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论文文化
保险文化是保险行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保险文化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险文化论文篇1
当前我国保险实行文化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一、理论综述
(一)文化营销基本概况
文化因素在市场营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化因素在现代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各个维度都逐显其重要性,文化营销能够激活产品的文化属性,构筑产品的亲和力,让企业产品营销活动成为一种文化沟通,通过与消费者以及社会文化的价值共振,文化营销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文化营销的基础来源于传统营销,但它远比传统的营销更具有以人为本的丰富理念,也融入了更多的社会道德内涵,它不仅仅是促销营销一种文化,它的概念与意义远比传统营销更为深刻和重要.(见图1)文化营销是一个有着双重概念意义的学术词汇,它既是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传承与渗透,也是营销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营销可以简单概括为企业以分析、培育、满足、引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发掘和传播与之相适应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为手段,在营销全过程主动进行文化渗透,运用文化含量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差异化优势,以提升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形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一种营销方式.
(二)文化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学者对于文化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与营销方面,目前国内学术界内主流的三种说法依次将文化营销归结为"营销活动","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理念".各种定义下,文化营销具有的特征各有不同.文化营销作为"营销活动"的特征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和运用某种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手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作为"营销方式",文化营销的特征是构建核心价值观,满足消费着文化需求等等;作为"营销理念",其特征是"以文化取胜的竞争意识作为指导思想,以企业文化为传播手段来沟通消费者".
二、保险文化营销的内容与作用
保险作为保险企业的产品,具有与其他实物性产品不同的特征与特性,保险产品是无形的,以风险为对象特殊商品,它不可感知,不可存储,不可分离,不可预知,不稳定.这些固有特点和本质就决定了保险营销的专业性,服务性,竞争性和挑战性.保险企业文化营销主要包括: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制度文化营销以及理念文化营销.笔者分析文化营销在保险营销中的作用主要有:
(1)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推进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
对保险企业而言,低劣的价格竞争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竞争以费价格竞争为主,创新的市场竞争手段,新险种的市场吸引力才能带给保险市场新生机.
(2)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树立保险企业品牌.
我国保险业的佼佼者们都纷纷举起文化营销的大旗,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大型保险企业都立志于文化营销战略的实施和推广,中国平安打出的口号正是"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要树立我国保险业的着名品牌,文化营销战略是必由之路.
(3)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有助于形成保险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营销战略的核心就是形成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文化营销有助于建立和培养长期稳定的忠实顾客群,对企业市场竞争和长期发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4)实现保险业文化营销是推动险种创新的有效途径.
在保险体系相对完善,保险监督系统十分健全的国外保险市场,保险企业仍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营销策略和竞争方式,反观我国国内贫瘠的市场竞争手段和难以攻破的垄断经营体系,都在预示着创新性险种开发途径和竞争手段的势在必行.
三、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现状
保险起源于几百年前的意大利,相对于国外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对保险行业的丰富经验和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言,我国的保险企业仍显幼嫩.我国的保险行业,由于长期垄断,竞争结构属于寡头垄断型,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开放改革和入世协议,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保险业的全面开放,外资保险企业可以全面入驻中国市场.我国民族保险企业的生存状况可谓险恶,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下,使得我国保险企业在不断打拼中成长,在不断变化中创新求存.
(二)我国保险业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文化营销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等原因,我国保险业的文化营销仍有不少的缺憾与不足.
(1)保险业缺乏文化品牌塑造力
我国多数保险企业仍然选择以人海战略盲目抢占市场的经营理念,没有针对性地研究市场细分,导致企业产品失去独特性针对性,反而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了核心优势.我国保险企业在进入某领域之前通常缺乏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导致大部分险种的严重重叠,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保险市场出现供需矛盾严重的现象,浪费企业成本,不利于塑造保险品牌、推广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在竞争中核心竞争力下降.
(2)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营销团队粗放型管理模式
我国的保险行业一直是国名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保险业务的飞速增长基本都是依靠保险营销团队.但是这同样带来了隐患,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扩张,盲目地增加营销人员,扩充人员队伍,员工培训和团队意识的匮乏,导致保险营销团队的良莠不齐.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一体现在人员管理上,二反应在销售管理上.对员工前期委任的不负责任和后期培训的力度不够,都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的诟病.而销售产品的粗枝大叶,是对顾客和企业后期发展极不负责任,危及企业生存的错误做法.泰康人寿的总裁陈东升就曾经严厉批评"赌博式的投资文化".泰康人寿一直以偿付能力为核心调控保费规模等发展速度,强调保险企业不能急功近利.
(3)文化营销渠道单一
我国保险营销理念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保险营销仍被单纯地看做为保险推销,这严重营销了文化营销战略的实施,在保险推销观念下,导致销售渠道的单一,不仅不能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限制了保险企业的发展.老旧的保险营销观念重视当前经济效益,以利为先对内忽视员工培训和团队精神建设,对外缺乏文化推广形象建设.只要求当前短期内的销售业绩,不顾后期的售后服务情况,是典型的老旧营销观念.我国仍大面积地采用单一的代理人销售渠道,容易发生代理人,代而不理的现象,导致保险营销止步不前,更不利于企业与顾客之间双赢互利的关系.
(4)文化营销概念的片面理解
现今我国保险企业已经愈来愈重视文化营销所带来的的增值效益,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经常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这两个概念相混淆.没有实现管理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没有意识到文化营销的宽度与广度,涉及到了企业营运中的每一个环节,企业战略制定,企业市场细分,企业内部激励,企业形象传播等等.保险产品的出售,不仅仅是一份合同和一份承诺,更是一种文化输出和精神层面的互动.许多国内保险公司没有重视到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这三者的本质区别,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的到有效地提升.
四,保险行业文化营销实施策略
鉴于以上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整理,我国保险业的文化营销尚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没有彰显其市场竞争力,要实现保险市场的文化营销理念转变和文化营销技术的创新,帮助企业通过分析和量化数据从而得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
(一)完善文化营销体系,树立保险企业良好形象
保险企业是向社会提供"生老病死保障公众服务"的特殊企业,要改变保险行业粗放式经营的局面,和寡头垄断型的竞争格局就必须真正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高效管理,合理运用文化的力量,把文化营销策略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一方面,团结内部员工力量,发扬光大企业文化,是员工对企业有家一般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在面对外部顾客时,不仅仅在乎眼前一份保单的签订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以客户满意为最高宗旨.使保险企业的文化能够同化内外部顾客,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制定实施文化营销策略.
(二)全面提升员工专业素质,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
在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方面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代理人甄选系统"用以培养代理人才,发展保险代理人系统.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实行了"世纪菁英计划"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人才,是实现文化营销的重要前提.保险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和动态竞争机制,而不能单凭业绩武断员工的工作能力,导致员工工作激情低落,从而工作效率降低.
(三)更新营销观念,创新保险险种
保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消费者的文化沟通精神交流,真正做到"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文化营销是创新险种开发的新途径,对未来保险市场的创新研发有带动作用,可以提升培养消费群体的认可度,培养忠实顾客群.拥有培养忠实客户群,就可以得到多元化的需求信息来源,保险企业便可以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据此不断创新险种,开发新市场,提高企业品牌文化忠诚度.
(四)调研市场细分,树立保险企业品牌
对企业而言,品牌背后代表的就是文化,品牌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风向标.文化营销是企业树立品牌,运用品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价值的强有力手段.正确的文化营销带给消费者除商品外的附加价值将会是保险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部分,文化营销对消费者而言将不仅仅是得到一件商品,享受一种服务和承诺,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沟通互动.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树立保险企业品牌,能够帮助保险企业的文化营销成为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以及吸引力的来源,树立保险企业品牌识别度.
(五)提供优质保险售后服务,创新文化宣传方式
优秀的服务质量能够提高顾客服务感知质量,是企业提升品牌文化价值的重要因素.保险公司应该改善服务质量,改变理赔速度慢,理赔态度差和赔付标准不统一的服务现象,将标准计入员工工作绩效考核中,严格规范员工行为和服务态度等,优化保险售后服务必须强调顾客感情的培养,员工咋服务顾客时要注入感情和责任.对外宣传保险企业形象时,可以不断寻求创新,运用科技新成果,不断开发公众传媒平台,如微博营销,微信传播等等,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宣传保险产品,推动市场开发,对保险企业的发展和销售起着长期影响.
参考文献:
[1]朱陶,论文化营销构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5):57-60.
[2]周玉波,企业的文化营销[J].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5-98.
保险文化论文篇2
浅谈基于科学发展的我国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研究
[论文关键词]保险 文化 行业文化 诚信
[论文摘要]建设先进的保险行业文化是我国保险业科学、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保险行业文化既有其他行业文化共有的特点,又因其特殊性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我国保险文化发展至今,已初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突出反映在诚信文化的缺失等方面。如何培育先进的保险行业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行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建设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行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可以说,文化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原动力,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保险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文化内涵有自己的特色。保险文化是保险行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电是民族历史文化在保险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浓缩。我国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理论创新取得突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建设不断加强。这么庞大的一个行业群体,其共同遵循的行业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正是保险行业文化所涵盖的内容。
二、我国当前保险行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险行业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建立,文化建设初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无论是行业的管控能力、创新意识,还是服务水平,尤其是诚信状况,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诚信体系不健全加深了社会对保险的误解
保险经营的是一种承诺式产品,社会对保险业的诚信要求不仅大于一般工商业,而且还要高于其他金融部门。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的诚信问题逐步凸显出来。首先,在保险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保险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出现员工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营销人员为了个人私利,误导欺诈,展业时随意夸大保险责任范围,不明确告知投保人责任免除和赔偿处理等相关内容,诱导客户投保,甚至侵占、挪用或携保费潜逃。其次,部分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为了在短期内快速扩大保费规模,不惜进行虚假宣传,在展业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虚假承诺各项服务,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还有,在保险赔付阶段,惜赔、少赔、拖延不赔、无理拒赔等问题严重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保险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破坏了行业信誉,从根本上影响着保险业的长远发展。
(二)保险经营不合规范的现象增加了经营风险
“合规”是指保险公司及其员工的保险经营管理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规定、行业自律规则、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李祝用,2006)。当前我国保险业在合规经营方面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保险公司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有些保险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目标和任务,忽视合规经营风险。还有些保险机构有章不循,不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现象突出。这些都反映了合规文化在我国保险业的缺失,合规文化还远远没有浸润到保险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
(三)忽视外在环境建设,行业文化宣传不到位
我国公众保险意识淡薄,保险消费观念很不成熟,国民保险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释放。这一方面导致很多地区保险市场增长缓慢,另一方面表现为销售人员误导致使保险过度消费或消费错位。20世纪80年代我国恢复保险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保险展业靠的是行政推动,保险的运行机制并不为公众所了解。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保险市场对内开放和90年代初期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保险公司采取的对外宣传形式包括各类广告、公共关系等,这些形式无疑对提高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险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各自为战,侧重对公司自身形象、产品的宣传,缺乏对保险基本知识及整体行业的宣传,甚至误导扭曲,片面强调保险的某些功能,例如某些产品的投资理财功能,从而导致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独有的保障功能,购买保险的动机进一步扭曲。
(四)行业文化建设没有有效结合保险行业的其他主体
保险行业主体包括保险企业、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和保险院校等。当前的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更多地停留在政府监管层面,而其他主体游离于行业文化建设之外,其力量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往往是上面有通知、命令,下面就开会对付,不能主动地参与到行业文化建设中。我们的监管制度框架还不够完善,距离国际保险核心监管原则还有较大差距,政府监管落后于市场,导致市场发展不规范。
(五)文化创新能力薄弱,制约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从现实讲,我国当前保险行业普遍缺少一种创新文化(宋福兴,2007)。不少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紧迫感不够。一些保险企业只满足于传统式的“打拼”方式和惯性思维,缺乏崇尚良性竞争的氛围;创新主要停留在简单引进和模仿上,人们迫切需要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提供;创新思路不宽,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创新的可能;创新机制不活,创新活动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利益保障机制。如果这种局面不及时改观,将会严重制约保险行业的创新能力,甚至会抑制优秀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追求。
三、建设先进的保险行业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细致入微的服务文化
构建服务文化,提升服务品质及顾客满意度,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已是各行各业面临的战略任务。保险行业是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其客户既有企事业单位又有家庭和个人,服务范围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具有广泛性,服务就是主要工作。因此,更应当大力推行服务文化。一是实行服务革命,促进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跨越。倡导由单项的理赔服务拓展为险种设计、开发、展业、防损、理赔、救助、回访、反馈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服务;由被动的坐等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基础服务延伸到智能服务等。二是创新服务手段,构建反应敏捷的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异地出险,就地理赔”服务网络建设,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标准化、电子化理赔服务流程,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统保统赔”.同时,在报立案、查勘检验、单证收集、理算、核赔、赔款支付等环节实行“限时服务标准”,提高理赔速度,彻底解除客户“投保易、索赔难”的顾虑,使客户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二)弘扬诚信为本的诚信文化
保险从产生那一天起就和信用密不可分,保险公司卖的不是实物型产品而是信用和承诺,没有信用便没有一切,因此诚信文化是保险行业最根本的行业文化(陶红,2006)。诚信文化要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培育保险业的诚信文化要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保险公司及其销售人员对客户要诚信;其次,保险销售人员对公司要诚信;再次,鼓励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诚信。另外,信用仅靠觉悟和自律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制度和手段的保证,如制定保险行业营销人员从业行为规范标准等,使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具体化。
(三)构建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
经过不断的发展,合规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保险行业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追求盈利的同时重视方式的正确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合规要求。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为此,要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切实堵住各种漏洞,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要在追求自我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不断自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操作风险防范。
(四)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
从行业角度看,保险属于金融服务业,保险公司员工多属于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要比生产线上的工人复杂得多。保险行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包括体质素质、保险专业素质、智力素质的开发,还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直接调节、规范人本身行为的人本素质的开发。两者的完美组合将有助于保险行业精神的形成,并成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险行业文化建设,一是要实现员工的共同进取,这是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通过组织氛围的建立,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个员工都自觉地努力工作。二是要把行业文化建设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结合起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创新能力,不断推进行业文化创新。三是要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的成就导向,这是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五)建立多方参与的协作文化
一是充分发挥监管机构引导作用。监管部门应把握行业文化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建设目标,制定行业文化建设规划,健全长效机制。二是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协调作用。督促和指导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认真履行建设先进行业文化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从业人员道德和行为准则、组织签订自律公约、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管理、督促会员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充分发挥保险机构主体作用。引导保险机构结合自身特点,把企业文化建设与行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把行业文化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富有行业特色的体制机制,将行业文化的实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后,推动保险院校积极参与保险行业文化建设。
(六)营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文化
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保险宣传对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要想充分挖掘保险业的潜力,必须考虑对消费者开展普及性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保险产品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使用。
第一,政府应重视并倡导行业文化建设,以学校为依托,以教育为切入点,普及保险知识,优化公众保险意识。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和大学课程,让人们普遍了解保险产品的价值、作用以及如何使用。
第二,宣传时应以行业为主体,整合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功效。在宣传时要注意区分城镇和农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与宣传手段。
第三,在内容上加大对保险运行机制宣传,突出保险独特的保障功能。
第四,各保险经营主体要切实从维护、珍惜保险行业的利益和信誉出发,准确宣传保险知识,力避相互排斥、诋毁,以增强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和信心。
第五,注重引导和培养理性投资者,引导投资者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客观看待行业发展,培养理性投资心理,使保险业在获得稳定的资本注入以外,也得到成熟的投资理念和优秀的管理文化。
(七)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险创新文化
建设创新型保险行业是我国金融改革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要求。在保险业全面实现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外资保险公司业务快速增长,竞争优势逐步体现,给我国保险业注入活力的同时,带来更大的压力(赵新华、徐永青,2006)。因此,整个保险行业都应该从战略高度看待保险创新以及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保险创新工作。首先,在整个行业内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树立创新就是发展的思想认识。其次,坚持求真务实的自主创新。市场需求引导发展,也决定着发展,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发展进行自主创新,并对自主创新型产品给予奖励,鼓励其长久发展。再次,为保护创新企业的积极性,行业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创新保护机制,设置保护期限和保护边界,以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