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类的毕业论文发表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毕业论文发表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科技革新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与程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类的毕业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毕业论文发表篇1
试论信息技术在中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高职院校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改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机遇。但是我们不应当把信息技术停留在简单评价、表面支持及怀有一线希望的阶段,而应该进行一些实在分析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一些教学上难以克服的问题。信息技术革命性的创新活动以自己的技术、知识创造性的开发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产品,这一步步的创新使信息技术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新形式及信息技术的雏形。
信息技术不仅仅代表着硬件的升华,更是教师整体和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体现,也是现在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大胆的创新。现实中部分学校正在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它会随着教育理念和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应该是以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个性化的、积极互动的、数字化的、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的新型教学环境。汇集各个学科不同的思路,融入理工文学等理念,对于好的思路、想法,我们将会给予他们各种形式的资助,使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实现,在信息技术这一理念的基础上面,开枝散叶,使这棵大树茁壮成长。
二、在高职院校中探索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人憧憬未来是因为现实无法满足其需要,我们探讨信息技术的理由是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或者说不能满足相关当事者的利益追求,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满足其需要。因此,探索信息技术的变化,探索适应技术的进步和人对建筑空间审美的需求,正是信息技术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
1.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要
随着高职新课改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促使高职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已更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这种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2.符合老师对信息技术的需要
教师为主导课堂的施教者,通过板书或者口授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资料是传统的纸质教材,课堂上只是被动地用耳听、用笔记,相当于一个物理接收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替代单向讲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可以自由地挑选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多元化、多管道地学习知识。
3.科技进步推动对信息技术的探讨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因而课堂教学效率也将会提升。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节约时问,实现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表达所有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加快教学节奏。因此,只有在教育需要的指引下,合并新技术的推力,才能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交流。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营造出比较浓厚恰当的的学习气氛,从而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助于他们有效学习和交流。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景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的,首先对于一些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流畅的音乐,或者一些励志的短片来帮助学生使急躁的心理安定下来;其次是通过播放优美的旋律或者是分享当代名人的故事,这样也能够让学生不有自主的进入到数学课堂中,这些方式比老师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费尽口舌大声死板的灌输给学生注意效果更好更有效。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教师的充分准备和科学引导。教师的科学引导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很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有效交流的必然要求。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可以从上文提到的各种措施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如何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纵观这几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层面,并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向前发展,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巨大变化产生深远影响,也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带来了全新教育质量观,所以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发展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体现在硬件设备上的规模与管理,更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撑,还要借助硬件设施来协调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教师与学生而言,这一切意味着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好会使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纵观世界各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极为重要。所有教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这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现在的趋势。信息技术中的人不是学生,而是学习者,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在某个固定的地方,他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进行了云存储。对于处在集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电子书包。信息技术系统是一个个性化的系统,每位学生在学习时有不同的进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而且是将学习与生活、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信息技术不仅对直接的教学环境有着紧密联系,还对间接教学环境有很大影响。在教育教学中,与教学活动直接联系的硬件设备、网络、数字资源必须建设到位,具备了很好的硬件设备,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就能很好的配合师生在教学上的教学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就在身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学生生活,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开发创新意识。这种科技与教育的集合体,直接学习与间接熏陶的相互融合就是信息技术所追求的目标。
以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着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征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
五、结束语
综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营造出最好最优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学为中心,促进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最终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高效的开展,培养多样化现代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毕业论文发表篇2
浅析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
一、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概念
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是指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以及企业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共同的利用以及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多元化机制中,高等职业院校发挥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企业发挥其生产实践优势。两大优势充分融合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培养出一批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形成了学生、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二、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面临的困境
(1)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缺乏刚性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特色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根本要求。但我国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正常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我国在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中缺乏明确的违法行为处罚条款以及指令性的条款,没有明文规定企业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和企业之间没有签约,企业也没有相对高职院校的强制性义务。虽然,国家不断进行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国务院也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且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指出应该与企业之间共同合作以谋求发展,并要求企业主动投入到校企合作中,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制度。但是上述决定和要求均属于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刚性执行制度。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促进校企合作的条例同样缺乏奖惩机制以及责任目标,导致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很难落实,多元化的合作机制难以长期展开。
(2)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缺乏平台支持
由于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缺乏刚性制度保证,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之间的责权利不够明确,高职院校在政校企合作模型下处于弱势地位,合作深度较为肤浅。由于缺乏稳定的政校企多元化合作平台,使得高职院校难以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各类资源的最大效能,行业企业也很难真正参与到人才方案的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设置中,导致很难培育出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以及岗位技能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1)发挥产学研联盟的巨大优势
产学研相结合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通过组建产学研联盟有助于提高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技术的改革创新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战略性思维。产学研联盟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三者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企业的发展为导向,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目的,并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契约保证,实现利益共享、联合开发、风险共担以及优势互补的模式。该模式下,政府部门既是产学研联盟的支持者、推动者优势协调者和服务者。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的优势,为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和坚实的保障。坚持“扩展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内涵”的思路,其重点内容是提高管理能力和资产服务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多元化政校企合作机制的服务效果,逐步提高合作质量。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决策的联动性得以充分体现。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长效发展。
(2)建立专业链和产业链的对接机制
产业链引发专业链以及教育链的演变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人才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而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企业、产业、行业、实践以及职业五大要素,并合理确定五要素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办学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比重,以便培养出更高水平的高职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符合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等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是否与职业发展以及技术发展想匹配是当前高职教育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重点关注的问题。建立基于“推进综合管理应用,深化信息化服务内容”核心思路,在完善专业链和产业链建设基础上,创新教学、科研以及校园生活的服务模式,面向企业和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比如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产业转型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化建设无法适应地方的产业群以及产业布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资源结构配置不均衡、专业单调重复等问题。总体来说,高职教育缺乏专业链和地方产业链的紧密对接。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和资源优势,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对课程改革、学生实训、专业设置、科研以及校企合作等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充分发挥政府和高职院校所提供的各类优惠政策和资源,并,保证在政校企合作中做好学生实训管理、劳动规范以及员工管理等工作,发挥政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优势,实现多方共赢。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的优势。进而培养出一批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形成了政府、企业、学生以及高职院校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