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语言文化 >

试论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时间: 王文欣1 分享
  论文关键词:焦虑 动机 自尊心 抑制 情感因素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因此,试从情感因素的四个方面:焦虑、动机、自尊心和抑制来探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的发挥学生最大潜能的策略和方法。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许多外语工作者在英语教学和学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指出学习者的心理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很大影响。Krashen(1985:3)认为,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输人并不是全部吸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语言的态度、自信心、焦虑、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筛选。心理情感因素的障碍愈小,语言的输入越顺利,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学习者没有学习动机,缺少自信心,心情焦虑或有防范心态时其心理障碍会增强。
  一、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的组合体,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情感是感情动物具有的心理属性,易于感觉却难下定义。Arnold和Brown认为,广义的情感包括制约行为的感情、感觉、心情、态度等。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焦虑(Anxiety)。焦虑可能是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不良感觉有关(Arnold,1999)。在外语教学中,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就作用而言,焦虑可分为两大类:能够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新的学习任务的焦虑被称为促进型焦虑;相反,导致学生逃避学习任务的焦虑被称为妨碍型焦虑。在外语课堂上,口头表述比书面表达更易引起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会因焦虑而紧张,造成课堂上表现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不利于语言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不仅来自于学习者,还与教师和教学过程有关,考试、竞争、课堂活动与教学方法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形式都可能导致焦虑。
  2.学习动机(Motivation)。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动机,Gardner和Lambert (1972)把动机分为两种,工具型(instrumental)和综合型(integrative)。具有工具型动机的人学习外语是为了实用型目的(utilitarian purpose),如为获得某一职位,或是为了通过考试等。而具有综合型学习动机的人对所学的语言和它反映的文化都感兴趣。他们乐于接触外族人,有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愿望,并愿意与之交往。此类学习动机比工具型的学习动机要强烈,也能够持久。显而易见,动机是激发行为、指明方向的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在外语学习中,如果学习者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那么当他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害怕或厌倦情绪而中断外语学习。
  3.自尊心(Self-esteem)。自尊心指的是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和认识.不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自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学家Canfield和Wells曾这样总结:“一个过去取得过大量成功的学生也很可能会尝试再次成功的机会。如果他失败了,他的自我形象能‘承受’得起,而一个长期被失败困扰的学生则不愿冒再次失败的风险,因为他受伤害的自我形象不能再承受这样的失败了。” (Canfield and Well,1994:6) 因此成功体验能激励迸一步的成功,而屡次的失败则会逐渐损害学习者的自尊,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4.抑制(Inhibition)。抑制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心理学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自我形象,即把我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的意识。随着这种意识的增强,儿童学会了如何保护不完全成熟的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就是回避那些可能给自我带来威胁的言行。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回避和退缩行为就是抑制。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对自我形象的打击很大,所以经常受到批评和嘲讽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们自我抑制程度也很高。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尝试,如语言测试、口头表达等,所以经常犯错,而错误有时会带来批语和讽刺,因此自我形象比较脆弱的学生会因怕犯错而不参与语言活动,这就是语言的抑制行为。抑制也是长期困挠语言学习的情感障碍。
1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