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美文学 > 当代英国文学论文

当代英国文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当代英国文学论文

  英美文学课程,一般由英美两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等分支课程组成,一直是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当代英国文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当代英国文学论文篇1

  论英美文学作品和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著名教授王佐良曾指出:“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由此可见,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英美文学作品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作品中所创设的文化语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也使学生对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随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英美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引起了越来越多英语教育者的关注,并成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新途径。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

  目前,学界普遍将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在1959年出版的著作《无声的语言》视作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书中指出“文化即交流”,作者还将“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归为文化大系统下的两个子系统,并指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时间、空间时所表达出的意义存在明显的差异,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此之后,众多学者纷纷对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展开了研究。Byram(1997)指出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跨文化能力,还需具备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篇能力。

  Spitzberg(2000)则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视为这样一种印象,“即这一行为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是恰当和有效的”。Lustig和Koester(2007)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语境、得体性与有效性以及知识、动机、行为组成。Perry和Southwell(2011)指出虽然研究者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而言,这些定义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恰当地交往能力”。

  我国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许国璋先生在《现代外语》杂志发表了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探讨了词的文化内涵,并指出在不同语言中表面上对等的词实际上在文化内涵上并不相等,从而唤起了国内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新兴学科的关注。胡文仲(1999)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文秋芳(1999)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方面,其中交际能力细分为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则分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时的灵活性。杨盈、庄恩平(2007)分析探讨了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注重意识发展、文化调适能力培养、知识传导、交际实践能力锻炼的“四合一”模式。张红玲(2009)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敏感性/意识、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四个层面。张卫东、杨莉(2012)则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细分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个维度,即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交际实践,并以此作为指导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个理论建构。高永晨(2014)运用知行合一的方法论构建了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

  二、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文学素养现状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要求》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充实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作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要求》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方向,指出教师在注重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英语学习的好坏,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课堂上,教师注重语言知识点讲解、轻跨文化意识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为了通过相应的考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死记硬背单词、短语和语法规则,没有注重对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由于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不少学生本能地排斥跨文化交际活动,当面临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任务时,这些学生常常出于较强的无助感和挫败感而选择回避或拒绝跨文化交际活动,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有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愿,愿意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但是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限,他们往往自然而然地从母语的语言规则和思维模式出发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实践,忽略了对交际对象文化的顺应,所以在与外教及外国友人的交流中,这些学生常常发现自己词不达意,在交流过程中,双方的误解与困惑也频频出现。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往往以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为主,很少涉及英美文学阅读及拓展,缺乏对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视。因此,不少学生对英美文学知之甚少,有些学生甚至将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排除在语言学习之外,这一做法本质上违背了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要求;还有一些学生对英美文学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他们选择阅读的文学作品往往超出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导致阅读过程中对俚语等特定表达难以理解,觉得作品语言晦涩难懂,渐渐失去了对英美文学的喜爱,最终放弃阅读。

  三、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多渠道学习、体验外国文化,切实提高英语教师自身文学素养和跨文化素质

  教师既是语言的讲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现阶段,虽然不少教师正逐步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过受到教学任务繁重、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方式不明确及自身跨文化交际实践缺失等因素的限制,课堂上,教师重语言点讲解、轻文化渗透和文学素养培养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并成为广大高职院校乃至本科院校在公共英语教学上的一个共性问题。Nieto & Booth曾指出:“教师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素质,教师应当从自身入手,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积极参加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学培训,系统地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地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探索外国文化,更新、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校际交流、海外访学、外教资源、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来学习和体验不同文化,扩大知识面,拓展文化视野。

  (二)从典型的涉外场景入手,结合相关文学作品,在教学和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要求》的指导下,把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常规教学中,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语言知识的讲解与文化知识的传递并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文化对比和探索,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

  《要求》突出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要求,并通过《交际范围表》的形式明确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需要掌握的涉外交际场景,这有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借鉴文学作品的相关场景,引导学生阅读、模仿,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交际活动。通过梳理典型的涉外交际场景,教师能够明确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的交际场景与文学作品、教材有机结合,采用短剧表演、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丰富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阅读、积极参与交际活动,帮助学生在阅读探索和实际的交际过程中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开设英美文学类选修课、举办文化讲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每周约为6至8课时,教学课时较为有限。事实上,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点滴积累的长期过程,仅仅依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渗透还远远不够。因而,开设与英美文学相关的选修课则成为公共英语教学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通过诸如“英美文化概述”“英美文学鉴赏”“中外文化比较”等一系列话题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开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有针对性地就语言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系统地、较为深入地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所聘请的外籍教师作为学校资源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外籍教师来自于西方文化背景,对英美文学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亲身实践者,邀请外教以文学为切入点举办文化讲座能够向学生生动地展示西方文化,有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进行文化对比和借鉴,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充分利用泛在学习环境,创新地利用文学作品,把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倡导学校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此基础上,“泛在学习模式”开始成为目前教育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通过问卷及访谈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接触英语的形式正逐渐从单一的课堂学习向多元化趋势转变,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很多学生都有过利用网络、移动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段接触和学习英语的经历。

  这一新兴的学习模式为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带来了新的契机。泛在学习环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跨文化交际资源库,更便于学生快速获取第一手的英美文学资料,泛在环境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也不再局限于文字的阅读,相关音频、视频资料更为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英美文学,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英美文学作品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泛在学习环境还极具交互性,有助于学生摆脱了纸质文档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通过一系列交互式的软件的应用,学生可以与同学、老师乃至其他文化人群进行交流,分享观点,从而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范围得以拓展。

  四、结语

  语言承载着文化,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文学作品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它诞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是对文学创作者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英美文学作品为学生探索不同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使学生在感受原汁原味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人生视野。在教学过程中以文学作品为载体进行文化教学,鼓励学生阅读合适的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接触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页带来更多的当代英国文学论文

34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