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英语相关>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翻译的过程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还涉及不同特征的文化的转换。汉英两个民族连同它们的语言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审美取向、哲学传统、民族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一: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摘 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然而,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如何通过它来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异同呢?本论文用对比的方法,对英汉基本颜色的语义及象征意义进行比较,并剖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英美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从而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这对从事跨文化交际及不同语言翻译的工作者也有所裨益。由于地域,习俗,政治,宗教和价值观的不同,不同的颜色词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关键词】英汉文化;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1 英汉颜色差异的表现

  1.1 历史传统的差异

  在英国人心目中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纯洁的象征。“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源自于英国国家的宗教故事magi和draids在基督复活时穿着白色的衣服。因此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而白色在中国则是丧色。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心里中是一种喜庆色,它象征着吉祥、如意,使人联想到幸福与健康。过新年时贴上红对联、举行婚礼时新娘都要穿上红色喜服,墙上、门上、窗上都贴上红喜字,客人送的礼金或长辈给的红包,都要用红纸包着,以示喜庆。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民族眼中,红色则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甚至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趣味。如现代西方城市有很多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英语的scarlet有“鲜红的、淫荡的、罪名昭彰”之意。

  由此可见,因历史传统的不同,英汉两民族对待颜色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1.2 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就像一条幽暗的地下长流,涌动在一个民族意识的岩层里,流贯在该民族的血脉中。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又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英汉民族中,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英语说“black tea”,汉语说“红茶”,因为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称其为“黑”。而中国人却着眼于茶水的颜色,称其为“红”,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我们都知道英语中black and white的意思是白纸黑字,深入分析这个词组的意义深远。白色代表着轻的颜色,而黑色是代表重的颜色。中国人喜欢将轻的放在前面,重的放在后面,成正三角模式很稳当,踏实。而英国人则喜欢重的放在前面,轻的放在后面,成倒三角模式,站不稳脚跟。再如“yellow”黄色一词,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黄色乃是“帝王之色”,古老中国的象征。具有这种文化心理的汉族人便很难想象,在英语文化里,黄色往往有忧郁、病态、令人讨厌、胆小的涵义。

  英语中有些颜色的象征意义,受宗教影响颇深,颜色被赋予不同的宗教内涵与寓意。

  1.3 宗教信仰的差异

  英语中有些颜色的象征意义,受宗教影响颇深,颜色被赋予不同的宗教内涵与寓意。在中世纪,教会指定艺术家在绘画时使用某些颜色。如圣母玛利亚的长袍要画成蓝色,在准备式期间,基督的衣服要画成蓝色;在无知受到诱惑时,画成黑色;复活时画成红色或白色。为什么要如此变换色彩呢?这是与他们的宗教想象分不开的,蓝色代表他们来自天堂,黑色则代表来自基督与黑暗使者的遭遇,红色与白色代表上帝的本性:智慧与爱。在中国,黄色是佛教的经典,和尚喇嘛的袈裟即为黄衣,但犹大(《圣经》人物,传为出卖耶稣的人,是其门徒之一)穿黄色衣服则是叛逆、嫉妒、懦弱的标志。由于英汉两民族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造成对同一颜色词的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差异有时会造成词不达意、误会或反感。

  1.4 生活习俗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崇尚“purple”紫色,古希腊、古罗马皇帝、执政官以及将军都身着紫色,紫色象征着显贵和尊严,象征着王位和王权,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而我们中国代表显赫地位者所穿的是黄袍,是帝王君主的象征。

  同时习俗也是影响服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常识是热天穿白色或淡色服装以反射阳光,冷天穿深色吸收热量。各国人穿衣有各自的喜好与习俗,如在中国夏天一般穿白色或淡色的衣服,黑色很少人穿;在英国约克市的女子穿不同颜色的紧身衣向求婚男子示意;黄色表示有一半希望,绿色表同意,红色表不同意。又如,我们中国人习惯用“米”色来描写淡黄色,皆因米是我们的主食,而英国人则以cream/奶油色及butter-yellow/黄油色来表示。这是由于汉英民族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1.5 情感色彩的差异

  语言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人们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义和贬义。在各种语言中,一词包含不同的感情色彩并不鲜见,颜色词也不例外。比如blue“蓝色”一词,汉民族对其颇有好感,蔚蓝色的天空,常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蓝色的海洋常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而这种情感色彩用在西方颇为流行的名曲“love is blue”误解为爱情是蓝色的.却不知此处的蓝色非但不能因引发英美人的憧憬和遐想,反而会让人感到忧郁、沮丧。在英语中,blue通常表示不快如in the blues“闷闷不乐”;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由此可见,不论英语还是汉语,颜色词的情感色彩是多样的,有时对同一颜色词的理解也有天壤之别,只有正确理解它们的情感色彩,才能领略英汉两种语言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2 英汉民族中有关颜色相同的文化内涵

  英汉民族中红色含有喜庆、欢乐和幸福的色彩。例如在英国文化中“red-letter day”表示纪念日、喜庆的日子、“red carpet”表示专门为迎接贵宾铺的红地毯;与英国文化相似,中国人对红色也有相似的情感,如:红榜“honor roll”、红的发紫“enjoy great popularity”

  英汉民族中红色也含有“害羞”、“愤怒”等的色彩。例如:在英国文化中“be red in the face”表示因害羞而脸红、“see red”表示发怒、愤怒。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相同的意识,如她脸红了“she becomes red-faced 或her face turns red”、她的话惹得他对她暴跳如雷“Her remarks were like ared rag to a bull”

  黑色在中英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是大致相同的,都是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的象征。汉文化中黑色既是中国人眼中的宇宙的颜色,也是中国人认识鬼的色彩。地下冥间漆黑一片,自然鬼魂就生活在其中,鬼之色当然就是黑色,因此黑色在中国绘画色彩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例如:黑手“evil backstagemanipulator”、黑帮“reactionary gang”、黑心肠“evil mind”。与此相似,在西方,特别是英美文化里,黑色“black”是一种不吉利的颜色“unlucky color”,常常表示邪恶、死亡、哀悼和地下冥间等,例如魔王撒旦“Satan, the devil”被称为“黑暗王子”“the prince of darkness”、black-letter day“凶日、倒霉的日子” 、black sheep“害群之马”、black hat“坏人”、black deeds“卑劣行为”等。

  3 英汉民族中有关颜色不同的文化内涵

  红色在中英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喜庆、吉祥、胜利、好运 、受欢迎的象征。如:“新娘子要穿红衣,盖红盖头、坐红轿,新郎也要披红;新房则更是红色的:红喜字、红被子等等;“走红云”是说走好运;“事业红火”是指事业兴旺;“红色”还代表红色革命、红色政权、红颜知己等;戏剧中的“红脸”代表的是忠心耿耿、义薄云。在英国文化中红色表示神圣,但大多数都是危险、警告、流血、愤怒、困境等等。如In the red(亏损)、red alert(紧急警报)、red- light district(妓女出没的红灯区)、red tape(官僚作风)、red revenge(血腥复仇),在文学作品中,大家都很熟悉的《红字》,女主人公胸前佩戴的就是红色字母A(adultery, 通奸的开头字母)。

  蓝色在中英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 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可以给人们带来安详、美好的联想;蓝色还指“破旧”因此,在喜庆之日,人们不用蓝色来作装饰。在英国文化中蓝色指“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名门望族”。如“blue room”(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挚友亲朋的会客室)、“blue collar”(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蓝色还有忧郁、感伤等其他消极含义。

  黑色在中英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黑色有沉重神秘之感。它象征严肃、正义、邪恶等。如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均用黑色脸谱;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 在英国文化中黑色为禁忌色。它象征了死亡、凶兆、灾难等。如:在葬礼上,人们通常穿黑色服装;“不吉利的话”译为“black words”;“恶棍、流氓”译为“black guard”。

  针对以上分析的集中情况,总结分析出了以下三种翻译原则和方法:

  3.1 切勿完全直译

  在做翻译的时候,避免直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弄清楚词、句子、和段落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以及文化信息。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这样子的。国内著名电池品牌“白象”,曾经在海外市场也是风靡一时。该品牌被翻译成了“white elephant”。然而,“white elephant”在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中,意味着大而无用的东西。结果,这家著名的中国企业就因为不恰当的翻译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避免带上主观的情感和不考虑文化背景的完全直译的情况发生。

  在熟悉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翻译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可以传达准确的含义。

  3.2 明确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具有相同意义的不同的词语也可能会导致交流障碍和因其导致的灾难。我们以英文单词“black”为例:这个单词,正如我们在之前提到的,意味着死亡和灾难;在中,“black”同样也是邪恶的象征。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被当地美国人看作是理所当然。

  3.3 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1)直译

  当中英颜色词的意义相同时,我们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直译的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重现原文的意义和语言形式。除此以外,它还可以原文的语言特点。直译的方法经常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被使用。比如,霍尔顿的著名作品,Scarlet Letter,被翻译成为“《红书》”。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西方文化中,“red figure”的意义,对应我们中国所说的“赤字”。

  2)意译

  当不同的颜色词所表达的意义相同时,我们通常会采取意译的方法。有一部分的英文或者中文颜色词,不能翻译成意思完全对等的中文或英文,因此我们也就会意译它们。举个例子,“red copper”被翻译成“紫铜”(一种金属);“black and white”被译成“青红皂白”(意味着某事的原因)。

  如果句子中没有出现颜色词,译者可以根据中文的习惯,适当的采用一些与原文意义相符的文化词。比如,英文中“a silly little girl”可以被翻译成“黄毛丫头”;“a girl and a boy playing innocently together”被翻译成“青梅竹马”。

  如果英语句子中的颜色词有眼神意义,翻译者应该在中文语言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以一下两个情况为例:英文中的“white coffee”和中文的“加了奶的咖啡”意思相对等;“Green power”和中文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意思是经前可以让一切变成可能)意思相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中文颜色词有延伸意义时,我们也应该根据其延伸意义进行翻译。例如:“红娘”在中国的含义是一个热心促成一桩婚姻的人,因此,它被翻译成“match-maker”或者是“match-maker”而不是“red girl”。

  3)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方面,直译并不能够完全呈现出原文的含义;而另一方面,意译又会过度夸大原文的含义。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的翻译出作品。例如,在著名电影《狮子王》中,当要描绘辛巴的时候,丁满会说:“I find him blue”。这句话的意思是辛巴心情不好,情绪低落。

  这个多彩的世界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事物的。当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无边风月的同时,还会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颜色词来描述大自然的红妆素裹。

  不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一片文章选取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文化词来分析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每一个颜色词都附带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文化特点。由于历史,民族心理,地域,传统,情感色彩等的差异,不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同时对我呢吧的文化交流也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了解并掌握中英文化中的颜色词,对今后在进行翻译过程以及避免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产生不必要的文化冲突,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常宗林.英汉语言文化学[M].北京:中国海洋出版社,2004,6,8.

  [2]王军.颜色词语在英汉语言中意义上的异同[J].西安外国语学报,1996,6.

  [3]邵志洪.英汉颜色词使用的比较[J].四川外国语学院报,1994,9,25.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二:浅议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_文学艺术论文

  论文导读::颓然乎其间者”翻译成“baldatthetopofhishead(秃顶)”等等。

  论文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

  文化负载词汇(culturally-loaded words)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一般简单地分为民族专有词汇、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普通词汇和习语[1]。一般来说,包括替代式翻译、音译、解释性翻译、和意译。

  1.替换

  替换指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用译语中某个指代意义不同但比喻意义相近的词语代换原文词语的方法,即用译入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取代源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2]。例如:开夜车(burnthe midnight oil);钻牛角尖(split hairs);低声下气(pocketone's pride);背水一战 fight with one's back against the wall(背墙一战);马后炮(mustard after dinner);耳边风 water offa duck S back;当电灯泡(play gooseberry);过河拆桥(kick down the ladder);昙花一现 a flashin the pan;酒肉朋友 fair weather friend。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交际的障碍。如何克服障碍取得文化对等就成为翻译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实践证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能为译入语读者接受的文化对等的翻译方法。通过各种必要的变通手段,至少可以做到语用上的对等。

  2.音译

  汉英文化差异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困难,汉语中的很多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形式和内容完全对应或者类似的表达,这时可以把原语里的词汇直接音译过去。音译的词经过长期而广泛地使用,会逐渐融入英语文化中,丰富英语词汇,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融合[3]。如儒教(Confucianism)、道教(Taoism)、功夫(kungfu)、阴(ying)阳(yang)已经普遍为英美人士接受。再比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福娃”的翻译。“福娃”最初翻译成“friendlies”,自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首先,friendly作为形容词意为:“和蔼可亲的,友好的,对环境无害的”。但是作名词是“友谊赛”的意思。既然在此用了复数形式文学艺术论文,必是名词无疑,意义上就说不过去了[3]。其次,friendlies听起来像是friendless(没有朋友)。每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能体现主办国的民族特色,而friendlies这样的翻译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说,无法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该词的争议结果是最终选择了音译,直接翻译成Fuwa。既简单易记,又能体现了民族特色。

  3.解释性翻译

  音译只取其音、不取其义,虽然能让读者从语音上准确地接受,但译文成了完全的记音符号,原词的内部意义和文化意象完全消失,成了一种空壳。对于这种情况,在音译之后如果辅以一定的解释,则形式和内容可以得到有效统一。如:“三个代表”译成Three Represents (to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production forces, to 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advancedculture and to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of the people in China);“四项基本原则”译成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four principles of adherence to the socialist road, the people’s democraticdictatorship,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 and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

  解释性翻译固然在表意上力求详尽、清晰,但容易给人拖沓的感觉,因而这一翻译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就表意而言,这一翻译方法与音译可谓两个极端。折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意译。

  4.意译

  中文读者因为同原文作者具有相同的文化预设,所以能够通过词的表面形式去理解交际信息的全部内容,而英语读者通常不熟悉中国文化,会按照自己的文化预设理解译文词汇,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甚至可能误解原文。

  例如“拖后腿”,如直译成英语pull one’s leg,就变成了“哄骗取笑某人,愚弄某人”。中国话里的“馋猫”比喻人贪嘴,常含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cat”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按中国人的心理, “山羊”是个褒义词,如留着山羊胡的老人,而英国人却视“goat”为“色鬼,淫荡的人”。

  因此在翻译此类词汇时,译文必须改变形式,以表达或补充与原语内涵相关的信息。比如鲁迅小说《祝福》的标题翻译成New Year’s Wish就不恰当了。“祝福”是指旧历年底文学艺术论文,有钱人家备办酒肉等,恭请天神祖宗享用,以求上天保佑。作者以“祝福”为题,写的却主要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揭示社会的黑暗。如果把“祝福”译成wish,英语读者就会费解,因为英语wish仅仅是一种祝愿,并不包含祭奠神灵的意思。因此注重再现原文的内涵意义,把“祝福”译成sacrifice(专指供奉,献祭之意),并加上时问限定词the New Year,更能体现其所有的隐含意义。

  5.结论

  不同的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信仰和价值观造成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形成翻译中的文化冲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则是冲突的焦点。为了保持源语的民族特色,保证翻译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同时译文具有可读性,译者不仅要意识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且要熟悉文化背景知识,用不同的策略处理翻译文化负载词。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译林出版社,2002.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

2.有关英语翻译专业论文

3.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思考论文

4.英语论文

5.关于英语的论文

6.关于英语的学术论文

130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