;从满足于账务处理的核算需要,转向致力于收集处理信息、筛选区分客户、规避风险、营销市场、解决新 经济下信息不对称难题。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从操作层进入管理层,成为管理决策的工具和竞争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银行业应尽快整合和提升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向管理决策层深入推进,发挥信息技术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把握业务机遇,规避经营风险,保障稳健发展。
4. 信息安全技术。
在网络金融 环境下,各种交易行为都是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了交易行为的各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在网上交易时,由于交易双方并不进行现场交易,无法通过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确认双方的合法身份;同时,交易信息要通过互联网传输,存在可能被非法盗取、篡改的风险;此外,由于所有交易信息都以电子方式存在,无法进行传统的盖章和签字,所以一旦发生争议或纠纷,需要保证交易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必要的时候还要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
必须从技术上、法律上保证在交易过程中能够实现身份真实性、信息私密性、信息完整性和信息不可否认性。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执行,从法律上确认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技术上,通过以PKI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证书技术,方便、有效地解决网络金融中交易信息的安全问题。商业银行应该在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对不断发生的风险事件加以防范。
(二)营销层面
传统金融市场中的营销手段已不再适用于网络金融。在网络金融环境下采用的营销称之为“金融网络营销”,它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营销,即将传统的金融业务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市场调查、促销和宣传。另一个方面,是指专门为网络金融业务而开展的营销活动,指金融机构针对网络金融客户的情况,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确定目标,开发产品,进行网络促销和沟通,实现网络金融服务的目标。对于我国金融机构来说,借助网络技术,确定营销观念,制定营销策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有着重大的意义。
1. 营销理念。
商业银行管理层要转变营销理念,重视网络营销,这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网络营销的前提条件。现代商业银行在营销过程中应该以客户为对象,着重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吸引客户。商业银行的营销理念由以业务为对象转变为以客户为对象,充分挖掘网络客户的潜力。商业银行要借助金融网络营销的特点和优势,来构架新的银行营销体系;要以金融信息化建设为依托,通过网络大力提升经营层次,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2. 网络品牌。
由于网上银行存在于虚拟的电子空间,不同于传统的物理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网站的形象就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如何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是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营销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建立具有独特风格、简洁形象、令客户印象深刻的网络品牌,是商业银行营销成功的重要标志。首先,要注意域名的保护,保证它的统一性和独占性,维护商业银行网络品牌形象,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而言,采用中文域名是银行网络品牌保护的必备措施。例如,在2005年10月份,交行、中行、建行、农行、工行等国内各商业银行注册并启用了中文域名,用户只要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诸如“ 农业银行.cn”等字样,便可以直达各银行网站。其次,要整合网络品牌形象,实现网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化,将分散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牌形象,实现总体设计、整合传播,在客户心中塑造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3. 市场细分。
商业银行应该细分市场,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在网络金融环境下,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客户的需求信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订制化的网络金融产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客户的需要就是企业的努力方向。传统营销方式因为各种局限,无法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全方位信息交流,不能准确对客户需求进行 统计、行为分析。而网络营销的开放性和能够实时沟通的特性,克服了传统营销的局限性,银行可以利用客户信息数据,比较快速全面地了解客户需求,对客户群进行细分,并根据不同的需求,研发设计网络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订制化的产品与服务。
对于高端客户,应根据其需求深度,开发差异化网络金融产品,提供能够彰显其身份、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选择。对于中低端客户,根据《中国网上银行用户使用情况研究 报告》显示,查询、汇款、转账是最常使用的个人网上银行服务,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中低端客户群来开发此类产品。
4. 联合合作。
联合合作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在营销方式上,要把网络营销方式和其他营销方式结合起来;二是在营销主体上,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机构的合作。
商业银行要把网络营销方式和其他营销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有些客户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不够,有的产品单纯利用网络无法完全说明其作用和特点,可以用柜台营销或者热线电话等其他营销形式;采取价格营销吸引客户也是商业银行网络营销中比较行之有效的做法,目前,我国银行普遍对网上银行转账、汇款手续费实行打折,部分银行也在网上银行投资理财业务方面给予费率打折优惠;另外还有服务营销的方式,网络营销由于节约了人力成本,最明显的优势是它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同质性较强,因此网络金融营销的关键往往体现在服务过程中,优质的服务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网络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商业银行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其他机构进行联合,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时空的无限制性,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网络“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安全方便高效的在线服务。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证券公司合作,推出相关的银证通产品;商业银行可以与 保险公司合作,将代收代付产品收入等传统代理产品通过网上银行来完成,同时在网上银行推销保险产品;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不断推出新的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途径等。
(三)管理层面
网络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使得监管难度加大以及出现虚拟犯罪等问题。我国银行业也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发挥优势,努力地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竞争力。
1. IT服务管理(ITSM)。
网络金融依托于网络设施与应用系统的支持,需要花费大量IT投入。商业银行在数据中心建成之后,应该凭借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对商业银行而言,建立IT服务流程管理制度为宗旨的IT服务管理(ITSM)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ITSM的解决方案可以彻底改变信息系统管理问题,通过ITSM提供一整套创造服务、管理服务的方案,切实优化IT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 经济风险管理。
网络金融的经济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网络金融拓宽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隐患成为网络金融的基础性风险;网络金融具有比较特殊的技术选择风险形式;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放大效应。
要规避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未来网络金融发展的规模,网络金融业务量增长的趋势,在对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对银行未来几年的业务量进行评估,以此确定网络中传输的最大数据量,选择高可用性、低风险、高效率的信息技术,使用相应规格的网络产品。另外,在选择客户端操作 软件时,既要考虑信息传输效率,又要充分考虑各类用户的使用习惯,避免由于不符合客户操作习惯所带来的客户流失。
要规避网络金融产品本身的风险,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必须坚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可充分披露。只有全面、深入识别并定量化地评估产品创新风险,分析预防风险的潜在收益,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才能实现对产品创新的有效管理。首先,在金融产品的定位上,把握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等产品特征在客户价值主张中所占的比重,达成产品精准定位。其次,针对金融产品研发的各个阶段,应建立产品设计子模块间的共同管理模式,相关部门和多个子模块负责人共同参与审核,确保并行工程的运转效率,将复杂产品创新中多角度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任务进行必要的分解,分阶段审核,并根据统一的各阶段审核评价标准,明确产品创新各阶段风险管控和财务成本效益分析要求,从而避免风险遗传。第三,从内外部监管、市场、技术、财务、运营等多视角加强产品创新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控管理,对于风险评价指标超过一定量值的,提供降低风险预控措施技术模板,以利于提前释放风险。
3. 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加入我国网络金融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只有技术问题,而且还包括意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商业银行的专利越多,就等于控制在手中的核心技术越多,很自然会取得网络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集中我国银行业技术优势,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先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网络金融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让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得到法律的保护。
(四)人才策略
商业银行应该实施人才培养策略。网络金融是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同时也是复合型的业务。它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它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重视人才,是网络金融营销的发展之路。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既掌握金融工程和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应创造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 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或者引进合格人才。商业银行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精通业务和爱岗敬业的专业人才,才能够为客户提供好的金融产品,从而赢得广大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金融毕业论文篇3
浅谈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大力扶持,金融资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金融层面上可以看出,金融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银行的金融资产数额在金融结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在非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下,银行资产所占的比重都不足50%。一般而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本文从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我国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作深入探讨,进而给出了发展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具体对策。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义阐述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一种独特的金融机构,除了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外的从事金融作业的机构体系,都称作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而言,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各类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此外,从事资金担保工作以及资产管理工作的许多公司也都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相比,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的来源不同,非
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来获取资金,很少经营存储款业务,而且资金运用主要是以非贷款的金融业务为主。在21世纪初期,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放贷数额就已经达到了国家金融总数的一般,而且到目前为止,又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放贷已经超过了金融总数的半壁江山,在促进金融流通、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我国诸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往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这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由政府创立的,而且在创立之时往往具有专门为为贯彻、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与意图的功能,而且不具有较强的盈利目的,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而为政府的各项金融活动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促进政府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往往还具有许多特性,该类机构是在特定业务范围内来从事相关业务,而且该机构一般都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和信用保证,而且整个非银行金融机构就能满足各种业务需求,所以不需要许多分支结构的设立。
二、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通过以股票发行、债券发行、提供保险等方式应用于长期投资的金融机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到目前许多机构体系已经发展的近乎完善。而我国的非金融机构体系则是从上世纪末期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其发展历程还不到半个世纪,所以在许多地方还有许多欠缺,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首先,外部监管机构过于形式,不能发挥其监管功能;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各个地方都有设立,而不同地区对于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所负责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要求不尽相同,所以这就在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许多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都有审批准入、日常监管、政策制定、风险处置,而在工作中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往往对于管理者和监管者的界限不是很明确,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政府部门往往更加注重对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审批和政策制定,从而在风险监管、检测分析等方面还具有很多欠缺。
其次就是监管工作的不到位,目前许多地区的监管会分支机构对于小型贷款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而且当应对那些规模较小的违法违规行为时,甚至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定,不能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查处。
最后,随着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许多违法违规且具有经营风险的行为和组织不断暴露出来;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许多金融案件或经济纠纷频繁出现,而且许多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身影频频出现,如,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而这类公司的规模较小,而且可信度也不够高,经过出现一些非法集资以及非法担保的行为,而这类非法行为往往能使群众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光,而且在监管总体薄弱的情况下,随着具有融资功能的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这也给一些非法机构提供了发展机会,所以导致金融纠纷越来越频繁。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建议及对策
首先,应该完善非银行机构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为该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做好科学规划,各地区应该根据其实际现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实施细则和监测制度,进而保证机构与企业或其他用户之间的资金流动;而且要对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保证检查过程中的严谨度,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消除各种风险状况,对于非法违规的经营现象应该进行依法惩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更加健全和完善的体系,进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政策措施互动,形成监管合力,保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加强风险监测,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出统一的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制度,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而且应该明确对于不同风险的判别指标,进而对于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估;再采用取风险提示、风险预警、高管约谈等方式加以强化,进而保证不同地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正常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再在整个金融机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其内部结构和管理体系都需要不断完善,进而消除各种风险,保证该机构的健康运作。
猜你喜欢:
1.金融发展论文
3.金融服务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